1.给这个设置了position:fixed的元素再设置一个CSS属性:-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Z(0)
2.给html, body元素设置CSS属性 {height:100%overflow:automargin: 0}
3.引入jquery1.7.2的类库,<script src="http://code.jquery.com/jquery-1.7.2.min.js"></script>
4.在fiexd内设置position:absolute,如:
<div style="position:fiexdbottom:0px">
<div style="position:absolute">
</div>
</div>
望采纳!
通过div实现了一个浮层,但是发现浮层底下的部分元素是可以透过浮层的
将最上层的DIV的z-index属性设置的大一点,比如z-index:2000;
注意:
1、所有的相关元素都得用DIV并且必须有等位属性:position:relative或者:position:absolute ;
2、将最上层的DIV的z-index属性设置的大一点,比如z-index:2000;
3、其他在下面层的DIV中z-index的属性值都要小于最上层DIV的z-index值;
我们在点击超链接的时候,会发现
这四个状态,链接的文本会发生不一样的状态,这样的效果就是用CSS的伪类选择器来实现。
正确的CSS顺序应该是
Why?
因为这四个CSS的优先级是一样的,所有后者会覆盖前者。
从实现的步骤来分析,就应该是这样排列才对。
用户的操作步骤是
1. 还没有点击链接
那么只有 a:link 这一条样式生效,用户看到的是没有点击的样式。
2. 鼠标移上去悬浮在链接上
那么 a: link 和 a: hover 这两条生效,由于 a: hover 在后面,所以样式3覆盖了样式1,显示的是鼠标移上去悬浮在链接上这个样式
3. 鼠标按了下去
那么 a:link 、 a:hover 和 a:active 这三条生效, a:active 覆盖了前两者,显示出来的就是鼠标点击时候的样式。
4. 点击完发生链接之后
那么 a: visited 这一条永久生效,显示出来的就是链接后的样式。
总之,必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