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明上河图》的构图形式

html-css010

浅析《清明上河图》的构图形式,第1张

摘要:

绘画构图是图画的骨骼和框架,构图确定了绘画的视觉形态,是图画早期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构图形式也是作家表达自己的思想艺术,显示自己艺术风格的重要手段,所以对图画构图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绘画作品及画家的风格。我们熟知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不仅画作内容纷繁复杂,气势宏大开阔,而且在艺术构图上也独具特色,很有研究价值。

关键词:

构图;中国画;清明上河图

正文:

《清明上河图》作为我国美术史上风俗画的杰出代表,它以宏大的画面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繁荣的市井商贸图,画家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全景式的构图、工笔白描等创作手法,不仅展现了北宋民间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以其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间接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

从空间维度来看,《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图像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地理区域,分别是:农村郊区、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区、以及城门内外的商业区。这样一种有条有理的画面组织结构使得整幅图虽内容纷繁复杂,但达到井然有序又开阔宏大的视觉效果。《清明上河图》从整体而言内容丰富,景象开阔,气象万千,其画面组织如同我们现代人的航拍,体现出了“以大见小”的特色。随着画家视觉的移动,画面上的景物也在不断移动,一开始是远景:郊区的远树,送炭的毛驴。接着变成了近景,路边的杨树,路上的行人。随后又将视角移动到了汴河流域,河中的船只,河岸的房屋、树木、商店、城楼、街市等等。作者通过这种“以散透视”的构图手法,将所见之景组织在一起,用这种“移步换景”的图式,将社会生活内容的广阔性和无限性巧妙地呈现在了有限的画面之中,突破了绘画艺术在空间表现上的局限性。

其次在人物刻画方面,画家也是做到了细致生动。图画结合人物生活的环境,如虹桥、欢楼、城门、河船等,将众多人物的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如在《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场“众人观画”的细节:车铺的西北方有一老头儿在茶坊前摆了一个摊位,他盘腿坐着,他的周围摆着铺开的书画供人观赏,其中观赏的人身份各异,有身戴玉佩的文人学士,招呼客人的小店老板,赶路的挑夫,玩耍的小孩。这幅画面从细节出发,攫取了日常生活中的小片段,用运白描和工笔的手法,显示出普通人生活的烟火气息,也从侧面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的社会境况。所以《清明上河图》的构图除了移步换景的“散点透视”之外,画家张择端也善于从富有情趣与充满生活感的细节出发构图,从而揭示出了社会生活中微小层面的风貌特征。

再次,除却对人物的生活刻画,《清明上河图》还对各种事物的刻画做到了精致细腻的程度,例如房屋的砖瓦、建筑的构造、河船的形态、楼阁的布局等,画家都设计得一丝不苟。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城市规划专业的学者和很多建筑学家通过研究《清明上河图》来充实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比如《清明上河图》中的城郊乡野、虹桥构造、城楼特点、城内街市、皇家林园、皇宫布局等构造对当今的建筑领域具有相当高的借鉴意义。

总之,《清明上河图》的构图形式对画家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有极大的塑成作用,同时,《清明上河图》作为我们古代风俗画的代表,也反映和宋朝的社会风貌和民性特征,是我国风俗画的发展史上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张志生.国画名家作品欣赏[J].百年潮,2007(05):81.

[2].名作欣赏[J].中国美术教育,2000(03):28.

[3]杨诜.中国美术欣赏  中国人物画欣赏(续)[J].中国美术教育,1994(02):25-27.

[4]韩梅,龚吉雯,赵太鲜.浅谈中国绘画的构图与形式[J].大众文艺,2011(16):50-51.

[5]王强.从构图和笔墨看中国绘画的中和美学观[J].艺术教育,2006(06):95.

[6]占必传.论传统中国人物画构图与中国绘画精神[J].装饰,2003(09):33-34.

[7]黄丽姗.遮蔽与显现的相互生成——“众人观画”视角下《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创作分析[J].戏剧之家,2019(31):197-199.

[8]赵楠楠,赵渺希,王世福.《清明上河图》城市意象的网络图景分析[J].南方建筑,2019(04):104-109.

时代背景: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以市俗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表现内容:通过郊野汴河世界的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艺术特色: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整体评价: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为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的,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后世评价

作者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牛驴驼之大小出没=,全副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