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的鱼缸过滤器该如何选择?

JavaScript012

锦鲤的鱼缸过滤器该如何选择?,第1张

在为你的鱼设置过滤器时,首先要先检视水缸内的养殖状况,来决定水流循环的次数。其次要配合水草缸的大小,来决定过滤器的流量。最后在计算流量时,要乘以一点二倍,较为合适。

1.先检视水缸内的养殖状况,来决定水流循环的次数。

a.纯水草缸,未饲养鱼只——每小时水循环两次。

b.水草缸中饲养小型鱼只——每小时水循环三次。

c.水草密植,鱼只密集——每小时水循环四~五次。

*依实际养鱼的密度(鱼只大小之拉粪量)。

2.配合水草缸的大小,来决定过滤器的流量。如水草缸中饲养灯科鱼,水缸大小为100公升,则每小时需有300公升的滤水量。

3.在计算流量时,请注意当过滤器启动过滤一段时间後,会有污物阻塞滤材,减低水的流量,因此除要定期清洗滤材外,在计算流量时,要乘以一点二倍,较为合适。因此以上述之100公升水草缸中,饲养灯科鱼,需要每小时300公升×1.2倍=每小时360公升的过滤的流量。

过滤器除油膜配件

7.在过滤器上增设除油膜配件,具体地,将除油膜配件与过滤器的进水口相连,除油膜配件浮于水面,以较小功率吸进表面水体,水体再进入到过滤器,过滤掉水体中的杂质后进入到鱼缸。

8.公告号为cn20592252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此种类型的除油膜装置,该除油膜装置包括自浮式水面收集装置、外壳、吸油海绵、出水管、堵头、加长第一水管体、进水花篮、u型管和马达。u型管一般用于架设在鱼缸壁上,其一侧位于鱼缸外,连接马达和过滤箱;其另一侧位于鱼缸内,连接自浮式水面收集装置及外壳,还连接加长第一水管体,加长第一水管体一直延伸到鱼缸底部,自浮式水面收集装置浮于水面上。这样,在马达的作用下,u型管的空气被逐步排出,使u型管内形成真空状态,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鱼缸内的水体和表面的水体都能经过u型管流至过滤箱中,其中,表面水体先进入自浮式水面收集装置,水体中的油膜被吸油海绵吸收,然后水体再通过u型管进入过滤箱,过滤掉其他杂质后再回到鱼缸内。

9.此种过滤器除油膜配件只适用于水泵外置的情况,也即过滤器的水泵放置在鱼缸外的情况,其原因是该除油膜配件是依靠水泵产生的负压吸入鱼缸表面的水体,而外置水泵的进水口会产生负压,将除油膜配件连接水泵的进水管上,因而能借助外置水泵产生的负压吸入鱼缸表面的水体。但是,目前的水族领域中,内置水泵的应用更加广泛,此种过滤器除油膜配件却不适用于水泵内置的情况,其原因是内置水泵是通过其出水口连接过滤器的上水管,除油膜配件只能安装在内置水泵的出水管路上,而内置水泵的出口处不会产生负压,其产生的压力是大于大气压的压力,因此,该除油膜配件无法实现吸水功能,也就无法工作。

10.三、电动除油膜机

11.电动除油膜机是一个独立的设备,不与过滤器相连,其自带水泵,水泵接通电源后带动叶轮旋转,将表面水体吸入,水体通过除油膜机内置的过滤盒去除油膜后,从出水口排

出。

12.公告号为cn21583660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此类油膜过滤器,该油膜过滤器的壳体上设有能在水中浮起的进水浮件,壳体内设有过滤装置,进水浮件上设有与过滤腔连通的进水口,壳体内还设有将水从进水口抽入过滤腔内的水泵,壳体上设有与过滤腔连通并能供过滤后的水流出的出水口。

13.此种电动除油膜机的优点是除油膜效果好、安装方便,但仍然存在体积大、占鱼缸空间大的缺点,另外,该除油膜机为电驱动,因此其也要连接电源,这样一来,鱼缸中会有多个设备需要连接电源,使得鱼缸内的线路繁多,影响美观,并且除油膜机还使得鱼缸中又增加一个水泵,导致噪音变大。

1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适用于水泵内置情况、且不会增加鱼缸内管路和线路的除油膜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鱼缸除油膜器及过滤系统,其适用于水泵内置情况,体积小、安装方便,且无需配置水泵和电源。

16.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的鱼缸除油膜器包括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第一水流通道至少由第一水管体形成,第一水管体具有进水连接口和出水连接口,第一水管体内设置第一叶轮部件,第二水流通道至少由第二水管体和进水部件形成,第二水管体上设置排水孔,第二水管体内设置第二叶轮部件,第一叶轮部件与第二叶轮部件通过传动件连接。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叶轮部件位于第一水流通道中,第二叶轮部件位于第二水流通道中,传动件从第一水流通道延伸至第二水流通道。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水部件可移动地或固定地设置在第二水管体的上端,排水孔设置在第二水管体的侧壁上。

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水孔位于所述第二叶轮部件的外围上。

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水流通道与第二水流通道相互独立。

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水管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水管体的下端,第一水管体的出水连接口连接第三水管体。

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水管体内设置过滤材料,过滤材料位于进水部件与第二叶轮部件之间。

2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水管体内还设置有用于支撑过滤材料的过滤材料支架,过滤材料支架位于第二叶轮部件的上方。

2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鱼缸过滤系统,包括鱼缸过滤器,鱼缸过滤器包括过滤装置和水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前任一项所述的鱼缸除油膜器,除油膜器串联在过滤装置和水泵之间。

2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除油膜器的第一水管体的进水连接口与水泵的出水口连通,除油膜器的第一水管体的出水连接口与所述过滤装置的上水管连通。

26.有益效果:

27.(1)本发明的鱼缸除油膜器无单独需配置电源和水泵,因此其体积小、不占鱼缸内

部空间,且省电。

28.(2)由于该鱼缸除油膜器不需要连通电源,也不需要复杂的管路,因此整体上体积小,安装在鱼缸内不会导致鱼缸内设备繁多、杂乱从而影响养鱼的观感。

29.(3)该鱼缸除油膜器借助现成的鱼缸过滤器的水泵,利用过滤器的进水水流作为自身的工作动力来源,其动力源足够满足除油膜器的吸水效率,因此除油膜效果好。

30.(4)该鱼缸除油膜器解决了现有除油膜配件无法应用于水泵内置过滤系统的问题,能与现有市场上大多数的水泵内置式的鱼缸过滤器结合,且结合的方式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

32.图1是本发明首选实施方式的鱼缸除油膜器的立体视图。

33.图2是图1中除油膜器的爆炸图。

34.图3是图1中除油膜器的剖视图。

35.图4是带有本发明的鱼缸除油膜器的鱼缸过滤系统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

37.10、除油膜器;1、第一水管体;2、第二水管体;3、第三水管体;4、进水部件;5、连接管;6、密封圈;71、第一叶轮部件;72、第二叶轮部件;8、传动件;9、过滤材料;11、进水连接口;12、出水连接口;21、大径段、22、小径段;23、圆锥段;24、筋条;25、排水孔;90、过滤材料支架;210、大径孔;220、小径孔;231、圆柱;230、细孔;80、过滤装置;81、上水管;82、水泵;a、第一水流通道;b、第二水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完整地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3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公开的鱼缸除油膜器10包括第一水管体1和第二水管体2。其中,第一水管体1具有进水连接口11和出水连接口12,第一水管体1内设置第一叶轮部件71,第一水管体1内形成第一水流通道a;第二水管体2的上端设置进水部件4,第二水管体2内设置第二叶轮部件72,第二水管体2内形成第二水流通道b。第一叶轮部件71和第二叶轮部件72通过传动件8连接。

40.进水部件4是本领域常用的零件,其上端具有允许鱼缸表面水体进入的进水口,内部具有中心孔,使得从进水口进入的水体能通过中心孔进入与其连通的水管。该进水部件4可以固定地或者活动地与水管连接。在本实施方案中,进水部件4具体表现为浮头,在本领域中也称为浮子,其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水管体2的上端,在使用时,浮头悬浮于水面,当其中心孔内具有吸力时,鱼缸表面的水体从浮头上端的进水口流入,再通过中心孔进入到第二水管体2内部。由于浮头是本领域常用零件,此处不再赘述其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本发明的进水部件不限于浮头,其还可以采用其他具有水体进入功能的零件来替代。

41.在本实施方案中,以浮头为例说明进水部件4与第二水管体2的连接,以及鱼缸表面水体进入第二水管体2的过程。进水部件4通过连接管5安装在第二水管体2的上端。具体地,连接管5为阶梯轴形状,其下端直径较大,与第二水管体2的上端固定连接;上端直径较

小,与进水部件4配合,进水部件4下部较细的部分从连接管5的上端插入,连接管5起到支撑进水部件4的作用。进水部件4能在水体浮力的作用下相对于连接管5上下运动,使得进水部件4的进水口保持在水面上,在吸入水流较大时,进水口周围会形成旋涡,进水部件4就能相对于连接管5旋转,其一边旋转一边吸入鱼缸表面的水体。

42.第二水管体2具有大致的阶梯轴形状,从上至下,包括大径段21、小径段22、圆锥段23,相应地,大径段21内具有大径孔210,小径段22内具有小径孔220,圆锥段23内具有圆柱231,该圆柱231从圆锥段23的底部向上延伸至小径孔220内,且具有贯穿的细孔230。其中,小径段22用于连接第一水管体1,使得第一水管体1能套接在小径段22上,并且在两者之间设置密封圈6,从而在第一水管体1与第二水管体2之间形成密封连接,也即,第一水管体1的内部空间与第二水管体2的内部空间相互隔离,水体无法流通。圆锥段23位于第一水管体1的内部空间中。

43.除油膜器10还包括一对叶轮,即第一叶轮部件71和第二叶轮部件72,第一叶轮部件71位于第一水管体1内,第二叶轮部件72位于第二水管体2内,第一、第二叶轮部件71、72通过传动件8连接,传动件8穿过圆柱231的细孔230,从第二水管体2内的小径孔220延伸至第一水管体1内,第二叶轮部件72和第一叶轮部件71分别固定连接在传动件8的两端,两者能一起旋转。优选地,传动件8为轴杆。进一步地,第二叶轮部件72位于大径孔210中,且位于圆柱231的顶部。圆柱231一方面通过其细孔230与传动件8配合,为传动件8提供安装结构,另一方面起到支撑第二叶轮部件72的作用,传动件8能相对于细孔230旋转,并带动其上端的第二叶轮部件72一起旋转。优选地,第二叶轮部件72采用直片式叶轮,第一叶轮部件71采用螺旋型叶轮,由于第一叶轮部件71处于第一水流通道内,其在水流的作用下旋转,第一叶轮部件71作为主动轮,其作用是带动第二叶轮部件72旋转,而螺旋型叶轮更容易在水流作用下发生旋转运动,第二叶轮部件72只要旋转起来,便能使得表面水体进入浮头,因此,这样的叶轮类型选择更加有利于形成第二水流路线以及实现除油膜的功能。

4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叶轮部件72的上方设置过滤材料9,用于过滤水体中的油膜。具体地,第二叶轮部件72和过滤材料9均位于第二水管体2的大径孔210中,过滤材料9被支撑于过滤材料支架90上,过滤材料支架90安装于第二水管体2的孔壁上,更具体地,大径孔210的孔壁上设置多个筋条24,用于支撑过滤材料支架90,筋条24位于第二叶轮部件72的周围,且筋条24的高度高于第二叶轮部件72的高度,因此,筋条24将过滤材料支架90支撑于第二叶轮部件72的上方,过滤材料9放置在过滤材料支架90上,因而也位于第二叶轮部件72的上方。在本发明中,过滤材料9优选为过滤棉,其成本低,且便于安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的过滤材料不限于过滤棉,也可以选择其他的过滤材料。

45.第二水管体2的侧壁上开有多个排水孔25,多个排水孔25分布在第二叶轮部件72的周围,使得被第二叶轮部件72旋转带动的水体能从排水孔25排出第二水管体2。

46.基于以上的结构安排,本发明的除油膜器具有两条独立的水流通道,第一水流通道a是至少由第一水管体1构成,水体从第一水管体1的进水连接口11进入,从出水连接口12流出;第二水流通道b由进水部件4和第二水管体2构成,水体从进水部件4进入第二水管体2,经过滤材料9过滤掉油膜后,从第二水管体2侧壁上的排水孔25排出。由于第二水管体2和第一水管体1为密封式连接,所以第一水流通道a和第二水流通道b是完全独立的、不连通的两个水流通道。

47.以上为本发明除油膜器的首选实施方式,相互独立的第一水流通道a和第二水流通道b,使得第二水流通道b内能产生足够的吸力,将表面的水体吸入其中,再通过排水孔25排出,在整个吸入和排出的过程中,第二水流通道b内的水流不受其他水流的影响,因此吸力和排水的效率为最佳,实质上也提升了除油膜器的工作效率以及油膜去除的有效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若第二水管体2和第一水管体1为非密封式连接,两者之间存在水体流通的情况,也即第二水管体2内的少量水体能流进第一水管体1,也能实现除油膜器的功能,但是,第二水流通道b内的水流会受到前述少量水体的影响,从而影响吸力和排水的效率,吸力减小、排水量及排水效率降低,因此这种设置虽能实现除油膜的功能,但除油膜的效率和效果欠佳。

48.在其他实施实施方式中,除油膜器内也可以不设置过滤材料。当没有过滤材料时,被吸入除油膜器内的鱼缸表面水体在第二叶轮部件72的旋转作用下,从排水孔25排出,由于油膜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其在第二叶轮部件72的旋转作用下会被打散,在进入鱼缸中后会部分地溶于水中,从而也具有减少油膜的作用。

49.本发明的除油膜器在应用时,作为鱼缸过滤器的配件,结合鱼缸过滤器一起工作。现有的鱼缸过滤器包括过滤装置和位于鱼缸内的水泵,水泵通过上水管与过滤装置连接,将鱼缸内的水泵入过滤装置,经过滤装置过滤后,通过管路回流至鱼缸中。如图4所示,其显示了本发明的除油膜器10与一种鱼缸过滤器相结合,从而组成一套过滤系统的示意图。除油膜器10串联过滤装置80与水泵82之间,具体地,除油膜器10的第一水管体1与水泵82的出水口连接,第一水管体1的出水连接口连接第三水管体3,第三水管体3与过滤装置80的上水管81连接,上水管81与过滤装置80连接。除油膜器10的外壁上可以安装多个吸盘,用于将除油膜器固定在鱼缸壁上。

50.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鱼缸过滤器为滴流式过滤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的除油膜器不限于与滴流式过滤器结合,也适用于其他的过滤器,例如壁挂式过滤器、过滤桶等等。

51.带有除油膜器10的过滤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52.当水泵82工作时,水泵82将鱼缸内的水泵入第一水管体1中,继而水通过第三水管体3进入到上水管81中,并经上水管81进入过滤装置80,这便是第一水流通道的水流路线。在第一水流通道a内的水体流动的作用下,位于第一水管体1内的第一叶轮部件71被带动旋转,同时,第一叶轮部件71通过传动件8带动第二叶轮部件72旋转,从而在第二水管体2内产生吸力,使得鱼缸表面的水体进入进水部件4,继而流入进水部件4下方的第二水管体2内,经过过滤材料9去除水体中的油膜后继续往下流至第二叶轮部件72处,在第二叶轮部件72的旋转作用力下,水体从第二叶轮部件72周围的排水孔25排出第二水管体2,这便是第二水流通道b的水流路线。

53.本发明的鱼缸除油膜器本身无需配置水泵和电源,其借助于已有的鱼缸过滤器的水泵,利用该水泵形成的水流产生驱动除油膜器工作的动力。由于除油膜器本身不需要接通电源,也不需要配置与鱼缸过滤器的连接管路,因此除油膜器具有体积小、不占鱼缸空间的优势,也不会因增加电源线和水管而影响鱼缸的观赏美感,相反,相比于现有的除油膜器,本发明的除油膜器在实现去除水体表面油膜的同时,还能保持鱼缸内设备的整洁干净。

54.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并非对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和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文字描述、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各种变形、替代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

有以下几种建议:

一、上部循环过滤(上滤)

上滤是放置于水族箱上部,通过潜水泵将水抽入上滤槽内,水流通过过滤棉、生化棉、各种滤材后再由底部的出水管流回到水族箱内。

优点: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清洗和维护方便。

缺点:占用水族箱的上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族箱的美观度、内部空间有限放置滤材相对较少从而生化过滤效果一般。另外,由于上滤过水面积大会增加CO2的逃逸,因此不适于种植水草的水族箱。

二 滴流式过滤

说白了就是高级拓展版的上部过滤,其用的潜水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殊地方的。它将物理过滤与生物过滤合在一个或多个过滤槽中,在此过滤槽中分成几层,(具体层数可以根据需要增减)过滤槽的上层为物理过滤室,主要放置有过滤棉、生化棉,下面几层分别放置生化球、藤棉、玻璃环、石英球、细菌屋等各种滤材。当水流通过时会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增加容氧量,为好氧性细菌提供最理想的生存环境。

优点:物理生化过滤完善、过滤效果较好。

缺点:同样占用水族箱的上部空间、在一定程度影响水族箱的美观、水流的声音相对较大。

样式:有单层长条式滴流过滤盒,这样的适合带盖的鱼缸;还有多层多盒滴流过滤盒,过滤效果更加强大。

tb可以买到单层、多层的,把买来的单层盒自己稍加改造后,其过滤效果更好。

单层滴流式过滤:

三、背滤及侧滤

背滤及侧滤是在鱼缸的背部或侧部用玻璃隔出一部分做过滤,其内部分成几小格用于放置滤材和循环泵,一边设有溢流口,当水泵把水从过滤部分抽向鱼缸时,鱼缸溢出的水通过溢流口流入过滤部分的第一格,在隔板的引导下流经各种滤材,水从最后一格通过水泵再次送入鱼缸形成循环。

优点:利用鱼缸的内部空间使鱼缸和过滤形成一个整体,不需另外利用其它缸外位置就可以完成较好的过滤流程。一些器材可以在侧滤/背滤放置,适当放置不影响鱼缸的正面视觉美感。

缺点:占用了鱼缸的部分空间,缸内的空间会减少、受鱼缸宽度或长度的限制,放置过滤材料也受限制、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水泵所在间隔的水位较快降低,需要频繁补水。

背滤缸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