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站脚本攻击有哪些类型

html-css016

跨站脚本攻击有哪些类型,第1张

1、持久型跨站:最直接的危害类型,跨站代码存储在服务器(数据库)。

2、非持久型跨站:反射型跨站脚本漏洞,最普遍的类型。用户访问服务器-跨站链接-返回跨站代码。

3、DOM跨站(DOM XSS):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档对象模型),客户端脚本处理逻辑导致的安全问题。

扩展资料:

跨站脚本攻击产生的原因是网站过于相信用户的输入,那么解决的办法也很直接,就是从根本上不相信用户的任何输入。一个安全的网站应当对任何用户的任何输入都要进行检查,特别是对用户提交到服务器中保存的数据,更要做筛选。

这种攻击与反射型攻击不同的是,它会把自己的攻击代码保存在网站的服务器上,这样,任何访问了这个页面的用户,都会受到这个攻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跨站脚本攻击

不可信数据 不可信数据通常是来自HTTP请求的数据,以URL参数、表单字段、标头或者Cookie的形式。不过从安全角度来看,来自数据库、网络服务器和其他来源的数据往往也是不可信的,也就是说,这些数据可能没有完全通过验证。 应该始终对不可信数据保持警惕,将其视为包含攻击,这意味着在发送不可信数据之前,应该采取措施确定没有攻击再发送。由于应用程序之间的关联不断深化,下游直译程序执行的攻击可以迅速蔓延。 传统上来看,输入验证是处理不可信数据的最好办法,然而,输入验证法并不是注入式攻击的最佳解决方案。首先,输入验证通常是在获取数据时开始执行的,而此时并不知道目的地所在。这也意味着我们并不知道在目标直译程序中哪些字符是重要的。其次,可能更加重要的是,应用程序必须允许潜在危害的字符进入,例如,是不是仅仅因为SQL认为Mr. O'Malley名字包含特殊字符他就不能在数据库中注册呢? 虽然输入验证很重要,但这始终不是解决注入攻击的完整解决方案,最好将输入攻击作为纵深防御措施,而将escaping作为首要防线。 解码(又称为Output Encoding) “Escaping”解码技术主要用于确保字符作为数据处理,而不是作为与直译程序的解析器相关的字符。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解码,有时候也被成为输出“解码”。有些技术定义特殊的“escape”字符,而其他技术则包含涉及若干字符的更复杂的语法。 不要将输出解码与Unicode字符编码的概念弄混淆了,后者涉及映射Unicode字符到位序列。这种级别的编码通常是自动解码,并不能缓解攻击。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理解服务器和浏览器间的目标字符集,有可能导致与非目标字符产生通信,从而招致跨站XSS脚本攻击。这也正是为所有通信指定Unicode字符编码(字符集)(如UTF-8等)的重要所在。 Escaping是重要的工具,能够确保不可信数据不能被用来传递注入攻击。这样做并不会对解码数据造成影响,仍将正确呈现在浏览器中,解码只能阻止运行中发生的攻击。 注入攻击理论 注入攻击是这样一种攻击方式,它主要涉及破坏数据结构并通过使用特殊字符(直译程序正在使用的重要数据)转换为代码结构。XSS是一种注入攻击形式,浏览器作为直译程序,攻击被隐藏在HTML文件中。HTML一直都是代码和数据最差的mashup,因为HTML有很多可能的地方放置代码以及很多不同的有效编码。HTML是很复杂的,因为它不仅是层次结构的,而且还包含很多不同的解析器(XML、HTML、JavaScript、VBScript、CSS、URL等)。 要想真正明白注入攻击与XSS的关系,必须认真考虑HTML DOM的层次结构中的注入攻击。在HTML文件的某个位置(即开发者允许不可信数据列入DOM的位置)插入数据,主要有两种注入代码的方式: Injecting UP,上行注入 最常见的方式是关闭现有的context并开始一个新的代码context,例如,当你关闭HTML属性时使用">并开始新的 可以终止脚本块,即使该脚本块被注入脚本内方法调用内的引用字符,这是因为HTML解析器在JavaScript解析器之前运行。 Injecting DOWN,下行注入 另一种不太常见的执行XSS注入的方式就是,在不关闭当前context的情况下,引入一个subcontext。例如,将改为 ,并不需要躲开HTML属性context,相反只需要引入允许在src属性内写脚本的context即可。另一个例子就是CSS属性中的expression()功能,虽然你可能无法躲开引用CSS属性来进行上行注入,你可以采用x ss:expression(document.write(document.cookie))且无需离开现有context。 同样也有可能直接在现有context内进行注入,例如,可以采用不可信的输入并把它直接放入JavaScript context。这种方式比你想象的更加常用,但是根本不可能利用escaping(或者任何其他方式)保障安全。从本质上讲,如果这样做,你的应用程序只会成为攻击者将恶意代码植入浏览器的渠道。 本文介绍的规则旨在防止上行和下行XSS注入攻击。防止上行注入攻击,你必须避免那些允许你关闭现有context开始新context的字符而防止攻击跳跃DOM层次级别,你必须避免所有可能关闭context的字符下行注入攻击,你必须避免任何可以用来在现有context内引入新的sub-context的字符。 积极XSS防御模式 本文把HTML页面当作一个模板,模板上有很多插槽,开发者允许在这些插槽处放置不可信数据。在其他地方放置不可信数据是不允许的,这是“白名单”模式,否认所有不允许的事情。 根据浏览器解析HTML的方式的不同,每种不同类型的插槽都有不同的安全规则。当你在这些插槽处放置不可信数据时,必须采取某些措施以确保数据不会“逃离”相应插槽并闯入允许代码执行的context。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方法将HTML文档当作参数化的数据库查询,数据被保存在具体文职并与escaping代码context相分离。 本文列出了最常见的插槽位置和安全放置数据的规则,基于各种不同的要求、已知的XSS载体和对流行浏览器的大量手动测试,我们保证本文提出的规则都是安全的。 定义好插槽位置,开发者们在放置任何数据前,都应该仔细分析以确保安全性。浏览器解析是非常棘手的,因为很多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字符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为什么不能对所有不可信数据进行HTML实体编码? 可以对放入HTML文档正文的不可行数据进行HTML实体编码,如 标签内。也可以对进入属性的不可行数据进行实体编码,尤其是当属性中使用引用符号时。但是HTML实体编码并不总是有效,例如将不可信数据放入 directlyinascript insideanHTMLcomment inanattributename <...NEVERPUTUNTRUSTEDDATAHERE...href="/test"/>inatagname 更重要的是,不要接受来自不可信任来源的JavaScript代码然后运行,例如,名为“callback”的参数就包含JavaScript代码段,没有解码能够解决。 No.2 – 在向HTML元素内容插入不可信数据前对HTML解码 这条规则适用于当你想把不可信数据直接插入HTML正文某处时,这包括内部正常标签(div、p、b、td等)。大多数网站框架都有HTML解码的方法且能够躲开下列字符。但是,这对于其他HTML context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部署其他规则。 ...ESCAPEUNTRUSTEDDATABEFOREPUTTINGHERE... ...ESCAPEUNTRUSTEDDATABEFOREPUTTINGHERE... 以及其他的HTML常用元素 使用HTML实体解码躲开下列字符以避免切换到任何执行内容,如脚本、样式或者事件处理程序。在这种规格中推荐使用十六进制实体,除了XML中5个重要字符(&、<、 >、 "、 ')外,还加入了斜线符,以帮助结束HTML实体。 &-->&<--><>-->>"-->" '-->''isnotrecommended /-->/forwardslashisincludedasithelpsendanHTMLentity ESAPI参考实施 Stringsafe=ESAPI.encoder().encodeForHTML(request.getParameter("input"))No.3 – 在向HTML常见属性插入不可信数据前进行属性解码 这条规则是将不可信数据转化为典型属性值(如宽度、名称、值等),这不能用于复杂属性(如href、src、style或者其他事件处理程序)。这是及其重要的规则,事件处理器属性(为HTML JavaScript Data Values)必须遵守该规则。 contentinsideUNquotedattribute content insidesinglequotedattribute 除了字母数字字符外,使用小于256的ASCII值HH格式(或者命名的实体)对所有数据进行解码以防止切换属性。这条规则应用广泛的原因是因为开发者常常让属性保持未引用,正确引用的属性只能使用相应的引用进行解码。未引用属性可以被很多字符破坏,包括[space] % * + , - / <= >^ 和 |。 ESAPI参考实施 String safe = ESAPI.encoder().encodeForHTMLAttribute( request.getParameter( "input" ) )No.4 – 在向HTML JavaScript Data Values插入不可信数据前,进行JavaScript解码 这条规则涉及在不同HTML元素上制定的JavaScript事件处理器。向这些事件处理器放置不可信数据的唯一安全位置就是“data value”。在这些小代码块放置不可信数据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很容易切换到执行环境,因此请小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