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90年代有电脑吗

电脑教程010

台湾90年代有电脑吗,第1张

有的。台湾电子行业经历了90年代的个人电脑。90年代是台湾电子产业跨越式大发展,迅速占领了硬件市场领导地位,诞生了很多的大品牌,比如华硕等,而且90年代是台湾电脑部件和组装进军大陆的年代。

国际分工下的台湾电子业

1. 六O年代的国际经济与美日电子工业的竞争

这就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谈起。二战之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由美国一国独大,它为了要对抗苏联、中共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加上二战之后,欧洲残破不堪、日本被原子弹轰炸、整个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国家又因为长期被美、德、英等帝国主义国家殖民而纷纷起来反抗;这些国家因为国内贫富差距大,贫穷人口多,很容易被共产主义国家吸引,而有左倾的可能性,因此美国在全球战略上就做了很多重要的布局,包括:在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大量给予欧洲金援,助其战后经济复苏,尤其是对德国;在亚洲,就扶植日本,本来美国也想对日本这个军国主义国家的天皇制度进行斩草除根,但美国发现日本的左派势力崛起,加上当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掌权,所以便十分惧怕。因为如果像日本这样一个亚洲经济大国也跟著左倾的话,会对其他亚洲国家造成骨牌效应,尤其当时整个东南亚的局势也相当不稳,包括新加玻以及马来西亚的共产党势力也正逐渐茁壮;为了稳固局面,不让左倾势力继续窜升,美国便在欧洲以扶植德国为主,在亚洲以扶植日本为主,给予大量的经济援助,同时在军事上保护她,因此美国替欧洲德国省下了军事负担,并在亚洲日本直接派兵协防,在欧洲并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帮忙驻军,军费由美国负担。

军费是非生产性耗费,花在武器与供养军人的费用是靠国家财政去填补的,其本身不具备生产性。把钢用来从事汽车工业它就具有生产性,但如果拿来做武器枪炮就只能用来杀人,没有战争的时候,这些武器便摆著生锈,因此它是非生产性的耗费。也因此,当军费节省下来之后,这笔庞大的支出便可挪用到生产性的经济发展,这也是为什麼德国在二战之后至今一直是欧洲的老大哥。当然有部分原因是德国本身的工业基础好,但另一份也与它当时省下了大量的非生产性军费支出有关。日本自卫队之所以从70年代开始规模才慢慢扩大,而且无论是人员或武器都愈来愈精良,也是因为后来经济起飞的缘故,而在这之前,也就是在二战后至70年代间,自卫队的力量只够保护国家内部而已。

随著德国、日本的经济快速复苏,在其国内也开始形成了垄断的大型资本,如汽车业、电子业,又因为当时美国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所以这些国家的产品都输往美国市场销售,而影响了美国国内的产品。

以RCA来说,它主要是生产电视机,1960年代前半期,美国电视因为战后刚发明不久,仍是量产发展,所以还很兴盛,但到了1960年代后半期就开始下滑。这里有一个统计数字,美国电视机的销售量在1966年时是1300万台,到1967年变成1120万台,少了180万台;销售金额也由1966年的24亿下滑到1970年的18亿;这个统计数字说明了:从1966年起至1970年,销售量减少了36%,销售金额则遽降了26%,这是在美国国内市场的部分。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日本的电子工业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日渐兴盛。日本的经济不是靠民资本发展起来的,而是通过日本通产省订定产业政策,给予优惠贷款,包括水电的廉价供应、土地的取得方面予以便利等,来促进这些公司的快速增长,以致出现了垄断资本。也因为有这样的政府支持,又给予出口补贴,使得这些日本公司有办法以物美价廉的产品打进美国市场。也因此,自1966年到1970年间,日本的电视机销售量在5年中就由12%增加到37%,销售金额也由5%增加到18%;反之,美国的外销出口状况不但未见起色甚至还每下愈况,这也使得美国RCA会想先从节省美国境内的工人成本下手,结果发生剧烈的劳资争议,造成工人反弹,导致RCA必须迁往海外,而其首要瞄准的国家就是墨西哥与台湾。

另一个诱因也促成了RCA外移,那就是美国政府当时的关税条款第807条,鼓励海外投资。意思是说,美国企业若从美国国内输出零组件到国外进行组装,这个输出的部料是免关税的,直到产品组装完成输回美国时,美国政府才予以课税,也就是说,美国政府课徵的是海外附加价值的税。这对RCA来说是项大利多,因此它便积极地将生产装配的部门输出至台湾,当然墨西哥也有。美国自己的厂商也说,如果没有政府的这项税制优惠,面对外国产品的入侵,它们的产品根本难以在美国市场立足。这也就如我们之前提到的,资本家的利润多寡除了会虑及生产成本外,还会考量到政府税收政策等因素。

台湾电子工业的发展(六O-八O年代)

凡此,对外资而言,一方面有母国的推力,一方面又有国民党产业政策的吸力,以致当时外资尤其是电子业蜂涌而至,RCA即是在此种客观环境的条件下抢先进入台湾投资的保税公司,享有制成品从台湾输出国外的免税优惠。整体而言,美商是台湾电子业的投资大宗,美商在台设立电子厂是为了要将制成品输回母国,好让其在母国市场立足,因此,外销出口成了台湾电子业的主要经营发展模式。到了1980年代,电子工业更发展成为台湾出口的最大宗产业,并取代稍早之前的纺织业的龙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