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电脑是一个台式电脑,从外观上看主要有四大件,包括显示器、主机、低音炮、键盘和鼠标。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硬件,如宽带猫、路由器、u盘等等。
主机是一个黑色的铁皮箱,呈长方形。里面装着各种机器零件,它们由很多电线连接在一起。其中有硬盘,它能储存很多信息。Cpu是主机的核心,相当于人类的大脑。内存条相当于大脑运行的缓存区域,内存越大,运作速度越快。主板是连接各个配件的纽带,它能接收外来的数据与电器互传信息。显卡能提高电脑视频的分辨率。电源是启动电脑的必备设施。还有dvd,它能读取光盘上的数据,并显示在电脑上,还有许多插口用于连接其他设施。
显示器,从外观上看,就像一个小型电视,它的任务是将主机传输来的数据,在视频上用文字、图片、声音等方式予以显示。我家的电脑显示屏是超薄型14英寸的。
键盘和鼠标是电脑的必备设施,它们能让大家更好,更方便的使用电脑,键盘上面有很多按键,我们能通过转换在电脑上打出汉字、英文、数字等,在电脑网络上直接进行搜索。鼠标,从外观上看像一只玩具老鼠,后缀着长长的尾巴,用于连接主机。
低音炮俗称喇叭,它能把电脑上的内容用声音传播,主要是播放音频和视频的。
电脑通过这几大硬件组装,就可以正式运行了,如果接入网络就能上互联网了。
其实电脑的分类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分为硬件和软件,我刚才介绍的统称为硬件,软件是指电脑运行的系统和语言,它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语言,没有它,电脑其实是无法运行的
早期称作微机,初期在香港商人之间被称为电脑 ,后引入国内,成为大众最熟悉的名字。电脑的学名为电子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最初的计算机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0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1年推出。
电脑的学名为电子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
通常说到“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5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这个说法被计算机基础教科书上普遍采用,事实上在1973年根据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应该是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Clifford E. Berry ,1918-1963)于1939年10月制造的"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ENIAC”的研究小组中的一个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窃了约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在1946年时,申请了专利。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这个错误才被扭转过来。(具体情况参阅百度百科----“约翰·阿坦那索夫”词条,希望大家记住ABC和约翰·阿坦那索夫,希望以后的教科书能够修改这个错误)。后来为了表彰和纪念约翰·阿坦那索夫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的伟大贡献,1990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授予约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奖项----“国家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