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怎么样防御

电脑教程034

计算机病毒怎么样防御,第1张

面对万恶的计算机病毒,我们作为广大电脑用户,要怎么样去防御电脑病毒呢?下面由我给你做出详细的计算机病毒防御 方法 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计算机病毒防御方法一:

1.尽量不使用外来的软盘,如果一定要使用最好用杀毒软件检测一下

2.将不需要在写入数据的软盘进行写保护

3.重要文件经备份

4.数据文件和系统文件分开存放

5.限制下载网上文件

6.对不熟悉姓名的电子邮件不要轻易打开查看

7.使用光盘也要注意,尤其是盗版光盘

计算机病毒防御方法二:

计算机病毒防治 措施 有:

计算机病毒防御 1.建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应包括多个防护层。

(1)访问控制层

(2)病毒检测层

(3)病毒遏制层

(4)病毒清除层

(5)系统恢复层

(6)应急计划层。

上述六层计算机防护体系,须有有效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支持,如安全设计及规范操作。

计算机病毒防御 2.严把收硬件安全关。国家的机密信息系统所用设备和系列产品,应建立自己的生产企业,实现计算机的国产化、系列化对引进的计算机系统要在进行安全性检查后才能启用,以预防和限制计算机病毒伺机入侵。

计算机病毒防御 3.防止电磁辐射和电磁泄露。采取电磁屏蔽的方法,阻断电磁波辐射,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防止计算机信息泄露的目的,而且可以防止“电磁辐射式”病毒的攻击。

计算机病毒防御 4.加强计算机应急反应分队建设。应成立自动化 系统安全 支援分队,以解决计算机防御性的有关问题。早在1994年,美国软件工程学院就成立了计算机应急反应分队。

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御手段是不断发展的,要在计算机病毒对抗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根据发展趋势,在关键技术环节上实施跟踪研究。实施跟踪研究应着重围绕以下方面进行:

(1)计算机病毒的数学模型。

(2)计算机病毒的注入方式,重点研究“固化”病毒的激发。

(3)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方式,重点研究网络间无线传递数据的标准化,以及它的安全脆弱性和高频电磁脉冲病毒枪置人病毒的有效性。

(4)研究对付计算机病毒的安全策略及防御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传播性是计算机病毒具有最大威胁和隐患的特点之一。计算机病毒潜伏在系统内,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操作激活触发条件,使其得以由一个载体传播至另一个载体,完成传播过程。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应用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也从传统的常用交换媒介传播,逐渐发展到通过互联网进行全球化的传播。

1.

移动式存储介质

计算机和手机等数码产品常用的移动存储介质主要包括:软盘、光盘、DVD、硬盘、闪存、U盘、CF卡、SD卡、记忆棒(Memory

Stick)、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以其便携性和大容量存储性为病毒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也是其成为目前主流病毒传播途径的重要原因。例如,“U盘杀手”(Worm_Autorun)病毒,

该病毒是一个利用U盘等移动设备进行传播的蠕虫。autorun.inf文件一般存在于U盘、MP3、移动硬盘和硬盘各个分区的根目录下,当用户双击U盘等设备的时候,该文件就会利用Windows自动播放功能优先运行autorun.inf文件,并立即执行所要加载的病毒程序,导致破坏用户机器且遭受损失。

2.

各种网络传播

(1)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病毒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主要媒介。病毒主要依附在邮件的附件中,而电子邮件本身并不产生病毒。当用户下载附件时,计算机就会感染病毒,使其入侵至系统中,伺机发作。由于电子邮件一对一、一对多的这种特性,使其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一个良好的渠道。

(2)下载文件。病毒被捆绑或隐藏在互联网上共享的程序或文档中,用户一旦下载了该类程序或文件而不进行查杀病毒,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机率将大大增加。病毒可以伪装成其他程序或隐藏在不同类型的文件中,通过下载操作感染计算机。

(3)浏览网页。当用户浏览不明网站或误入挂马网站,在访问的同时,病毒便会在系统中安装病毒程序,使计算机不定期的自动访问该网站,或窃取用户的隐私信息,给用户造成损失。

(4)聊天通讯工具。QQ、MSN、飞信、Skype等即时通讯聊天工具,无疑是当前人们进行信息通讯与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网上生活必备软件,由于通讯工具本身安全性的缺陷,加之聊天工具中的联系列表信息量丰富,给病毒的大范围传播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目前,仅通过QQ这一种通讯聊天工具进行传播的病毒就达百种。

(5)移动通信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终端进行病毒传播也是当前病毒发作的一种流行趋势,手机作为最典型的移动通信终端,以其高普及率及低安全防御能力,成为当前一种新型病毒传播途径。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病毒,会利用发送的手机短信、彩信、无线网络下载歌曲、图片、文件等方式传播,由于手机用户往往在不经意的情况下接收读取短信、彩信、直接点击网址链接等方式获取信息,让病毒毫不费力地入侵手机进行破坏,使之无法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