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电脑中的频率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我们随时都会听到“频率”这个技术参数,它是衡量系统运行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频率高,说明系统运行速度快,但不同设备有不同的频率,使大家一头雾水,令人搞不清楚是咋回事儿,如Hz(Hertz,赫兹)、KHz(千赫兹)、MHz(兆赫兹),GHZ(吉赫兹)。面对众多的频率,你先不要着急,看看下面的文字,你就会明白是咋回事了。
小知识:频率
频率是指1秒钟内发生的脉冲信号的周期数,频率为1kHz的时钟周期为1毫秒、1MHz的时钟周期为1微秒、1GHz的时钟周期为1纳秒。
一、时钟频率
谁在为电脑提供时钟频率呢?在主板上有一个长方形、用金属包裹的晶振元件(如图1),当主板上电后它就会发生电磁振荡,产生一系列高频率的电子脉冲波。但是这些脉冲还不够精确,与电脑需要的频率还不匹配,因此还需要将这些原始频率输入到晶振元件附近的时钟频率发生器芯片,对原始频率进行整形、分频,然后变为计算机需要时各种总线工作频率。总线就是电脑内部数据传输的通道,总线制作在主板上,它由密密麻麻的线路组成。电脑总线采用分层结构,运行频率逐级降低。第一级为CPU与北桥芯片的数据传输通道,即系统前端总线频率;第二级为内存与北桥芯片的数据传输通道,即内存总线频率;第三级是AGP显卡与北桥芯片的数据传输通道,即AGP总线频率;第四级是PCI、ISA设备与南桥芯片的数据传输通道,即PCI总线频率。
二、CPU主频率
CPU主频率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地说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频=外频×倍频。其中,外频就是总线时钟频率;而倍频则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
一般说来,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过由于各种CPU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频来概括CPU的性能。但CPU主频的高低可以决定电脑的档次和价格水平。
以Pentium 4 2.0为例,它的工作主频为2.0GHz,这说明了什么呢?具体来说,2.0GHz意味着每秒钟它会产生20亿个时钟脉冲信号,每个时钟信号周期为0.5纳秒。而Pentium 4 CPU有4条流水线运算单元,如果负载均匀的话,CPU在1个时钟周期内可以进行4个二进制加法运算。这就意味着该Pentium 4 CPU每秒钟可以执行80亿条二进制加法运算。但如此惊人的运算速度不能完全为用户服务,电脑硬件和操作系统本身还要消耗CPU的资源。
但Athlon XP处理器采用了PR标称方式,AMD公开的266MHz前端总线频率的Athlon XP处理器标称频率和实际频率的转换计算公式如下:
标称频率=3×实际频率/2-500
实际频率=2×标称频率/3+333
例如,Athlon XP 2100+的实际频率为1733MHz=2×2100/3+333
Hz,中文名赫兹,简写为:赫,是频率的基本单位,为纪念验证电磁波存在的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 )而得名。
HZ是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赫。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电脑上的HZ是赫兹,是频率的单位,是电脑运行速度快慢的。HZ前的数字越大,说明电脑运行速度越快;反之,HZ前的数字越小,说明电脑运行速度越慢。所以说,HZ越高电脑越快。
扩展资料:
命名由来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inrichRudolfHertz,1857年2月22日-1894年1月1日)于1888年首次证明了无线电波的存在。由于他对电磁学的贡献,国际频率单位制(SI)以他的名字命名。
早在他的童年时代,他就对光学和机械实验着迷。他19岁时在德累斯顿理工学院(dresdenInstituteofTechnology)学习工程学。
由于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第二年他转到柏林大学,在那里他在Helmholtz的指导下学习,Helmholtz是一位物理学教授。1885年,他是卡鲁厄大学的物理学教授。1889年,他接替克劳修斯成为波恩大学的物理学教授,直到去世。
汉字编码
HZ由李丰峰和魏亚贵设计。
中国大陆和新加坡居民使用简体汉字,而台湾、香港、澳门和马来西亚使用繁体字。在计算机文字处理应用中,简体中文通常采用GB(国标)编码方案,繁体中文采用Big5编码。
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三个简化字符代码:GB18030、GB2312和HZ。前两个都是中国国家标准(GB是汉语拼音的首字母),HZ是新加坡的简体字(HZ是汉字的拼音)。
赫兹是一种常见的编码方案在互联网上,只有高1字符代码(如汉字)的双字节码,具体方法是最高的屏蔽,只保留七低,转换之后,部分符号~{~}和封闭,把括号解码时内部的一部分高1可以恢复正确的位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