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信度与效度

Python015

R语言-信度与效度,第1张

cronbach’s alpha系数,一般翻译成克隆巴赫alpha系数,效度用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和Bartlett)。

alpha等于 测验题目数/(测验题目数-1) 乘 {1 - 各被试在该题目上的方差的和 / 所有被试总分的方差 }

K即第一个公式的n,代表题目数量。

小sigma方即第一个公式的S方,代表方差。

然后直接调用就可以。

参考文献:

道客巴巴

qq_43157351. R语言与克朗巴哈alpha系数

用R语言实现Cronbach 值的计算

λi表示题目i在潜变量ξ上的负荷, δi是误差项, 误差之间不相关。整个测验分数X=x1+x2+…xp的合成信度如上图 (叶宝娟, 温忠麟, 2011Brown, 2006Yang&Green, 2010)

假设一个单维测验由p个题目组成, 测量了一个因子F, 测验施测后, p个题目的标准化变量为 (i=1, 2, ..., p)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计算。

其中, εi是只和i有关的特殊因子 (也称为误差项) , λi是第i个变量i在因子F上的负荷。假设题目误差不相关, 如果整份测验的分数相加有意义, 则单维测验整份测验X=1+2+...+p的合成信度为:

其中, θi为i的误差方差, (2) 式也可计算多维测验单个维度的合成信度。如果用固定方差法指定因子测量单位, 即var (F) =1, 则上式变为:

因为X i 是标准化变量, 所以Σ θ=p-Σ λ2则 (3) 式变为:

上图这个表达式更易懂一些,也更容易计算。

λ为因子载荷量,p为题目个数。

计算出因子载荷量之后可以通过函数计算ρ

参考文献:

杨强 叶宝娟 温忠麟(2014). 用SPSS软件计算单维测验的合成信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2(03), 496-498

温忠麟(2011). 单维测验合成信度三种区间估计的比较.

一、内在效度(content related validity):研究者的发现与事实相符合的程度,即研究结果是不是真的在测量事实的真相的能力。

二、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 :1.专家判断法2.统计分析法(评分者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再测法)3.经验推测法 (实验检验)

提高内部效度的方法:

1.三角检定法:多元的搜集资料方式,包括不同的资料来源(报章、官方文件、会议记录),访谈不同人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学者专家),及采用不同资料的搜集方法(如访谈、观察、非正式讨论)等,来相互验证资料与实施的相符程度。

2.研究对象的核查:和被研究者一起讨论定稿,以确定自己记录的是其所叙的。

3.持续的观察

来自:qiuyaofeng2012. 信度和效度经典例子_第四节个案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CSDN

一、构想效度: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其解释的程度如何。

二、构想效度的估计方法:1. 对测验本身的分析(用内容效度来验证构想效度);2. 测验间的相互比较:相容效度(与已成熟的相同测验间的比较)、区分效度(与近似或应区分测验间的比较)、因素分析法 ;3. 效标效度的研究证明 ;4. 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

衡量测验有效性的参照标准,指的是可以直接而且独立测量的我们感兴趣的行为。

又称 实证效度 ,反映的是测验对个体的预测在某种情境下的有效性程度(所测情况与实际情况之间的相关)。

根据效标资料是否与测验分数同时获得,又可分为 同时效度 (实际士气高和士气低的人在士气测验中的得分一致性。)和 预测效度 两类。

1.相关法:效度系数、效标效度常用方法。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来表示,反映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当测验成绩是连续变量,而效标资料是二分变量时,计算效度系数可用点二列相关公式或二列相关公式;

当测验分数为连续变量,效标资料为等级评定时,可用贾斯朋多系列相关公式计算。

2.区分法:检验 测验分数 能否有效地区分 由效标所定义的团体

进行t检验,若差异显著,说明该测验能够有效地区分由效标定义的不同团体(如抑郁 测验得分 的高低可以区分出 真正的 高抑郁组和 真正的 低抑郁组),

重叠百分比可以通过计算每一组内得分超过(或低于)另一组平均数的人数百分比得出;

另外,还可以计算两组分布的共同区的百分比。重叠量越大,说明两组分数差异越小,即测验的效度越差。

3.命中率法:是当测验用来做取舍的依据时,用其正确决定的比例作为效度指标的一种方法。命中率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是计算总命中率,另一种是计算正命中率。

4、预期表法:是一种双向表格,预测分数排在表的左边,效标排在表的顶端。从左下至右上对角线上各百分数字越大,而其它的百分数字越小,表示测验的效标效度越高 ;反之,数字越分散,则效度越低。

命中率法和预期表法相似。详细可参照戴海琦,张锋<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五章:测量效度

一般在研究中用到的效度指标是结构效度,测量题与测量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om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

计算协方差矩阵/相关系数矩阵。可以利用cov2cor()将协方差转化为相关系数矩阵,也可利用cor2cov()转化回来

· KMO值:如果此值高于0.8,则说明效度高;如果此值介于0.7 0.8之间,则说明效度较好;如果此值介于0.6 0.7,则说明效度可接受,如果此值小于0.6,说明效度不佳

· 巴特球形检验:其对应巴特球形值,对应P值一定需要小于0.05,这样才能说明通过巴特球形检验

· 特征根:此值是判断因子(维度)个数的标准的信息量,由于已经设置好因子(维度)个数,因而此值意义较小可忽略;

· 方差解释率值:代表各维度可解释整体量表的信息量;

· 累积方差解释率值:所有维度可解释整体量表的信息量;

· 因子载荷系数值:分析项与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情况;此值非常非常重要,可用于判断分析项与维度的对应关系情况,下述会有说明;

· 共同度值:分析项可以被提取出的信息量情况,比如为0.617,可以理解为该项有61.7%的信息可被最终提取出来。

没有具体的建模数值,因为根据不同形态的建模,需要设置的数值都是不同的,最基础的是可选择的缩放参数。

例如:

w = torch.Tensor(3, 5)

nn.init.xavier_uniform(w, gain=nn.init.calculate_gain('relu'))

非线性回归的初始值设置方法:

1.查阅他人已有文献,采用其参数作为初始值;

2.将可线性化的方程进行变换(如对数变换),将其线性化后采用线性回归的计算参数,得到的参数进行相应的变换后代入原方程作为初始值;

3.更改算法,R语言可以尝试minpack包的nls.LM()函数,quantreg包的 dynrq()函数进行分位数回归

4.瞎蒙

R语言中存在一些空值(null-able values),当我们进行数据分析时,理解这些值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来说,R语言中存在:

这四种数据类型在R中都有相应的函数用以判断。

NA即Not available,是一个 长度为1的逻辑常数 ,通常代表缺失值。NA可以被强制转换为任意其他数据类型的向量。

可以采用is.na()进行判断。另外,NA和“NA”不可以互换。

NULL是一个 对象(object) ,当 表达式或函数产生无定义的值 或者 导入数据类型未知的数据 时就会返回NULL。

可以采用is.null()进行判断。

NaN即Not A Number,是一个 长度为1的逻辑值向量

可以采用is.nan()进行判断。另外,我们可以采用is.finite()或is.infinite()函数来判断元素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而对NaN进行判断返回的结果都是False。

Inf即Infinity无穷大,通常代表一个很大的数或以0为除数的运算结果,Inf说明数据并没有缺失(NA)。

可以采用is.finite()或is.finite()进行判断。

理解完四种类型数值以后,我们来看看该采取什么方法来处理最最常见的缺失值NA。

小白学统计在推文《有缺失值怎么办?系列之二:如何处理缺失值》里说“ 处理缺失值最好的方式是什么?答案是:没有最好的方式。或者说,最好的方式只有一个,预防缺失,尽量不要缺失。

在缺失数很少且数据量很大的时候,直接删除法的效率很高,而且通常对结果的影响不会太大。

如数据框df共有1000行数据,有10行包含NA,不妨直接采用函数na.omit()来去掉带有NA的行,也可以使用tidyr包的drop_na()函数来指定去除哪一列的NA。

用其他数值填充数据框中的缺失值NA。

使用tidyr包的replace_na()函数。

使用tidyr包的fill()函数将上/下一行的数值填充至选定列中NA。

除此之外,类似原理的填充法还有均值填充法(用该变量的其余数值的均值来填充)、LOCF(last observation carried forward)、BOCF(baseline observation carried forward)、WOCF(worst observation carried forward)等。

当分类自变量出现NA时,把缺失值单独作为新的一类。

在性别中,只有男和女两类,虚拟变量的话以女性为0,男性为1。如果出现了缺失值,可以把缺失值赋值为2,单独作为一类。由于将缺失值赋值,在统计时就不会把它当做缺失值删除,避免了由于这一个变量缺失而导致整个观测值被删除的情况。

假定有身高和体重两个变量,要填补体重的缺失值,我们可以把体重作为因变量,建立体重对身高的回归方程,然后根据身高的非缺失值,预测体重的缺失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