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的吉祥物为什么是地鼠?

Python023

Go语言的吉祥物为什么是地鼠?,第1张

Go 语言之所以叫 Go,是想表达这门语言的运行速度、开发速度、学习速度(develop)都像 gopher 一样快。

gopher 是一种生活在加拿大的小动物,Go 语言的吉祥物就是这个小动物, 它的中文名叫作囊地鼠,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挖洞速度特别快。

Go 语言吉祥物是才华横溢的插画家 Renee French 设计的,她也是 golang 设计者之一 Rob Pike 的妻子。

1.猜卡片

a.教师将闪卡展示给学生看两遍。.

b.幼儿站成横列,双手放头顶。教师将卡片逐张放到幼儿手里,不让幼儿看到自己卡片。

c.当教师说”Go”,所有幼儿开始看别人头上闪卡是什么,然后猜出自己拿到的闪卡是什么。

2. 打卡片

a.幼儿每人手拿一张闪卡,围成一圈。

b.教师拿空气锤或纸棒,喊出某张闪卡的英文单词,并过去打该闪卡。

c.持该闪卡的幼儿需要立刻喊出另一张闪卡上的单词,教师便去打另一单词闪卡。

d.若幼儿没有及时喊出另一张闪卡上的单词,自己的闪卡被打到了,便输。可以罚表演一个节目。

3. 抢椅子

a.椅子围成圆圈,所有幼儿边唱歌边绕着椅子走动。

b.当教师喊“stop”时,幼儿抢椅子。

c.动作最慢的幼儿需要回答老师一个问题。

4.找卡片

a.请一名幼儿出列,背对其他幼儿。

b.教师将卡片藏在某位幼儿椅子上,幼儿坐在卡片上。

c.出列的幼儿开始找卡片。当他离卡片近时,所有幼儿大声念单词;离得远时就小声念。

5. 鲨鱼抓人

a.将鲨鱼卡片与其他卡片混合。

b.在地上画一个圆圈,或者用大呼啦圈。

c.所有幼儿将一只脚放在圈内。

d.教师每次翻出一张卡片,幼儿一起读出卡片。

e.当教师翻出鲨鱼卡片时,教师扮演鲨鱼捉人。幼儿迅速将脚抽出圆圈,逃回自己的“家”“指定区域”。若在回到“家”前被抓到,就扮演鲨鱼。

6.踢球游戏

a.幼儿分两组,两组面对面排成两排,相距约1.5米。

b.接到球的幼儿将球踢给另一组的幼儿,每次踢球时需要说出一个今天所学的英语单词。

建议:可将单词换为Hattie and Fox中的句子。

7.抢读

a.请两名幼儿背靠背站着,幼儿手中各拿一卡片,正面朝外。

b.教师发出指令1,2,3,幼儿随着指令向前走三步。

c.教师说go,两名幼儿立刻转身,并快速大声说出对方手上卡片上的单词。快而准确者为胜。

d.胜者继续接受其他幼儿的挑战。教师给幼儿换卡片。

8.拍手

a.幼儿跟随老师用一种节拍拍手,并根据节奏念出单词或短句。

b.老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上下方向拍手,或左右方向拍手;也可以每个方向拍两次。还可以转动身体及方向拍,同时根据节奏念出单词或者短句。

c.幼儿可以与老师拍手的方向相反,同时念单词或者断句。

d.拍手的速度可以从慢速

到快速,又从快速到慢速,念单词或断句的速度也随着变化。

英文动画是“天使”还是“恶魔”? 这是一个本身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我们不论孰对孰错,只意在将这个话题讨论得透彻一点,呈现一条清晰的思路。

动画片之所以具有争议性,是因为国内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像上了瘾。动画提供 娱乐 不假,但更多作用貌似是消极的。常听到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家里从不看动画片!”言语中折射出满满的自豪。

辩证思维是无往不胜的头脑利刃。对动画问题,同样也需辩证态度对待,做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

如果一个孩子每天沉迷于动画,长达半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都不肯挪窝,那么可以盖戳断定,该娃已成瘾,显然,造成这种结果,动画的消极作用难辞其咎。

如果将动画合理利用,让其成为我们启蒙的利器,则动画的积极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现在,咱们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英文动画。

1. 英文动画到底是不是英文启蒙必备?可否不需要它?

2. 怎样合理利用动画,利用其优点,使其最大化发挥长处?

3. 介绍小毛人英文阅读馆花费几个月时间整理收集的动画片分类以及阶段推荐。

一、动画的特点

动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 动画片音效很逼真;

2. 场景真实;

3. 用词生活化;

4. 语速偏快 (native speaker的正常语速,并没有针对非母语习得者调整语速,未针对我们二语习得者减慢速度)。

这四点是动画的局部特征。

思绪再放飞一点,从整体评价动画,则可以这么说:

英文动画为无法长期曝露于第二语言(英语)中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输入环境,孩子们可以通过观看动画,模仿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人物情景对话,感受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动画音频音效逼真可以吸引小孩的注意力;场景真实可以让孩子更真实地体会到词语在真实场景中如何应用;用词生活化和语速偏快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动画音频一定要居于其他几种类型音频(分级读物音频、绘本音频、儿歌音频)之后,才可以介入习得者的习得过程。

Attention please! 此处插播一条小贴士:

分级读物音频、绘本音频、儿歌音频、动画音频介入习得过程的 先后顺序不可逆转 。这是由它们自身音频特点决定的。

分级读物音频每一句话都是patterned sentence,几乎一本书都在套用固定模式。基础级、预备级的设计更是套用某个固定句式,只是通过替换句子中间的某个词实现变化,如此一来,孩子听起来比较容易理解。

绘本音频句式相对活泛,趣味性强,顺序排在分级读物音频之后。

儿歌音频比较明快、有韵律感、生活化、简单化,通常配有动画或书来辅助孩子们理解,孩子比较喜欢,肯定放在动画片之前。

学习是递阶式的。必须要有分级读物、绘本以及儿歌音频作为基础,才能进入动画磨耳朵的阶段。

动画片是不是孩子在启蒙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

实际上,没有一种材料是完全必不可少的。不过,如果缺乏某一种材料,习得过程可能不太顺利。

动画音频的意义何在?只有大量用动画音频磨耳朵之后,孩子才最可能在最短时间产出比较自然的句子。

言外之意是,孩子单纯用分级读物和绘本音频磨耳朵,很难达到可以自由产出、自由对话的程度。如果有了这两个阶段的积累,再将动画音频介入,那么就如同给火箭加了一个助推器,孩子很快就可以起飞了。

原因? 刚开篇已提过,动画语言非常生活化,场景应用很真实,孩子很容易就可以get到动画中所用词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

同时,动画音频对孩子本身的吸引力来自于孩子对动画片的热爱。比如,孩子看过或没有看完的动画片,如果用音频播放出来,孩子会非常感兴趣,可以连续听20甚至40分钟以上,津津有味。经过长期、大量磨耳朵,“英文耳朵”才可能被真正磨成形,前期的积累才可以质变,最终爆发。

二、孩子喜欢的动画 磨耳朵的好材料

虽然孩子喜欢动画片往往是孩子喜欢该动画音频的最大作用力,但并非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就是最适合磨耳朵的材料。难易控制不得当的话,极有可能造成无效磨耳朵。

Paw Patrol(《汪汪队立大功》)、My Little Pony(《小马宝莉》)、Peppa Pig(《小猪佩奇》)。这三部动画片是我们国内引进的英文动画片。

相信粑粑麻麻们都对这三部动画片不陌生。大多数孩子至少看过这三部动画片的翻译中文版,到了馆里会急于寻找动画片对应的英文绘本。

磨耳朵效果如何?则要看 对应的绘本难度

这三部动画音频难度不同:Peppa Pig、Paw Patrol、My Little Pony难度依次递增。Paw Patrol有三套对应的绘本,一套是自然拼简单的故事,另外两套是叙述性的故事。Peppa Pig绘本有易有难。小孩子的读图能力非常强大。如果材料选择不得当,孩子只好通过图理解动画,关上耳朵,语言起不到辅助作用,粑粑麻麻一个不小心,造成了无效输入。

有的父母觉得Peppa Pig已经很简单了,短小对话,五分钟,就拿它磨耳朵吧。对材料了解不全面,就容易萌生这种想当然的思维误区(真相很扎心有木有)。其实,比Peppa Pig简单的动画还有很多,只是有人不知道而已。如果孩子零基础,Peppa Pig拿来磨耳朵,俩字,难了。

三、如何将动画为我们所用?

如果说动画磨耳朵是最终推动孩子产出的助推器,那应怎样把动画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

1. 资源选择角度

选择资源时,务必遵 从由易到难的顺序 。据我的经验,首先,儿歌动画是比较适合零基础孩子启蒙的。上节课已对儿歌概念进行了阐释。即便是儿歌,也有难易之分,所以要从简单的儿歌动画入手。

有一种儿歌动画并非如传统儿歌一样将儿歌做成动态画面。比如Old MacDonald Had a Farm。韩国有几部动画片做得特别出彩,把歌词听起来晦涩难懂的儿歌含义拆解开来,制作成几分钟的小动画。先把儿歌故事拆解开来,前面部分是动画演绎,后面部分是整首歌演绎。

小朋友可以通过理解拆解开来的动画,从而进一步理解动画歌词。所以即便很难的儿歌,也可以化难为易,小朋友可以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加深理解。

比如某部动画片里,主人公叫Cocomong,他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了解音乐世界,接触不同的乐器,在一个场景里使用这些乐器,最后这些乐器一起演奏出我们熟知的I Am the Music Man。

另外,动画的时间长短和情节复杂程度基本可以作为判断动画难易度的初步依据。该条依据80%的情况下都适用。国外动画的时间长短是受到严格限制的。5分钟的动画一般比较适合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幼孩子,它们在情节设计上也会考虑到低幼儿童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所以寻找除了儿歌动画之外的合适动画时,可以找时间比较短的、情节没有那么复杂的小动画做启蒙材料。比如Maisy’s Playhouse(《小鼠波波和他的朋友们》)、Wibbly Pig、Peppa Pig等。

2. 使用方法角度

与其说资源选择很重要,毋宁说方法使用比资源选择还重要一些。

首先要知道,动画不适合零基础的孩子直接介入。因为再简单的动画片对零基础的孩子来说都是偏难的。考虑到孩子的理解和吸收程度,馆里的学员需要大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可以介入比较短的小动画,在这之前全部都是儿歌动画做启蒙。

其次,一次提供给孩子可以选择的动画片不要太多(不超过两部)。因为如果同时提供的动画片太多,孩子就会不知所措,在选择的过程中东点西点,没有一部动画片可以从头至尾看完。

我们鼓励孩子在一个时期内专注于看一部动画片,因为一部动画片中的高频词汇、情节、人物、场景会在每一集中反复出现,孩子就在这不断重复中慢慢实现了习得。如果选择过多,一部动画片不经深入了解,那么就难以摘取习得硕果。

为什么要一次提供两部呢?切记,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有限的自由。不要让孩子乱选,但也不要太限制孩子的选择能力。 因为只有孩子本身被赋予一定的选择权,他才觉得这件事情有意义。 如果没有一点选择权和掌控权,他不会喜欢做这件事情。

更换动画的频率不要太快, 差不多一个月左右更换一部动画。前提是孩子每天看动画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比如,每天20分钟动画时间,一集5分钟,可以看4集,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一部动画看完。

如果孩子反复观看喜欢看的某一集,怎么办?我们接纳、允许他反复看一集动画。如果这一集动画重复观看次数太多(比如20次、30次),小观众还没有罢休的意思,我们就要鼓励他选择新的一集。如果重复观看10遍8遍,则可以不做干预。我们往往会发现,孩子在不断重复观看某一集之后,不定某天,他会从头至尾将动画叙述出来,搅起家长内心莫大的惊喜。

当孩子的听力进阶到一定程度时,不需要把一部动画的每一集都看完。比如一部20集动画,可以(反复)看10集之后,鼓励孩子用音箱听动画,当然,这需要前期的大量有效积累。

逐步 由“看完即听”过渡到“裸听”

看完即听什么意思?比如,孩子看了某几集动画,或看了一部动画一季里的20集,要尽快听动画音频。原因很简单:在孩子的记忆还深刻的时候,对动画片还感兴趣的时候,及时拿来音频助推。“看完即听”进行几个月以后,孩子的听力就会得到大幅提升。下一个阶段可以试着过渡到裸听。

何为裸听?即便孩子对动画及其中的人物一无所知,也可以直接听懂动画音频里面的内容。这个过程需要一年、一年半甚至两年的时间来沉淀。当一个孩子可以裸听一部动画的时候,听力就升到一定高度了,能够看的书和选择的范围也相当广了。

四、动画的类型

动画的类型划分有很多种,我倾向于从孩子习得的进阶顺序角度对动画类型进行划分。

常规动画、几分钟动画都比较好理解,即通过对动画时间长短以及内容的划分,确认哪些动画适合低龄的儿童看,哪些动画适合进阶的儿童看,哪些动画适合提高的儿童看。

敲黑板划重点!此处着重讲解教学动画以及科普动画。

什么是教学动画? 即教学性比较强,通常由老师或者解说者专门就某个主题进行一定的解说,配有相关的表演动画,由真人、虚拟人物或虚构的动物形象演绎。

试举一例。

《迪斯尼美语世界》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绘本,没有之一。

这套书点读音效特别好,书里很多图片、文字、细小内容,都可以点读,做得特别精致。

这种教学动画从语言上来说非常简单,哪怕只会几个单词,如果能够依照它的顺序,从低阶到高阶慢慢看完,依然可以看懂内容。加之它的安排设计比较科学,所以用这些教学动画进行启蒙,效果非常好。

什么是绘本动画? 所谓的绘本动画,即整个故事系列既有配套的绘本,又有配套的动画,孩子们可以看了动画之后再看书,或者看了书之后再看动画,会产生一种亲近感。总之,绘本动画是一种配套的启蒙资源。

大家认识《猜猜我有多爱你》里面的大兔子和小兔子吗?大家可能想不到,这一套大名鼎鼎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其实也是有动画的,而且难度不大,大概相当于馆里二段绘本难度。

这种绘本动画比较会受到小朋友喜欢。小朋友们先看了动画,反过来能对书爱不释手;或者说先看了书,反过来能对动画爱不释手。所以说,绘本动画综合效应非常明显,比较适合启蒙。但是,绘本动画难度不一,有些比较简单,有些比较难。

比方说,《小鼠波波和他的朋友们》(有配套的书和动画)就比较简单,适合低龄的小孩看。《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难度比较大,中等偏难一点,至少有一年以上阅读经验的小朋友才能够看得懂,所以动画也相对难一点。

但并非动画难,书就一定难。比方说,《小马宝莉》动画片语言非常非常难,语速超级快,说话天马行空,但是,馆里的配套分级读物难度控制非常好,从1级到4级难度依次递增,尤其是第一阶段难度书,刚入门不久的小朋友都可以看得懂。

五、英文动画分类及推荐

至于中高阶的动画推荐,大家可以私信我进行了解。

第一阶段:教学动画推荐。

Tutitu是韩国的一个教学资源,语言比较简单,全部按照主题(比如颜色、形状、数字、天气等)分集,每一集讲一个主题。这种教学形式语言不多,基本上以词为主,就因为语言不多,有些小朋友会喜欢,但是,家长朋友们可能没那么多耐心,会觉得怎么全部是动画没有语言,但往往正是这些说得不多的词,才是孩子们真正能够吸收进去的词,所以我们要保持好心态,静候花开。

《迪斯尼美语世界》刚才讲过,不赘述了,国内也有资源,有需要的可以跟我联系。

Numtums是一部低幼数学教学动画,讲的是1到10以下的数字,通过几个长着数字小人之间做 游戏 等等来进行教学,算是一部教学动画,让孩子们对数产生最基本的数感。

第一阶段:儿歌动画推荐。

这里的儿歌动画并不是指我们上一讲里提到的视频儿歌,儿歌动画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的动画把故事阐释出来,这样一种形式。

这种动画韩国做的是最多的,COCOMONG和Dave and Ava都是韩国的动画演绎儿歌。廖彩杏的视频儿歌难度比较大,也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动画,其实和视频儿歌更接近,列在这里供大家选择。

COCOMONG儿歌动画集数不多,但都是很经典的儿歌。

第一阶段:5分钟小动画推荐(第一级)。

所推荐的都是简单一些的,比如kipper the Dog本身就是一部绘本动画,有配套绘本,特点是低幼简单速度慢。

Maisy’s Playhouse既有书又有动画,最早出品于2004年,2008年又出品了更新版本,直到现在都比较受小朋友欢迎。问题在于,其绘本音频只有一部分是原版音频,其余都是外教或中国人朗读,所以这套书每一本书的原版音频无法全部收集到。但因为情节简单,家长可以自己读,加上配套动画的作用,因此Maisy’s Playhouse依然热度不减。

Pokoyo一听名字就知道是韩国出品,类似于Maisy’s Playhouse,可能还要再简单一点。

Tom and Keri(不是Tom and Jerry《猫和老鼠》)是以一只小熊为主角儿,讲述小熊的日常生活故事,也很简单,专门针对二语儿童制定,2014年出品,相对Maisy’s Playhouse较新。

Twirlywoos也是差不多这种类型。《蓝色小考拉》是一部五分钟的小动画, 历史 比较老,但小朋友依然很喜欢。

第一阶段:5分钟小动画推荐(第二级)。

第一阶段的第二级依然是五分钟,难度高于第一级,包括很多我们比较熟悉的动画。如,Carl’s Car Wash、Humf(主人公是小毛怪,类似于卡由,但比卡由更卡通)、Max the Glow Train(STEM主题,即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 Mathematics,灌输科普类知识,是近几年比较新的主题)、Sara and Duck(一个小女孩和一只小鸭子的故事,小鸭子是小女孩的朋友,动画片很短,5到7分钟,有配套书)等。

第二阶段:10分钟小动画推荐。

第二阶段的内容太多,列出来的也只有不足1/3的量。孩子以后到了这个阶段,或者家长有什么需求,可以私信我,免费发送资源。

举例子来说,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就是一部动画,分为几季。

有些家长一开始会拿Dora the Explorer给孩子磨耳朵,但它的难度是很大的,排在馆里第二阶段,并不适合零基础;已经有很多类的动画排在它前面,是需要给小孩子们提前输入进去的,没有那些铺垫,很难看得懂Dora the Explorer。

第三阶段:20分钟常规动画推荐。

第三阶段的动画更多,只能挑几个熟悉的展示一下。

比方说,《海底小纵队》,人物说话经常会模仿水手、船员所用的俚语,模仿不同小动物的怪腔怪调,所以英语听力不是很好的小朋友,很难看得懂。

Go Diego Go(《小英雄迪亚哥》)是朵拉的姊妹篇,朵拉是一般性的、常识性的动画片,可是Go Diego Go是自然科普类的,每一集都讲述不同主题的科普,所以难度要大于朵拉。

三阶段多了很多医学类科普、机械类科普、安全教育类的动画片,对孩子的认知要求比较高,而且第三阶段的动画全部都是20分钟以上的,列出来的可能只有1/3,还有更多的资源,欢迎私信获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