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Plot函数总结

Python011

R语言Plot函数总结,第1张

par(mfrow = c(n,m),mar = c(0,0,0,0),mai = c(0,0,0,0))

mar,mai参数主要是调节图形的margin的大小,顺序是下、左、上、右

R语言中,设置plot(x,y,'..., bty="o",..)里参数bty,就可以不同的6种边框了。

bty可以取6种字符,分别为“o”、“l”、“7”、“c”、“u”、“]”。这些字符代 表6种边框。

bty=“o” 绘制图形的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注意这是小写的O

bty="l" 绘制图形的左边框和下边框;注意这是小写的L

bty="7"绘制图形的上边框和右边框;

bty="c"绘制图形的上边框、下边框和左边框;

bty="u"绘制图形的左边框、下边框和右边框;

bty="]"绘制图形的上边框、下边框和右边框;

title("Main Title", sub = "sub title",cex.main = 2,   font.main= 4, col.main= "blue",

      cex.sub = 0.75, font.sub = 3, col.sub = "red")

lty 取值为整数值,表示线型

tck 表示横纵坐标的刻度

1. 判断存在:一个元素是不是在向量中用 a%in%b

>a="TT"

>b=c("AA","AT","TT")

>a %in% b

[1] TRUE

2. 判断某一元素这向量中的索引(第几个位置): index.TT=which(b==”TT”)

>index.TT=which(b=="TT")#index.TT是想知道的索引号,which是判断函数,b是想知道的元素所在的向量

>index.TT

[1] 3

3. 相当于 python 中的字典, names 函数

>b

[1] "AA" "AT" "TT"

>names(b)=c("geno1","geno2","geno3")#geno mean genotype

>names(b)

[1] "geno1" "geno2" "geno3"

>names(b)[1]

[1] "geno1"

>names(b)[1]="test"

>names(b)

[1] "test""geno2" "geno3"

>names(b)=NULL

>b

[1] "AA" "AT"

>b["geno2"]

"AT"

pop_name=c(“CEU”,"YRI")

names(pop_name)=c(1,2)

names(pop_name[1])=1

4. 去除某一元素: b[-index.nu]

#想去除元素”TT”,如果你不知道是第几个索引,可以先判断索引,再删除。

>b=c("AA","AT","TT")

>names(b)=c("geno1","geno2","geno3")

>index.TT=which(b=="TT")

>b=b[-index.TT]

>b

geno1 geno2

"AA""AT"

5. 相当于 Python 中的 set() 函数 和 count() 函数: unique() , table()

>b=c("TT","AT","AT","TT","AA")

>unique(b)#即相当于去除所有的重复,只保留一个

[1] "TT" "AT" "AA"

>table(b)#以元素为name,统计各元素的个数

b

AA AT TT

122

6. 字符串的分割: strsplit()

>test="AA"

>strsplit(test)

错误于strsplit(test) :缺少参数"split",也没有缺省值

>strsplit(test,split='')

[[1]]

[1] "A" "A"

>test=strsplit(test,split='')[[1]]

>test

[1] "A" "A"

7. 文本文档的写入: write.table()

write.table( res.matrix,file=new.file,sep='\t',quote=F,row.names=F,col.names=F,append=T)#quote=F去掉引号后写入,row.names=F去掉行的名字写入,否则会把名字写进去

##写入数据时候最好把数据存储成一个matrix然后直接写。要是每行每行写的话要注意数据的格式了。先建立一个空的matrix,见8,然后通过rbind或者cbind叠加上去。

方法一:

a=c()

b=c(“AA”,”TT”,”CC”)

for (i in 1:3){

a=c(a,b)

}

write.table(a,file=”test.txt”)#你会发现结果是

AA

TT

CC

….

##而且还有行和列的名字,因为没有设置参数。因为对于c向量来说,写的话默认是竖着写的,每个元素占一行。所以比较方便的就是rbind

方法二:

a=c()

b=c(“AA”,”TT”,”CC”)

for (i in 1:3){

a=rbind(a,b)

}

write.table(a,file=”test.txt”,quote=F,row.names=F,col.names=F)#你会发现结果是

AA TT CC

AA TT CC

AA TT CC

##原因是rbind把最总结果当做矩阵了。对于R数据的写入最好能生成最后的矩阵再写入。但是西面的梅一行写一次和方法二的效果是想通的,但是要用到append参数。

a=c()

b=c(“AA”,”TT”,”CC”)

for (i in 1:3){

a=rbind(a,b)

write.table(a,file=”test.txt”,quote=F,row.names=F,col.names=F,append=T)

}

8. 建立一个空的 matrix :

res.matrix <- matrix( ,nrow=0,ncol=6 )##这样就建立了一个0行6列的空matrix了。

9. 如何将 R 运行结果输出到文件

>x=read.table("F:/my/work/chengxu/PValue/pc2jieguo/pc2302.txt")

>z=t(x)

>ks.test(y,z)

Two-sample Kolmogorov-Smirnov test

data:y and z

D = 0.207, p-value <2.2e-16

alternative hypothesis: two-sided

如上面运行结果,我想将p-value <2.2e-16自动保存到一个文件中,如何用R程序实现,谢谢!

sink("output.txt")

print(ks.test(y,z)$p.value)

sink()

http://cos.name/cn/topic/16300

10 降序排列:

>a=c(1,1.2,0.1,4,5,-0.1)

>a=sort(a,decreasing=T)

>a

[1]5.04.01.21.00.1 -0.1

11. 取前1%的数

>a=c(1:10,4:20,1:100,1:1000)

>a=sort(a,decreasing=T)#先降序

>sig=a[round(length(a)*0.01)]

>sig

[1] 990

12.在shell中直接执行R脚本

R CMD BATCH --argstest.R

13. R中高级作图的方法

http://qizhi502.blog.163.com/blog/static/11497002520120611451736/

14:设置字体类型:

par(family='Times New Roman')

15:控制图形四周的空白大小

par(mfrow=c(3,1),mar=c(0,0,0,0))

其中mar是四周的间距,分别为x,y上下的距离

16控制作图区域的大小layout

layout(c(1,2,3),height=c(1,1,0.5))

分成竖着三份, 其中三份比列依次为(高度依次为2:2:1)

17保留两位小数

round(0.123,digits=2)

18 在原有图的基础上画图:

par(fig=c(0.1,0.5,0.43,0.65), new=TRUE)

19 只显示y轴

plot(1:10,1:10,axes=F)

axis(2,at.....)

20 调节刻度方向 las

plot(1:10,1:10,las=1)

21 屏幕分割

layout(matrix(1:16,4,4))###竖着plot

par(mfrow=c(4,4))##横着plot

22.逻辑表示或者

xor为异或,两值不等为真,两值相等为假。例:xor(0, 1)

23. 从向量中随机取几个数sample

sample(rep(1:1000),10)

23 字符串转换成小数浮点型

as.numeric("0.123")

24. 读取不规范的文本

f=readLines(afile,n=1)#n表示读几行

f=strsplit(f,'\t')##分割

f[1][[1]]##第一行

f[1][[1]][1]##第一行 第一个字符串

25. write 写入文件

write(afile, "a\tb\t",append=T) #沿着每行一次 写入

26. 不需要循环,这直接对matrix没行或者每列进行筛选操作apply()

apply(data,col2 or row1, max>0)

27.保留2位小数

a=2.300

a=as.numeric(sprintf(“%.3f”,a))

28。调出假设检验的p value

t.test(data1,data2)$p.value

1、向量是用于存储数值型,字符型或者逻辑型数据的一维数组。执行组合功能的函数为c(),可以用来创建向量。向量可根据位置进行索引,需要用[]。

2、矩阵是一个二维数组,每个元素都拥有相同的模式,可通过函数matrix()创建矩阵。

3、数组是一个可以在两个以上维度存储数据的数据对象。例如,如果创建尺寸(2,3,4)的数组,那么就是创建4个矩形矩阵每个2行3列。数组只能存储数据类型。

4、矩阵和数组一样都只能包含一种数据类型,当有多种模式的数据时,使用数据框就更为方便。数据框可以用函数data.frame () 创建。

5、$  被用来选取一个给定数据框中的某个特定变量。

6、attach()绑定数据集,detach()解除数据集。

7、with:attach,detach最好在单独的数据框内使用,在多个同名对象最好不要使用,函数with(),可以再具有多个同名对象的数据框内使用,但是必须加入花括号{},这样就无须担心名称冲突了,但是它也有局限性,赋值仅在此函数的括号内生效。

8、列表是一些对象的有序集合。

9,、数据导入 read.table(),其中header = T,代表第一行为变量名称,不作为数据,header = F相反。sep代表数据分隔符,txt为"\t",csv为","。

10、table函数,用 table() 函数统计因子各水平的出现次数(称为频数或频率)。

>sex = c("女","女","女","男","男")

>table(sex)

>sex

  男 女

  2 3

求众数

>aim = table(sex)[table(sex)==max(table(sex))]

>aim

  女

   3

> max(table(sex))

[1] 3

> table(sex)==max(table(sex))

  sex

  男    女

  FALSE TRUE

11、 无尺度网络: 是指在某一复杂的 系统 中,大部分节点只有少数几个连结,而某些节点却拥有与其他节点的大量连结。这些具有大量连结的节点称为“集散节点”,所拥有的连结可能高达数百、数千甚至数百万。这一特性说明该网络是无尺度的,因此,凡具有这一特性的网络都是无尺度网络。

12、options(stringsAsFactors = F)

#在调用as.data.frame的时,将stringsAsFactors设置为FALSE可以避免character类型自动转化为factor类型。

13、class():查看数据结构:vector、matrix、array、dataframe、list。

14、str():作用用英语来表示是:check classification of viriables,一般用于检查数据框当中有哪些数据。

15、mode() :查看数据元素类型。

16、typeof() :查看数据元素类型,基本等同于mode(),比mode()更为详细。

17、example():假设有一个函数foo,example("foo"),函数foo的使用示例。

18、apropos():列出名称中含有foo的所有可用函数。apropos("foo",mode="function")。

19、data():列出当前已加载包中所含的所有可用示例数据集。

20、ls():列出当前工作空间中的对象。

21、rm():移除(删除)一个或多个对象。

22、history(#):显示最近使用过的#个命令(默认值为25)。

23、options():显示或设置当前选项。有一个收藏文件有介绍options的功能。

24、boxplot():生成盒型图。

25、sum():计算和。sum(x,na.rm = TRUE)。

26、median():计算中位数。

27、cbind():以列结合变量。cbind(x,y,z)。

28、rbind():以行结合变量。

29、vector():以向量形式结合数据。vector(length = 10)。

30、rep():以矩阵形式结合数据。rep(c(1,,2,3),each = 10)

31、seq():生成一个有序的数列。seq(1,10)。

32、dim():矩阵或者cbind输出的维数。dim(Mydata)。

33、scan():从ascii文件中读取数据。scan(file = "test.txt")。

34、write.table():把一个变量写入到ascii文件。write.table(Z,file = "test.txt")。

35、order():确定数据的顺序。order(x)。

36、merge():合并两个数据框。merge(x,y,by = "ID")。

37、str():显示一个对象的内部结构。str(Mydata)。

38、factor():定义变量作为因子。factor(x)。

39、tapply():tapply(X = Veg$R,INDEX = Veg$Transect,FUN = mean).tapply函数根据第二个变量(Transect)的不同水平对第一变量(R)进行了求平均值运算。还可以求sd,var,length等操作。R语言初学者指南P75详细介绍了这个函数。

40、下一页介绍了sapply和lapply。

41、summary():计算基本信息。

42、table():计算列联表,统计因子各水平的出现次数(频数或频率)。table(x,y)。

43、plot():y对x的图形。pch形状,col颜色。

44、par():par(mfrow = c(2,2),mar = c(3,3,2,1))

mfrow生成一个具有4个面板的图形窗口。mar选项指定每个图形周围空白的大小,底部、左侧、顶部、右侧。

45、paste():将变量连接成字符串。paste("a","b",sep = "")。

46、log(): log = "x",log = "y",log = "xy",生成对数轴。

47、%in%:

a<-c(1,3,13,1443,43,43,4,34,3,4,3)

b<-c(1,13,11,1313,434,1)

a%in%b

# 返回内容# 

[1] TRUE FALSE TRU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 取反操作

!(a%in%b)

48、sort()函数是对向量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

rank()函数返回的是对向量中每个数值对应的秩

order()函数返回的值表示位置,依次对应的是向量的最小值、次小值、第三小值……最大值等(位置索引)

arrange()函数(需加载dplyr包)针对数据框,返回基于某列排序后的数据框,方便多重依据排序。

49、subset(): df <- data.frame( a = 1:10, b = 2:11, c = 3:12 )

df <- subset(df, select = c(a,c)) #选取列a和c

df <- subset(df, select = -c(a,c) ) #去除列a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