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循环队列的实现

Python018

go语言循环队列的实现,第1张

队列的概念在 顺序队列 中,而使用循环队列的目的主要是规避假溢出造成的空间浪费,在使用循环队列处理假溢出时,主要有三种解决方案

本文提供后两种解决方案。

顺序队和循环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与顺序栈类似,都是使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放自队头到队尾的数据元素,同时附设队头(front)和队尾(rear)两个指针,但我们要明白一点,这个指针并不是指针变量,而是用来表示数组当中元素下标的位置。

本文使用切片来完成的循环队列,由于一开始使用三个参数的make关键字创建切片,在输出的结果中不包含nil值(看起来很舒服),而且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使用append()函数时切片内置的cap会发生变化,在消除了种种障碍后得到了一个四不像的循环队列,即设置的指针是顺序队列的指针,但实际上进行的操作是顺序队列的操作。最后是对make()函数和append()函数的一些使用体验和小结,队列的应用放在链队好了。

官方描述(片段)

即切片是一个抽象层,底层是对数组的引用。

当我们使用

构建出来的切片的每个位置的值都被赋为interface类型的初始值nil,但是nil值也是有大小的。

而使用

来进行初始化时,虽然生成的切片中不包含nil值,但是无法通过设置的指针变量来完成入队和出队的操作,只能使用append()函数来进行操作

在go语言中,切片是一片连续的内存空间加上长度与容量的标识,比数组更为常用。使用 append 关键字向切片中追加元素也是常见的切片操作

正是基于此,在使用go语言完成循环队列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make(type, len, cap)关键字方式完成切片初始化,然后使用append()函数来操作该切片,但这一方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在使用append()函数时,切片的cap可能会发生变化,用不好就会发生扩容或收缩。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一个四不像的结果,入队和出队操作变得与指针变量无关,失去了作为循环队列的意义,用在顺序队列还算合适。

参考博客:

Go语言中的Nil

Golang之nil

Go 语言设计与实现

这个文件通过路径标识 rsc.io/hello 定义了一个模块,它本身还依赖于两个其他模块:golang.org/x/text 和 rsc.io/quote ,这个模块自身编译的时候使用的是 go.mod 文件中指定的依赖列表的版本。对于更上一层的编译,其他导入这个模块的地方将使用它较新的版本编译。

包发布者最好使用语义化的 tag 发布版本,vgo 也鼓励通过打tag的版本号方式,而不是任意的提交版本。

之前写过了Go语言gorm框架MySQL实践,其中对gorm框架在操作MySQL的各种基础实践,下面分享一下如何使用gorm框架对MySQL直接进行性能测试的简单实践。

这里我使用了一个原始的Go语言版本的 FunTester 测试框架,现在只有一个基本的方法,实在是因为Go语言特性太强了。框架设计的主要思路之一就是利用Go语言的闭包和方法参数特性,将一个 func() 当做性能测试的主题,通过不断运行这个 func() 来实现性能测试。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思路就是运行一个多线程任务类,类似 Java 版本的 com.funtester.base.constaint.ThreadBase 抽象类,这样可以设置一些类的属性,绑定一些测试资源,适配更多的测试场景。

下面演示select的性能测试,这里我用了随机ID查询的场景。

这里我使用从35开始递增的ID进行删除。

这里使用了select的用例部分,随机ID,然后更新name字段,随机10个长度的字符串。

这里用到了 FunTester 字段都是随机生成。

到这里可以看出,性能测试框架用到的都是gorm框架的基础API使用,这里MySQL连接池的管理工作完全交给了gorm框架完成,看资料说非常牛逼,我们只需要设置几个参数。这个使用体现很像 HttpClient 设置 HTTP 连接池类似,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优秀的框架使用起来都是非常简单的。

PS:关于gorm的基础使用的请参考上一期的文章Go语言gorm框架MySQL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