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 喜力啤酒的广告曲 歌词是“你是个大人物,从不会认输”,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Python022

有谁知道 喜力啤酒的广告曲 歌词是“你是个大人物,从不会认输”,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第1张

Heineken喜力啤酒2013年最新广告歌曲,Love Letter由Clairy Browne &The Bangin' Rackettes演唱,Clairy Browne &The Bangin' Rackettes是一只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灵魂乐队,2009年组队,共9名成员,Clairy Browne担任主唱,伴唱Camilla McKewen, Loretta Miller 和Ruby Jones (The Bangin’ Rackettes),Darcy McNulty负责萨克斯;吉他手Peter Bee;贝斯手Jules Pascoe;键盘手Gabriel Strangio和鼓手Nick Martyn。Love Letter是她们第二张专辑Baby Caught The Bus中的主打单曲,喜力啤酒此套广告名为The Switch此前拍摄于布拉格。

爵士乐的分支可以排列如下:

1、 新奥尔良爵士(New Orleans Jazz)

新奥尔良爵士是指三十年代(指二十世纪,下文中如未作注明均指二十世

纪)以前的传统爵士乐,兴起于新奥尔良,盛行于芝加哥,是迪克西兰爵士(Dixieland Jazz)和芝加哥爵士(Chicago Jazz)的总称。我们所能听到的最早的爵士乐就是新奥尔良爵士,它出现于1917年(第一张爵士乐唱片诞生于1917年)。从唱片的音质上辨认,这个时期的唱片大多数都是用留声机播放的密纹唱片,音质较差,带有沙沙的噪声,并且缺乏立体感(第一批立体声唱片诞生于1958年)。从音乐形象上辨认,新奥尔良爵士讲究合奏,给人的感觉是激烈、兴奋并充满生机的。乐队编制一般为小号(或短号)一至二人吹奏主旋律,单簧管一人吹奏副旋律,长号一人吹奏固定低音,贝司(或大管)或鼓各一人担任节奏。后来又增加了萨克斯,使其从此成为爵士乐队的一大特色。新奥尔良爵士作为最早的传统爵士乐已被历史永久记载,但是作为有声爵士乐的源头,如今听起来还是别具一番风味。

代表人物及乐队:

“正宗迪克西兰”爵士乐队(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

代表作Bugle Blues

查尔斯·博尔顿(Charles Bolden,1868~1931,擅长乐器:短号)

杰利·罗尔·莫顿(Jelly Roll Morton,1890~1941,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代表作Big Foot Ham

金·奥利佛(King Oliver,1885~1938,擅长乐器:短号)

西德尼·贝彻(Sidney Bechet,1897~1959,擅长乐器:高音萨克斯、单簧管)

代表作Shake It And Break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1901~1971,歌手,擅长乐器:小号)

代表作what a wonderful world

比克斯·贝德白克(Bix Beiderbecke,1903~1931,擅长乐器:短号)

代表作Singin' The Blues Volume I

范茨·沃勒(Fats Waller,1904~1943,歌手、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基德·奥赖(Kid Ory,1886~1973,擅长乐器:长号)

2、 摇摆乐(Swing)

摇摆乐盛行于三十年代,经常采用20~30人的大乐队(Big Band)形式,因此三十年代又被称为爵士乐历史上的大乐队时期。从音乐上分析,摇摆乐最明显的特征是让你一听便想随之舞动的摇摆节奏。所以摇摆乐被认为是当时最好的伴舞音乐。摇摆乐的乐队一般都由萨克斯、铜管和打击乐等几个部分组成,按谱演奏不同的声部。从音响上分辨,铜管乐的明亮音色以及大乐队的庞大气势,让人一听便能认出这就是摇摆乐。

代表人物:

弗莱切·亨德森(Fletcher Henderson,1897~1952,编曲,擅长乐器:钢琴)

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1909~1986,擅长乐器:单簧管)

代表作Big John's Special

贝西伯爵(Count Basie,1904~1984,擅长乐器:钢琴)

科尔曼·霍金斯(Coleman Hawkins,1904~1969,擅长乐器:次中音萨克斯)

代表作Smoke Gets In Your Eyes

格伦·米勒(Glenn Miller,1904~1944,擅长乐器:长号)

代表作Auld Lang Syne

奈特·金·科尔(Nat King Cole,1919~1965 ,歌手,擅长乐器:钢琴)

代表作Unforgettable

莱奥纳尔·汉普顿(Lionel Hampton,1909~ ,擅长乐器:颤音琴)

代表作Seven come eleven

莱斯特·扬(Lester Young,1909~1959,擅长乐器:次中音萨克斯)

比莉·霍利迪(Billie Holiday,1915~1959,歌手)

代表作I am a fool to want you

艾拉·菲茨杰拉德(Ella Fitzgerald,1918~1996,歌手)

代表作Let's do let's fall in love

3、 比博普(Bebop)和硬博普(Hard Bop)

比博普出现于四十年代,它强调和声变化和个人即兴。可以用六个字来概

括比博普的艺术标准,即"高技术、快速度"。比博普乐手们凭着极高的演奏技术,极力地张扬自己的音乐个性以此来体现他们的个人意识。从乐队编制上看,通常由3~6名乐手组成,每位乐手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和声、调性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因此,比博普乐曲的和声往往是爵士和声中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比博普给人的第一映象总是各种乐器在不断地、交替地做着快速的即兴独奏(Solo),让人越听越兴奋。 硬博普出现于五十年代,是比博普的延续,由于盛行于美国东海岸一带,所以又称“东海岸爵士”(East Coast Jazz)。从音乐上看,它与比博普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比博普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狂放和自由了。

代表人物:

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1920~1955,作曲家,擅长乐器:中音萨克斯)

代表作Moose the Mooche

迪齐·吉列斯匹(Dizzy Gillespie,1917~1993,作曲家,擅长乐器:小号)

塞洛纽斯·蒙克(Thelonious Monk,1917~1982,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代表作Ruby My Dear

索尼·罗林斯(Sonny Rollings,1930~ ,擅长乐器:次中音萨克斯)

阿特·布雷基(Art Blakey,1919~1990,鼓手)

代表作Moanin'

比尔·伊文斯(Bill Evans,1929~1980,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代表作My Foolishi Heart

埃尔文·琼斯(Elvin Jones,1927~ ,鼓手)

索尼·斯蒂特(Sonny Stitt,1924~1982,擅长乐器:中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

奥斯卡·彼得森(Oscar Peterson,1925~ ,擅长乐器:钢琴)

查尔斯·明戈斯(Charles Mingus,1922~1979,作曲家,擅长乐器:贝司)

4、 冷爵士(Cool Jazz)

冷爵士出现于四十年代末,盛行于五十年代,是一种柔美的爵士乐风格。

由于集中在美国西海岸,故又称“西海岸爵士”(West Coast Jazz)。对于冷爵士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温馨、典雅、舒缓、放松”。从演奏形式上看,冷爵士有点类似于古典音乐中的室内乐,乐队一般由3~6名乐手组成,其中最典型的是由钢琴、贝司、鼓组成的爵士三重奏。萨克斯、小号、颤音琴等乐器也经常在冷爵士中作为主奏乐器出现。从音响上分辨,冷爵士总是给人一种松弛、悦耳的感觉,每种乐器互不干扰"点到为止"。冷爵士的另一特色体现在鼓的演奏技巧上,鼓手一般都用钢丝制成的鼓刷进行演奏,对音色的控制极为细腻。因此,成千上万的酒吧、咖啡厅里至今仍然以冷爵士作为背景音乐洗尽尘世的喧嚣,为人们提供着清新自然的"柔美之音"。

代表人物:

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1926~1991,作曲家,擅长乐器:小号)

代表作My funny valentine

戴夫·布鲁贝克(Dave·布鲁贝克,1920~ ,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切特·贝克(Chet Baker,1929~1988,擅长乐器:小号)

代表作Little Girl Blue

盖瑞·穆里根(Gerry Mulligan,1927~1996,作曲家,编曲,擅长乐器:上低音萨克斯)

吉尔·伊文斯(Gil Evans,1912~1988,作曲家,编曲,擅长乐器:钢琴)

5、 自由爵士(Free Jazz)

自由爵士出现于六十年代,一批先锋派乐手使爵士乐达到了一种“无法

之法乃为至法”的境界。他们反对以往爵士乐的一切传统,采用惊人的自由调性,犹如现代派音乐中的机遇音乐和偶然音乐,极力地破坏音乐的结构和调性,引进意外因素。从乐队编制上看,自由爵士和以往的爵士乐没有太大的区别,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们的演奏是完全自由的,美学标准是抽象的。从表面上看显得杂乱而无序,但是内在的和声结构却是十分严谨的,乐手之间的合作精神是自由爵士最重要的技术依托。虽然自由爵士将爵士乐推向了一个极高的思想境界,但是由于它那极难理解的音乐形象和美学标准,最终使它只能成为专业人士探讨和分析的对象而与普通听众无缘。

代表人物:

奥内特·科尔曼(Ornette Coleman,1930~ ,作曲家,擅长乐器:中音萨克斯)

代表作Congeniality

约翰·科尔特兰(John Coltrane,1926~1967,作曲家,擅长乐器:次中音萨克斯)

代表作Blue Train

埃里克·杜菲(Eric Dolphy,1928~1964,擅长乐器:中音萨克斯、长笛)

塞西尔·泰勒(Cecil Taylor,1929~ ,擅长乐器:钢琴)

罗兰德·科克(Roland Kirk,1936~1977,擅长乐器:中音萨克斯、长笛、单簧管、小号)

代表作Copenhagen Concert

6、 拉丁爵士(Latin Jazz)

拉丁音乐与爵士乐的结合早在三十年代就开始了,但是拉丁爵士真正的

盛行则是在六、七十年代以后。拉丁爵士的特点是在爵士乐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打击乐器,同时也将复杂的拉丁节奏渗入到爵士乐之中。从乐队上看,除了爵士乐原有的乐器之外,像康加鼓、邦戈鼓、沙锤、牛铃等打击乐器成了乐队的重要配置。从节奏上看,各种复杂的拉丁节奏(如曼波、探戈、伦巴等)和爵士乐的结合使其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节奏色彩。其中以兴起于巴西波萨诺瓦(Bossa Nova)最为典型。 波萨诺瓦是曼波(Mambo)与冷爵士融合的结果,同时也吸取了一些桑巴(Samba)音乐的特点。它的音响效果不喧闹,给人的直觉好像是歌手与听众聊天时的窃窃私语。波萨诺瓦的旋律性不强,而且带有很多的变化音,但是它那典型的节奏型( )却在流行音乐中被广泛的得到运用。因此说拉丁爵士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丰富的节奏律动。热情奔放的拉丁人民用他们的聪颖和智慧为爵士乐增添了一道带有热带风情的异域之景。

代表人物:

斯坦·盖茨(Stan Getz,1927~1991,擅长乐器:次中音萨克斯)

代表作Summer Afternoon

乔安·吉尔巴托(Joao Gilberto,巴西人,擅长乐器:吉他)

代表作Avarandado

阿斯特鲁德·吉尔巴托(Astrud Giberto,巴西人,歌手)

安东尼·卡洛斯·乔宾(Antonio Carlos Jobim,巴西人,擅长乐器:钢琴)

代表作Corcovado

查理·拜尔德(Charlie Byrd,擅长乐器:吉他)

代表作The Girl From Ipanema 从印帕内玛来的女孩

巴顿·鲍威尔(Baden Powell,擅长乐器:吉他)

7、 融合爵士(Fusion Jazz)

融合爵士兴起于七十年代,是爵士乐的分支之一。只要你有足够的创新

意识和胆量,任何音乐都可以成为爵士乐的调料。如今所谓的融合爵士一般是指在爵士乐的基础上融合了摇滚乐、世界音乐等成分,同时也融进一些流行音乐元素的爵士风格。因此,融合爵士给人的感觉是既新鲜又流行,而又不失爵士乐的色彩。从乐队上看,融合爵士打破了传统爵士乐队一直以原声乐器为主体的原则,它大量的使用电声乐器和电子乐器,使其更具现代气息。比如用电贝司代替原声贝司,用电子合成器代替钢琴,电吉他使用效果器(传统爵士乐一般不使用使用效果器)等做法都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从节奏形态上看,融合爵士经常加强鼓和贝司的力度,制造出奔腾不息的节奏律动,钢琴和吉他也从原来演奏旋律声部转变为节奏乐器。这种不规则的低音线条,疯狂的贝司击弦,厚重的摇滚节拍加上爵士乐的规则,有时又被称为爵士放克(Jazz Funk)。总之,融合爵士的电气味重了,流行味浓了,因此被人接受的可能度也就大了。

代表人物:

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1926~1991,作曲家,擅长乐器:小号)

代表作My Ship

赫比·汉恩考克(Herbie Hancock,1940~ ,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代表作Watermelon Man

奇克·考瑞阿(Chick Corea,1941~ ,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代表作Captain Marvel

韦恩·肖特(Wayne Shorter,1933~ ,作曲家,擅长乐器:次中音萨克斯、高音萨克斯)

代表作Speak no evil

约翰·麦克劳林(John Mclaughlin,1942~ ,擅长乐器:吉他)

鲍勃·詹姆斯(Bob James,擅长乐器:钢琴)

代表作Lotus Leaves

戴夫·万科尔(Dave Weckl,鼓手)

代表作Jamitup

8、 酸爵士(Acid Jazz)

酸爵士兴起于80年代末,它将爵士乐与嬉蹦乐(Hip-Hop)结合到了一起,使其更加流行化、商业化。从乐队上看,它经常采用嬉蹦乐的编曲模式,DJ的"刮擦"技术在从中得到了大量的体现。在嬉蹦乐的乐队基础上萨克斯、小号等爵士乐中常见的乐器以音乐背景的形式作即兴演奏。这种爵士乐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爵士乐的个性。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只是唱片商进行商业运作的一种手段而已。他们用爵士乐当诱饵,目的只是为了赢得更多的听众和从中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代表人物:

吉尔斯·彼得森(Giles Peterson,DJ)

US3乐队

代表作Get out

罗伊·埃尔斯(Roy Ayers,擅长乐器:颤音琴)

代表作XX(因曲名不雅,用XX代替)'in the hole

自从8月正式离开上海之后,我便成了无所事事的失业流浪汉,回到南京的一个月,过着隐居于小镇厂区的日子。然而我爸妈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于我而言,内心无时无刻都纠结愧疚着。可是,这是我自己的生活和选择,我没有办法将这种不安转嫁,除了和婧婧忙着手头关于百城写作计划和微电影众筹的事情,就是每天寻找各种声音将自己的情绪发散出去。

这无关乎情怀,而是对于“我”的确认。和婧婧在做的这件事情就像是一面镜子,投射出来的“我”是最释放的那个,不能用价格去衡量,我也估算不出价值。但是,她就像下面这些声音,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能把我从床上叫醒。

【星期一: 《Monday》 by The Jam】

这首出自英国朋克乐队The Jam的歌曲,轻快地旋律绝对会让周末综合症患者们的星期一马上欢快起来,如歌词所唱Oh baby I'm dreaming of monday , Oh baby will I see you again. 当然前提是你的办公室里有一位像阳光一样的女孩(开玩笑)。

不同于美国垃圾摇滚Pearl Jam有位因吸毒过量而身亡的主唱Andrew Wood,起家于聚会和夜总会的The Jam有一位西装革履时髦到掉渣渣的主唱兼吉他手Paul Weller。这简直跟当时穿得破鳞破落的朋克风一点都不相符。虽然他们也是同The Clash一样兴起于朋克狂潮,并成为朋克复兴运动中一支重要的乐队,风头却始终不及The Clash.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时髦主唱Paul Weller成为2010年的Godlike Genius(天才创作大奖)获得者。

【星期二:《Ruby Tuesday》 by The Rolling Stones】

熬过了看似有所期待的星期一,转眼就是滚石乐队红宝石般的星期二了。滚石这样的老皮骨就用不着大张旗鼓地介绍了。有意思的是,这首同美国连锁餐饮店同名的星期二之歌,用忧伤的曲调讲述了滚石创始人之一Keith Richards同他的果儿女朋友Linda Keith的故事。根据Richards的自传,60年代嬉皮盛行时,Linda同摇滚音乐史中最伟大的电吉他演奏 Jimi Hendrix好上了,之后就沾染上了毒品。Richards试图拉她回头,于是就跑去告诉了Linda的爸妈这姑娘走邪路了你们得拯救她。Linda她爸就跑到纽约把闺女带回来并且禁足了。姑娘年少无知当然就生气了,认为Richards背叛了她。一言不合就冷战好多年。不过也多亏了Richards的“背叛”,姑娘现在活得好好的,成家后在新奥尔良岁月静好着。

而这首忧伤的星期二之歌,自1967年发行之后,在美国和英国都一下子成了最热金曲。滚石杂志评选的历史上最伟大的500首歌(The RS 500 Greatest Songs of All Time),《Ruby Tuesday》就排在第310位。后来,连Richards都调侃自己说,你懂的呀,谈个恋爱,最后剩个钢琴吉他和裤衩,失恋心碎情绪在那摆着,天时地利人和最容易出好作品了。(难怪霉霉的前男友之歌那么多,心疼抖森五秒)

【星期三:《Wednesday》by Tori Amos】

星期三都来了,周末也就不远了。身体禁锢在格子间四方桌上,但依然可以跟着另类摇滚女将Tori Amos来一场星期三的心灵之旅。熟悉Tori Amos的都知道,这位同Bjork和PJ Harvey并称为乐坛三大女权主义者的红发女郎自小便展示出惊人的音乐才华。然而,在1984年洛杉矶的一个夜晚却遭受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她被歌迷强暴了。幸运的是,这并没有击垮Tori Amos,反而将她推向了女权主义创作的高峰,女性的情感暴力、性与宗教等成为了音乐表达的重要主题。

这首《Wednesday》出自Tori Amos在911事件之后的专辑《Scarlet's Walk》。此时,她表达的主题已经上升为国家和民族,通过塑造出一位红衣女郎(Scarlet),从洛杉矶出发开始她走向东部的跨越美国之旅,并回顾着这个国家的历史和罪恶。Tori说,Scarlet可以是任何东西,有时候是她自己,是一滴血,是土地。Scarlet就像会流动的液体,流到不同的地方就承载着不同的故事。这听上去更像一场晦涩的旅行,让这个星期三在跳跃的钢琴琴键中变得不再简单乏味。

【星期四:《Thursday》by Morphine】

心灵之旅一周一次的剂量也差不多了,星期四咱就听听Morphine和已婚女人在Thursday偷情的八卦。

We used to meet every Thursday Thursday

Thursday in the afternoon

For a couple of beers and a game of pool

We used to go to a motel a motel

A motel across the street

And the name of the motel was the Wagon Wheel

简单来说,这歌就是在叨啊叨:我俩以前都是周四下午见面啊,喝点啤酒玩个桌球啊,然后再去街对面的旅馆开房啪啪啪啊。有一天你犯贱说你老公不在家要到月底回来啊,不如你来我家我俩好好乐一乐啊,可是我他妈很紧张害怕你那暴力又善嫉的老公突然回来啊,结果你那多事的邻居看到我的车了啊,还特么告诉你好像认识我啊,我他妈紧张的都性功能失调了啊,还不如跟以前一样周四下午去开房啊...

Morphine全程都用低调急促的声音在絮絮叨叨,将偷情的恐惧和神经质表现得恰如其分。这真是个有意思的乐队。然而,更奇葩的是,这个成立于1989年的美国独立摇滚乐队居然没有摇滚乐队的标配--吉他手!当初,贝司手Mark Sandman和中低音萨克斯手Dana Colley成立乐队时,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拉上个鼓手就这样开张了。不过,也别以为没有吉他就玩不转摇滚了,咱京剧跟华阴老腔不一样也没有那些西洋家伙么。

有时候,不走寻常路往往才是出奇制胜的法宝。贝司手Mark Sandman奇葩的两根弦贝司搭配上Dana Colley的一嘴两炮中低音萨克斯,秉承着极简风格的韵律和歌词,让他们的音乐简洁干爽,没有吉他的嘈杂,低调的音域和萨克斯融合更传统的摇滚旋律反而将布鲁斯和爵士风味凸显出来,也形成极高的辨识度,九十年代观众的猎奇心也是足以将Morphine催化成“九十年代最有意思的乐队”之一。尽管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并不是特别理想,乐队也因为Mark Sandman在演出时心脏病突发导致的死亡于1999年解散,但是,或许正是因为物以稀为贵,才使得Morphine被称为独立摇滚界最具特色的“另类摇滚”!

【星期五:Lonely Friday》 by My Little Airport】

终于迎来了星期五,如果真如The Cure所唱的It's Friday I'm in love, 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但是,大多数时候身为一个丧到家的死宅,星期五总是寂寞的啊。于是,在上海的时候,一到周五晚上我都是往住所附近的小啤酒馆跑的,两瓶啤酒下肚,差不多有睡意了就滚回去躺尸。有时候会有个大肚子黑框眼镜大叔跑来跟我聊天,聊多了也大概知道了他的孤单寂寞冷。后来,我们就每周五相约喝酒唠嗑发牢骚,直到我离开上海。我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再去那家小酒馆,又会跟谁在发牢骚。

不得不说,My Little Airport的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寂寞的星期五同样如此。

“这一个星期五

你说不会再上来坐

我知日后的星期五

我将要一个人过”

周末了,也甭听什么歌唤醒你了,反正我是要睡到底朝天等下一个天黑。周末之歌就等到周末狂欢夜吧。说起来这本是一篇简单粗暴的歌单,因为情绪问题却变得跟Morphine的星期四一样絮絮叨叨。

然而,情绪的投射也是对于“我”的确认。所有表现出来的形式,音乐的喜好,事业的选择,爱情的模式,都是一面面镜子,将“我”反射到脑回路中,看见了自己的轮廓,拼拼凑凑,想要清晰的样貌,就依然需要去探索找寻。

庆幸地是,在这种耿直情怀卖不过速溶鸡汤的年代,我居然还有鲁莽之气脱光了进村,和婧婧一起去做百城写作计划,微电影众筹计划这种看似费解之事(在自夸中寻找存在感)。不敢说这过程中投射出来的是真正的那个“我”,但至少是快乐的那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