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数据结构-数据框&矩阵&列表

Python012

R语言数据结构-数据框&矩阵&列表,第1张

R语言数据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

四种数据结构,重点掌握 向量 数据框

判断数据结构的函数: class()

向量的详细讲解在上一篇文章,以下主要讲数据框,矩阵,列表:

以下大部分操作使用的数据框为df

几个重要的函数:查看数据框的行数和列数,行名和列名;以及单独查行的数量,列的数量

数据框取子集有几种方法 : $ 符号,坐标,名字,逻辑值

在 [,] 里,行在前面(左边),列在后面(右边),行与列用逗号 , 隔开: [行,列]

中括号里的逗号,表示维度的分割

数据框按照逻辑值取子集,TRUE对应的行/列留下,FALSE对应的行/列去掉。

修改第二列的列名,就是修改列名这个向量的第二个元素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718006/article/details/110516670

后续的笔记会有详细介绍

矩阵不能用 $ 符号取子集

t():转置函数,行与列的互换

as.data.frame():转换,把矩阵变为数据框 ,用as.matrix()函数也能把数据框变为矩阵

聚类,相似的行,相似的列会聚在一起。热图自动聚类,行和列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只是列与列,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

![热图自动聚类]]( 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7511166-f6e2432a04cffbbe.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

热图默认聚类,修改参数,不让聚类,热图与表达矩阵对应。

默认的设置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可以子啊作者允许的范围内定义。

查看函数帮助文档,参考修改,达到自己的要求。

列表没有列名和行名,只有元素的名字。列表可以由数据框,矩阵,向量,单独的一个数字都可以组成。

列表没有行和列的概念,只有元素,取子集的两种方式: [[]] , $ ,

$ 有两个作用:数据框取子集和列表取子集。在矩阵和向量里不能用 $ 。

用 class() 函数更能具体说明问题, 判断数据结构和数据类型

以上内容是听 生信技能树 小洁老师的 R语言线上课 ,根据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小洁老师授课非常细心,对不同水平的同学都照顾到,并且补充很多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认识R语言的四种数据结构,小洁老师强调重点掌握向量和数据框,在实战中遇到很多数据结构都是数据框,表达矩阵可以转化为数据框,数据框的一列可以看做是一个向量。小洁老师把实战中会需要的操作融入到练习题,在实战中能联想起小洁老师讲过的知识点。

R语言中,和排序相关的常用函数有: order() sort() rank() ,一般是对向量进行操作,也可以对数据框的列进行操作。

1. order(..., decreasing = FALSE)

“...” 中可以是一个向量(数值型,字符型,逻辑型, 因子型 均可),也可以是多个向量( 长度必须相同

它返回的是排列后(默认是升序)的元素在该向量中所处的位置,即 索引 ,所以返回的不是原来向量的那些数值,而是排序后那些数值所对应的位置。它在常在数据框中运用,可以根据某一列和某几列来调整数据框。

1.1 单个向量

1.2 多个向量(数据框的多列)

上面最左边的一列数值(不是var1这一列)就是 order(df$var1) 生成的,列var1的顺序就是order后的,注意和前面df 的列var1进行比较,还有一点要牢记的就是这种在数据框里的调整,是 整行变动(都按列var1来) 。故而本质上,对于数据框而言, order函数出来的是原始数据框中的行号,行号顺序一变,意味着行号代表的整行跟着变

接着再按列var2排序(注意是在列var1已经排好的基础上再按列var2重新排序,即此时列var1里的 非重复值的行顺序不会再变了,只有列var1里有重复值(数值相同的)的行才会变换 ,而且是按照列var2来变换,。如还要按其它列再排,以此类推):

最后再按列var3排序,此时只有列var2中 有重复值的行 (当然这时var1肯定也是重复的)才会变换------这里是含有9的那两行,并且是按照这些重复值对应到列var3的那些行的数值(数值1和2)来变的

总结提升,order()函数中,如果第一个向量(或者说是数据框里你想要根据它来调整的那一列)里没有重复值,那么按照后面的所有向量(不管有多少个)的重排都不会进行(或者说重排的结果不会变),order(vec1,vec2,vec3,...) 返回的行号及其顺序和 order(vec1) 的是一样。

同理,也可以处理对应的行(比如矩阵或是数据框的行)

1.3 factor(因子型向量)

2. sort(x, decreasing = FALSE)

x 只能是 一个 向量(数值型,字符型,逻辑型, 因子型 均可)

返回的是排序后(默认是升序)的那个数值向量( 还是那些数值,只不过是排序过了的

3. rank(x, na.last = TRUE)

求秩的函数,x 只能是 一个**向量(数值型,字符型,逻辑型), 该向量一般不会有重复值 ,返回的是该向量中对应元素的“排名”,即元素顺序它不会改变,只是告诉你每个元素在整个向量中的名次(如果要排序(默认是升序)的话)。

如果向量有重复值,出现的结果会有些不太好处理

匹配两个向量,返回的是第一个向量 x中的各个元素在第二个向量 y中所匹配的元素的位置值(索引,下标值),即 返回的是第二个向量的下标值组成的向量

注意事项:

1. 返回的下标值向量的长度与第一个向量相等,即 length(x) == length(match(x,y)) 为 TRUE。

2. 第一个向量可以是只有一个元素的向量。

3. 两个向量的长度不一定要相等。

4. 返回的是 x中每个元素在y中的位置,可用来提取y中的元素,没有匹配上的会返回 NA。

拓展用法:

y [match(x, y)] : x中 和y 相同的元素都是哪些,前提是x中的元素在y中都有(即x是y的子集),否则会返回 NA。( 最好是用x[ x %in y]

y[-match(x, y)] : 找出 y里面有 x里面没有的数值,前提是x中的元素在y中都有(即x是y的子集),否则会报错。

当两个向量类型不一样时, match函数会进行类型转换,然后再匹配。

x %in% y

判断x中的元素是否都在y中,返回的是个长度和 x 一样的逻辑值向量,存在的话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sum(x %in% y) : 统计 x 中有多少个元素在y中,或者说 x 和 y 有几个相同元素

x[x %in% y] :x中 和y 相同的元素都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