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克拉斯什么意思?

JavaScript013

牛逼克拉斯什么意思?,第1张

“牛逼克拉斯”实际上是“牛逼Class”,Class是经典,顾名思义就是经典的牛逼,意思是比经典更牛逼,更上一个层次的牛逼。

就像是手机有plus和pro,“牛逼克拉斯”就是牛逼的plus和pro一样。

现在流行的词语梗有

(1)plmm,sqdd

意思是“漂亮妹妹”,“帅气弟弟”,来作为网友,朋友之间的夸赞。比直接夸赞漂亮,帅气更加的容易说出口,更加的隐晦。

(2)pyq,dbq

意思是“朋友圈”,“对不起”,是一些漂亮妹妹,帅气弟弟最常用的缩写。像“对不起”这种道歉的词汇,对于一些人来说很难说出口。这时候,缩写就起了很大作用。让道歉的人减轻了心理负担,接受道歉的人也接收到了应有的道歉。

(3)xswl

意思是“笑死我了”,当使用的人数过多时。大家自然而然的就知道了四个字母的意思,很便捷的代替了打一堆字。

(4)bhys,nsdd

意思是“不好意思”,“你说得对”。这两个缩写,也很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避免了正面冲突的发生。

(5)blx,xxj

意思是“玻璃心”,“小学鸡”。最近播出的二十不惑中,姜小果总是叫段振宇小学鸡。当姜小果拒绝段振宇的时候,有些玻璃心的观众就看不下去了。

(6)zqsg

意思是“真情实感”。上学时候写作文,要求总有真情实感那么几个字。

(7)wlsw

意识是“外来生物”。多半的饭圈的专利,用来形容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

(8)diss,cue

意思是“吐槽”,“提到某人”。这两个词语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词汇,在各大综艺,电视剧,网络上已经屡见不鲜了。

格兰切斯特(Grantchester)位于剑桥南面剑河上游,距市中心不过两英里远。格兰切斯特村与剑桥大学一样古老。从市区徒步、骑自行车、划船均可抵达格兰切斯特村。格兰切斯特是剑桥郊区最具田园风光的乡村,也是英国最美的乡村之一。800多年来,剑桥大学的学生,诗人埃德蒙·斯宾塞、诗人和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政治家和军事家奥利弗·克伦威尔、诗人约翰·弥尔顿、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诗人和评论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诗人乔治·戈登·拜伦、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等,都曾造访于此。

沿着剑河穿越一片森林,有一条通往格兰切斯特的田园小路,走在小路上,草地、麦田和油菜花一望无际,衬托着蓝天白云。空旷的田野上牛儿悠闲自得地吃着青草,姹紫嫣红的野花点缀其间,远方的古村落在草地和麦田之间若隐若现。穿过森林,走过草地,我们走进格兰切斯特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偶尔还会听到圣安德鲁和圣玛丽教堂悠扬的钟声。

村里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房舍和教堂,村中的老学校(The Old School)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开放于1867年,1981年关闭。村中最重要的建筑非老磨坊(The Old Mill House)莫属,据说曾是罗素的老师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居住过的老宅。罗素也曾在那里住过,据说他在那里撰写数学专著,他的《数学原理》手稿完成后,自己用手推车运到剑桥大学出版社。英国著名作家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的名著《坎特伯雷故事》中“磨坊主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其中提到了两名剑桥的学生和牧师古宅(The Old Vicarage)。

牧师古宅就位于格兰切斯特果园附近,诗人鲁珀特·布鲁克(Rupert Brook)曾在牧师古宅居住过,也算是诗人的故居了。牧师古宅院内有一尊鲁珀特·布鲁克身穿戎装的全身雕像。牧师古宅里还有一处偌大而别致的花园,花园里草木葳蕤,除了树木、草坪和花卉,还有一些精美的大理石雕像,如牧羊雕塑、少女雕塑等。此外,花园中可见小桥流水的田园景致。

在这里,生活节奏变得缓慢。历经百年的都铎风格民居在晨光之中显得格外古朴而典雅,挂着露珠的藤蔓爬满了墙壁。格兰切斯特有3个特色的乡村酒吧,即鲁珀特·布鲁克酒吧(The Rupert Brook)、绿人酒吧(The Green Man)和红狮酒吧(The Red Lion),其中绿人酒吧极具乡村情调,是我们最喜欢去的酒吧之一。在英式乡村酒吧,喝上一杯,和当地人聊聊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格兰切斯特的果园始建于1868年,原本只是个普通的果树园子。格兰切斯特果园以下午茶闻名英格兰。1897年春天的一个上午,一群剑桥学生要求果园主人史蒂文森太太(Mrs Stevenson)允许他们在开花的苹果树下用茶,而不是在茶室里用茶,难得这位善良的主妇接受了学生们的提议,把桌椅移到了园中的果树下。此举打破了在室内品茶的传统,开创了剑桥一个颇具文化特色的传统——去格兰切斯特果园喝下午茶。

学生们在果园里品茶的消息在剑桥大学各学院传开。对于剑桥的学生、学者来说,果园很快便成了位于剑河上游的一块胜地,推波助澜于整个英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思潮。100年多过去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该果园自创立以来,时间永远定格于以前那个自由、恬静而又充满诗意的时光里,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

提起果园,不能不说说英国诗人鲁珀特·布鲁克(Rupert Brook)。布鲁克,集英俊、才华、热情、浪漫、高贵于一身。1906年,他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09年大三那一年,他搬出了国王学院,来到了格兰切斯特。他租住果园的一间农舍撰写论文和会客,享受着英国乡村宁静的生活。

“英格兰最英俊的小伙”的布鲁克不断有朋友来拜访,这些朋友是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和艺术家奥古斯塔斯·约翰(Augustus John),后来发展成一个七人小组,即“格兰切斯特小组”(Grantchester Group),成为人文史上的一桩美谈。布鲁克是“格兰切斯特小组”的核心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曾将布鲁克和“格兰切斯特小组”称为“新异教徒”(The Neo Pagans)。伍尔夫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现代主义文学与女性主义潮流的先锋。

布鲁克迷恋上了格兰切斯特田园式的生活。他当时住在果园旁边的房子里,除了学习、交友之外,清晨在田野跑步,还常常到河里游泳,赤脚在村庄上散步,以水果和蜂蜜为食,划独木舟往返于学院。据说,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布鲁克和美丽孤傲的女作家伍尔夫曾到格兰切斯特附近的拜伦潭去裸泳。当年拜伦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时常到此游泳,“拜伦潭”由此得名。我们从果园出来,先见到牧师古宅,走上不远就是老磨坊,沿着公路过一座桥,在公路不远处的一侧走进一片茂密的森林,可见到一块“拜伦潭”(Byron’s Pool)的标牌,沿着河边一条蜿蜒的林间小路走不远就是“拜伦潭”。这里古树参天,草木葳蕤,河水清澈,风光旖旎,环境幽雅。2005年,这里就已成为当地的自然保护区。

在一次前往柏林的旅途中,布鲁克满怀思乡之情,于1912年5月的一天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作:《牧师古宅,格兰切斯特》( The Old Vicarage , Grantchester )。这首名诗的最后两行也使得这个果园里的下午茶百世流芳: “教堂的钟还停在差10分3点吗?还有蜂蜜用来兑茶吗?”(Stands the Church clock at ten to three? And is there honey still for tea?)从那时起,格兰切斯特村圣安德鲁和圣玛丽教堂(The Church of St Andrew and St Mary)扬名天下。教堂的周围是静谧的墓地,绿草如茵,宁静而凄婉。教堂庭院内矗立着一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格兰切斯特村阵亡的将士,布鲁克的名字也在其中。教堂内装饰古朴典雅,玻璃彩窗,还有别致的管风琴,在这里依然可以寻觅到诗人布鲁克的老照片。诗人的名句已成为 历史 的记忆。

布鲁克回到格兰切斯特之后,发现自己的房间已经被出租了。于是他搬到附近的“牧师古宅”,在那里继续过着波希米亚式的生活。1909年到1914年,布鲁克在这里度过了“最快乐的时光”。后来,激情的诗人投笔从戎成为英勇的战士。从田园一步跨到了战场。1915年初,布鲁克参加了保卫比利时安特卫普港之役后,又随英军远征达达尼尔海峡。1915年3月23日,布鲁克在一艘开往土耳其的英国海军运输船上死于血中毒,年仅28岁。

他被葬在希腊的斯基罗斯岛(Skyros)上的橄榄树林里。然而,就在布鲁克临行前的几个月,他在《战士》( The Soldier )一诗开篇中写到:“如果我死去,请这样想起我:在遥远的异国田野某个角落,永远属于英格兰。”(If I should die, think only this of me: That there’s some corner of a foreign field. That is forever England.) 格兰切斯特果园的下午茶在他的诗中定格,和他一起成为传奇。

特德·休斯(Ted Hughes, 1930-1998),英国诗人,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学习考古学和人类学。他创作出大量优秀诗篇,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诗坛上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作有《雨中鹰》《牧神节》《会见我家里人》《乌鸦之歌》《季节之歌》《沼泽镇》《北斗星下》《花卉与昆虫》《生日信札》等。他的作品也赢得了不少荣誉,包括英国的惠特布雷德年度大奖。1984年,休斯获桂冠诗人称号。他去世前不久荣获英国荣誉勋章。2011年,刻有英国桂冠诗人特德·休斯诗人生平成就的石碑被安置于英国国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诗人角”。纪念碑与乔叟、狄更斯等人的墓碑比肩而立。特德·休斯富于传奇的一生因为诗歌成就和丰富的感情生活而备受争议,两任妻子均死于煤气自杀,他背上巨大的心理压力,因癌症于1998年不幸去世。

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 1932-1963)和特德·休斯的爱情故事是剑桥诗坛最浪漫的爱情童话。西尔维娅·普拉斯,美国自由派诗人、小说家。1956年2月,西尔维娅·普拉斯获富布莱特(Fulbright)奖学金去英国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留学。1956年2月25日,在剑桥大学的一个聚会上邂逅了英俊的英国诗人特德·休斯(Ted Hughes, 1930-1998)。休斯在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取得学位后,创作出大量优秀诗篇,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诗坛上最具影响的诗人。这次聚会后两人坠入了情网,当休斯的嘴唇移到她脖子上的时候,她在他脸颊上狠狠地咬了一口,还咬出了血。4个月后,休斯和普拉斯结了婚,婚后不久两人曾在格兰切斯特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普拉斯为他生了一男一女。休斯和普拉斯的爱情已经超越了艺术,称得上是20世纪最感人的爱情故事之一。

普拉斯的诗歌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它的意义正被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她是公认的天才诗人,拥有着令人艳羡的美貌与文学才华。可是她的一生却不由得让人惋惜。后来休斯另有新欢,普拉斯带着孩子独居伦敦,她一下子陷入了孤独。1962年,两人的婚姻正式宣告破裂。休斯娶了新妻子阿西娅·魏韦尔(Assia Wevill)。1963年2月11日早上,普拉斯打开煤气选择了自杀,年仅31岁。6年后,夺走她丈夫的女人——阿西娅·魏韦尔也以同样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普拉斯生前只出版过两本著作:诗歌集《巨人及其他诗歌》和自传体长篇小说《钟形罩》。之后的许多诗歌集都由休斯整理出版。《爱丽尔》作为普拉斯的重要代表诗歌集,是后来由休斯根据其手稿顺序进行了整理和删减,并分别于1965年和1966年出版了英国版和美国版。

2015年6月29日,我们曾专门去了剑桥西南离纽纳姆学院不远的艾提斯利林荫道55号探访了普拉斯曾经住过的房子。这是他们1956年6月结婚后搬进的一套公寓。普拉斯的房子毗邻格兰切斯特草地,附近还有一家红牛酒吧。

格兰切斯特沿线景色旖旎,剑河上天鹅、野鸭和潺潺流水声,还有大片的草地、牧场和牛羊,极具田园风光。据说,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英国著名数学家和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Alan Turing)就是在格兰切斯特草地上散步时,产生了人工智能的想法。在剑桥大学一年一度的毕业舞会期间,那些通宵狂欢之后的学子,习惯撑船来到果园,享受一顿别具一格的户外早餐,通常包括香槟酒和草莓。这个传统仍在继续。

在果园的苹果树下喝茶,感受恬静而又充满诗意的时光,默诵布鲁克的诗:“看看在格兰切斯特的月光下,渐渐苏醒的枝条,闻着令人兴奋的芬芳,永远记得,永远记得,河水的气味,倾听微风吹拂小树发出的叹息。” 在静静的果园里,时间仿佛回到了过去。果园里仿佛弥漫着诗人布鲁克的气息,这种气息真是叫人沉醉。

果园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博物馆:布鲁克博物馆(Brooke Museum)。这个小小的村落、小小的果园曾经驻足过无数闻名于世的诗人、艺术家、学者……无论春夏秋冬总有不少客人,在果树下,几把帆布躺椅,一张木桌,要一杯香茗,谈古论今,纵横天下,一坐一个下午,追思 历史 的遗迹,尽享田园牧歌的悠闲。

至今,果园茶室内随处可见布鲁克等人和果园的老照片。茶室外也悬挂着与布鲁克和“格兰切斯特小组”有关的一些发黄的老照片,果树间摆放了一些绿色帆布躺椅。秋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再次来到这一世外桃源,一进果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苹果树,只见红艳艳的苹果挂满了枝头。我们也同其他来访者一样,花上几英镑要了传统的英国红茶和甜点,在草花清香静谧的果园里,仿佛回到了过去充满诗意的时光。2015年10月14日,我们最后一次去格兰切斯特,果园的苹果已经红了。

孙克勤、孙博撰写和摄影

参考文献

孙克勤,孙博,2017,剑桥时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大佛普拉斯伴奏 - 面会菜(The Last Meal) - 林生祥

片名的由来:《大佛普拉斯》其实是《大佛plus》,因为导演黄信尧之前拍过一部短片叫《大佛》,后来短片被业内大佬看中,才有了这部长片,这也是黄信尧第一次执导剧情长片。(之前他一直拍广告和纪录片)——摘自豆瓣

看完本片,我一直都沉浸在片尾曲里无法自拔。片尾曲叫《有无》 (To Have, or Not To Have),主乐器木吉他配上充满禅味的歌词,用闽南话唱出来别有一番的荡气回肠,仿佛在断崖旁修行了很久却始终参不透命数,只得拂袖嗟叹。此片的所有伴奏及歌曲都是由一位叫林生祥的人制作,每次BGM出场都是恰到好处,没有一丝出戏感。

这是一部并不严肃的叙述小人物命运的电影,混杂着一些黑色幽默,导演在片中时不时的以旁白的形式出现,交代了一些背景之后就又消失在画面里,让我耐着性子看下去。刚看到前半部分的时候,还在怀疑导演是否性子慢了点,始终没有get到片名里的大佛跟剧情走向的联系。但是看到后半部分,你会发现自己看清了剧情的走向,却十分不愿接受这个现实。

我一直在思考,这部电影到底哪里吸引了我。

从台词和画面来说,闽南方言的语言,黑白电影的色彩模式,都是比较另类的拍摄方式。其次就是设定和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了,这些需要一点点的分析。

一、主要人物介绍

菜埔:工厂的看大门老头,家有年迈多病的母亲。闽南语中“菜埔”是萝卜干的意思,英文是Pickle,泡菜。性格内向懦弱,谨小慎微。与肚财是好朋友。

肚财:拾荒者,爱好是夹娃娃机。闽南语中“肚财”音同“肚脐”,英文是Belly Button。只有在菜埔的屋子里才会找回自信,爱好是跟菜埔一起看情色杂志的图片,以及夹娃娃。

土豆:一家便利商店的店员,宅且热心。

释迦:三年前突然来到这个地方的流浪汉,沉默寡言,只有肚财一个朋友。有趣的是,英文是Sugar,但是释迦一词的本义为“能仁”。

黄启文:工厂老板,有钱有势,与当地官员私交甚密,四处风流。

二、配乐

1. 开头是影片里出殡仪仗队演奏的哀乐《友谊地久天长》。

2. 肚财与释迦从警察局出来的时候,播放的是木吉他弹奏的《肚财的朋友 Belly Button's Friend》。

3. 旺财在废弃破房里碰到一个想要自杀的男人时,天降大雨,播放的是电吉他演奏的《有困难呢 What's the Matter》。

4. 介绍黄启文带着偷情的美女在隧道里行驶时,播放的是略带美国西部牛仔风的《和董事长去冲海浪 Surfing with the Chairman》。

5. 肚财吃了人生最后一顿饭时开始的《面会菜 The Last Meal》,伴随着悠扬欢快的口哨声和木吉他,你想不到这是吹弹给他人生的挽歌。

三、画面

虽然是黑白电影,可我觉得比彩色的电影要干净了很多。

画面里只有黑白灰三色,私以为,这三个颜色就象征着肚财一类人的人生,活着的时候,眼前看到的是一片空白,于是在世间底层的灰色混沌区域度过一生,然后长眠于一片黑土中。

当然,电影其实不全是黑白,也有彩色的时候。那就是放到黄启文这样的有钱人的画面时,你会觉得看久了黑白画面的眼球得到了一丝放松,正如肚财对菜埔说的话:“有钱的人生你看,果然是彩色的。”其中隐含的寓意,不点自明。

此外,电影中很多拍摄风景以及人物的特写也十分有味道,通过不同环境,天气的变化,去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剧情的走向。

四、大佛

大佛在全片中一共出现了5次

1. 第一次是以半成品的状态出现在片头,导演介绍了菜埔——这个工厂中食物链的最底层,工厂老板黄启文Kevin,高委员——一个从街头运动者爬到议会委员的“民间传奇”。

2. 第二次出现是在启文杀了人之后,藏尸于大佛并独自焊接完头身。

3. 护国法会之前的一次“阿弥陀佛”会面。

4. 因护国法会的人认为大佛法相不够威严,且面部不对称,工厂进行二次加工,导演提到众人变得拼命工作,想必是因为Kevin不想尸体的事情被发现。

5. 护国法会召开的同一天,大佛出运,肚财出殡。两组镜头交相出现。在法会如期进行的时候,众人突然停止诵经,万籁俱寂。被烛火映衬出佛光的大佛,宝相威严,慈祥安静。这时大佛内传来一阵激烈而短促的敲击声。

我想导演用大佛作为片名,是有几层含义的。

① 贯穿全片的线索,大佛从制作到完成,也对应着肚财的生到死。

② 佛祖普度众生,但是小人物们却并没有受到相应的救赎。正如影片内,肚财在捡垃圾时偶遇一个想要自杀的男子,他问了他“兄弟,要帮忙吗?”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可能能够帮上忙的也只有说出这样真情实感的话了吧。导演说: “(肚财)常常都会遇到和他一样,在生活上出状况的人。他们都会想要帮助对方,但俗话说,当乞丐还养猫,自身都难保,如何保别人。”

天空突然黑云密布,下起了大雨。离开那个废旧屋,肚财披着破旧的雨衣,在大雨中摇晃着骑行,他停留了一下,回头望了一眼,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无论是出太阳还是下雨,都会有困难,但他们没办法去想生命的困难,因为光是生活里面,就有解决不完的困难。社会常常在讲要公平正义,但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应该是没有这四个字,毕竟光是要捧饭碗就没力了,哪还有力气去讲那些有的没的。”

③ 大佛作为载体,是权势者们爬升的政治工具。表面上敬畏有加,心生情境,满口的“阿弥陀佛”,实际上却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无神论者。

五、影片中一些小亮点

1. “洗门便利商店”的招牌,老板启文让没文化的菜埔去7-11拿包裹,结果启文以为讲的是洗门(闽南语中这两个词的音较相似),愣冲冲的去洗门便利店,被店员土豆嘲笑了一番。

2. 肚财的特殊嗜好:夹娃娃。当导演在旁白中询问肚财为何一个大男人喜欢娃娃机,他突然转过头,一本正经的说,因为很疗愈啊。

3. 肚财和菜埔之间的友谊,在菜埔那狭小的看门房内偶尔会点亮幽默的火花。从肚财带给菜埔一些破旧的成人杂志,再到两人一同偷看老板行车记录仪里的内容,二人之间的对话有时让人想笑又想叹气。看到行车记录仪里彩色的画面,肚财不禁感叹有钱人的人生是彩色的。菜埔若有所思地说等他有钱了也要找人取个英文名。

肚财不以为然:“人家有钱人出来社会走跳,是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你后面有什么?”

菜埔:“凤梨,香蕉,芭乐”

肚财回头看了眼墙上的挂历:“还少一样”

菜埔努力回想了下:“莲雾”

4. 黄启文的情人Gucci是一个混血美女,两人在车内缠绵时,Gucci高喊:“叫我Puta”。这里导演解释了下,西文里Puta是贱人的意思,而英语中音近Puta的是Buddha,大佛之意。

5. 在肚财因骑乘无牌单车而被警察拘捕的新闻中,一段晃动剧烈的视频影像被作为新闻资料播放在电视上,配上鲜明的文字:“盘查遭抵抗 勇警奋力制服”,然而导演给出了一点都不晃动的客观镜头下的真相:肚财什么都没做,甚至哀呼警察为“警察大人”,随后被警察暴力制服在地,束手就擒。

6. 菜埔和肚财目睹了杀人过程之后,忧心忡忡,于是去求神明扶鸾指点,但是得到的也只是得到“要爱国家,孝敬父母…”云云。土豆还带他们去了他大伯顾的中正庙。这里的对话也颇有讽刺意味,菜埔疑问是否有人在拜蒋公,土豆回:“靠北啦,猪八戒都有人拜。”同时还介绍庙里之所以空空如也,是为了体现蒋公两袖清风的特质。

7. 从肚财吃了人生最后一餐鸡腿饭,到其在水稻田旁的阴沟里的尸体被白色的粉笔画出人形,咋这一段长镜头里,导演用了十分轻松惬意的背景音乐,似乎是在欢送肚财离开这个世界。而肚财作为中华民国在台湾少数的因喝醉酒被撞死的人,也不会有人去怀疑和调查死因。即使,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不喝酒,且根本没有足够的钱喝到如此大醉的程度。

8. 菜埔在肚财死后,去了他的家里。在他堆满娃娃,贴满杂志剪图的飞碟仓里静坐着,发现他似乎一点也不认识肚财。有人说他们的关系也只在于泛泛之交,正如导演所说, “我想虽然现在是太空时代,人类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远无法探索别人内心的宇宙。”

我觉得,肚财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朋友,就是菜埔,土豆和释迦,当然除此以外他也没有跟别人有过接触,这样看来,他跟认识的人都做了朋友,也挺难得了。肚财的几个好朋友,给他举行了一次出殡仪式,土豆怀抱着一张肚财的照片——从网络上截图下来放大后的肚财,当时正被警察压按在地,面露苦色,这也是他人生唯一一张照片,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明。

送走了肚财的骨灰,三个男人坐在路边。土豆在闲聊中说的一句“反正也没什么人认识他(肚财)”,激得菜埔抄起手中的鼓槌一棒子下去,跟土豆打闹起来。土豆是无心的玩笑,菜埔是有心的辩护,他们都知道自己的一位朋友永远的离开了。

释迦骑着自行车直到自己想通了,甚至开始羡慕起肚财的结局——有个人形,有照片,有人为他出殡。而自己可能死后腐烂了多天以后,才会被人画了个尸水的圆形。

六、结尾

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关闭黑白的截图与对白,编辑完一行行字,听着这口哨声,我还是会怀念起那个蓄着胡子,头发潦草的男人,他骑着破旧的摩托,牵引着一车的破烂去卖掉,然后赶着时间跟好友一起欣赏新捡来的情色杂志。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