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中文字体line-height不居中的现象

html-css022

CSS中文字体line-height不居中的现象,第1张

相当的有强迫症,在软件界面上,有时候凭着肉眼就能看出来1px的误差,及其难受,本文的现象就是之一。

目前常用的浏览器有:

了解了这个知识后,来学习一个渐进式的css hack,根据网友整理的比较全的css hack改编,注意顺序不可调整:

使用也比较简单:

还有一些要注意的事情是,各种字体大小在不同浏览器下的高度也不一样,可以查看一下16px在浏览器中的高度应该为15px。

做这一块是个细节活,好好弄吧。

strong:

在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3.0 的 HTML 中可用

在 Internet Explorer 4.0 的脚本中可用

是内嵌元素,以粗体强调文本,例如:

<STRONG>此文本将被强烈强调(以粗体显示)。</STRONG>

<strong>是加重语气标签

<b>是粗体标签

它们起的均是加粗字体的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表现出来的效果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b>标签是一个实体标签,它所包围的字符将被设为bold(粗体),而<strong>标签是一个逻辑标签,它的作用是加强字符的语气,一般来说,加强字符的语气是通过将字符变为bold(粗体)来实现的。但是在不同的HTML解释器下,情况也可能有所不同。

同样的一段代码,在Internet Explorer和Netscape中显示有可能不同,因为这两个标签涉及浏览器的兼容性的问题。在Netscape中,如果将字符集设为GB2312的话,<strong>和<b>是不起作用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字符集改为885981,也就是将〈meta>标签所在行改为: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charset=885981">

然后在Netscape中打开,两个标签就都起作用了!

在实际网页设计中,为使页面效果受客户端因素影响变为最小,应该尽量使用实体标签!

SPAN 是行内元素,SPAN 的前后是不会换行的,它没有结构的意义,纯粹是应用样式,当其他行内元素都不合适时,可以使用SPAN。<span>SPAN标记有一个重要而实用的特性,即它什么事也不会做,它的唯一目的就是围绕你的HTML代码中的其它元素,这样你就可以为它们指定样式了。在此例中,<span>标识符允许你将一个段落分成不同的部分。

行内元素如下:

* a - 锚点

* abbr - 缩写

* acronym - 首字

* b - 粗体(不推荐)

* bdo - bidi override

* big - 大字体

* br - 换行

* cite - 引用

* code - 计算机代码(在引用源码的时候需要)

* dfn - 定义字段

* em - 强调

* font - 字体设定(不推荐)

* i - 斜体

* img - 图片

* input - 输入框

* kbd - 定义键盘文本

* label - 表格标签

* q - 短引用

* s - 中划线(不推荐)

* samp - 定义范例计算机代码

* select - 项目选择

* small - 小字体文本

* span - 常用内联容器,定义文本内区块

* strike - 中划线

* strong - 粗体强调

* sub - 下标

* sup - 上标

* textarea - 多行文本输入框

* tt - 电传文本

* u - 下划线

* var - 定义变量

不敢说都能支持margin和padding,毕竟大多没用到。不过 a(锚点) 和 img(图片)是支持的。

如 <img src="图片文件" style="padding:5pxmargin:10px" />

<a href="#" style="padding-left:5px">测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