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o填坑记

html-css013

Taro填坑记,第1张

由于之前在Vue项目中写过一套CSS,于是便照搬丢到了Taro的项目当中,编译之后在浏览器中发现px居然被自动转换成了rem,在微信小程序中运行之后亦是如此,于是将项目查了个底朝天,确定是Taro搞的鬼,后来又怀疑是postcss造成的原因,但苦于小弟前端的菜鸟级别水平,不能确定也找不到修改的地方,最后还是在某度看到了一位老兄的回答帮助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按照理解都是 src='图片地址' 即可,后来发现图片一直显示不出来,那么只能怀疑地址不正确或者src的使用不正确了。最后发现本地图片的加载必须使用 src={require('图片地址')} 的形式才能显示出来。

准确地说也不算是坑,但是还是有必须提一下,因为很容易漏写

我以为的写法:

正确的写法:

其实是受app.jsx的影响

大家细品吧

第一次看到Taro是在github搜索React插件时看到(个人习惯,有时候会去搜索一个语言的插件在GitHub再按照Star排名,看看各个插件功能,后期开发时用到这功能有个印象),感觉挺好的插件,以后开发小程序和快应用应该用的到,因为它直接使用react可以开发多端,相比于去看各个厂家小程序开发文档,使用Taro几乎没有学习成本。

这次使用它开发一个简单的网页 南瓜棋 ,小时候玩的一个游戏,逻辑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去了解下Taro优缺点,以后开发公司简单小程序、快应用等做好准备,主要是了解他的局限性。

具体看文档,我简单说下感受,我的前端水平:简单的HTML、CSS了解复杂的网页不会(动画啥的还得看文档),React-Native水平应该还是不错,主流的React-Native框架都会搭建,开发,原生调试,编写没问题,ES6没问题。React看了2周吧,入门。这个Taro,直接写按照文档走,没出现问题。

七分设计感的纯React-Native项目Mung

一个完整小巧的Redux全家桶项目

react-native拖拽排序

多功能React-Native-Toast组件

小程序的设计并没有完全遵循 Web 规范,导致小程序生态和传统 Web 开发生态之间的割裂,海量优秀的 Web 物料并不能直接用于小程序开发。因而 Taro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生态都相对薄弱,UI 框架选择不多的问题更是深深困扰着开发者。

另一方面,业界有着存量的 H5 应用,中短期内 H5 应用适配到小程序端的需要还会存在。我们希望能减少 H5 应用迁移到小程序端的成本,甚至能够直接运行在小程序端。

Taro 团队一直在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在小程序环境中复用 Web 生态,直到 Taro 3.0 诞生后,这种想法有了落地的可能。下文将介绍基于 Taro 3.0 实现 H5 同构的思路与问题,以及我们尝试适配了三大移动端 UI 框架 WEUI Ant Design Mobile VantUI 的实验结果。

Taro 3.0 是一款重运行时的跨端框架,它通过模拟实现浏览器的 BOM 和 DOM API 实现了对 React、Vue 等 Web 开发框架的兼容。

既然已经有了浏览器环境的 BOM 和 DOM API,Taro 应用和 Web 应用之间的鸿沟在于小程序组件和 HTML 标签之间的差异。

Taro3 的渲染数据流如下:

前端框架 ->Taro DOM ->小程序 data

HTML 标签和小程序组件的标签名、属性、事件是有差异的,而前端框架无需感知这些差异。

因此前端框架适配层、Taro DOM 层不需要改动,只要在 Taro DOM 序列化为小程序 data 这一步作映射即可。

HTML 标签相对小程序组件封装程度更低、功能更简单,可以看作是小程序组件的子集。因此可以按一定的规则,把 HTML 标签映射为小程序组件,如:

完整的标签名映射规则请看: RFC 附录一

如果 HTML 标签的属性能在对应小程序组件的属性上找到对应,则进行映射,如:

完整的属性名映射规则请看: RFC 附录二

把 HTML 特有的事件在小程序端找到相似的事件进行映射,如:

完整的事件映射规则请看: RFC 附录三

前文介绍了我们会把 HTML 标签映射为小程序组件,但是 H5 应用中使用到的 CSS 标签选择器就会失效。

因此 Taro 使用了类名去进行模拟:

Taro 提供两种内置的浏览器默认样式,可以直接引入生效: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却略显骨感。即使 Taro 能实现 BOM、DOM API,支持使用 HTML 标签等,同构方案还是存在着一些框架层面抹平不了的差异。以下列举出若干主要限制:

在 H5 中我们可以调用 DOM API 同步获取元素的尺寸:

但是在小程序中,获取元素尺寸的 API 是异步的:

因此不能兼容那些使用了同步 DOM API 去获取元素尺寸的组件。

<canvas>、 <video>、 <audio> 等标签在 H5 端可以直接调用 HTMLElement 上的方法:

但是在 Taro 中,要调用组件上的原生方法,必须先创建对应的 Context :

部分样式或 CSS 选择器在小程序中不支持,如:

首先需要安装 v3.3 的 CLI 工具:

然后进入项目,把 package.json 文件中 taro 相关依赖的版本修改为 ^3.3.0-alpha.2 ,再重新安装依赖(建议先把 node_modules 文件夹删除)。

为了节省项目空间,同构功能是可选的,以 Taro 插件的形式提供。

首先开发者需要安装插件 @tarojs/plugin-html :

然后配置使用此插件:

为了验证同构功能的可用性和效果,我们对 CSS 样式库 WEUI 、React 组件库 Antd Design Mobile 、Vue2 组件库 VantUI 的所有组件进行了测试。

测试效果比较理想,甚至稍微超出我们的预期,配合各组件库自身的按需加载能力,能以小巧的体积使用丰富的组件,相信各位开发者会喜欢这个功能。

仓库地址: taro-weui

WEUI 是一个 CSS 的样式库,与框架无关,兼容性比较高,大部分组件能直接使用。

仓库地址: taro-antd-mobile

能直接兼容使用的组件大概为 80%,主要问题在于:

仓库地址: taro-vant

VantUI 的组件十分丰富,能直接兼容使用的组件大概为 70%。部分开发者会在 Taro 中配合使用 Vant Weapp,但 Vant Weapp 只能运行在微信小程序,因此对 VantUI 的直接适配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适配过程主要遇到的问题有:

同构方案还在持续优化中,部分实现还没有最终定稿。欢迎各位开发者到我们的论坛下留言,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同构方案 RFC 。

欢迎关注凹凸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