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太高是什么病?

html-css029

EO%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太高是什么病?,第1张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超过15%就要考虑嗜酸细胞疾病了,一般可以鉴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常见原因是寄生虫和过敏,还有变应性血管炎,也就是css,还有就是血液病了,建议复查血常规,如果嗜酸细胞还高,化验痰液的嗜酸细胞,如果也有嗜酸细胞,可能是嗜酸细胞肺炎或气管炎,还有就是变应性肺曲霉菌病也就是abpa,你的情况很像abpa,其影响特点是片状阴影、和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外周血嗜酸细胞高,而且有哮喘样症状,用抗菌素是没有任何做用的,建议去三甲医院仔细检查

病毒名称:可可树肿枝病毒Cacaoswollenshootvirus(CSSV)。

分类地位:杆状DNA病毒属Badnavirus,花椰菜花叶病毒科Caulimoviridae。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0.015.0.05.003。

病毒异名:Theobramavirus1、Cacaomottleleafvirus。

病毒提纯:因病叶含黏液和多酚,抽提纯化较难。提纯方法:病叶加10~20倍体积的0.05mol/L磷酸缓冲液(pH6.0~8.0)加蛋白(1%~2%W/V白蛋白或牛血清白蛋白或皮粉)再加0.05mol/L巯基乙酸或者0.01~0.005mol/L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酯匀浆(Brunt&Kenten,1963)差速离心沉淀病毒或者先硫酸铵沉淀再超速离心(75000g/h)沉淀病毒。

病毒理化特性:

①病毒粒子:杆菌状,大小121~130nm*28nm。在中性2%钾磷钨酸溶液中,无明显亚结构,沉降系数218S。

②核酸:双链DNA环状。总基因组大小为7.4kb,单分体。Lotetal.(1991)报道核苷酸序列。

株系:报道过病毒的许多变异体,现多以分离地命名:如Bisa,Bosumtwe,Ikiri,Kpeve,Mampong,NewJuaben,Nsaba和OffaIgbo等株系。

其他:在Trinidad,粉蚧科昆虫所传播的两种不同病毒(可可树肿枝病毒和可可斑驳叶病毒)分离物都能侵染可可,而在夏威夷,粉蚧科昆虫所传播的另外一种能侵染菠萝的病毒(Carter,1963)。有关这些病毒以及在爪哇、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委内瑞拉报道的侵染可可的病毒还了解得很少。因此还不可能对它们进行比较。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临床意义:

(一)ANCA与原发性小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WG),显微多动脉炎(MPA),坏死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NCGN)和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等等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的发病与ANCA密切相关,临床上已将上述疾病统称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ANCA,特异性PR3抗体和抗MPO抗体的检测已成为原发性小血管炎的敏感特异的血清学检测项目。

1、抗PR3抗体特异性PR3抗体为WG的标志性抗体,抗PR3抗体荧光模型以c-ANCA为主。但以c-ANCA诊断WG特异性为90%,而以抗PR3抗体的特异性可超过95%.抗PR3抗体在其他的原发性血管炎中业可以检测出来,但阳性率较低。

抗PR3抗体敏感度与疾病的活动性及病程有关,在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时,就可出现阳性。因而抗PR3抗体常作为WG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复发估计的指标,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抗MPO抗体抗MPO抗体荧光模型以p-ANCA为主,主要与MPA、NCGN、CSS相关。还可见于其他疾病,如节结性多动脉炎,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病,WG,SLE,RA,药物诱导的狼疮,Felty综合症等。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可用于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复发估计的指标,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抗MPO抗体阳性高度提示坏死性血管炎或特发性NCGN,对诊断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达到99%.因而每一个不明原因的血管炎或肾小球肾炎的患者,都应该检测ANCA.

(二)ANCA与药物诱导性血管炎近年来不断有药物治疗引起的ANCA阳性的病例报道,如丙基硫氧嘧啶,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青酶胺,美满霉素,他巴唑/甲巯咪唑等。其中报道比较多的是长期使用丙基硫氧嘧啶引起的ANCA,其特点是滴度高,抗体谱广(抗原主要是MPO,也可同时伴有或单独出现其他靶抗原,如PR3,LF,CathG,BPI,LYS等)。

药物诱导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血管炎类似,停止丙基硫氧嘧啶用药后,临床症状好转,ANCA可转阴。因此,长期使用丙基硫氧嘧啶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ANCA,及早发现药物诱导性血管炎。

(三)ANCA与其他疾病除原发性血管炎外,其他一些疾病中也可出现ANCA,主要为p-ANCA,其靶抗原并非PR,MPO,而是LF,CathG,BPI,LYS等。

1、慢性炎症性肠病(CIBD)

CIBD是一种消化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两种。以往的CIBD诊断依赖X线检查,内窥镜及组织学诊断,缺乏有效的试验室指标。近年来研究发现UC病人血清中ANCA阳性率为60-80%,而CD患者的阳性率为10-20%,多为p-ANCA,相关靶抗原有BPI等。滴度与疾病的活动度和病程无关。因为p-ANCA在UC阳性率高,CD阳性率低,故可作为两者的鉴别诊断及UC早期诊断指标。

2、结缔组织病在结缔组织病中,ANCA阳性主要见于SLE和RA,其他结缔组织病中少见。但文献报道在SLE和RA阳性率差异特别大(16-69%),这可能与使用方法,抗原基质片及工作人员水平有很大关系。

SLE中ANCA阳性可能与慢性炎症反应有关,如动脉炎,浆膜炎和CRP增加等。有报道抗MPO抗体与RA的关节外损害及血管损害有关。

3、自身免疫性肝病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也可检测到p-ANCA.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中,p-ANCA阳性率高达70-80%,是该病重要的血清学指标。

4、其他疾病有文献报道,HIV,阿米巴,细菌感染以及不明原因的肺部慢性炎症及纤维化患者中有p-ANCA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