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3 容器宽高之间的比例怎么写

html-css09

css3 容器宽高之间的比例怎么写,第1张

用js实现一个宽度自适应,高度随着宽度变化而变化的矩形,相信大家肯定都会。无非是js获取一下元素宽度,然后再计算出相应比例的高度,然后赋给元素,但如果要求只用CSS实现呢。

html代码如下,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dummy'></div>

<div class='content'>content</div>

</div>

css代码如下,

复制代码

.container{

background-color: silver

width:100%

position:relative

display: inline-block

}

.dummy{

margin-top: 100%

}

.content{

position:absolute

left:0

right:0

top:0

bottom: 0

}

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去《5 1r gb》看看里面的论坛

接下来分析一下,究竟是如何实现的。首先容器container块内包含了两个div,一个是dummy,这个纯粹是为了实现缩放效果加的,另一个content里面放的是我们真正想要展现的内容。其实原理也很简单,大家都知道div是块元素,它默认就是占一行,宽度本来就是自适应的,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它的高度能随宽度改变。在不使用js的前提下,靠的就是前面提到的dummy那个块来实现,dummy只设置了一个css属性,margin-top:100%,相信大家都反应过来了。因为容器宽度已经在那儿了,通过dummy块的margin-top来把整个的高度撑得和宽度一样,当容器宽度改变时,dummy的位置也会改变,进而容器高度就跟着发生了变化。-《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zMjg3MTU3Ng==.html?f=26081534》-

但是,还是会有个问题——外部容器发生了高度塌陷。而”高度塌陷“这个词大家肯定都不是第一次听到,大家肯定都处理过因为子元素浮动导致父元素高度塌陷,所以这里采用的方法也是类似清除浮动的方法,设置父元素display:inline-block或overflow:hidden。这里说个题外话,不知道大家在使用这两种方法清除浮动的时候有没有过疑问,为什么给父元素这样设置之后就能把父元素高度撑起来呢,准确的原理解释起来有点复杂。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当子元素脱离文档流时,父元素不知道子元素的存在,所以导致高度塌陷。当设置父元素为display:inline-block或者overflow:hidden时,迫使父元素去检查自己内部有哪些子元素,而这时候就发现了之前absolute定位的子元素,所以高度就撑开了。

这里给dummy块设置margin-top:100%,出来的是个可自适应缩放的正方形,如果需要长方形只需要更改此值即可,比如需要4:3的长方形,则应设为margin-top:75%。

vw和vh是相对于视口(viewport,也可以叫做视区、视界或可视范围)的宽度和高度。由于现在移动设备(主要是手机)的屏幕尺寸千差万别,如果仍然根据屏幕的物理分辨率来设计网页,效果会很难统一,因此html5和css3引入视口的概念来代替显示器的物理尺寸。通过在meta标签上的设置,视口的长宽可以跟设备的物理分辨率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以便手机上可以实现用两个手指来放大会缩小页面),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在PC中,视口的长宽则是跟浏览器窗口的物理分辨率恒等的。

1vw等于视口宽度(viewport width)的百分之一,也就是说100vw就是视口的宽度。同理,1vh等于视口高度(viewport height)的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