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叫板”格力!小米推出第二款新风空调,优势不断扩大

新手学堂012

继续“叫板”格力!小米推出第二款新风空调,优势不断扩大,第1张

雷军和董明珠的赌约早已结束,结局是雷军确实输了,2018年格力以微弱的优势领先小米,不过 从2019年开始,小米的营收反超格力,并在2020年进一步拉开了差距。

2020年,小米公司总营收为2459亿元,而格力的总营收仅有1705亿, 不仅明显落后于小米公司,还出现了开倒车的情况,相比2019年减少了1497%。

格力在开倒车,小米的营收却持续性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小米的产品矩阵保持着良性发展,手机销量持续增长,也进一步带动了IoT生态产品的销量,所以才有如今的优势。

而来到2021年,小米又将版图进一步扩大,推出的空调产品正在一步步蚕食空调龙头格力的地位。

3月底的发布会上,小米推出了一款米家新风空调尊享版。

笔者了解到,这款产品最大的卖点就是 “三效合一”,拥有空调+新风机+净化除菌功能,并独创 健康 屏, 可以实时显示二氧化碳浓度。

尽管这款产品的定价高达3999元,但相比市面上同类型产品,小米依然做到了足够低价,击穿行业底价是小米始终坚持在做的事情。

如果你嫌上面的米家新风空调尊享版太贵,现在小米又推出了一款新品,米家新风空调去掉了“尊享版”三个字,作为小米推出的第二款新风空调产品已经正式亮相,定价3399元,但 预售到手价仅2499元。

在具体的区别上,米家新风空调相比尊享版,主要是 新风风量由60 m3/h减少至40m3/h,同时取消了UV-C深紫外光除菌功能和3D立体送风功能。

不过这款空调同样搭载了 四层定制的高等级HEPA滤芯,能有效抗菌抗病毒,并支持微正压换新风、配备 健康 呼吸屏, 拥有温湿双控,支持全屋智能互联等功能。

在外观设计上,米家新风空调采用了全新的 健康 呼吸屏设计,拥有极具 科技 感的颜值。

这样一款产品,必定能够推动空调产品换代升级,掀起一场新风空调普及风暴。

从小米不断发力空调产品可以看出, 尽管雷军输掉了5年赌约,但从第6年开始,小米已经明显优于格力了, 更为关键的是,小米的发展潜力远大于格力,因此未来小米的领先优势只会继续扩大。

如今过度依赖空调业务和国内市场的格力,未来继续取得营收增长的空间已经很小了,随着物联网生态的不断完善,格力的市场份额也会被小米和其它品牌所蚕食。

而小米除了在空调方面不断发力以外,众多新兴业务也正在行业内保持竞争优势。

特别是在海外市场上,小米的发展更是迅速, 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在欧洲市场已经成为了第二名。

可以肯定地说,董明珠赢得了5年赌约,却输掉了未来5年甚至10年、20年的机会。

而小米不仅可以在手机产品上成为行业龙头,包括电视、空调、冰箱等在内的众多产品,都有巨大的希望!

董明珠步步紧逼,雷军则连插话都很难。就在主持人宣布要进行下一环节的时候,“雷布斯”终于忍不住开始了反击。他说,小米的优势在于极其贴近用户、轻模式以及全天候服务。

伴随着越来越重的语气,雷军最后终于抛出了他的赌局:“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

这一回,董明珠则是毫不客气地见招拆招。她说,首先小米超过格力是不可能的;其次,要赌就不是一块钱,“我跟你赌10个亿。

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以及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均获得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当时董明珠与雷军曾当着全国人民的面进行了一次豪赌:赌小米5年之内销售额能不能超过格力电器,这场赌局的赌资为10亿,也是为业界津津乐道的“十亿赌局”。

目前已时至五年,在今年的11月19日,小米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截止9月30日,小米总营收达到了1305亿元,而格力电器为1487亿元,两者依然有182亿的差距。目前距离12月底的赌约截止,已经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在近日举行的2018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这个赌局的话题再次被提及。董明珠对此也作出了回应,董明珠表示,自己与雷军的赌约已经基本胜出。

董明珠表示,其实这场和雷军的赌局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两者不具备可比性。格力是做实体经济的,而小米是做互联网的,属于轻资产。董明珠之前在采访中就曾表示,格力会赢,但要不要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有一种激情。

雷军和董明珠在2013年定下的10亿赌约,是 科技 圈过去数年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趣闻。

在今年,两人的赌约又有了大量新进展。其中有一个最主要的变化,过去是小米作为新经济公司和格力这个老牌制造企业之间的营收对决;现在变成了两家 科技 巨头在制造业上的贡献比拼。

5月份,雷军和董明珠就先后表示,要为推动“中国制造”而再续赌约。8月份在小米十周年演讲中,雷军再次提起这个话题,近日董明珠遥空回应:“雷军是不可能赢的”

“十亿赌约”因为在第五年——2018年小米营收并没有超过格力,所以雷军也承认是小米输了。但是再续赌约之后,小米在智能制造上会再次输给格力吗?就小米目前在智能制造行业的进展来看,很可能这次小米不会再次遭遇失败。

小米“智造”已经不容小觑

作为从智能手机行业快速崛起的 科技 巨头,小米也有着手机厂商的通病,那就是产品生产非常依赖贴牌和代工,自产能力不足。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毕竟除了三星之外,包括苹果和华为在内的行业领军企业同样都走代工路线。

但小米相比其他巨头存在两大缺陷,这使得它产生了更多插足制造业的动力。

第一,小米对上游厂商的把控和议价能力都不够强。 因为崛起的时间太快,发展时间短,小米的品牌影响力其实在代工厂商那里并不算太强,基于同样的原因,小米甚至在核心技术上对供应商依赖程度也更高。两叠加之下,小米对上游厂商难免更加弱势一些

第二,小米本身利润率低,代工模式很难做好。 在小米冲击高端市场没有取得成果之前,小米的硬件产品利润率只能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因此采用代工模式之后,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小米只能压缩成本,包括代工费用、用料花费甚至研究费用。总是要在用户感受和成本开销之间走钢丝,小米难免偶尔会翻车。

小米用代工模式需要面对的这两个问题,长期以来让它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也为它提供了深入渗透产业链上游的强劲动力。于是在很早之前,小米就展开了在制造业领域的攻势,比如2013年底小米开启的“生态链计划”,其中有一些就是供应厂商和代工厂商。

当然,小米在制造业真正弄出大动静还是近期的事情。在2019年11月的世界5G大会上,雷军突然放出一个重磅消息,宣布小米自己年产能达到100万台手机的“未来工厂”即将投产。雷军表示,小米这座未来工厂大规模使用自动化产线、5G网络、机器人、大数据等技术,生产效率比传统工厂提升60%,平均每分钟可自动生产60台手机。

在8月份的小米十周年主题演讲中,雷军表示小米智能工厂第一期已经正式落成投产,是拥有全自动化生产线、能够年产百万台高端手机的“黑灯工厂”。生产的第一款产品就是最新发布的小米10至尊纪念版的透明版。同时他还透露,小米智能工厂三年后还会有第二期。

近日雷军进一步说明,除了贴片机,智能工厂二期的所有生产设备均由小米自研或者由小米投资的公司自研。也就是说,小米不仅能搭建自己的智能工厂,而且还在自研生产智能制造装备。在智能制造领域,小米已经深入到了最上游和最底层。

格力智能制造底蕴更深

作为老牌家电巨头,一开始格力在制造业的起点要比小米高很多。所以尽管格力切入智能制造赛道的时间同样是在2013年,但有二十多年的制造业经验做为依托,格力一出手就是从智能装备开始干。

经过数年发展,格力已经具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物流仓储、智能检测、自动化集成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伺服电机功率密度、过载能力等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并且格力的智能装备在满足自身智能制造改造升级的同时也已经走入市场,助力其他制造企业进行产品智能制造优化升级。在2019年,作为对外输出产品,智能装备为格力带来的营收超过21亿元。

对比小米,当前格力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的成就无疑更高一些。甚至已经投产的小米智能工厂一期,也很难说有没有用到来自格力的智能装备。

不过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和传统制造完全不同,研发、设计、技术、生产这些生产制造能力固然重要,但在智能制造时代,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之间的联系会更紧密,所以还要充分考量智能制造企业其他方面的能力。

以柔性生产为例,为了适应更加个性化的市场消费趋势,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节生产的柔性生产能力成为智能制造企业的必备技能。但柔性生产既考验生产把控能力,同时也考验市场把控能力。

在类似这样的综合智能制造竞争中,小米和格力谁又能更胜一筹?

小米未来有机会超越格力吗?

综合对比小米和格力的供给侧把控能力和消费侧把控能力,其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因为他们各自在单个层面面具有非对称性竞争优势,但综合评估之下智能制造发展却可能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

在制造能力方面,已经向外输出智能装备的格力,相比小米具有绝对优势。 毕竟小米手机2019年全球出货量超过一亿台,但小米智能工厂的年产能只有100万台,也就是说,小米自产产能覆盖不到1%,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小米依然不能摆脱代工模式。

但在市场把控方面,深耕互联网多年的小米,同样远非格力可比。 小米旗下的小米有品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电商平台;董明珠今年因为疫情开始大搞电商直播,格力的线上渠道开拓才算是有了真正的起色。两相对比之下,可以轻松看出小米在线上消费渠道的显著领先。当然,营销渠道只是一个方面,拥有互联网思维,身据互联网基因,精通互联网玩法,才是小米更能把控市场变化的精髓。

小米和格力之间的对比和较量,其实可以代表智能制造两大阵营的两种不同玩法。

小米、阿里、腾讯、百度等属于互联网跨界流,他们普遍更具用户思维,对市场变化更敏感,往往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互联网先进技术方面更擅长,但缺乏制造行业的技术和经验积累

格力、美的、海尔、海信等属于传统制造升级流,他们往往在制造行业拥有深厚的积累,但是对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称不上有多擅长,相较于互联网营销渠道,对传统的分销和经销渠道更依赖,和用户之间有多层隔绝,对市场变化相对迟钝。

在智能制造领域,如果要论以小米为代表的跨界流,和以格力为代表的升级流哪一方将会胜出?那么短期内明显升级流玩家优势更大,但长远来看的话,恐怕互联网跨界流将会反超传统升级流。

其实在“10亿赌约”的第六年,同样也是小米智能工厂开始投产的第一年——2019年,小米的总营收就超过了格力,虽然这和两者的智能制造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却可以视为一种预兆。

首先回顾一下赌约内容:小米5年之内销售额能不能超过格力电器,订约时间是2014年12月12日。也就是说到2019年底。

下面对两家分别分析。由于格力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完善;处在传统产业,变动不是很激烈;最重要的格力是行业龙头,受其他竞争对手影响较小,所以我们以格力为比较基准。

董明珠2013年提出5年再造一个格力计划,即在2012营销1000亿基础上,每年增长200亿,5年后达到2000亿。前2年都严格完成指标,今年经济不景气,董明珠宣布放弃今年指标,但维持5年计划不变。我认为以格力的能力、地位,现在又在延伸产业链,完成计划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说2019年格力营销估计在2000-2500亿之间。

再看小米。去年营销700多亿,今年计划1000亿,但据说遭遇颓势,被华为赶超。由于小米国内占有率已经很高了,我判断增长潜力有限,也许1200亿就是天花板。所以关键问题就是小米能否开创新业务,再造一个小米。这可能是海外市场,也可能是新产品新领域,很难预测。如果再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出招,小米千亿之后的大企业病风险,小米投资人的态度等等因素,基本没法判断,只能是猜测。我猜机会一半对一半。

最后想说,这两家都是很棒的公司(如果不说伟大),是中国优秀企业的代表,希望他们都能发展得好。

1、格力(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一般指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家电企业,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手机、生活电器、冰箱等产品。

2、小米(小米公司)一般指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全球化移动互联网企业 ,同时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8-1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炎热夏日,空调的需求量也明显提升了,近期就有很多消费者购买空调,但在选择空调的时候也很纠结,因为现在的空调行业不像以前那样只能选择几个老品牌了。

现如今空调行业除了有老牌的格力、美的、海尔等品牌以外,还涌现出了一批以互联网为销售模式的品牌,像小米、智米、云米、华凌等品牌,都得到了一部分消费者的认可。

那么在炎热的夏季,究竟哪些品牌的空调销量最好呢?笔者查询了京东空调销量榜,最终得到了这样一份结果。

从销量总榜单来看, 格力不愧是空调行业绝对的龙头,旗下的畅销型号格力云佳空调尽管价格相对昂贵一些,但其销量表现却是相当稳的,近15日销量达到了14万台。

格力空调能够如此畅销,主要是因为 其有过硬的品质,而且格力还率先实行了10年超长整机包修, 让消费者在购买后没有后顾之忧,也能放心地使用这款手机。

紧随格力之后是 美的风酷空调,这款产品也在近半个月卖出了12万台, 作为目前国内家电第一品牌,美的不仅在空调行业有着稳固的地位,其它家电产品的销量也同样很高。

对于格力来说,美的空调已经成为了其最大的对手,不仅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而且价格也要比格力空调更低,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也就不意外了。

不过让我感到意外的是, 小米推出的15匹巨省电空调也登上了榜单前三,近半个月以超过6万台的销量, 成为了空调销量榜第三名。

其实小米做空调的时间还不是很久,推出第一款空调还是在2018年的时候,短短4年时间,小米就把空调产品做成了市场主流。

但与格力空调相比,小米空调无论是价格还是销量都明显落后于格力,特别是格力云佳空调,一直以来就非常畅销, 数据显示已有超过231万人购买格力空调,相比之下小米只有341万人购买过。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 格力的主营业务就是空调,而小米的主营业务是智能手机,空调只是生态链的一部分, 借助生态链的优势,小米更是把空调产品做成了市场主流,确实是实力的彰显。

小米作为手机厂商能够把空调业务盘活,吸引众多消费者购买,反观格力就没那么好运了,虽然格力也推出过手机产品,但愿意购买格力手机的消费者却非常少。

为什么小米空调有很多人买,格力手机却没人要呢? 我认为主要原因就在于产品属性上,手机和空调都是技术非常成熟的产品,硬件有成熟稳定的供应链提供。

但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 空调只是一个硬件产品,解决用户对制冷制热的需求即可, 人们对它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只要用料好、售后有保证,愿意购买的人自然不少。

相比之下, 手机不仅是一个硬件产品,它还需要软件的协同, 在智能化时代,手机正在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软件生态是否完善,都会影响到用户的体验。

而软件生态的成熟,必须建立在市场规模上,没有用户做基础一切都是空话, 小米MIUI月活用户超过53亿,所建成的生态链已经形成了成熟稳定的规模。

反观格力在手机行业虽然做出了几款硬件,但没有用户做基础,在软件体验上根本无法跟小米相比,这也是格力手机没有人愿意购买的原因。

万丈高楼平地起,不倒全部凭根基。靠贴牌及性价比、想占领传统家电市场是完成不可能的,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任何电子产品只能红极一时,品牌加技术的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可能性不大,因为格力的各方面实力都比小米强的太多。

你好,我是阿辉,我想告诉大家,海尔、海信、TCL和创维等传统家电企业的电视很棒,它们不可能在电视的“品质”上输给小米。小米取得的销量优势,靠的不是电视的品质。相反,小米正是利用了电视这种老化产品的同质化、成熟度和稳定性,用降维打击的方法,通过维度变化而取得竞争优势。

我们经常看美国科幻大片,地面最强的美国军队,常常被外星人打得落花流水,因为对手跟我们不在一个维度上,我们的重型武器打到他们身上就像是挠痒痒。小米电视,正是用的这种降维打击的思维,取得对传统电视优势的。小米电视在品质和性能上跟传统电视没太大区别。但是小米品牌,通过多年努力,建立了互联网思维、新鲜 时尚 、性价比等品牌特质,同时开辟与传统家电不同的零售渠道,配合内容和智能服务体系,这样就避开了与传统家电同台竞争的市场平台,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实现了对传统电视的降维打击。

三年之内,小米会成为格力、美的、海尔等传统家电企业的最大对手,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生态链战略优势

很多人说小米才干了几年?格力,美的,海尔可是老牌玩家?成为劲敌?做梦吧。对不起, 科技 这个行当,真不是这么排资论辈的,鲢鱼效应,破坏式颠覆常常更具杀伤力。

“小米没有核心技术,还太年轻”,当年小米做手机的时候,很多人也是这么说的,后来小米做电视,很多人还是这么说,结果,啪啪啪被打脸。

小米电视,小米水壶,小米电饭煲,小米空调……,这一系列的生态链产品,有一些虽然并不是小米亲自操刀,但是反而成为了小米最大的优势,通过收购也好,战略投资也好,小米通过资本运作整合了全球最优质的优势资源,包括团队、资本、核心关键技术、供应链。 这样保证可以做好每一个产品,从而形成更强的竞争力。

大家可以去深挖一下每一个生态链产品企业的 历史 背景,个个都是在这个领域里,非常出色且领先的,通过生态链战略,发展速度之快,让格力,美的,海尔等传统家电企业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二、AIOT战略

物联网智能化,毫无疑问是当下传统大家电的发展方向,而手机是整个物联网设备的控制中心。格力、美的、海尔虽然在传统制造方面占据一些优势,但是在设备智能化,物联网云平台服务上,完全不是小米对手。

小米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智能家居设备厂商,在大家电方面,电视,空调,冰箱,电热壶……只要小米涉足的领域,几乎都让竞争对手难过。

随着5rG时代的加速到来,小米AIOT战略的加速布局和推进,全面进入家电市场,已是必然趋势,小米成为格力、美的、海尔的劲敌已是板上钉钉,当然以小米的调性,也不排除强强联手,达成合作可能。

你好,很高兴可以被邀请来回答问题。

那么10年之内,小米会不会成为格力、美的、海尔等传统家电企业的劲敌呢?

我感觉需要从两个维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维度一:销量方面

在近几年,像小米电视,小米空调等家电销量迅速增长。凭借着小米最擅长的营销手段,再加上小米构建的小米生态家体系,让小米家电的销量日益暴增。

而传统家电制造销量则比较惨淡一些,他们并没有打造什么生态家系统,也不会利用网络进行刻意的营销,就算营销的话,也并没有小米营销的好。顶多算是在618等电商节日,打打广告,降降价什么的。

所以在这个销量维度来看,不用过多长时间,小米就肯定会霸占家电行业成为销量的一个。

在这个时代谁会营销,谁的销量就会多,谁的效益就会高,所以小米很成功。并且在销量方面也引起了传统家电行业的注意,也可以说现在小米就是他们的劲敌。

维度二:核心技术

像格力,美的,海尔这些传统家电企业成立的时间也不算短了,他们或多或少在家电领域都有自己的造诣。

他们也都积累了一些自己的核心技术,例如格力的话在空调芯片等方面都是使用自己研发的技术,还有前一段时间格力研发的病毒净化器,引起了广泛的热议,这个净化器就是格力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

在一些用户体验方面,产品优化方面,相信这些传统的家电企业比小米做的要好的多。

因为这些企业已经是很长时间了,他们已经了解了这个行业发展的状况,用户的体验和需求等。

相比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从最初的手机才慢慢发展的其他家电制造,所以在核心技术并不一定有多少和对行业的了解并不一定很透彻。

所以说在这一方面小米是完败于传统的家电制造业,并且像核心技术这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追上的。

所以如果在10年内的话,小米加大研发,而其他的传统家电企业也会加大研发,所以10年能否成为他们的劲敌,谁也说不定。

总结一下:

在营销和销量方面,小米确实已经是传统家电企业的劲敌;而在核心技术方面,小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会成为劲敌,但他们不是同一纬度的竞争者。

海尔、格力、美的是传统家电制造企业,而小米是互联网企业。可以这么理解,海尔、格力、美的等企业的核心是制造是工厂,而小米企业的核心是用户。互联网企业看重的是如何与用户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在此关系上进行交互,从而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并实现自己企业的价值。而海尔、格力、美的等企业则看重的是我的产品能力,我的产品有多优秀。所以,他们从根本上来讲不是同一纬度的竞争者。

但是,我们也欣喜的看到一些传统企业,如何海尔集团,一直沿着时代的脉搏在改革。他们也越来越愿意靠近用户,并与用户交互。如果他们一旦觉醒,一旦认识到用户交互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可能分分钟就可以把小米干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们会是小米的劲敌。

对于消费品企业,特别是对于家电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对用户的竞争,谁愿意与用户交互,谁能够占有用户的时间,谁离用户越近谁就会越来越有竞争力。

小米互联网空调发布,作为一款15匹、01 精确温控、三级能效、可语音控制的智能变频空调,1999元的定价,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但空调一直是家电企业竞争的热点,当今中国的空调市场是格力、美的、海尔等家电制造企业的天下,寡头市场格局早已形成,小米空调能否见缝插针,还有待时间来证明。

其实小米已经不是第一次进军空调行业,早在2014 年,小米就与美的合作,并联合发布了一款“i青春”智能空调。虽然这款空调属于美的产品线,但产品中内置了小米的智能模块,可以通过米家APP、小米手环进行远程操控。遗憾的是这款空调用户体验太差,小米没能借助家电企业大佬打入空调阵营。后来小米还与奥克斯合作推出了一款超薄智能空调,仍然反响平平。

三年之后的2017 年,小米选择单打独斗,其生态链企业智米 科技 发布一款定位高端市场的15匹变频智能空调产品,定价4399元,是由长虹代工的。这个高价直接打破了小米性价比的标签,被网友吐槽小米是想钱想疯了,把消费者都当成了钱多的傻子吗?这款空调仍然没能引起市场的反应,甚至小米都没有公布过这款产品的销量。

首次的青春路线,第二次的高端路线,两次尝试都曾被寄予厚望,但都以遗憾告终,今年第三次发力,回归小米做产品的惯用手法,打自己的“极致性价比”模式,直接拿价格屠城。小米手机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小米想复制手机的模式,用价格撼动中国市场的空调格局。小米这次的米家空调定价2199元,本来价格已经很有吸引力,但为了吸引眼球,变成了1999元,另加200元的安装费,给消费者造成2000元内智能变频空调的错觉。小米不愧是互联网高手啊。

不过2199元的价格,在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看来似乎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因为同价位的同等功能产品也很多,也不乏美的、志高、海尔等知名品牌,甚至有的小品牌比小米的价位还要低,不知小米的这次价格之战是吉是凶。据悉小米本次的空调也是通过长虹代工的,安装和维修服务也是长虹承担,说是小米牌的长虹空调也是很恰当的。

中国的空调行业已经发展了近30多年,特别进入21世纪以后的10多年,发展速度极快,已经完全成熟的空调市场或许不是小米想进就能进的,之前的两次尝试也证明了小米的模式似乎不太适用于空调。小米4年来三次杀入空调行业,急于颠覆空调市场的格局,不知是不是因为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约,无论未来结果如何,只想对小米说:一路走好!

个人感觉小米的强项是软件技术,但并不掌握空调核心技术,小米做的就是将软件技术和硬件结合起来,更加智能,小米的核心理念就是“价格厚道”,但是核心技术不掌握,价格智能由别人说的算,今年是小米的第10年生日,小米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跻身于中国一线互联网行业,下一个小米10年是值得期待的,小米要想在空调上有所突破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同样格力、美的、海尔也会进步,10年内如果小米能掌握空调的核心 科技 ,并价格厚道,还是有能力与格力、美的、海尔抗衡的。

在未来的10年之内,小米会成为国内家电品牌的竞争强敌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来看一下目前目前国内家电的现状

目前国内家电的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了,大大小小的家电代工厂到处都是,只要一个品牌能够有好的设计和品控,增加一些智能模块,工厂就可以很快生产出产品,而且质量也很稳定。目前国内家电一般也不需要投多少钱去研发升级,前期的投入较少。

而且从目前的家电产市场来看,中低端市场同质化严重,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品牌黏性低。传统家电厂商的型号复杂繁多,操作不够简洁,智能化还比较低。

总体来说,传统的家电市场已经是红海市场,小米的进入通过自身的优势进入,可以让这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小米进入家电市场有何优势所在?

目前中国家电市场有着成熟的供应链,小米可以借助自己目前的品牌效应和自己在线上渠道的优势,以强势产品快速在单一家电方面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小米主要做的家电是电视和空调,而其他家电很大一部分是小米生态链的公司,而非小米本身。小米的家电模式本质上是单品之间复制模式、打造平台、布局 AIoT。

而小米主要是以互联网的渠道与品牌进入,通过代工厂的方案,小米只是在外观与app有所介入,通过硬件优势、大数据优势和丰富的生态链布局优势进入家电市场。另外,小米有着庞大的中青年客户群,对家电有很大的购买需求。

小米10年之内会对传统家电市场带来冲击吗?

目前小米在家电市场已经是一股值得重视的力量。不过除了在电视,小米的其它家电市场中所占份额依然不起眼,很难去挑战传统厂商。

另外虽然小米家电在销量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品控、制造这些并没有考量标准和体系建设。

综上所述,小米近几年来在不断的布局自己的生态链。小米的电视也在这几年有着不错的发展,电视的销量也做到了第一。不过小米在其他家电方面,依然无法与传统家电品牌比较。

我觉得要不了10年,估计最多3年,传统家电企业再不做创新,即使小米没成功,也会有大米出现的。不过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未来会成为所有家电行业一个绕不过去的强劲对手。

一、小米的家电现状

2019年全年,小米电视的销售量突破千万,成为国内首个年销售破千万的电视品牌。虽然后来有竞争对手来撬小米电视的老底,说配件怎么怎么差,但是后续的销量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除了电视以外,小米的电饭煲、扫地机器人、电扇、冰箱、电灯、空气净化器都卖的非常不错。但是空调还没有达到挑战格力和美的的地步。这是因为空调是一个比较依赖渠道的行业,空调的安装比较复杂,小米没有这样一个团队,只能依赖终端的卖场。

但是目前传统空调企业基本把持着终端渠道,所以小米想要把空调卖好的话,还得要点时间。

二、为什么小米能颠覆

这主要有两点,一是性价比高,其次是智能化和互联网化。这两者又是有关联的,为什么小米敢把产品卖的这么便宜,因为小米就没有打算从硬件赚多少钱。从小米的财报可以看出来,小米的利润有一大半来自于互联网服务,也就是附加在这些硬件上的互联网属性。比如电视的开机广告,APP广告,给其他app引流费用,购买会员,购买**等。

再就是智能化,这是将来里面最大的趋势,所以硬件产品都会被智能化改造,目前小米的家电相互之间都可以进行通讯连接,你可以用小米音响控制所有小米家电,可以用手机当遥控器,可以给电灯设置智能化的亮灯和颜色,可以设置每个小米家电的功能。

这是传统企业不愿意,也没有办法做的。因为没有人愿意买个电视下个APP,买个空调下个APP,你买上小米的家电,一个app就可以全部控制了,甚至用音响都可以控制他们的开关,这就是小米所具备的优势。

老张来回答这个问题啊,虽然老张不是专业的 财经 科班出身的,但是个人感觉小米的发展速度的确非常的快,而且小米的是雷军掌舵,雷军本人,在很早也就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从事这个互联网的这种领域啊!

雷军本人就非常的有个人魅力,再加上自己作为天使投资人啊,他投资的基金包括投资的公司都还是非常有成就的

同时,小米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记得几年前他和董明珠的十亿对赌,其实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小米的发展时间比较短,虽然外界呢,有传言说小米没有自己的核心创新能力,没有自己的核心团队,没有这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技术专利,但是小米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能看得到

所以嗯相信小米在未来几年一定会成为非常有竞争实力的公司品牌,当然,美的也好,格力也好,都是非常有实力,同时拥有整个的生产产业链都是非常齐全的,小米要超过格力,美的还是需要很大的嗯,努力啊!

老张希望全部的中国品牌公司都能发展的越来越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带来一点点的帮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