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脑残的饥饿营销

新手学堂015

小米脑残的饥饿营销,第1张

朋友,为什么你这么天真,小米预约什么的,饥饿营销本来都是骗人的,你还真信啊,都是搞个噱头,让大家都关注,实际都按一定价格批发给一些黄牛或者关系户,让他们加价卖,小米也能赚到一定比例的利润,小米这公司本来就不是做企业的,就是靠投机倒把,跟人玩心理游戏赚到了钱,而且所谓的官方销量都是假的,在台湾就被告过,而且小米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机子质量不错,更多的是次品,用户维权投诉更是无门,反正这样的企业是做不长的,而且小米到处剽窃技术,专利,什么爱立信,魅族等等都告过小米侵权专利,也就是在天朝这个没人管的地方,出了国,早被告破产了,这不爱立信已经封杀小米在印度的销售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小米企业既欺骗了消费者,又侵犯了其他公司,早晚会还的,等着小米离倒闭不远了。

的确~

雷军:我觉得还是因为需求远超过了我们的生产量。其实小米2系列去年10月底才上市,不到11个月就已经售出了一千万台,这是一个很大的量。在高端手机里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量了。虽然供应了这么大的量,消费者还是觉得买不着。可能10个月供应一千万台不够,可能我们应该是三个月,五个月就供应一千万台。但是我希望大家理解,小米是个刚做了20多个月的小公司,它不是那些经营了十年八年的,有非常雄厚的财力的、非常大规模的企业。它需要时间。

  主持人权静:那你们干嘛不多生产一点呢?

  雷军:这说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是很难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讲呢?手机的核心原器件需要提前四个月订货。你四个月前就要预测,四个月前我完全不知道小米二代卖了一年时间还这么畅销,这没有人预测得到的。昨天我跟几个同行在一起聊天,他说也没有办法想象小米2S还能这么畅销,所以反过来也证明我们在产品的品质、易用性、口碑上面极为杰出。

  主持人权静:下次你们预测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更大胆一些呢?

  雷军:当然对小米这样的公司来说,其实经营风险还是压力很大。可能大家对我们整个产业链不是特别了解,我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像微软做了Surface,一个季度库存减值九亿美金,这两天在公布黑霉库存减值又是十几亿美金。所以当你准备大量的货你预测一不准,你公司就很容易帆船。库存减值不是库存,是库存减值就九亿美金,十几亿美金。

  主持人权静:你们没有他们那么悲观吧?

  雷军:我们当然不会,但是我们对于小米这样的公司,我们的体质还没有那么强大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在订货上的稳健是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大家一定要理解小米,是一个很小很小,只有两三年的公司。如果我们冒进的话,可能初期大家买到是比今天容易,也有可能这个公司一不小心就翻船了。

  主持人权静:所以为了控制风险,你一直顶着“饥饿营销”这样的误解?

  雷军:我觉得控制风险是我们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不是全部的原因,是很重要的原因。你提前四个月订货,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现在销售额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我们还得有足够的钱能订这么多货,这也是很难的问题。但是说,OK,你能不能第一个月就生产一千万台,我们先不说能不能做一千万台,大家帮我算一下账,这一千万台需要多少钱,要提前三四个月准备好,因为我是提前三四个月就定了这个东西,我卖出去我才收到钱,这三四个月的风险谁来扛?

  还有,很多人对生产一千万台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没有概念。我们就不考虑商业供应链的问题,单考虑组装厂。一条线上就有四五百个功能,一条线一个月只能生产十万台,这个光组装线,生产一千万台差不多就至少要一百条线。一百条线,就得5、6万人组装、包装,这是一个天文的数字。这么多的工厂,这么多设备,这么多工人训练出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觉得这一点上大家一定要理解,我们跟苹果和三星真的还是有巨大的差距。哪怕就是苹果三星在他们新产品刚上前几个月也是断货断的一塌糊涂, 这是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困难。

  二、小米快速发展的杀手锏是什么

  琪缘:您认为小米的快速发展最重要最核心的杀手锏是什么?是产品研发,软件,还是营销能力?

  雷军:我觉得主要是靠小米的态度和想法。最核心的是小米做产品的态度,以及跟别人不同的对待用户的观点:我们把用户当朋友。

  追问:我们发现很多伟大的公司的创始人都把自己当做首席产品经理,像乔布斯、马化腾,你也是这样吗?

  雷军:我觉得这是一个以产品立业的公司所必需要坚持的。但是一些做服务做别的业务的公司就不一定了,不一定一样。做产品的公司老板肯定得懂产品,不懂产品成功的概率会低很多。

  三、如何理解产品要做得“足够好”

  老钱_钱哥:记得在上次互联网大会上您曾经说过,只要产品做得足够好,一切都会纷至沓来。请问你如何理解“足够好”?

  雷军:足够好,有两点。第一,你要切入大部分用户的核心需求。就是要有硬需求,而且足够大量的用户的硬需求。第二个你做出来的产品要超过用户的预期,能够形成很强的再传播能力。我觉得如果你能够把这两点做好,你的产品会非常受欢迎。

  追问:什么样的硬需求?

  雷军:要满足很大用户群的硬需求。如果用户群很小,你的确很有价值,但是可能你这个事情做不大。

  追问:这跟您之前说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是一致的吗?

  雷军:当然。这里面还有一句话叫“做最肥的市场”。其实讲的是方法论,战略选择是做最肥的市场。这样你专注极致口碑快,才能真的大成,否则你大成不了。你做那个事情如果很小,就是一个小圈子的游戏。

  四、企业家该适应环境还是改变环境

  望西林:企业家应该努力适应环境?还是应该努力改变环境?企业家就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吗?有没有从社会的角度思考。

  雷军:我觉得企业家的定义是今天很难定义的内容,我也不知道什么叫企业家。我自己觉得作为一个创业者,既要有这个适应这个社会和环境的能力,也要有改变一些东西的决心,是一个综合体。如果这个人一天到晚想着颠覆世界改变人类,他一定被碰得头破血流,他跟这个社会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要有入世的东西,还要有出世的东西,要达到一种均衡。走哪个极端都有问题。

  雷军也做出了回应:小米手机之所以供货紧张,并非饥饿营销,而是需求量太大,远超过小米当下能供应的量。而且智能手机需要提前3、4个月订货,很难提前预测3、4个月之后的销量,提前订货也需要预付大量资金,小米当下还没有这样的资金实力和风险覆盖能力。如果提前订货太多,市场波动,带来巨大的库存减值,也是小米无法应对的风险,为避免公司翻船,小米必须稳健经营。同时雷军也请大家理解: 小米是个刚做了20多个月的小公司,它不是那些经营了十年八年的,有非常雄厚的财力的、非常大规模的企业,哪怕就是苹果三星在他们新产品刚上前几个月也是断货断的一塌糊涂, 这是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困难。

饥饿营销简单的说就是不喂饱你,让你一直处于饥饿状态,对产品如饥似渴的一种营销套路。

之前大家提的最多的饥饿营销的案例是小米,小米的手机前几年基本上都是在非官方渠道才能正常买到,你如果正常去摇号去抽签之类的等,通常会把你搞得完全失去兴趣。但因为之前的市场环境造就了小米高性价比而且鲜有竞争对手的局面,所以雷布斯用这招屡试不爽。

当时小米完全不建立线下店,整个全部网络销售,而且基本不做广告,全靠自来水,但这种情况没持续很久就被其他国家竞争对手的弯道超车技术打破了。

随着其他品牌的崛起以及手机行业技术的发展,高性价比已经无法再成为小米的唯一竞争优势,面对在线下渠道遍地开花的vivo与oppo,小米也逐渐放弃了饥饿营销的套路,开始正常的供货来满足市场需求。

关于小米在前几年是否因为产能的原因而没办法长时间正常供货,只有小米内部能够弄清楚真实情况,但饥饿营销这个套路小米多多少少肯定是有所借鉴。苹果也被指责一直在使用饥饿营销的套路,但苹果全球的供货量确实特别庞大,在新品尤其是爆款新品上市的前几个月一般来说会经常处于供货不足的状态。

去年发售的任天堂switch游戏机,也因为官方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强的购买需求而对销量进行了错误的估计,之后产能一直跟不上,在日本长时间属于缺货状态。这种情况一般不能算是饥饿营销,是的的确确没料到自己的产品这么受欢迎

其实只是一种营销方式而已的,一个名字罢了,就像马太效应,跟中国的跟风没有什么区别的\x0d\\x0d\饥饿营销-简介\x0d\\x0d\在市场营销学中,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x0d\\x0d\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表明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想,从而提高售价,赚取更高的利润。但“饥饿营销”的终极作用还不是调节了价格,而是对品牌产生的附加值,这个附加值分正负。\x0d\\x0d\饥饿营销运行的始末始终贯穿着“品牌”这个因素。首先其运作必须依靠产品强势的品牌号召力,也正由于有“品牌”这个因素,饥饿营销会是一把双刃剑。剑用好了,可以使得原来就强势的品牌产生更大的附加值;用不好将会对其品牌造成伤害,从而降低其附加值。\x0d\\x0d\强势的品牌、讨好的产品加出色的营销手段是饥饿营销的基础,雅阁、佳美在中国已经有多年的沉淀,特别在华南地区,相信大家也领略过去年凯美瑞和今年卡罗拉上市的宣传手段,在此就不多说了,这都是为加强其品牌号召力打基础的。有了这些,加价限量只会卖得更好。产品一旦处于供不应求、加价销售的市场状态,其品牌无形中会得到了很大的宣传,其价值和号召力都会成陪地放大,为今后的持续热销打下基础,并建立忠诚度更高的客户群体。所以饥饿营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定低价-限供量-加价卖”,正如上述所说的,强势的品牌、讨好的产品、出色的营销才是关键,才是基础。不了解对手,不认清自己,简单地去操作,会非常危险。\x0d\\x0d\饥饿营销就是指产品生产者或拥有者有意调低产品的生产数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并维持产品较高的售价以及较高的利润为目标的一种营销策略。\x0d\\x0d\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并达到加价的目的。表面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想”,从而提高售价,赚取更高的利润。但是,在这里我们还必须明白,饥饿营销的最终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调高价格,更是为了对品牌产生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x0d\\x0d\饥饿营销-起源\x0d\\x0d\传说,古代有一位君王,不但吃尽了人间一切山珍海味,而且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饿。因此,他变得越来越没有胃口,每天都很郁闷。有一天,御厨提议说,有一种天下至为美味的食物,它的名字叫做“饿”,但无法轻易得到,非出艰辛的努力不可。君王当即决定与他的御厨微服出宫,寻此美味,君臣二人跋山涉水找了一整天,于月黑风高之夜,饥寒交迫地来到一处荒郊野岭。此刻,御厨不失时机地把事先藏在树洞之中的一个馒头呈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这就是叫做‘饿’的那种食物。”已饿得死去活来的君王大喜过望,二话没说,当即把这个又硬又冷的粗面馒头狼吞虎咽下去,并且将其封之为世上第一美味。\x0d\\x0d\这一简单的常识,在西方经济学中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即消费者从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感)认为,效用不同于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所固有的属性,由其物理或化学性质决定;而效用则是消费者的满足感,是一个心理概念,具有主观性。这正如传说中的那个馒头,尽管,从使用价值上来看,它与山珍海味不可同日而语,但当时当地,对于那个饥肠辘辘的君王,它却是天下至美之味。\x0d\\x0d\这一常识已被聪明的商家广泛地运用于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这种做法在营销学界更是被冠以“饥饿营销”之名。\x0d\\x0d\饥饿营销-特点\x0d\\x0d\饥饿营销成功的基础\x0d\\x0d\一、心理共鸣\x0d\产品再好,也需要有消费者的认可与接受,拥有足够市场潜力,饥饿营销才会拥有施展的空间,否则一切徒劳无功,甚至还会患上一身病。不断探究人的欲望,以求产品的功能性利益,品牌个性,组织品牌形象,自我表现,情感关系的打造要符合区域市场的心理,与消费者达成心理上的共鸣,这是“饥饿营销”运作根本中的根本。\x0d\\x0d\二、量力而行\x0d\俗话说的好,“没有金刚钻儿,别揽那瓷器活儿”。汽车厂商需根据自身的产品特性,人才资源,销售渠道,行销能力等量力而行,任何盲目的、自我膨胀的经济行为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一味地高挂消费者的胃口,注定要消耗一些人的耐性,一旦突破其心理底线,猎物势必落入竞争对手的口中,这是大家所不想见到的。把握好尺度,是汽车厂商始终考虑并关注,同时由于市场存在一定程度地“测不准”现象,这一环节还应视为重中之重。\x0d\三、宣传造势\x0d\消费者的欲望不一,程度不同,仅凭以上两个规则,还有些势单力薄。欲望激发与引导是饥饿营销的一条主线,因此,宣传造势虽然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家常便饭,但却是必不可少。新品上市,前期的软硬兼施,电视广告的普遍撒网;电台、报纸、杂志、电梯等媒体的重点培育;明星代言的眼球吸引;车展的春光外泄;专业测评的权威指导;销售渠道的口径统一等等众多策略与手段,各有千秋。各厂商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尽量做到选择有度,行销有法,推介有序。\x0d\\x0d\四、审时度势\x0d\在非单一性实验条件下,消费者的部分欲望受到竞争对手市场活动的影响,欲望组合比例发生新的变化,购买行为关键性因素发生不规则的变动,感情转移,冲动购买也是常有之事。因此,密切监控各汽车厂商的市场策略的动向,提高快速反应的机动性,也绝不可小视。可惜某些汽车厂家的一些方案的制定未免显得有些过于简单化,值得商榷。\x0d\\x0d\饥饿营销-意义\x0d\\x0d\饥饿营销不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在西方经济学当中饥饿营销已经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认为,“效用”不同于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所固有的属性,由其物理或化学性质决定;而“效用”则是指消费者的满足感,是一个心理概念,具有很强的主观性。\x0d\\x0d\正如人们在非常饥饿的时候,哪怕是一个“馒头”,它也可以顶得上一桌“山珍海味”。尽管,我们从使用价值上来看,一个“馒头”与一桌“山珍海味”不可同日而语,但当人们在非常饥饿的时候,一个“馒头”却也可以顶得上一桌“山珍海味”,这就是典型的饥饿营销在起作用。\x0d\\x0d\而如今,饥饿营销更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国内高档烟的营销推广之中,这种做法在营销学界更是被冠以“饥饿营销”之名。\x0d\\x0d\饥饿营销-竞争\x0d\\x0d\需要指出的是,“饥饿营销”成功与否,与市场竞争度、消费者成熟度和产品的替代性三大因素有关。也就是说,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心态不够成熟、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较强的情况下,“饥饿营销”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否则,厂家就只能是一厢情愿。

了解小米的同学一定知道,每次小米发售新机,都会出现一波又一波的抢购浪潮。每次遇到想入手的手机都需要抢购,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抢到。

这种销售模式时间一久也被戏称为“耍猴”。其实这样的销售模式真的是小米愿意看到的吗?没错,一定程度上还真是愿意看到。

那究竟小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饥饿营销的本质

其实小米所谓的热衷饥饿营销是公司的经营理念决定的。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究竟什么是饥饿营销?

根据词条解释:“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

那小米这样的做法算是饥饿营销吗?是,也不是。

从销售层面上看,小米的做法是前期先定一批,如果市场反响好,达到了预期效果,那么接下来再定一批,依次类推,最终伴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尾声实现全面供货,最后降价和下架。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首先,尽可能的控制库存,可随时调整生产供应量。

其次,零部件的生产供应和手机的装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良品率的提升实现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成本随着边际收益最大化而稳定可控。

最后,通过低库存靠抢购的销售模式,会制造大量的热度话题,为产品在成名周期中保证足够的曝光量。

苹果不是真正意义的饥饿营销。

由于每次新品的发售,iPhone都会出现一波又一波的抢购狂潮,苹果因此也被“尊称”为数码产品界的饥饿营销鼻祖。但是苹果的饥饿营销本质上是属于产品的供不应求。而小米这边是人为的控制产能。

这里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旦苹果的产能稳定后,就会优先保证市场供应,而不是依靠抢购制造话题热度。

公司经营状况

首先,是小米的经营理念。

熟悉小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雷军的5%理论。雷军曾经承诺过,小米手机的利润率不会超过5%。虽然现在已经更改了原来的说法,转而让Redmi做极致性价比。但是这里面透露出来的公司经营理念是没有更改的。即冲击高端,但是依然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所以,从可预测的售价来看,小米旗舰机型也很可能是高端市场的价位守门员。

所以,由于经营理念的限制,也导致了小米的财务状况不是非常乐观。资本市场对于这样的模式也并不看好,所以也就有了上市前估价2000亿美元,上市后只有300亿美元的市值反转。

关于小米的产物状况这一点可以从财报中略窥一二。

根据小米发布的2019年Q3财报显示,小米集团的毛利率是1386%。而同期的苹果是多少呢?

苹果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自然季节Q3),毛利率是3797%。毛利率将近小米的3倍。

单看手机一项的话,小米手机的毛利率更低,只有9%。所以,财务状况来看,为了保证足够的现金流,小米也不会做出一次性堆满仓库的决定。

所以前段时间Redmi负责人在微博爆料竞对库存积压,也就是这样的公司经营理念指导下的产物。因为小米根本就不会有大量库存啊。

另外补充一句,之所以用苹果对比小米,是因为目前全球TOP 5中,上市的只有苹果,三星,小米,而三星在中国毫无影响力,所以就不提及了。

小米的互联网外衣决定的销售理念

华为,OV等传统硬件厂商掌控着强大的线下和运营商渠道。完成订货后,可以要求线下经销商预订,减轻厂商的压力。所以传统硬件厂商即使大量库存积压,对他们的负面影响也远远小于对小米。

由于小米是半路创业出家,所以传统的线下渠道对小米来说基本是不存在的。而激烈的竞争使小米也无法依靠线下渠道,线上销售才是小米的主要销售途径。

那么如果一次性预定产品过多,线上销售不畅,又没有强有力的线下渠道支撑的话,那就真的造成库存积压,会形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小米的没有完全自主可控的技术

小米同时还号称为发烧而生。这就面临什么问题呢?不仅要性价比,还要堆性能。

堆性能这条路上又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由于最新的技术生产都掌握在供应商手中,小米自身并不能掌控供应商。

而供应商层面呢,不仅要供应小米同时还要供应小米外的其他厂商,所以前期产能不足的情况下能够买到的先进零部件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