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分享:新媒体写作的经验

新手学堂018

马东分享:新媒体写作的经验,第1张

1个人写作历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踏实写作积累,厚积薄发

2最喜欢的作家以及个人写作心得。王小波、王朔、阿城、汪曾祺;心得:脱颖而出靠独特语法,这语法就是你文字的有趣之处,基本点就是写别人没写过的句子

3如何看待内容创作到内容创业?放松心态,轻松的写出好作品,机会自然会找你,也就是说,内容创作的好,自然会过渡到内容创业,而实现内容创业后,不要盲目跟风创业热,考虑自身想法和需求选择辞职创业,还是兼职创业,内容创业中,植入广告是主要玩法,此时会收到负能量和谩骂,不要怕,继续输出优质内容,坚持就是胜利,你写的文字不是人民币,不可能人见人爱,阅读数据不理想时依然要保持好心态,长久的输出好内容

1写作灵感匮乏的时候怎么办?写作的基石是经验和技巧,灵感只是点缀物,并非不可或缺的核心关键

2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在阅读、生活、追剧、看**、聊天、工作的过程中,分类记录下你觉得有用的素材,在记录和调用素材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灵感

3怎么把故事讲得更有趣味性和情节感?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做自己,写出的东西会有自己的趣味性,强于生搬硬套的趣味性;情节感,就是故事感,可以通过阅读、看美剧思考积累并实践改进,新媒体写作受欢迎的是特稿和非虚构写作,故事有很多,如果不能把它讲的有趣,那就扎扎实实把它讲的精彩。

4如何扩大一篇文章的传播渠道和影响力?新媒体写作的基础是把东西写好,做好基础的用户体验,传播率较高的内容内核是猎奇,我(马东)的猎奇方法是,推送给读者高密集的鲜为人知,通过我的语言加上节奏感恰当的叙述尽可能舒服的呈现出来。除了猎奇外,痛点和共情也是触发读者传播欲的要点。

1如何写出适合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内容?内容为王,优质文章是传播的基础

2由想法到实施,《天朝奇妙物语》的创作过程。新闻、微博有意思的真实故事积累再创作

首先感谢大家喜欢《奇葩说》,我会越办越好的!这个栏目叫《浑水课堂》,听起来是个老师讲课的地方,我虽然爱装逼,但自知之明还是有一些,我怎么能恬不知耻的给你们上课呢?本来不打算来,但后来一想,不是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么?我就想地球人,当老师的概率还是很高的,于是我就来了。

首先,我要做一个很丧的声明:这个标题其实应该叫做“我是如何打造阅读200万级别的爆款的”,每个创作者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我的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每个人,但是我会把我的方法展示出来,你们随意看一下挑适合自己的来用,不合适的直接忽略就好。

我也听过不少课,胡乱学了一些行业黑话。我发现每个人开讲前都会先装一段垫场,虽然简陋,但很实用。明人不装暗X,我大概套一下,你们凑合听,大概是这意思。

大家好,我今天呢,不是来给大家讲课的,不敢当,我和在座的大多数人一样,是一个新入行的新媒体从业人员,或者说是一个爱好者。我今天呢,是来分享的。把我在做号、写稿过程中总结积累的一些粗浅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和大家共同进步,复兴中华。

1个人写作历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踏实写作积累,厚积薄发)

我的写作之路始于中学,中学开始一路瞎写着玩,正式出道是在高三,参加了第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新概念和萌芽给了我鼓励、发稿机会和平台,在那之后,我更爱写了,也写的更多了。

其实我玩自媒体很早了,但那时还不叫自媒体。十年前的博客时代,我就开始写了,从新浪博客到BlogCn(中国博客网)一共写了十几万字,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没有编辑改稿审稿,自有创作是多么的爽。

博客成为夕阳产品后,也一直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可以发长稿的在线平台。那几年我也没怎么写,只是偶尔给杂志投一篇,直到出现了微信公众号,我再次感受到了当年那种自由创作的爽感,而且公众号的连续传播能力太牛逼了,比博客牛逼多了。

我的写作历程,大概就是这样。

2最喜欢的作家以及个人写作心得。(心得:脱颖而出靠独特语法,这语法就是你文字的有趣之处,基本点就是写别人没写过的句子)

其实我喜欢的作家不多,只说中文的吧,王小波、王朔、阿城、汪曾祺。这几位共同的特点是:文笔独到人有趣,字也有趣。无趣之人写不出有趣之字,一生推的当然是王朔王老师。

写作心得:每个人写的多了,自然有自己的心得,个人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就说一条吧,以前看苗伟(没听过,不知名字是否正确)聊写作时说的一句话,大意是,不要写陈词滥调,写完一个句子停下来看一看如果是已经被别人写过了、用烂了,那么动脑筋改成没人用过的句子。其实就是王朔说的:写作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语言。

咪蒙和papi酱归根结底卖的是语法,是他们独具辨识度的语法,其实就是他们的语言。他们快准狠地找到了自己的语言并精心锤炼打磨,最后拿出来,成了头部(自己的独特标签)。新媒体写作和传统学创作,在我看来是一样的,想在几千万个号里出头,必须尽快找到自己的语言并将其威力最大化。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天赋的参与。

3如何看待内容创作到内容创业?(放松心态,轻松的写出好作品,机会自然会找你,也就是说,内容创作的好,自然会过渡到内容创业,而实现内容创业后,不要盲目跟风创业热,考虑自身想法和需求选择辞职创业,还是兼职创业,内容创业中,植入广告是主要玩法,此时会收到负能量和谩骂,不要怕,继续输出优质内容,坚持就是胜利,你写的文字不是人民币,不可能人见人爱,阅读数据不理想时依然要保持好心态,长久的输出好内容)

内容创作很简单,埋头苦写就好,我一开始开号,也就是打算自己写着玩,写了半年,也才攒了600多个订户,虽然不多,但我写的还是很开心的,每天都在琢磨选题,琢磨如何写的更好。《与冯裤子有关的日子》爆炸后,包括融资洽谈、代理签约等大量的机会随之而来,我基本上是一夜之间从内容创作被动变成了内容创业,也谈不上有没有准备好。我最后选择和亚新公司(听语音,不确定具体是哪俩字)签约,主要是因为,公司的人都很妙,我喜欢和妙人一起玩。目前的状态也是我很喜欢的,我负责创作,其他商业合作和法务事宜,公司有专门的同事在做。我喜欢这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也不多费精力,我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创作中,很舒服,毅然辞职,卖命创业并不适合每个人。

聊到创业了,我插两句,创业意味着这是一门生意,生意要想持续发展,就需要补给,来自市场的商业合作,就是这个补给。广告,就是自媒体的充电桩。很多做号的人,一直在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免费创作,终于熬到了可以接广告的那一天,却有很多读者完全不接受这种市场行为,他们只想免费看,并且不希望文字中有任何的杂质,只要你敢接广告,他们就骂你。连岳怼这种人就一句话——市场经济的敌人。

再说一点很多做号的人都经历过的点,做公众号做到某一个阶段,其实就是做心态。很多做号的人应该都有这个感触吧,原先的纸媒时代,人们骂不着你,就算骂了,也看不见,现在呢,是面对面时时骂,有的人以前没被这么骂过,就会受不了,而且很多人是无厘头的骂,什么也不说,没有缘由冲上来就骂。

还有就是数据的起伏带来的情绪波动。做号就是做数据,有可能你昨天的打开率是半分之二十,今天标题没起好,突然就降到百分之七都有可能,这时就要学会调节心情。总之,就是要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好心态。新媒体的数据是个很虚无的东西,有时候你标题起好了,或热点蹭对了,一下就起来了,真的不用太在意。

首先聊

1写作灵感匮乏的时候怎么办?(写作的基石是经验和技巧,灵感只是点缀物,并非不可或缺的核心关键)

我个人觉得,写作的基石是经验和技巧,灵感只是寂静长夜里的一颗流星,有他很炫,人群中“哇”的一声,没有也没什么长夜依然牛逼。灵感不常有,但经验和技巧是可以通过大量学习和练笔获取的。写作,如果只靠灵感驱动,那太苦逼了。比想不出灵感更苦逼的是,强迫自己憋出一个烂灵感。

接着聊

2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在阅读、生活、追剧、看**、聊天、工作的过程中,分类记录下你觉得有用的素材,在记录和调用素材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灵感)

其实这跟第上一题是连着的,解决灵感匮乏的办法,很简单,就是积累写作素材。我直接聊我是如何积累写作素材的。首先,在我的定义里,写作素材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仅局限于记一些情节点和段子,我自己常年使用的是一套“分类笔记记忆法”。我有十几个笔记本,每本都有几个不同的门类,分别记录阅读笔记、语录、经济学讲义、剧作教程、小说写作技巧。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写作素材,它们在我写作时可以为我提供思路,打开思路,不一定非要直接拿来用。有时候灵感就闪现在思路旁边,你可能在调用这些素材的过程中受到启发,灵感从天而降,这才是积累写作素材真正的意义,也是获取灵感的一种方法。

这些都是成块的素材,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记录来积累。我们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更屌的素材,就是我们脑海里一闪而过的闪念,这些闪念,其实就是灵感。锤子科技说的好,人一生中可能会产生六万个闪念,有句子也有段子。这些闪念,很多都特别好,是那种瞬间爆炸,憋不出来的好。以前记录这些闪念,我用的是网易云笔记,输入效率低,有时候还没等我打开APP闪念就忘了。最近我买了老罗新出的坚果Pro,看发布会时,我就觉得这款手机的闪念胶囊功能对我来说值一千块,手机到手后我用了一天,觉得这个功能至少值两千块,因为太好用了。

简单总结下,我原来积累素材靠实体笔记和网易云笔记。现在主要用实体笔记和更高效的闪念胶囊,闪念胶囊,事倍功半。

接着聊

3怎么把故事讲得更有趣味性和情节感?(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做自己,写出的东西会有自己的趣味性,强于生搬硬套的趣味性;情节感,就是故事感,可以通过阅读、看美剧思考积累并实践改进,新媒体写作受欢迎的是特稿和非虚构写作,故事有很多,如果不能把它讲的有趣,那就扎扎实实把它讲的精彩。)

我上边说过,无趣之人写不出有趣之字。什么才是有趣,张大春说过,对许多不见得有用的事物产生好奇并加以探索,这便是有趣,虽起来简单,好像人人都很有趣,但其实我觉得现在大多数人要做的并不是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哪有那么多有趣的人,大家要做的是控制自己,不要扮演一个看上去有趣的人,这样会累死的。所以,如果你本身就很有趣,你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有趣,你本身是一个呆鸡,又非要装有趣,靠技巧和模仿强憋有趣,最终换来的只能是彼此尴尬。

至于情节感,有两种,一种是小说的情节感,一种是非虚构写作的情节感,说到底,它们都是故事感。故事感和审美差不多,是一种需要长期培养形成的直觉或者说是技能。故事感的培养过程很简单,在叙述上,你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来学习叙述技巧,或者你不爱看书,还有更轻松的办法,你去看美剧,但不要当休闲观众,看的时候花点心思去想,想人物、对话、情节走向、故事内核,然后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创作中,在战斗中实践,在战斗中改进。

当然没有人愿意在新媒体上看小说,新媒体上更受欢迎的是特稿和非虚构写作,哪怕有的特稿超过了一万字,人们还是能看完。喜欢非虚构,就是因为他的情节感,现在网上有很多不错的付费非虚构写作教程,感兴趣的可以去学学。

至于有趣这个东西,还是不要强求了,现在网上有趣的人也是有点泛滥,踏踏实实做个无趣之人也挺好。故事有很多,如果不能把它讲的有趣,那就扎扎实实把它讲的精彩。

接着聊

4如何扩大一篇文章的传播渠道和影响力?(内容为王,优质文章是传播的基础)

我试了很多方法,最终发现最有效的就一条——扎扎实实把稿子写好。做号做久了,我就越来越不注重运营,我发现,十个日常推送的涨粉率不如一个互推,十个互推不如一篇爆款。关于如何扩大一篇文章的传播渠道和影响力我并没有十分有效的经验,不过我在做号的中早期,每次写出一篇自己觉得还不错的东西时,我还是会做一些努力,我会拜托一些认识的大V在微博帮忙转发,但首先你要确定你的东西能拿得出手,你拿一个垃圾出来浪费大家的资源是对彼此关系的破坏。但如果你真的拿出一个垃圾,实际上也不会有人帮你转发,没有人不爱惜羽毛。

1如何写出适合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内容?(新媒体写作的基础是把东西写好,做好基础的用户体验,传播率较高的内容内核是猎奇,我(马东)的猎奇方法是,推送给读者高密集的鲜为人知,通过我的语言加上节奏感恰当的叙述尽可能舒服的呈现出来。除了猎奇外,痛点和共情也是触发读者传播欲的要点)

先抛开传播和内容说说新媒体写作的基础,写作的基础很简单,就是把东西写好,做好错别字校对,排好版,每一步对最终的传播都很重要,换种说法——就是做好基础的用户体验。人们爱看的东西,几千年都没变过,新媒体时代,最容易唤醒打开率的还是那些,就是色情暴力,黄赌毒,但这些都太low了,大多数人不愿意去做,不愿意去写,其实也是不会写。但其实,可以从中发现,它们的内核是一样的,就是猎奇。每个创作者都有实现自己猎奇的方法,这个不用回避。新媒体写作不是写日记,写出来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就我来说,我实现猎奇的方法就是——推送给读者“高度密集的鲜为人知”,通过我的语言加上节奏感恰当的叙述尽可能舒服的呈现出来。

除了猎奇,还有两种东西可以触发读者的传播欲望,一个是痛点另一个是共情。痛点很简单,就是咪蒙最擅长的套路——找到一类人群特有的痛点,展示出来。此时大家心里就会浮起一句话——你懂我。然后他就转了。共情就更简单了,不用多说,不了解的可以去看《请回答1988》,那是共情博物馆,展示了各种共情的高级用法。

接着来聊

2由想法到实施,《天朝奇妙物语》的创作过程。(新闻、微博有意思的真实故事积累再创作)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天朝奇妙物语》,这是我公众号里的一个固定栏目,这个栏目里发的故事都是取材于真实社会新闻而创作的半虚构写作,也就是说故事的核心事件是真实发生过的。我开这个专栏就是因为天朝太奇妙了,每天新闻里发生的事是很多写小说的都想不出来的故事,并且有很多事,就算他们想到了也不敢写,因为写出来会很假,但这些事就在生活中真真切切的发生了。为了把天朝这些牛逼的故事记录下来,我开了这个栏目,当然每个故事都会动大手术,让它更完整,更好看。

具体的创作过程其实很简单,一下午写完三四个故事,很轻松,问题不大,这个栏目的重点是积累,现在我基本上不会刻意抽时间专门去新闻客户端的社会版里找了,就是平时在看微博的时候一条一条的积累,发现的一些感觉很牛逼的新故事,我就会把它收藏起来,等到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进行二次筛选,把真正值得并适合改成小说的新闻选出来进行二次创作,大概就是这样。

回答问题

1怎么看待公众号的传播,公众号与其他新媒体传播平台最大的区别在哪?

其实大多数新媒体都是连续传播,就像一颗石头扔下水面,会一层又一层的荡起涟漪,只是微信的活跃用户多,用户粘性大,所以涟漪格外巨大,格外牛逼,不说推送,只说朋友圈,你发一条状态,几百人可以看到,其中一个人转发又会有几百个人看到,基本上是无穷的状态,这种传播广度是无法想象的。

2是先想框架,再填充内容,还是先有特别想写的内容,再找逻辑框架?

一般都是先定选题,选题当然是我当下最想写的东西,没有创作欲望的选题,我写不动。定下选题后,会开始找切入点,如果你要蹭热点的话,你必须想出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切入点, 因为你要知道,全国有2000万个公众号,每天都有数以十万计的号在和你写同一个选题,不要再为垃圾池添新货了。找到切入点后就开始大致有一个思路,我一般不会提前限定框架,在自由状态下,才会有创作快感,我写推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我也没有任务。

非小说类的写作其实不是一个创作过程,更像是一个思考过程,有时候你已经开了头,写了300字,但你对这个事的总体脉络还是一头雾水,但等你边想边写,写到5000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东西,你已经想明白了,这个是创作快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如何能对写作保持长久的热情?

出于发自内心的喜欢,不喜欢写作,只为了某种诉求,非要强迫自己去写,短暂的热情无法保持,人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是每个人都得写东西,好玩的事、能干的事都有很多。我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获得和打LOL一样的快感,同时还能赚钱,我很难丧失热情。

4最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怎样传播自己的文章?

最开始做号,就是自己练笔写着玩,自己也没有什么强势的渠道,就是靠朋友圈传播,我在680个粉丝的时候写出140万阅读量的推送,源头就是我的朋友圈,这就是微信连续传播的威力。说起来我真该好好感谢我所有的微信好友,不知道这群里有没有,谢谢大家。

5我觉得最难写的是开头和结尾,开头总觉得要个起式,结尾总要表达出某种道理、原理,怎么破?

写作最爽的地方就是文无定法,不要给自己设定固定的套路,你会写烦的,多试一些新的没用过的手法,想不出那么多套路,就多学多看,现学现卖,多尝试,你会享受到文无定法的爽。

6做公号的时候有考虑过变现的问题么?自媒体人如何在内容与变现中找到平衡?

刚开始做的时候没想过,但后来变现主动找到我,容不得我考虑。

内容和变现的平衡,有很多人做的都不错,如果你不能像他们一样,把广告写的很好看,让人欲罢不能,那你就严控广告的品质,同时降低发广告的频率。

7如何找到并确认自己可以坚持的写作方向?

两点: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擅长的,折中取舍一下,就是你的方向。

8如何可持续的积累丰富的写作储备知识,以便于可以天马行空的写出各种丰富多彩的文章?

分类笔记法,积累储备不是只有看书一条路,看**,看美剧,听歌,都能积累各种你在写作中用得上的储备,只是说看书,相对来说效率更高一些。

9老师,您写出那么多生动有趣的八卦细节,有没有独家信息源,还是靠网络搜索?

没有独家信息源,我和大家一样是个普通人,没有接触到明星的机会,但是感谢二十一世纪,感谢互联网,有海量的资料可以供我们阅读、查询。在写这种非虚构的东西时,我有一个建议,就是尽量用视频采访里的信息源,少用文字的信息。比如说写白百何,要看到她自己说出来的东西,至少也是采访她身边的人说出的东西,这样的东西真实性、可靠性会略高一些,当然有时候他们也可能会说假话,但还是比那些编辑们二次创作过的一些采访要好的多。

10自媒体工作室在招聘时相对传统公司更看重个人的哪些品质?个人在招(应)聘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这个我不太熟,我没有自己的工作室,公司是有团队,但不是以工作室的形式,所以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抱歉。

11老师,我微博有四十五万粉,公众号只有两万粉,怎样把微博的粉导入公众号?

这个是世界级难题,这个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有效的办法,45万能导粉2万,在我看来已经非常高了。

12马东老师,我也很喜欢王朔和冯小刚、叶京这些人,您写文的素材,我也看过,但不知如何把这些素材转化成有趣的文章,那么素材积累足够的时候,除了天赋之外的技巧积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把素材转化成文章,每个人方法不同,如果你实在感觉一头雾水,那就继续加大阅读量,加大练笔量,多看,多写,慢慢写的多了,应该就会有你自己的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技巧,写作这个东西,除非你想写的非常厉害,这个是需要天赋的,写到大多数人都能达到的,就像我这样的一个普通水平的话,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的。

最后,感谢大家花了一个小时来听我分享,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或多或少得到一些收获。

还需要在微信运动公众号设置里开启记录运动数据才行。工具:安卓手机,微信40以上步骤:登录微信,点击右上角“ ”按钮,会弹出一个菜单,选择“添加朋友”进入。点击添加朋友选项之后会进入到如图所示,此时继续单击“公众号”按钮。单击公众号按钮之后,在搜索框里面输入“微信运动”,然后点击搜索。搜索到之后点击进入到该公众号的详情页,然后点击“关注”按钮。关注之后进入到微信运动公众号,点击右上角齿轮进入设置中打开“记录运动数据”这个选项即可。

机型:OPPO A51

系统:Android511

版本:V122

Slogan:信息过载年代的干净阅读

锤子阅读是一款聚合阅读应用,通过“编辑推荐站点”和“编辑推荐文章”,在爆炸且速朽的资讯之外提炼高水准的优质阅读内容。

锤子阅读传承了锤子系列应用的风格,洁净排版、极简配色。其logo上无论是TIME四个字母还是下方人物头像,都借鉴了时代周刊的表现形式,应该是想借此表现锤子阅读的雄心。

锤子阅读走的是精品路线,要和其他锤子app一样,展现锤子科技的自我取向和价值判断,正如其slogan:信息过载年代的干净阅读。目前即使各类资讯站点非常多,但是高质量、有价值的文章是极少的,但哪怕只有1%的人愿意花时间去读,在绝对数量上都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最好的呈现给用户,应该是各个聚合类阅读应用的初衷,包括微信将要推出的付费订阅 ,帮助用户挑选出真正有质量的内容,给你,但只给你最好的。

锤子阅读是一款聚合阅读应用,分享有思想的网络内容。

从各类站点精挑细选出高水准文章,为喜欢短篇阅读的用户呈现出最好的文章内容。

18-45岁左右,有一定深度,对于文章质量,内容具有较高要求的群体;

追求网络热点;

喜欢碎片化阅读;

对文章品质有着高要求;

1、提供的文章都为高质量内容,有一定深度

2、短时间内即可获得优质内容

3、舒适的阅读视觉体验

4、阅读时不被环境所干扰

上下班途中

饭后、学习工作小憩时;

起床后、入睡前;

吃饭、喝咖啡时;

闲暇时间

1、通过严苛的内容质量控制标准保证内容质量

2、通过洁净排版、极简配色、舒适的字体保证阅读体验

移动通讯技术变革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新闻资讯市场领域已经呈现红海状态,参与者众多,同时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自媒体、等也培养起一批自媒体。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

按照运营背景来分,新闻资讯客户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腾讯新闻、网易新闻为代表的媒体新闻客户端,另一种则是以今日头条、一点通讯为代表的聚合新闻客户端。

从蝉大师提供的榜单排名来看,在新闻客户端领域,排名前10的只有今日头条与天天快报两大聚合类应用,锤子阅读作为刚诞生的新品,其在新闻榜的排名为164,总榜则在1500名排外,竞争力不足;

新闻资讯类应用的使用流程很简单:

用户打开app>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返回继续阅读/退出

所以最关键的就是如何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的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在舒适的阅环境中读下去。

从上述的流程图中可以发现,锤子阅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如何帮助用户找到感兴趣的内容以及如何保证舒适的阅读体验。

经过编辑精挑细选的站点,比如ZAKER、36Kr等,从源头上保证文章质量及阅读体验;

每日文章由编辑人工推荐,不依靠电脑算法而依靠阅读品味;

将测试版的二十几个分类删减为6个分类,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分类,在“发现”版块七个站点每个只显示6篇文章,不给用户过多负担;

无论是首页还是发现版块,都支持用户选择,以保证呈现在用户眼前的是用户切实感兴趣的内容;

首页及发现版块 都采取时间倒序的方式,将最新的内容首先呈现在用户面前;

优质站点会以banner形式呈现,帮助用户发现更多好内容;

文章基本为短篇阅读,5分钟的阅读时长满足用户碎片化阅读需求;

UI设计传承了锤子科技的一贯风格:

遵循内容与视觉的平衡:内容不足的时候就用视觉补足,保证应用的精致感;内容很满的时候就尽量简洁,做的不打扰用户。

(1)黑、灰、白三色搭配,舒适的颜色搭配让阅读更专注、体验更舒适;

(2)舒适的字体及文章段落排版使用户享受沉浸式阅读;

(3)去掉了一般app具有的点赞、评论等互动功能,只留下了收藏、分享两个功能,实现简洁清新的阅读界面,以期用户不受其他所干扰;

(4)“我的收藏”及“阅读历史”方便用户再次阅读;

新信息的推送机制有新信息红点、数字、弹窗、提醒、下拉菜单及消息中心等形式;

但是锤子科技在系统内没有任何的推送机制,包括IOS端。我猜想和其定位 有关,既然是“信息过载年代的干净阅读”,那便要在各个方面体现其减轻了信息过载,推送策略便是一处,另外,锤子科技似乎很有信息通过优质内容而不是反复推送来增强用户粘性;

系统外有一些推送及推广

a官网Banner、应用商店、论坛首页等,都做了锤子科技的展示;

b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有较强的互动,还做了一个很有趣味的H5页面。

锤子阅读的优点很明显,文章质量较高,排版风格也较为出色;很适合用户在闲暇时间拿出来阅读;和锤子科技负责开发的大象公会一样,求质不求量;

新出来的应用,用户评论相对较少,将具有代表性的收录如下:

1文章很合胃口,内容优良;

2无广告打扰;

3排版美观、干净整洁,

1卡顿出现次数频繁;

2IOS端不支持滑动返回,不符合苹果系统操作的通用操作;

3在iOS上几乎所有的主流APP都是沉浸式状态栏的情况下锤子科技的几个APP却还是非常原始的黑色背景状态栏;

4文章即时性不够好。

从前面的市场数据可以看到,锤子阅读的竞品除了聚合类应用、媒体新闻应用,微信公众号、、单读、大象公会等,也都是其发展路上的有力竞争者。新闻资讯APP是媒体移动化变革的产物,无论是聚合新闻客户端还是媒体新闻新闻客户端,都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平台的运营能力是保证应用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下,能否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价值是发展的根本

产品功能的创新、服务的创新是提升用户互动,深度使用的关键。

在移动用户的碎片化信息获取环境下,能通过大数据处理计算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合的信息,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

1新闻秒传:重大、突发新闻推送,30秒实时推送到用户端;

2独家栏目:结合PC端;

3微信自媒体内容订阅:全面接入微信自媒体文章,实现:一处订阅,多处可看;

4社交互动:整合腾讯平台资源,腾讯新闻内容可以一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还可 通过微信向更多用户推送重大新闻时事。

其优势在于腾讯自身庞大的用户资源以及微信、手Q带来的社交体验良好;

1海量信息聚合:聚合网络上的新闻、音乐、**、游戏等海量资讯内容;

2机器学习:用户社交特征+动作特征+环境特征+文章特征,获取大量数据被系统学习,判断且满足用户不断演变的内容需求。

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分析用户阅读兴趣为用户提供符合其阅读习惯的的新闻资讯。

相比于自产内容的媒体新闻客户端,聚合性新闻客户端的核心优势在于可以对资讯信息与用户阅读需求进行高效匹配,提升分发精准性,在分发过程中,对用户进行深度观察,进一步挖掘潜藏的用户需求。

但是锤子阅读人工推荐的方式既有其利,也有其弊,人工推荐十分依赖于编辑的阅读品味,编辑的阅读品味好的话推荐的内容则将十分有深度,反之则会像一样,将整体风格带偏。相比于今日头条,锤子阅读里面找到深度文章很容易,沉浸阅读也较为轻松,但今日头条内容庞杂,信息良莠不济,用户找寻深度内容较为困难,容易受标题党影响从而让机器误判自己的阅读兴趣。但是也正是由于人工推荐的方式,使得锤子阅读必然只能成为小众化应用,用户数量不会太高,商业变现也较为困难。

锤子阅读在运营上似乎没下多少工夫,没有专门的微信公众号,依然借用于锤子科技旗下。新浪微博专门开了“锤子阅读”的账号,粉丝量2186,处于刚起步的状态。锤子阅读发布信息的频率不高,和用户互动过少,一般隔天发布,内容基本上为编辑推荐、锤子阅读榜、新站入驻等话题,其中锤子阅读榜较为有趣,分为上周阅读量冠军和收藏冠军,帮助用户找寻热门文章。

其较为出彩的运营宣传为一个H5页面,主题为“发现不太一样的世界”,以不同视角看詹姆斯、cosplay、咖啡、自拍杆、书店等来阐释锤子阅读的理念:通过阅读,发现世界的另一种边界。

http://wwwsmartisancom/marketing/reader/indexhtml

微信公众号、微博自媒体、知乎、,除却QQ新闻等各大新闻网站,个人自媒体也推动了内容领域的战争。传递给用户的信息越来越多,拿微信公众号来说,关注的公众号越来越多,但打开查看的频次频次越来越低。为了增加传播量与点击率,利用人们猎奇心理的标题党也越来越猖狂。在以往信心紧缺的时候,我们会深入阅读每一篇文章,而现在信息严重泛滥过载,而我们的注意力和时间却严重稀缺,所以阅读成为了走马观花似的浏览,收获自然也不多。所以无论是单读也好、大象公会也好,微信即将推出的付费订阅也好,都希冀帮助用户将真正优质的内容筛选出来。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对于仍然认认真真做内容的媒体会给与尊重。锤子阅读的初衷和罗永浩的牛博网应该是一样的,将优质内容从繁杂的信息流中挑选出来。它呈现内容的方式,推荐的策略都是围绕着保证阅读体验这一核心点,希望能够回归到阅读本身。13年7月罗永浩宣布关闭了牛博网,锤子阅读能走向什么地步,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1、从牛博网到锤子阅读:

http://wwwchinazcom/manage/2016/0820/569512shtml

2、UC头条、今日头条等聚合类应用,成全民阅读新型打开方式

http://money163com/16/0427/17/BLM4AIEJ00253B0Hhtml

3、锤子阅读,主打「干净阅读」的聚合阅读应用 | App+1 - 少数派

http://sspaicom/34841

4、中国移动新闻资讯应用市场综合研究2016

http://wwwanalysyscn/view/report/detailhtmlcolumnId=8&articleId=1000136

5、锤子阅读: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http://wwwsmartisancom/marketing/reader/indexhtml

矩阵:意思是很多,成方阵,最早是数学用语,这里和数学没有一毛线关系,装逼用的一个词语。微信:主要指微信企业号、服务号、订阅号,次要指微信群和个人朋友圈。延展:媒体矩阵、多媒体矩阵、自媒体矩阵、企业新媒体矩阵等各种装逼词语。万达新媒体联盟涵盖万达集团及下属系统共451个微信号,粉丝共1607万人;微博账号404个,粉丝共2594万;员工微信群510个,覆盖员工38577人;同时还将集结外部优质资源,预计将覆盖上亿人群。十色(ID:shise360)十色是一个专注两性情趣生活的兴趣社群,我们会定期给你输送羞羞的情趣养分,和你分享爱爱技巧、知识科普和两性故事等情趣文化。弄潮馆(ID:nongchaoguan)我们都是时代的弄潮儿,为更加富有情趣的生活加点润滑液,滋溜滋溜地滑向高潮。情感夜话,床技大观,玩具测评,每一篇文章都是助性小贴士,你能不来看?裤头研究(ID:ktlabo)研究非专业不靠谱的两性知识,信不信由你啦~大根速报(ID:funkhall)传播亚文化,专治多操症。汇聚世界上各种另类猎奇逗趣的青年文化播报站,新奇、刺激、污污。邀你狂欢,等你来搞。锤子的微博矩阵主要是@锤子科技 、@锤子科技营销账号 、@坚果手机 、@文青版坚果手机 、@锤子科技客服 等十余个账号;另有“锤子手机”、“坚果手机”、“锤子科技”等微信公众号。不仅如此,很多锤子内部成员,也主动将微博头像换成了“坚果系列”。大会上,由省委网信办宣布成立覆盖全省的江苏新媒体矩阵,微博江苏、交汇点、荔枝新闻等政务类新媒体、新闻单位创办的新媒体以及社会团体和个人创办的新媒体三大类共130个新媒体账号首批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