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什么要进军白酒市场?

新手学堂028

小米为什么要进军白酒市场?,第1张

为发烧而生,这是小米流传甚广的SLOGAN。除了做个发烧友外,或许你还可以喝上一口小米家的白酒—“谷小酒”。近日,微博认证为小米生态链企业谷小酒CEO的刘飞发文称,纯粮佳酿“谷小酒”将于4月7日登陆小米旗下电商平台有品商城。不过,该人士在发布信息后,将个人认证改为谷小酒创始人兼CEO,抹去了“小米生态链企业”的表述。《联商网》了解到,刘飞曾担任小米公关总监,其微博在去年11月份转发小米MIX2信息后停止更新,今年3月份开始发布谷小酒信息。谷小酒运营方为成都米小酒酒业有限公司,后者于今年初成立。从名称上看,米小酒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米,不过该公司与小米并无直接联系。

据其官网显示,谷小酒将于4月7日登陆小米有品商城,目前有品商城并无相关预热活动。不过,有品商城已涉足酒类销售,上线了斑马、洋河、婉爱、匠心28等多个酒品。对于小米要进军白酒市场,“谷小酒”为小米生态链酒业的消息,小米官方并未予以肯定答复。不过,关于小米要做白酒的传闻,早已有之。早在2016年,就有瓶身LOGO“小米”的白酒出现,被网友称为“小米白酒”、不过,小米随后证实,印制小米LOGO的酒,仅仅是招待宴请的内部定制酒。除了白酒的传闻外,小米还被传出进军茶叶、方便面市场,而这些产品随后在有品商城上线。目前,有品商城从日用百货到休闲小食无所不包,成为了另一个网易严选。不过,小米进军白酒行业,不是没有可能。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小酒市场容量占光瓶酒市场25%的份额,产值高达约150亿元,每年增速在15%-20%左右。小酒的共同特点就是价格亲民,接近大众消费水平,其时尚的包装设计与创新的营销理念符合年轻人审美。

而小酒市场的特点与小米公司的定位有诸多相似之处,这样看来,小米进军白酒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市场基础。此外,小酒市场的黑马江小白以20元一瓶售价,使得公司年销售保持着100%的增长,做到了一年3亿的销售额,成为川渝两地小酒行业第一。资深媒体人老虎科技认为,如果小米入局白酒行业,并不会令人惊讶。

毕竟,小米生态链企业已经有旅行箱、毛巾等诸多消费品牌,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白酒行业虽然竞争激烈,但这个行业获得暴利的企业并不在少数,江小白这样的品牌靠着各种互联网打法和营销招数也赢得了不少年轻人。

科技专栏作者首席科技官则表示,小米的优势在于对新兴市场的快速入侵能力,从手机、电视到手环、平衡车,就没有小米做不成的生意。如今小米又有了自己的线下符号,全渠道优势明显。那么接下来,依托于渠道优势进军高利润产品也就显得水到渠成。

小米的渠道优势加上白酒的利润空间,一旦成功运作将为自己的软硬件业务进行强力输血。届时,小米也有了更多进入快消市场的筹码。到了那个时候,硬件公司、互联网公司或许都不足以定义小米。

不过也有专业人士认为,短时间内,小米是不会自己买酒厂或者贴牌做酒,因为没有意义。白酒是讲究品牌故事和历史传承,而不是资本及科技能够改变的。

华为算不算是崛起?我觉得算的。说不算的人,我看了一下,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全球市场:华为只是全球第三,不是第一,算不上崛起。醉了,什么时候汉语词语非得NO1才能用上崛起这个词汇了?中国市场:华为虽然是第一,但是份额只领先小米个位数而已,算不上崛起。晕!个位数以为很少?1% 2%少是吧?那3%4%5%6%呢?这也是个位数,很少吗?不少了。要知道小米才多少份额,才刚刚越过个位数没有多少而已。第二种观点则是:华为很久很久就做手机了,算不上崛起。

额。我不明白崛起跟做手机时间的长短有什么关系。至于说的什么重新夺回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这话就更是有意思。我估计那位知友从没查询过数据,亦或者是由于年龄太小,接触智能手机(关注智能手机市场)的时间太短,导致不太了解。其实可以查一下就知道,除了今年做过中国第一,去年的存在争议,2014年及之前的数据中,华为就从没做过中国市场份额第一(除非是昙花一现的某个月份或季度)。所以,我觉得华为(手机)可以用崛起来描述。小米算不算衰败。我个人觉得小米算是衰败了。我查了一下今年上半年小米的国内销量,居然只有2300多万。而国内销量可是占据了小米销量的绝大多数。可以预知的是,小米不管怎么卖,今年全年的数据也不可能超过去年了。在全球销量排名、国内销量排名、全球市场份额、国内市场份额、全球销量、国内销量全都下降,甚至连手机均价也下降的情况下,这还不算衰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