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假金额多少判刑

新手学堂013

售假金额多少判刑,第1张

法律分析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是指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行为。该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可以是任何单位和个人;侵犯的客体为他人合法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国家商标管理秩序;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销售的。如果行为人不知情,不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具有经销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并且经销金额较大的行为。经销包括批发、零售、代销等形式。对于犯罪嫌疑人实施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时是否明知的认定,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认定,只要能证明其知道或应当知道销售的是仿冒品的,即可以认定为明知。以采购、推销、出售或兜售等方法将商品出卖给他人的行为,包括批发和零售、请人代销、委托销售等多种形式。无论行为人采取哪一种形式,只要销售金额数额达到较大,即构成本罪。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销售的商品不应是自己生产、制造或加工的商品。倘若销售的不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如是没有商标的商品,或者虽有商标但不是注册商标的商品,或者虽有注册商标但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的注册商标的商品,或者虽有他人注册商标但不是使用在与该商品相同的商品上的注册商标的商品等,则不构成本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售假案值多少可以抓人家判刑? 对于贩卖假冒注册产品的处罚,有以下两档, 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者 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体罚金金额将以经营额的1至5倍进行处罚。其中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销售金额在2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现有以下 法规 : 《 产品质量法 》 第三十八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责令停止生产、销售,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 违法所得 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 营业执照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刑法 》 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 注册商标 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 商标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 假冒注册商标 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五条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 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百二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 非法经营 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 (一) 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 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 经营许可证 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 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所以,如果周边有正在经商的朋友,并且有一些违背法律的想法的话,最好提醒他们,不要以为赚一些小钱而违背法律,伤害他人, 因为上面的材料告诉我们,仅仅销售五万元以上的产品就有可能罚款兼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级以上,我们既然了解了售假案值多少可以抓人家判刑?就不要知法犯法,以身试法。

卖a货是否构成犯罪,以销售额而定。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 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五十条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214条的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喜欢在微圈代购奢侈品的潮人们,要警惕朋友“杀熟”。瑞安人陈某利用微信好友对他的信任,从开始的正品代购,到后来慢慢掺假,真一件、假一件地混搭销售名牌包、衣服、鞋子。近日,陈某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获刑6个月,缓刑一年。

3名受害人从陈某处买来9件疑似假货,送检后发现仅1件是真品。

老友推荐+专柜鉴定建立信任

瑞安吴先生是一个事业有成、收入不菲的成功人士,同时也是一名奢侈品爱好者,经常入手一些名牌包、大牌衣服、限量版潮鞋。2018年3月,他通过自己的发小,认识了做微商代购的陈某。陈某也是瑞安人,在一家私企做管理,有房有车,属于典型的白领阶层,代购只是顺带“玩玩”的副业。一开始,吴先生在陈某组建的微信代购群里,也只是潜水观望,并未“出手”。但过了不久,吴先生便有些心动了。因为,陈某为打消客户的顾虑,承诺下单后的商品均可支持专柜鉴定,假一赔十。于是,两人第一次交易就这样“愉快”地发生了,并做了专柜鉴定。

此后一年间,吴先生经陈某代购LV、GUCCI、Adidas等名牌包、衣服、鞋等二十余次,每次交易金额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累计消费二十余万元。期间,除了吴先生自己要求外,陈某还多次主动陪同吴先生到专柜验货,这让吴先生对他很是“放心”,再加上两人经常会见个面、喝个茶,关系更加亲密了,慢慢地也就没了当初的“防备”,后期拿的很多商品,就没有拿去做专柜鉴定。

逛街被柜姐发现"LV"包是"A"货

直到2019年初,吴先生在杭州逛专柜时,火眼金睛的营业员指出他的挎包感觉“怪怪的”,很可能不是正品。果不其然,验证后还真是一个“超A”品。感觉不妙的吴先生回家后把之前买的代购商品统统拿去做了“鉴定”,结果显示二十多件商品里,有五件是A货,货值3万元左右。

有了“铁证”后,吴先生找到陈某要求解释。然而,陈某显得很淡定,称自己也是被“上家”欺骗,表示会给吴先生一个满意的交代。吴先生见陈某有了应对方案,且态度诚恳,答应先等他消息。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陈某一会儿说上家失联了,一会儿说已经报警了,等待警方调查结果。还说,因为这事,老婆要跟他离婚,希望吴先生能看在朋友的份上,放他一马……到最后就干脆微信不回,电话关机。

自食恶果陈某获刑六个月

气愤的吴先生选择报警。陈某自知难逃法责,很快投案自首,并如实交代了自己售假的犯罪事实。他说,像吴先生这样的“熟客”,因为彼此信任,于是开始尝试在网上找些"A"货来混售,赚些“快钱”,就算被发现,也能自圆其说,这便助长了他的侥幸心理。他还交代自己一向很“小心”,一般关系的不敢掺“假”,也就在寥寥几个常客间“杀杀熟”,销售金额共计65400元。

陈某因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且销售数额较大,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鉴于被告人陈某有自首、认罪认罚,调解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等情节,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陈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5000元。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肯定犯法,被抓的话:

轻者产品全收,非法所得全部收缴。

如果是制假售假达到一定金额,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目前,我国对于仿冒伪劣产品惩罚比较严重的,所以不要犯法。

一、售假怎么处罚

1、售假的处罚如下:

(1)尚未构成犯罪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2)构成犯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售假多少金额会被刑事拘留

售假5万以上就会被刑事拘留。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一、怎么处理在微信朋友圈买到假货

      1、在微信朋友圈买到假货的,若是交易金额很少,不致于让你追究责任,可以不了了之。若商品金额很大,如高端奢侈品。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来维权,来追究出售商品方的责任。这需要求助律师帮助收集证据材料:如双方的聊天记录、收货快递单、外包装盒、签订的书面合同、协议等等。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二、在微信朋友圈上买到假货怎样维权

      社交平台的商品交易,在法律上属于“偶发的民事交易行为”,它可能基于朋友关系、信任关系、情谊关系等产生,一般是发生在个人之间的偶发交易,这种交易由一般的民事法律来规范,如果遇到假货、遇到违规销售等相关问题,可以用相关法律来维权。比如购买到不符合质量的产品,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来要求出售人承担相应责任。

      所以

      这需要求助律师帮助收集证据材料:如双方的聊天记录、收货快递单、外包装盒、签订的书面合同、协议等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