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吃的小米最早培育哪种植物

新手学堂022

人们吃的小米最早培育哪种植物,第1张

人们平时吃的小米最早培育的植物是:自狗尾草。

在生物学上,小米属于被子植物门、单子叶纲、禾本目、禾本科,狗星宜属、小米种,和我们在公园看到的那些狗尾堂”同为“狗尾草属”。远古时代的人们最初把小米当成饲料种植,它的茎、叶比较坚硬,可以作为牛的饲料。后来发现了它的食用价值,才栽培成为现在的小米。

古人栽培小米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通过不停的人工的选择,最终才筛选出“穗大,籽粒饱满”的小米。因为小米是古代的主食,所以关于小米的记载非常多,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就记载,据说我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

五谷丰登是农业时代人们最朴素的愿望,“谷”最初指的是有壳的粮食,“谷”字的发音也是从“壳”转化而来的。人们口中所说的“五谷”指的是稻、黍、稷、麦、菽五种谷物,或者是麻、黍、稷、麦、菽五种谷物。这两种说法中都包,含的“稷”就是人们平时吃的小米,又称粟,是一种非常古老,目非常重要的农作物,被誉为百谷之长。

不是

黍,shǔ,从禾从雨。亦称“稷”、“糜(méi)子”。 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broomcorn millet]。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黍,禾属而黏者也。——《说文》。按,今北方谓之黄米。 天子乃以雏尝黍。——《礼记·月令》。 黍形声。从禾,雨省声。本义植物名。亦称“稷”、“糜子” 。黍是中国最早用于耕作的植物之一。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broomcorn millet)。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黍类是禾本科一类种子形小的饲料作物和谷物。亚洲或非洲可能在很久以前前就已有栽培。在距今8200年前的中国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遗址F374号房基西南角下面,就曾发现了已碳化的粮食作物黍和油菜籽的残骸[2]一般株高03至13米(珍珠黍可高达15至3米)。穗状或总状花序,也有圆锥花序。除珍珠黍外,种子脱粒后谷壳不脱落,去皮后常呈奶油白色。黍类在亚洲很多地区、俄罗斯和西非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美国和西欧主要作为牧草或用来制干草,但在中世纪的欧洲也作为主要谷物。黍类有很多种,如珍珠黍(是印度和非洲的普通粮食,适于贫瘠干燥土壤)、扫帚黍(在美国作为饲料,在亚洲和东欧供食用)、谷子(也称小米或粟,北美和欧洲西部作为干草种植,在中国等亚洲国家是重要粮食作物)、指黍(南亚和非洲部分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日本黍(种植于日本和美国,用于制干草)等等。黍类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蛋白质含量约6%至11%,脂肪约15%至5%。黍类味浓,不能制膨松面包,主要用于小面包干及做粥或饭。世界年产量约3000万吨,主要生产国是印度、中国、尼日利亚和俄罗斯。

黍,是中国小杂粮的一种,一年生粮食作物,成熟以后是金**,在中国的北方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山西大同,忻州一代。黍去皮以后,叫黄米,此种米有黏性,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做粽子的原料之一,此外黍磨成面粉以后还是做油糕的原料。

小米,中国古称稷或粟,亦称作粱。脱壳制成的粮食,因其粒小,直径1毫米左右,故名。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於「粟文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乾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

粟在中国北方俗称谷子,南方则称稻为谷子。经过多年人工除草的选择,谷子地里的杂草样子非常像谷子,尤其幼苗时期,叫做「莠」,成语「良莠不齐」则是由此产生。

没脱壳的小米叫谷子。

谷子(学名:Setaria italica):属禾本科的一种植物。古称稷、粟,亦称粱。一年生草本;秆粗壮、分蘖少,狭长披针形叶片,有明显的中脉和小脉,具有细毛;穗状圆锥花序;穗长20~30厘米;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级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

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子实极小,径约01cm,谷穗一般成熟后金**,卵圆形籽实,粒小多为**。去皮后俗称小米。粟的稃壳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俗称“粟有五彩”。广泛栽培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和热带,中国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栽培区,其他地区也有少量栽种。

形态特征

谷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粗大。秆粗壮,直立,高01-1米或更高。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毛以近边缘及与叶片交接处的背面为密,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一圈纤毛;叶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厘米,宽5-33毫米,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