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帮忙“砍”一刀,说明我心里有你

新手学堂010

让你帮忙“砍”一刀,说明我心里有你,第1张

      在西南大学读大三的丫头,昨天突然发个帮她砍一刀的信息,一问才知:张杰在目地开演唱会,她去看,要预定酒店。

      我平时不相信砍价,所以从未发过类似信息;朋友圈倒是经常见有人在发,操作简单方便的,我也就帮着砍了;关系一般的人、操作复杂的我也懒得动手。所以我就想借此机会试试:看看手机上这些人到底谁也挺在乎我。

      虽然这样想,但我也没有群发,也不是发朋友圈,而是把联系人打开,从上到下过滤一下,看哪些人值得一试。

      我吃过晚饭就开始忙,一直折腾了一个多小时,认为可以一试的人基本上都发了(当然也漏了几个)。

      这一个多小时里,有的立刻就回了信息,并把砍价的截图发给我看;有的则石沉大海;有的说不会砍……

    我微笑着总结经验:哪些是铁哥们,哪些是次哥们,哪些可以划成黑哥们就一目了然了……

      其实砍了一个晚上,也没砍掉多少钱,那个酒店无非就是想借机宣传而已。我后来发朋友圈调侃:砍来砍去,还不够她爸几支烟钱!帮忙砍价的朋友我就此谢过了,没帮忙的我也不怪你,因为我也屏蔽了不少人!

      是的,我微信上屏蔽了好多人。手机上联系人好几百,微信联系人也有好几百,这些人真联系吗?没有——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长年不联系!但都认识,如果删掉,好像又不得体,于是自己安慰自己:别删吧,万一哪一天他(她)请你吃饭呢!所以我把微信上该屏蔽的都屏蔽了——微信上这点真好——朋友圈互相能拉黑,哪一天真要有事,还能联系。

      屏蔽了一些朋友的朋友圈后,我一下觉得轻松了好多!因为我每天的眼睛可以更好的休息了——不用翻阅朋友圈;更好的一点是——手机的耗电量低了——节约了电费(玩笑话,节约时间是真的)。

      其实这世界离开谁,地球都照样转!朋友圈真的不重要,我发现我啥损失也没有。当然你看了这文章后,觉得我不是你的菜,也可以把我屏蔽了,也可以把我拉黑或删除,互不联系,彼此安好!

      求人帮忙砍了一回价,最终目的达到没有,我还没问丫头。她去追星,我并不支持,但她到外面玩,真江湖告急,我从不吝啬打钱给她——因为我们的钱就是给孩子们花的!

      通过这次一试 ,我多少也知道了,哪些人还可以再屏蔽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工信部有关部门正在推进各平台app之间按标准解除屏蔽,其中即时通讯软件是整治重点。

消息一出,工信部立刻被网友冠以“业界良心”“YYDS”:技术问题还是得靠技术部门解决,微信打不开淘宝链接、淘宝购物只能用支付宝支付的日子终于要成为 历史 了。

在一众讨论中,却出现了一些声音,称互联互通急不得,并用微信举例称一旦外链放开将导致大量营销链接和导流信息。部分文章还引用某些媒体的问卷调查结果来印证这些担忧——“只有1%的投票者认为方便”,而超过八成投票者对开放微信外链表达各种各样的担忧。

实际上,这些调查问卷根本站不住脚。

令人生疑的雷同问卷

以某媒体大号在微博上发起的投票“你希望在微信里看到更多的‘砍一刀’营销吗”为例,在邀请用户投票的引导语中,直接下结论:有关部门要求开放外链限制,这样一来,以后在微信里的“砍一刀”应该能随处可见了。

监管层解除屏蔽的要求还没正式发出,这个投票就直接将其定性了——开放外链限制等同于“砍一刀”营销泛滥、微信变卖场。

你以为你参与的是讨论平台间解除app屏蔽的投票,但其实题目悄悄被换成了“想不想要砍一刀”。果不其然,在参与投票的1949个用户中,选择第二个选项的人数达到了1690人。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看出了这种预设立场的陷阱,直接在评论区回复该问卷调查有明显导向性,在玩“文字 游戏 ”,“只讲坏处不顾好处”。

无独有偶,某地方广电媒体在微博发起的另一个投票中,邀请用户参与讨论“你支持不同平台链接直接打开吗?”但在引导语中称“此前也有用户吐槽微信群和朋友圈垃圾信息太多,影响正常生活”。似乎微信里的垃圾信息是不同平台之间解除屏蔽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总共5个选项中,第一个选项沿袭了“骚扰信息”的路数,第三个选项则反问“我的信息安全谁保障”。

大多数人当然不想要“砍一刀”,不想要“泛滥的朋友圈”,也希望信息安全能得到保障,但解除app屏蔽真的等于这些吗?似乎这家媒体并不关心。

类似的调查问卷也出现在了多个媒体号和自媒体大号的推送中,投票结果也被互相引用,似乎都在应和腾讯总裁刘炽平此前针对互联互通的回应:平台和平台互通面临很多实际问题,非常复杂,着急不得。

有趣的是,大量用户因为平台造成的人为阻隔无法顺畅沟通时,没人喊“急不得”;中小企业因为“围墙花园”不得不依附于平台、丧失发展主动权时,没人喊“急不得”。一到拆掉藩篱的时候,他们反而跳出来了。

互联互通等于营销泛滥?

不可否认,的确有部分第三方app利用微信作为导流工具,在分享链接中设置弹窗误导、胁迫跳转或强制下载应用,让用户不胜其扰。

正如张小龙所说,“每天有12亿人在发朋友圈、78亿人在看朋友圈;36亿人在看公众号文章;4亿人在用小程序”,如此的用户规模和由此产生的巨大流量让不少商家眼红,微信内的营销和导流必然不会少。

外链营销过多需要治理,导流信息泛滥应该打击,但动辄以此为借口封禁其他平台的购物链接、支付链接、分享链接,人为阻挠各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打击竞争对手的“口袋罪”。

须知,互联互通是反垄断背景下事关公平竞争的问题,而外链营销则更多是平台治理的问题。把平台治理不力带来的问题全盘归咎于互联互通,这种逻辑未免太可笑。

试问,即使没有这个政策,微信里的“砍一刀”还少吗?目前,利用微信导流的app恰恰是腾讯系公司产品。

不论是QQ浏览器、微信读书这样的腾讯嫡系产品,还是美团、全民K歌这样的腾讯系企业,从没有因为所谓的营销和导流链接被微信封禁。

更吊诡的是,拼多多这样直接靠微信邀请好友“帮砍一刀”起家的电商平台,到今天不仅没有被微信彻底封禁,还堂而皇之进入了微信的九宫格。拼多多甚至还会不断根据微信管理外链的规则改变分享策略。

对微信这样的超级app来说,难的不是怎么和别家app互联互通,而是放下一味围堵竞争对手的执念,一碗水端平,回归互联网初心。

否则,可能会一再出现“双标”的尴尬:微信可以发春节红包“偷袭珍珠港”,百度搞就是诱导分享;拼多多邀请500个好友砍一刀也无妨,淘宝就得一个个复制口令码;滴滴分享给好友就可以享受打车补贴,优步却只能被冠以“恶意营销”;快手可以分享至微信,抖音只能下载后分享……

从根本上说,互联网需要互联互通。在腾讯从创业公司发展为巨头的路上,马化腾一再强调这家公司的初心:全方位满足人们在线生活不同层次需求,让腾讯的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

在监管层大力推进反垄断的大背景下,平台互联网企业唯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近年来,不少互联网巨头搞封闭式发展,名曰“做大生态”,实为“联合打击竞争对手”,人为造成了互联网的割裂和碎片化。这既不利于提升民众的上网体验,也会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从去年国家发布《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开始,各部门已经多次下发文件,推进“互联互通”“反不正当竞争”“生态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讲,微信的平台治理和外链管控早已不再是腾讯自己的私事。

这场斗争主要是基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朋友圈子,因此在国外,大多数消费者都依赖信用卡消费,因此您可以了解到很难占领外国地方,因为它基本上不使用电子支付。

Many Fights是中国目前的主流移动购物应用程序。通过与朋友,家人,邻居等组成一个小组,用户可以以可承受的价格购买产品。旨在整合更多的人,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更好的东西,并带来更多的好处和乐趣。它以其低廉的价格和拥挤的方式而受到广泛欢迎,其成品包括质量,物流和包装。但是,由于价格低廉,商品质量可能存在问题。

媒体《一线》先前引用了Tompkin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该报告指出,美国消费者更习惯于使用信用卡,零售系统更加成熟,并且中国电子商务具有较高的渗透率,电子支付和中国。有集体行动等文化习惯。从调查数据中获取更多见解。根据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数据,2018年美国移动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中的比例仅为396%,不到一半。换句话说,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正在通过计算机在线购物。该机构预计到2022年这一比例将仅为575%。

相比之下,中国主要的电子商务平台占手机的90%以上。有很多购物体验,您可以随时通过电话与朋友交谈,但是国外居住空间并不大。综上所述,由于外国人的多种经营方式和消费方式,许多外国国家很难发展。其次,由于难以保证许多人的素质,外国人对此并不信任。

微信或将上线折叠朋友圈功能

 微信或将上线折叠朋友圈功能,据悉,微信方面目前正在灰度测试一项新的功能,即朋友圈的部分内容及会被折叠,该功能不需要用户主动操作,微信或将上线折叠朋友圈功能。

微信或将上线折叠朋友圈功能1

 据悉,微信一项新功能,「折叠朋友圈」,日前悄然上线。

 有媒体报道称,此功能已开启灰度测试。根据观察后发现,部分朋友圈的内容、会被微信自动折叠,同时,当一个人连续发布多条广告时,还会被折叠在一个集合页中。

 对于这项功能,网友纷纷点赞表示:「微商噩梦」「微商终结者」,也有网友称,「这下,朋友圈终于干净了。」不过,目前该功能应该还在小范围灰度测试中,大部分用户还无法体验。

微信或将上线折叠朋友圈功能2

 “亲,在吗?帮忙砍一刀呗” ,这或许是大家在微信上最为头疼的一句话,而在某电商平台的“砍一刀”外,或许就要数微商在朋友圈刷屏的各类广告了,大段文字搭配上九宫格配图,也直接实现了“霸屏”的效果。但随着日前微信迎来新功能,或许大家的朋友圈将会安静不少了。

 据悉,微信方面目前正在灰度测试一项新的功能,即朋友圈的部分内容及会被折叠,同一个人发布的多条广告还会被折叠在一个集合页中。并且在目前曝光的相关信息中显示,该功能不需要用户主动操作,而是微信会通过算法自行判断。也就是说,如果你短时间内在朋友圈发布了多条与以往相似的内容,那么系统就可能会将这些内容统一折叠,后续将不再重复展现,而是只显示“等X条内容”。

 看起来微信这项新功能是升级了朋友圈的过滤算法,让此前眼花缭乱如广告墙的朋友圈重新回归纯净,但此举对于微信生态圈其实极有可能会是一次非常剧烈的改变。

 随着自封“微商教父”的龚文祥自曝因税务问题被处罚,“微商教母”张庭的TST庭秘密陷入传销风波,传统微商的时代俨然已经落幕了。而微信这一朋友圈折叠内容的功能,也或将成为“压倒”微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毕竟微商在朋友圈里刷屏,为的就是占据消费者的心智、吸引更多的关注,一旦所发布的内容过于频繁被屏蔽,不能继续刷屏就会使得微商在朋友圈打广告的效果大打折扣。为什么微商会与总是让你帮他“砍一刀”的微信群友一样让人喜欢不起来,无疑是因为在朋友圈刷屏发广告的行为,让本应该成为分享日常、记录点滴,以及和朋友互动的地方,变得物欲横流了起来。

 而至于微信方面或将上线的'朋友圈内容折叠算法,为何会让微商元气大伤呢?其实此前微信也会对朋友圈里的部分内容进行折叠,但形式是全文/收起、且仅针对大段落的文字内容,对于则完全不予理会。现在将也纳入了折叠范畴,也几乎就等于是将微商逐出了朋友圈。

 有观点认为,微信这样做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毕竟在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后,绝大多数用户的微信好友里或多或少可能都有微商的存在。但这就导致了如果完全不看朋友圈,就会不知道朋友们在干些什么,会让自己与朋友的关系越来越淡,可如果打开朋友圈,就又得不得不面对隔三差五出现的微商“霸屏广告”。而有望即将上线的朋友圈折叠算法,则让用户有了两全其美的办法,但在用户体验更好了后、微商可就难受了。

 失去了朋友圈,微商几乎等于失去了核心的宣传阵地与“货架”,所以在外界看来,此番微信针对朋友圈的新功能也堪称是直接打在了微商的七寸上。

 而微商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崛起的社交电商,其本质上是互联网思维的逆向。互联网的强大在于连接整个世界,可微商的主要客户是谁?其实通常都是亲朋好友、或是熟人。并且互联网的优势在于节省中间成本,而微商则大多是代理层层加价、或干脆就是“无货源电商”。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微商是利用微信作为平台来卖货的“个体户”。即便抛开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加盟传销”模式,其商业模式几乎就是社交关系链的变现,因此微商的产品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元素,人才是关键。

 在如今这个信息过剩、产能过剩的时代,即便是有广告的轰炸,消费者通常在做出购买决策时,往往还是会参考朋友中“更懂的人”的意见。

 据了解,做微商的往往都会在各种攻略里告诉新人,第一步就要是“打造个人IP”。也就是说,微商说到底其实本质是“粉丝经济”。微商想要成功,先得让下级加盟商和消费者觉得你是成功的,让你成为他们的榜样,这样他们就会进货或是购买商品。所以为什么看上去近乎智障的“喜提XX”照片,依旧几乎天天都出现在微商的朋在圈里。

 并且微信朋友圈对于微商的意义,就在于这个朋友更是其营造人设的场景。用户在最初接触微商时并没有触摸过产品,同时在缺乏品牌背书的情况下,能让使得其做出判断、做出选择的往往也只有朋友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微商都会在朋友圈里一边卖货、一边展示自己“奢华的生活”。

 微商的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典型的销售,客户为什么买你的东西、而不买其他人的,是因为先认可了你这个人,相信你所以才会与你交易。通过日积月累的朋友圈广告轰炸,让消费者习惯你的存在,在潜移默化间完成教育消费者的任务。毕竟微信朋友圈并不是一个专业性的电商平台,消费者通常对于广告的防备心理也要弱得多。

 当失去了朋友圈这样一个平台后,微商想要将聚拢的私域流量变现,几乎也就只剩下了微信群。然而这条路其实也早就被设下了重重阻碍,去年9月末微信上线群聊折叠功能,并且被折叠的群会被固定在聊天列表的固定位置,而不会被新的消息时刻“顶起来”。

 在朋友圈与微信群都对微商不再友好后,那么微信上的这些微商又要何去何从呢?去抖音和快手意味着此前积累的社交关系链将损失大半、相当于重头再来,况且这两个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与微商的模式也并不适配。事实上有观点认为,微信方面或许是希望通过软性的手段,驱使微商加入到建设视频号的大军里。

 目前,微信正在大力扶植视频号以及直播带货。而作为微信上最为活跃的一批用户,微商大举进军视频号毫无疑问将能够为视频号的繁荣添砖加瓦。

微信或将上线折叠朋友圈功能3

 终于,继微信群聊可以被用户选择性折叠之后,折叠朋友圈的功能它终于来了。

 松果财经获悉,据36Kr报道,微信的一项新功能——折叠朋友圈于日前悄然上线。根据观察后发现,部分朋友圈的内容、会被微信自动折叠,同时,当一个人连续发布多条广告时,还会被折叠在一个集合页中。

 对于这项功能,网友纷纷点赞表示:“微商噩梦”、“微商终结者”,也有网友称,“这下,朋友圈终于干净了。”不过,目前该功能应该还在小范围灰度测试中,会有部分用户还无法体验。

 据腾讯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跃合并账户数量为126亿,同比规模增长41%,当季度增长了约1000万,已经坐上“国民App”的宝座。

 伴随微信使用人数的不断增长,如何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使用体验,成为摆在微信团队面前的首要问题。

 2021年,经历了互联网平台全面互联互通的风暴后,微信先后推出群聊折叠、PC端自动登录等多个方便用户使用的新功能。

 另一方面,朋友圈的进一步收紧削弱其所拥有的营销效果,对依托微信私域流量的企业、微商等群体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此情况下,私域流量运营将加速转向企业微信。近期举办的企业微信2022新品发布会上,腾讯企业微信负责人黄铁鸣表示,企业微信活跃用户数超18亿,连接微信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

 从整体来看,腾讯正在加快打造企业微信作为连接消费端的主要工具,逐步引导企业私域流量向企业微信转移。

 不过,虽然折叠朋友圈将对企业、微商等群体带来一定影响,但对普通用户们来说,整体的使用体验也将会有较大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