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和QQ国内使用率这么高,为什么没能走向世界?

新手学堂010

微信和QQ国内使用率这么高,为什么没能走向世界?,第1张

微信在推出之后就曾尝试过全球化战略,但现在依旧是月活为762亿人次,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受欢迎的APP,海外用户占比极低。在13年,腾讯就曾足球巨星梅西为微信全球代言人,还让他出现在了一系列网络与电视广告中,在全球各地投放。但是,微信的努力好像并未获得回报,在海外的用户数量增长乏力,黏性不如Facebook、WhatsApp等应用,甚至在泰国,微信都已经落后于 Line 了。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d086e061d950a7be2534d0c01d162d9f3d3c99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总结微信失败的原因,大概有如下三点:

1、时机晚了一步

最明显的一个原因就是:微信在2012年(甚至更晚)才开始进军国际市场,而此时许多其他的聊天应用已经早早站稳了脚跟。在当时微信在国际市场上推出的时候,大部分的市场中已经有主导的聊天应用了。当然不同地方情况各异。比如在印尼是黑莓的 Blackberry Messenger;在美国是 WhatsApp。但核心问题是一致的:大家朋友之间已经有了惯常使用的聊天应用,而它不是微信。

2中国市场为先的策略

在中国,微信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自己家的另一款产品 QQ,如果说 QQ 是一个基于 PC 的即时通信工具,那么微信完全是为了移动化的时代而生的。而且,QQ用户还被腾讯引导到微信上,众所周知QQ的用户群数量在中国本土十分庞大,这种条件使得微信在起步初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微信也是凡事以中国市场为先。

3糟糕的本地化

微信能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非常了解中国市场。因为 QQ 积攒了10年的数据和信息,腾讯对于移动场景的使用习惯非常了解,他们比中国其他任何对手都更明白中国的用户需要一款怎样的聊天应用。于是他们慢慢地将它从一款社交工具变成了一个集所有功能于一身的移动化入口,以至于它几乎能覆盖中国人生活的所有方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38b4710b912c8fc4b8bf505f7039245d78821f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另外,在全球社交市场,Facebook早就收割完了。Facebook,WhatsApp,Messenger,Instagram等,每个月活用户都在20亿,至少10亿以上。留给微信和QQ的空间太小了。

微信,我们现在用着习惯了,其实产品还是相当封闭的,朋友圈、公众号,其实用起来很繁琐很复杂的,使用逻辑还是很别扭的。微信能起来,借助QQ很多。在全球市场,微信没有这个基础,产品逻辑并不具备普世性,没能走向全球也很正常。

再说,现在微信挺不思进取的。你还记得上次微信有新功能或者重大更新是什么时候吗?相反,Facebook在其社交产品中总是不断尝试、视频、直播等各种新鲜元素,使用体验更好。甚至为了吸引年轻人,Facebook不惜放下身段,在全线产品中抄袭Snapchat,增加Stroies功能。这种魄力,这种为了吸引年轻用户在内的所有用户的努力,不是微信能比的。

中国互联网公司无法打入国外市场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有很大的关系,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尤其是中国经过了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一些思想上的影响很难被改变。而国外的大部分国家都是近几百年才发展起来的,文化上的影响相对较浅,所以他们在理念上有共同点,一个互联网产品才有可能有着大范围的使用。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4380cd7912397dd8b679bcc5282b2b7d1a287d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互联网行业不像制造业,互联网承载着更多的文化理念上的东西,而中国文化的影响导致这些创业者很难理解国外人的需求,导致做出的产品“刚点不刚,痛点不痛”,很难一下子切中市场的需求点,甚至一些在国内很受欢迎的亮点在国外市场却成了“鸡肋”。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国外的扩展必须要先发展自己在国外的影响力,通过不断地创新做出国外没有的产品,并让国外用户逐渐认可自己的产品,完成用户资源的转换,这是互联网企业向外扩张的出路。

QQ比较开放,而微信是封闭的;(比如在朋友圈的评论功能)

QQ是PC时代的工具,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工具;

微信支持多平台,沟通无障碍;

都是压缩传输,挂机时更省流量;

隐私性更好。

比如QQ里的评论是所有人都可见的,而微信是只有相同的好友出彩可见的,因此在隐私性上更好,微信的都是经过压缩传输的,会更节省流量。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去年7月发布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网络文明乃至整个未来社会文明的进程。掌握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对加强高校的网络阵地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网民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大学生上网的实际情况,我们于去年10月,以某一高等工科院校中的一个完整专业的数百名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

  网吧是主要上网场所 53%的被调查者主要在网吧上网

  调查表明,大学生上网率为84%。网龄小于1年、1年-3年、3年-5年和5年以上者分别为上网学生的43%、51%、2%和4%,每周上网时数小于5、5-10、10-15和大于15小时者分别为77%、13%、6%和4%,上网地点在家中、校内、网吧和其他地方者分别为11%、38%、71%和2%,其中主要在网吧上网者多达53%。

  大学生网民在看新闻、查信息、收发邮件、下载软件或资料、制作主页、跟帖灌水、交友聊天和娱乐休闲等常规上网任务项中,前三者的比率较高,分别占到66%、67%和68%;上网目的只为完成上述内容的某个单项或双项者占24%,76%的人上网为完成上述3项以上的多重任务。人均电子邮箱246个,每周人均收发邮件334封。做过版主和建有个人主页者的比率分别为10%和15%。

  交友聊天是大学生上网的一个普遍现象。网友个数少于5、6-10、11-20和20以上者的比率分别为42%、24%、14%和21%,其中16%的人交有同性网友,交异性网友者多达65%;有大龄网友者仅占4%,而同龄网友比率高达79%。QQ(OICQ)是大学生网民最主要的网聊工具,使用者达74%,使用聊天室、BBS和其他网聊工具的分别为40%、40%和8%。交流思想感情和相关信息是网聊的经常性话题,分别占到63%和53%,同时也有少量的胡扯和对骂现象,分别为17%和5%。

  更多大学生泰然面对网恋 77%的被调查者认为网恋不应提倡也不应反对

  12%的调查对象有过网恋经历。在对网恋的态度方面,11%的人认为网恋是选择理想恋人的又一有效途径,13%的人认为网恋纯粹是胡闹应予以反对,而77%的人则认为网恋不应提倡但也不应反对。

  在上网与学习的关系方面,有6%的人认为上网耽误学习,18%的人认为上网可促进学习,而81%的人认为上网虽不能直接促进专业学习但可以增强综合素质。认为网上信息可信度较高、一般和较低者分别为11%、73%和16%;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等不健康东西感兴趣者为16%,厌恶者只有12%,72%的大学生网民则表示“不太关注"。有29%的人崇拜网上黑客,27%的人明确表示反对,而44%的人则表示有机会也想试试。对2000年12月在全国兴起的网络文明工程,有46%的人认为其意义重大,25%的人认为其有好处但对搞好却无信心,只有7%的人认为它可有可无,有22%的人还不清楚它是怎么一回事。

  经归纳排序,最受大学生网民喜欢的10个网站依次是:搜狐、新浪、网易、中国人、中文雅虎、首都在线、371邮局、亿唐、中华和中央电视台。最受大学生喜爱的网络内容是新闻时事、校友录、娱乐和体育等。大学生对网络分类信息重要程度的排名是:新闻时事、百科知识、专业知识、电脑网络、娱乐休闲、网络书籍、招聘求职和其他(卫生保健、网络广告和网上购物等)。

  女生上网素质高于男生 表现在上网率高、网龄长、网友多、网德好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网民在上网行为的诸多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总的情况是,女生的上网素质比男生要高:上网率高、网龄长、网友多和网德好。

  女生的上网率比男生高出11个百分点,为98%。有69%的女生网龄为1年-3年,比男生同项比率高出23个百分点,在3年-5年和大于5年两个网龄段,分别比男生高出4和7个百分点。每周上网时数在5-10和10-15两段中,女生的百分点分别比男生高出2倍和3倍。人均邮箱为367个,比男生多152个;每周人均收发邮件6封,男生只有174封。网友数多于20人者占38%,而男生只有13%;同性网友的比例男女生相仿,但大龄网友的比例女生明显高于男生。

  在网聊话题方面,女生交流感情和信息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而胡扯和对骂的比例又大大低于男生。在网上信息可信度、上网与学习的关系、对网上传闻和性内容的态度、对网络文明的看法、对黑客的态度和网站排名、内容排序等方面,男女生没有明显的差异,只是女生对贺卡似乎更为情有所钟。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网地点的选择、网聊工具的使用和对网恋的看法方面,男女生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女生中有81%的人在网吧上网,男生的此项比率为70%;QQ是女生网聊的最主要工具,占到84%,比男生高出13个百分点,而其他网聊工具的使用比率则比男生低得多;虽然女生中有网恋经历者达19%(男生只有8%),但认为网恋是选择理想恋人有效方式者又比男生低了2个百分点。

  高校网站不受欢迎 内容枯燥、形式呆板、模式雷同、缺乏吸引力且管理较乱

  本次调查中,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对上网与大学生成才、大学生网民教育和高校网络阵地建设等问题阐明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其主要观点如下:

  大多数大学生网民都能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对网络这把双刃剑,他们认为应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以其之长为我所用。有的同学写道:网络世界虽然虚幻但也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网络行为虽不规范但也是现实行为的反映;网络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网上有灿烂的阳光也有阴暗的角落,只要人们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网络,网络在去掉神秘的面纱以后才会现出迷人的光彩!

  许多人认为,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不应仅仅是书本上的一些概念,更应该接受新事物和新信息,而网络就是新事物的代表。网络来了,挡也挡不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应该通过网络及时地使自己跟上时代。所以,不能很好掌握或利用网络资源的大学生就不是一个合格大学生。

  许多大学生都希望学校能开设网络资源利用方面的专门课程,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建立个人主页,学习相关的流行软件等,以提高上网技能。大学生对目前多数高校网站的现状很不满意,认为其内容枯燥、形式呆板、模式雷同、缺乏吸引力且管理较乱。他们认为,高校网站应在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中树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建设好高校网站,首先要针对大学生群体,注重对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时事和社会焦点、热点的报道;其次要与学生的学习进程相结合,在网站中设立学习和答疑专栏,介绍课程的学习方法,并有老师在网上高层次地分析和阐述学术问题或发表学术论文;及时发布各类诸如学习、考研等信息,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注册用户进行即时查询和与老师或他人交流;再次,设立心理咨询栏目,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疑难问题。第四,高校网站要有不同观点,让学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并利用网络沟通;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言的机会,可以向校长直接反映心声。最后,加强对留言板和BBS的管理。毕竟校园是一方净土,高校网络应不同于大众BBS,应提倡校园网络文明的发展。总之,高校网站应该建设成为一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学校与学校沟通的一条畅通的桥梁。(本文作者单位:河南洛阳工学院)

必须是微信比QQ多呀。

现在QQ的主力军是学生和年轻人,只有办公或者玩游戏注册才会登录QQ。

一般跟朋友家人打电话,聊天用微信电话;无聊想找个小游戏过渡消磨时间,也用微信小程序;平时买东西用的不是支付宝就是微信。就我来讲,确实没怎么用QQ跟家人跟朋友打电话、买东西付款什么的,基本用来注册游戏账号,连接手机和PC端办公复制粘贴,传输一些软件下载,基本很少用。

我想说下微信和手机QQ的区别,很多人看来两者是一样的,甚至觉得QQ功能更多更完善,其实这正是大人不喜欢用QQ的原因。

微信是一个强社交平台,朋友圈和当初自诩的高速传图功能,让他特立独行地走出了自己的“逼格”;而QQ呢,是一个以娱乐为主导的休闲式社交软件,捆绑无数插件,用户的粘性是有了,但是尿性也多了起来。

然后回到消费者,也就是我们用户,上班族,我们更希望使用一个舒服简洁的界面,尤其是朋友圈带来的私密社交效果,我的朋友如果和我另一个朋友不是朋友,他们就没法相互可见(有点费解),这就是朋友圈“圈子”的效果,成年人需要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的生活态度。

再回到学生,他们的圈子非常稳定,并且开放,那就是自己的同学和亲人,没必要用到微信的私密社交功能,并且学生时代娱乐至死,爱玩的人数不胜数,QQ的娱乐向正是迎合学生人群的社交需求。

QQ与微信相比,QQ的定位要更加偏向于社交和娱乐,其中可玩的东西要比微信多很多。这就决定了它们会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口味,90后、95后甚至00后的家长用微信的偏多,为了不想被父母监督太多,所以QQ就是最好的选择。

一、用户画像不同

目前QQ的主要使用用户是95后的年轻人,而微信更受25岁以上年龄层的人喜爱,虽然双方用户有重叠,但基本轨迹是:高中或大学之前用QQ(或用QQ比较多),毕业走向工作后就逐渐用微信(或用微信用的比较多了)。

二、诞生的原因不同

手机QQ诞生于2003年,它的最大目的就是将原本在PC端的QQ延伸拓展至手机上,确保用户在手机上的使用操作与跟在电脑上的使用操作相差无几。

微信诞生于2011年移动互联网的第一波浪潮中,是一款完全基于移动互联网、功能轻便快捷、同时简单易操作、24小时随时在线的社交产品。

三、风格不同

QQ与微信诞生的时代与诞生的原因不同,自然导致了其设计的风格不同。QQ最早也是最为庞大的用户群体是青少年,所以其产品设计推崇个性化、娱乐化、互动性,这些设计迎合了青少年人群对于张扬自我、需要认同等需求。

微信则是大道至简,在产品功能和界面上,都只保留最为核心的、用户最为需要的产品功能。满足了成年人对沟通简洁和高效的需求,及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重视。

四、功能不同

QQ的设计功能更偏娱乐化,而微信的功能就更加偏向社交模式。

微信和QQ两者都在用,现在来说,微信用的多很多,其实QQ与微信是两代人的记忆,QQ属于80后的记忆多,而微信说90后多,QQ当时兴起的时候,微信还没有出来,大家都是用的QQ,

用的最多的是交友跟聊天,还有存放的照片,玩的是QQ相册,QQ游戏,当时是真的很火爆的,参加工作以后才逐步用来发邮件,工作用,基本是聊天交友,以及游戏用的多

而微信是QQ的衍生物,多少有QQ的影子,然而微信现在比QQ用的更多,

是因为微信用起来更加的方便,购物可以用微信来付款,包括常用的聊天交友,通话也很方便,比QQ更加便捷,也在工作用用的是最多的,最重要的一个用处是用来支付,大大的方便了生活,总之各有侧重

QQ和微信的界面不同QQ和微信的界面风格是具有很明显的差异的。微信的界面风格更加的干净整洁,能够非常清晰的阅读联系人发来的信息,但是QQ的界面花里胡哨。在QQ当中还提供会员和超级会员服务。开通会员和超级会员的用户可以在装扮商城当中购买自己喜欢的装扮,把自己的界面打扮的非常的好看,而且能够更改自己跟别人聊天时的气泡,让自己的社交账号显得非常的具有个性。

微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再也没打开QQ了,但也有人仍然没放弃QQ。从网上统计的数据来看,QQ流失的用户,多为上班族,不少学生与年轻人,使用最多的社交软件还是QQ。QQ在陌生人交流、 群、文件传输、邮箱、PC手机同步等方面,相比微信,体验上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