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次“出手了”,支付宝、微信担心的事来了

新手学堂013

央行再次“出手了”,支付宝、微信担心的事来了,第1张

每一个行业都存在一定的竞争力,即便是像银行这样的部门,同样也不免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崛起,银行业也开始出现了异动,因为人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变化,比方说移动支付开始取代现金支付。

我们的时代在不断的发生改变,逐渐趋于智能化,传统的模式势必会被新兴的事物所取代了。改变成为了唯一的出路,在去年央行有了大的动作,关于支付方式。

央行上线了一款名为“数字人民币”新型的支付方式,在去年的下半年已经逐渐崭露头角了,在深圳、苏州、北京、上海等等各个城市已经出现了数字人民币的身影。

首先是深圳这个地区,作为首个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城市,还向深圳的市民发放1000万数字人民币红包,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继深圳之后的苏州也携带着巨额的红包来了,还是发放2000万数字人民币红包。

之后在北京这个城市也成为了试点,还有上海这个城市,已经有一个医院的员工使用数字人民币在医院员工食堂进行了支付。

从上海长宁官方公众号公布的照片中显示,数字人民币的“硬钱包”卡片上,会有水墨屏,屏幕上会显示消费金额,余额已经支付的次数等等,信息还是非常的齐全。

可以说对于数字人民币央行还是非常上心的,在全国各个城市开始不断的布局,这也表明了数字人民币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来了,在不久之后数字人民币将会逐渐普及到各个城市中去。

央行再次“出手了”,支付宝、微信担心的事来了。虽然也有不少的专家表示,数字人民币并不会给微信和支付宝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这两者的定位是不同的吗,但是很显然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首先不管是支付宝、微信还是数字人民币,这三者都是属于支付方式的一种。原本微信和支付宝几乎占据了整个移动支付市场,如今数字人民币的到来,整个支付市场将面临一次大洗牌。

其次这两者在业务上也是有重叠的地方,同样是适用于各个场景,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数字人民币是一款法定的货币,与人民币有着同等的权威。

所以说数字人民币的到来,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并且数字人民币在移动支付宝的优势上,还有一些更为出色的功能,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支持双离线支付的模式,手机即便无网也能够进行支付。

而对于这一点来说,支付宝和微信目前都还没有实现这个功能,仅仅只能支持单离线支付。

数字人民币已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及,那么微信、支付宝的支付地位已然也会被改变,原先这两个平台几乎占据了整个支付市场,看来这种优势也将会被动摇。

因此说央行再次“出手了”,支付宝、微信担心的事情也来了,支付市场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这就是市场的常态,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我们的时代在不断的翻新,总会出现一些新的事物来取代旧的事物。

如今数字人民币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那么作为新型的支付方式,在进入市场之后将引起怎么样的反响,可能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

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来说,短时间内应该是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毕竟这两个平台已经深入人心了,目前大多数的人已经习惯使用这两个平台进行付款,一时之间要重新更换支付方式,可能还不太适应。

起码说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你认为在未来数字人民币,是否会给支付宝和微信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个人静态收款条码原则上禁止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 本通知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支付宝、微信第三方支付受央行监管,个人不能再通过截图或者下载打印的二维码扫码收款!个人静态收款码,可能无法再使用花呗、分付支付。 个人只能手机扫手机的(动态)收款码收款。

1、 :2019年4月,重庆北碚警方打掉了一个通过软件修改二维码收付款界面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警方提醒,近期该类作案手法案件呈现高发态势,商家如使用二维码收付款应当设置语音提示,收款后及时查看是否到账及支付金额,以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2、 2021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就银行卡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条码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提出新的规定。 规定中提到:“对于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为其提供特约商户收款条码,并参照执行特约商户有关管理规定,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 ”“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

3、 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

在移动支付兴起之后,微信、支付宝扫码这两种便捷的第三方支付方式迅速成为市场主流,不仅覆盖到了餐饮、商店、 娱乐 等各个商业范畴,而且就连公交地铁、医药病院这些非盈利性的机构,也随处可见张贴的收款二维码。

然而,没想到的是,在2021年10月份,央行却突然发布了《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一则通知,其中一项规定明确指出, 自2022年3月1日起,个人收款码不得能再用于经营收款,其远程收款功能也将受到限制。

虽然这项新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国内移动支付市场, 但却在无形中影响到了很多合法经营的个体户以及普通消费者。

因为随着新规的实施,此前那些使用支付宝、微信个人收款码经营的小商贩们,都必须做出调整,且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将自己的个人收款码升级为商户码,要么回归现金流。

在很多人看来,多数小商贩们或许会选择只收现金。原因很简单, 个人收款码的提现费率仅为01%左右,而商户收款码的提现费率却高达06%左右 ,对那些本小利薄的小商贩们而言,升级商户码需要多出6倍的钱,这显然是很难接受的。

而我国又拥有大量的个体小商户,遍布于很多人流量大的 美食 街、小区门口等等,如果他们以后的经营只收现金,那么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也必然会随之而受到影响,若想再去街边吃个 美食 、买点瓜果蔬菜,不带点现金恐怕是不行了。另外,支付宝、微信这两个移动支付巨头也或将因此而失去大批用户。

距离新规实施的最后五天,本以为一切都已盖棺定论,可没想到的是,官方突然又发布了对于个人收款码新规的调整通知。

在2月22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正式宣布: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将新设“个人经营收款码”,用户们可自由选择。使用“个人经营收款码”,服务不变、体验不减、赋码过程免费,并可享受高效的交易对账等服务。

也就是说,此次调整之后, 移动支付二维码收款类型在原有的“个人码”、“商户码”基础上,新增了第三种类型“个人经营码”。

所谓个人经营收款码,可拆解为“个人”和“经营”, “个人”代表着01%的提现费率不变,“经营”则指的是个体商户们的二维码收款经营方式。

3月1日该项调整新规实施后,微信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将会发出官方邀请,个体户们可免费升级使用。不管是“个人经营收款码”或者是“商户收款码”,都不强制开通,且用户可自由选择。

相较于2021年10月份之时发布的新规,此次调整将带来三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对于小本经营的个体户而言,有了“个人经营收款码”之后,其经营环境将不会再受到影响,不用再因为提现费率问题而被迫回归现金交易。

其次,对支付宝和微信这两大移动支付巨头而言,也不用担心新规实施后或可能造成用户大批流失的隐患。

而更重要的意义是, 调整后的新规对移动支付市场群体有了更为明确的划分 ,或者说是进一步的完善,在不影响合法经营者支付体验的前提下,实现对移动支付市场的规范,从而防止各类金融违法问题的发生。

要知道,支付受理终端涉及支付信息的读取、采集以及支付指令的生成, 其安全性、合规性不仅关乎着用户们的支付信息与资金的安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金融市场的安全。

但在移动支付发展的过程中,却不断出现“擅自更改终端交易路由”、“商户编码”、“商户名称”等各类变造交易的违法违规行为,导致有关部门通过交易信息难以还原真是消费场景。这让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比如借道转移违法犯罪资金(也就是洗钱)、还有偷税漏税、跨境诈骗等等。

但在新规实施之后,分类明确的各项二维码收款将会有明确的交易信息,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不仅可以精准的打击洗钱、偷税偷税等违法行为,而且就连那些灰色产业也将无所遁形 ,比如某些个人收款账户,在晚间特定的时间段收取150、588、688等特殊金额时,就会被大数据标记、监控。

这正是推出个人收款码新规的主要目的。虽然“个人收款码新规”在这几天引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波,但随着官方的此次调整,如今的结果可谓是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