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新手学堂013

雷军是一个怎样的人?,第1张

遵守规律,顺势而为。

雷军这个人可能还有些人不熟悉,不过IT界人士和对数码网络感兴趣的人应该都不陌生。这里我先扫一下盲,提几个软件大家就知道了,金山系列软件、多玩YY、UC浏览器。­

雷军是金山软件CEO,就相当于乔布斯对于苹果的地位,依稀还记得当年金山走入困境的时候网易的丁磊要跟雷军打个一百万的赌,赌金山做不成网游,雷军没钱只同意十万的赌注…后来金山全靠雷军才走上了正轨。而且雷军是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多玩YY、UC等公司刚起步的时候雷军都投入过不少风险投资,足见雷军超前的战略眼光。也为今天的创业积累了资本。同时也让雷军这个名字­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名人的力量和品牌效应是不容小视的,起码雷军的人品我绝对相信。关于雷军就先介绍到这。

接下来言归正传,说小米。雷军发布小米手机可以说是“蓄谋已久”了。雷军说“我到现在为止人生应该算是很完美了,但是越是这个时候反而更迷茫,我感觉四十多岁我还可以做点什么”于是凭借多年在电子行业的打拼和天使投资经验,拉拢了周光平、黎万强等七个曾在摩托罗拉、谷歌等国际顶尖电子网络企业又有钱又有核心技术的骨干组成了北京小米科技公司,做MIUI(基于安卓深度开发)系统和米聊等手机软件,并获得了启明等风险投资者和他们七个创始人共计4100万美元的投资。系统一年多以来坚持每周更新逐渐在论坛积累了30万的活跃用户,这就是他们的潜在消费者。这大概也是前两天小米手机预订到30万暂时截止的原因。

软件已经相当成熟,只等硬件来承载,于是小米手机出炉了。雷军可谓深谙经营之道,知道国人需要的是什么。在智能时代,无非就是高配置,低价格。在现在这种内外手机大厂的强势品牌下如何才能成为后起之秀,那就是配置足够高,价格足够吸引人!小米手机的配置真的当今无敌,举世无双,现在还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厂商敢把主频做那么高。

接下来就是价格,当雷军说出1999的价格时所有人都震惊了,因为小米所用的配件都是国际大厂供货,摩托罗拉生产组装,单是硬件成本就接近这个数,再算上开发人员等成本实在没有多少利润空间了,雷军无疑是在破坏市场规则。所以发布会上雷军表示,枪林弹雨来吧,我抗的住。之后也确实证明,小米的性价比在近期内还是无人能撼动。原本我以为在小米的压力下会有大批手机产品大幅降价的,可事实证明在小米之前已经上市的产品不可能有大幅降价空间,而短时间内各厂商也无力开发有竞争力的新机。目前为止,只有华为财大气粗剑指小米,放出消息将出一款华为honer荣耀,配置和小米基本持平,价格1888低于小米,并且将和小米同期上市,不过遗憾的是后来证明,华为荣耀在硬件配置方面还是不敌小米。单核和双核、512和1G毕竟还是有不少差距。

之后就是宣传和销售了,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有了足够吸引人的资本,宣传自然不成问题。雷军于是进行了超低成本的宣传,只开了一场发布会。足够了。我在发布会第二天看到发布会视频的时候就断定不出三天各路媒体一定铺天盖地的替雷军和小米宣传的。果然雷军再没需要什么宣传投入。

而且高通的副总裁也出席了发布会的现场,说话更有份量,高通的高层能参加一个新企业第一款产品的发布会貌似没有先例,这就是雷军的影响力,名人效应啊。不过要做到这一切需要资本也需要过人的胆识和对自己产品的足够信心。雷军现在可以说赌上了自己的名誉来为国人做高配低价的发烧级手机。

既然是为发烧友而开发的发烧级手机,自然会经常刷机,无锁双系统给人了更多选择空间,反而更加增加了人们对他的好感。历史证明,靠加锁和垄断是没有好下场的,因为增加了人的逆反心理。

为了降低成本,雷军开创了一个新的销售模式,唯一线上销路,真正的把中间商全部消灭,而且不用怕碰上奸商,全国只有这一个卖的。上次去中关村给我哥买手机,货是没问题可是碰上奸商了,被坑了不少钱,郁闷了好些天,从此中关村在我心里的形象彻底毁了。事后百度了一下“中关村奸商”竟然有一百六十多万条,又长了不少见识。而雷军的线上销售就完全没有了一切顾虑。无论是苹果iPhone、三星、LG、还是HTC、酷派、中兴、华为等国内知名厂商,在他们当前销售模式下,不可能做到这种性价比,传统销售模式的中间商是他们的致命伤。

之前魅族也开创了一个销售模式,开专卖店只卖一部手机,目前这种模式只有魅族成功了,可是成本也太高。不适用小米这种低利润产品。

还有就是定价,1999单看这个数字不算高但也决不算低,但是配上那么一个牛X的配置就足够有诱惑力了。这样就把预算在一千到四千的人全部吸引过来了。要知道苹果爱疯4除了屏幕其他配置比小米低一半还要四五千。全球第一的三星I9100要4999元人民币,而性能跑分和小米也只是不相上下略占上风而已。性价比如此高人气怎么可能会低呢。

小米科技的出现还颠覆了我的一个观念,小米公司的地址是在北京望京的一个大厦的一层的一号,半层楼能有多大?(正有去小米公司参观一下之意…)原来手机厂商还可以这样来做手机。自己只做出设计方案,零件全部采购交给第三方生产组装,然后以自己的名义卖出去。想像中,手机厂商至少应该有自己的一条生产线的…

后来,包括提前公布计划、论坛老会员优先、投票预订方式,都很合理很人性化,也体现了小米的新销售模式正在谦虚的摸索中前进,毫无经验可谈。而且,还有一点,小米当前只卖国内,比一些出了新机先卖国外,国内反而要高价买回来当水货的厂商要强。这点很难得。

至于卖工程机虽然是首创也有不少人质疑,我认为还是有可取性的,就当是全民公测也好,也符合节约节能理念。

卖手机就先说这么多,说到底雷军的心思不会停在手机上,雷军是要让小米成为另一个腾迅。能不能成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2月20日周一上午,@小米公司 官方微博发预热海报,宣布小米松果手机芯片发布会将于2月2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小米松果芯片是继华为海思麒麟芯片之后的又一国产手机厂商自研芯,也是小米破局供应链的重要一步。那么小米为何要自研手机芯片呢看

小米自研手机芯片是想摆脱自家手机被称为逗耍猴地亦或是逗期货地的尴尬境况,每当小米发布旗舰手机,初期往往需要抢购,手机供不应求的境况自小米手机1代一直持续到今天,而导致小米手机初期供不应求的问题所在有很大一方面是跟芯片缺货有关。

2016年1月15日,小米科技创始人兼CEO雷军在小米内部年会上表示,小米2016年要聚焦核心业务,组建特种部队,突破核心元器件的关键技术;夯实基础,着眼未来,并正式宣布成立小米探索实验室,此次小米松果手机芯片应该是小米探索实验室的最新成果。

芯片的把控能力对手机市场节奏尤为重要

纵观2016年的手机市场,可以发现销量大幅增长的手机厂商比如华为/OPPO/vivo等都有着良好的供应链把控能力,在新品上市之后就能大规模铺货,其中华为是凭借自家麒麟系列芯片摆脱了芯片供应周期问题,华为高端机型Mate系列以及P系列的发售都赶在其他厂商的旗舰机上市之前,例如华为今年的P10旗舰机也是如此,华为P10即将在MWC 2017发布,铺货预计会在3月份,而采用骁龙835的手机大规模出货要等到4、5月份,同样将在MWC上发布的还有LG G6,但为了市场节奏转而选择骁龙821而不是最新的骁龙835。

华为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三的手机厂商,跟其麒麟系列的支持有很大关系。手机芯片作为核心零配置之一,非常考验厂商对于供应链的把控能力。

而OPPO/vivo的主力机型采用的是另外一种战略:这两家手机厂商的主力机型退而求其次采用联发科Helio P10、骁龙625等中端芯片,也避免了芯片的缺货问题,所以手机上市初期就能大规模供应市场。

小米手机一直以来多采用高通芯片,小米手机1大获成功便有高通骁龙双核高主频芯片的功劳,此后小米旗舰机几乎都采用高通骁龙系列高端芯片,唯一的例外是小米手机3有英伟达Tegra版本,不过英伟达芯片还要额外配基带所以在集成度上远远不及高通。

小米手机发布之后前一两个月之内很难买到,而等到能够大规模出货时友商的同等配置的竞品也发布了,因为对于高通来说,不会特别偏袒某个手机厂商,当然三星是例外,一方面是由于三星是出货量第一的手机厂商,另一方面这两年高通的骁龙800系列旗舰芯片就是三星半导体代工的,因此当高通旗舰芯片初始量产时多数都供应给了三星Galaxy S系列旗舰机。

小米松果手机芯片是小米破局供应链的尝试

小米自研松果手机芯片,从网上传出的跑分来看首款芯定位中低端,采用8核A53架构,Geekbench 4单核得分762,多核得分3399。性能大致跟高通骁龙625处于同一级别。之前有消息表示,小米5C拥有一块55英寸的1080P屏幕,标配松果处理器,3GB RAM+64GB ROM。此外网上还传小米还在同步开发高端型号的芯片,采用ARM A73+A53CPU架构,Mali G71GPU,整体参数强悍,但基带方面暂未知晓具体细节,但CDMA制式的基带对小米来说应该难度不小。

自研手机芯片需要庞大的手机销量作支撑,根据半导体行业的规律,一款芯片出货量越大平摊到每个芯片的研发成本越低,单芯片成本也越低。以现在小米的体量来看已经能够撑得起自家芯片研发的量级;但在最尖端的旗舰手机芯片上,小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通过参考华为海思麒麟的发展历程来看待小米松果芯片的发展,而相较华为海思来说,小米松果目前的一大短板莫过于手机基带。

总的来说,小米松果自研的首款芯片是小米进入半导体行业的敲门砖,同时也是小米破局供应链的尝试,首款芯片虽然不是高端型号但依然代表小米进入了自研芯片这个圈子内,期待未来采用自主松果手机芯片的小米旗舰机上市。

手机大盘进入存量时代,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重回世界前三,小米做了哪些调整?雷军当初为何下决心“补课三年”?

编辑 李薇

头图来源 受访者

这一刻,雷军等了六年。

11月5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2020 MIDC(第四届小米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小米出货量重返全球前三。IDC等三家国际市场调研机构近日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统计报告显示,小米手机出货量反超苹果,位列全球第三。

雷军清楚地记得,小米上一次夺得全球第三,得追溯到2014年第三季度。“非常激动。”雷军露出了他标志性的笑容。

这份成果实属来之不易。六年间,小米经历了供应链危机、出货量暴跌,销量一度掉出全球第六,雷军不得不亲自挂帅救火,在低谷时下决心“补课三年“。走出低谷后,雷军自豪地喊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后能够成功逆转的,除了小米!“

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手机产业链深陷艰难境地,也打乱包括小米在内的手机企业前进的步伐。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重回世界前三,小米集团副总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将其称为“巨大的成功”。

对于小米重回世界前三,雷军则总结为是“技术为本”的胜利。未来,小米的打法是“攻”还是“守”?曾学忠对《中国企业家》坦言,“小米发展到今天,毫无疑问,守是守不住的,面向未来,雷总(雷军)提出,小米要回归到非常‘拼’的创业状态。”

技术立业

“2016年7月,小米在最低谷的时刻,我们下决心‘补课三年’!”雷军表示,小米一边加紧在制造领域学习,一边在技术领域开展了大规模的补课,补课的内容主要在集中两方面:一是研发体系的建设,二是研发技术的积累。

2019年2月,小米调整组织架构,技术成为升级重点。小米集团副总裁崔宝秋挂帅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担任技术委员会主席,全面督责小米未来的技术战略、技术人才、技术组织上的决策与合作。

雷军在内部会议上指出,小米2020年的研发投入预算超过100亿,技术事关小米生死存亡,要继续强化“技术立业”。

崔宝秋回忆自己刚加入小米时,小米只有四大支柱业务——小米手机、MIUI、米聊及小米网。当时,他问雷军:“你说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那互联网的后台研发团队在哪里?”得到的答案是“没有”后,崔宝秋迅速接手米聊服务器团队,将20人的团队变身小米云平台,开始打造相应的云技术、云存储、云计算和大数据团队。

崔宝秋是雷军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拥有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曾先后就职于IBM硅谷实验室、雅虎、领英,从事数据库、搜索引擎、机器学习、大数据、社交网络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之前我不懂硬件,后来才知道小米的硬件技术有多复杂,像是突然打开了一扇大门。”崔宝秋感叹。

崔宝秋认为,小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领跑超车,“小米是一个中国的缩影,中国的创新机会、应用产品非常多,我们做了移动支付、移动社交、移动通讯,未来AIoT时代,中国的机会会更多,只有你有数据、有算力,就可能做出酷炫的智能产品。”

人才是创新之源

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2018年9月被调往新成立的集团组织部担任组织部部长。组织部主要负责中高层管理干部的聘用、升迁、培训和考核激励等,以及各个部门的组织建设和编制审批,此前刘德的工作重心在小米生态链的一线。

2018年9月,小米迎来了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变革,过去开放而扁平的管理架构,已经不适合成长到两万多员工规模的公司了,小米要想变成披襟斩棘的‘战争机器’,无疑需要更高的效率。

研发体系建设、小米团队组织建设等问题,都落在了刘德的头上。如今,组织部成立两年有余,小米仍处在 探索 的过程。

“我发现,每家公司的组织变革都不一样,非常个性化,但最近一段时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管好关键少数”,这几个字太重要了。”刘德表示,“任何一个公司,只要管好了‘关键少数’,不管公司是几万人还是几十万人的规模,都没问题,所以后期我们都在思考这件事。”

创立初期,小米在招聘前300号员工时,每一个小米合伙人都需要参加候选员工的面试,共计7轮。刘德刚开始并不理解,为什么费劲招这300人?直到后来有合伙人告诉刘德,“我们希望未来这300人能管理3000人甚至3万人。”这也体现了“关键少数”的思维。

过去两年,小米进行了频繁的组织架构、人事和战略调整,在高级干部的管理上,刘德承认,小米本质上采用的依旧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小米,已逐渐建立起一套人才培养体系。

今年,小米启动了创业以来规模最大的校园招聘。2021年,小米将扩招5000名工程师,占小米目前员工总数超20%。“人才是创新之源。提升技术实力的第一步,就是聚拢最顶尖的人才。”雷军说。

追逐高端

对小米而言,2020年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畅想了多年的“高端梦”,终于看到了曙光。

近两年,随着华为、Ov(OPPO、vivo)对国内市场的蚕食,小米市场占比下滑严重,形势危急。2019年初,雷军甚至在发布会上打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口号。过去一年多来,小米频繁引入外部高管、调整组织架构,都是围绕中国区和核心手机业务所做的变化。

2020年,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小米10系列、小米10至尊纪念版先后发布。曾学忠向《中国企业家》感慨:“在手机市场,得高端者得天下。”但小米一直自带“高性价比”标签,在这个标签之下,小米的利润和品牌都难以突破。

从销售数据上看,唯有高端才能解决困扰雷军的难题。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欧洲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同比去年增长91%,与苹果只有微弱的差距。小米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国外,500—700欧元价位段的产品同比增长将近300%,700欧元以上的价位产品增长超过300%。另外,运营商方面,小米已进入全球50个国家,51家运营商,107个子网,其中覆盖了多个高端运营商。

不过,小米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目前小米的基本盘还是由Redmi承接。

曾学忠引用市场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球畅享机型单品TOP10榜单,“今年上半年,全球单款手机销量前十名,除了苹果和三星,小米占据了四席。”不过,《中国企业家》注意到,这四款产品均是2000元以下价位段的Redmi产品。

对此,曾学忠解释了小米对高低端两个梯队的看法:“我们努力突破高端的极致 科技 ,再将技术下沉到红米系列,让千元机用户也能享受技术突破带来的体验。但反过来,动辄千万级的红米用户,也因此能够体验高端,慢慢成长出一批高端用户,形成良性循环。”

Redmi保卫基本盘,高端提升想象空间,小米接下来的打法已然清晰。

现在,小米的手机部高管团队每周都要围绕小米的双品牌战略梳理旗下产品,目标是将每一代产品做到款款精品、爆款,战略层面则是在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上,不断发力,“小米内部认为未来的机会非常大。”曾学忠透露。

2020年黑天鹅事件频发,所有手机厂商面临的形势都比以往复杂,国际局势尚不明朗,智能手机市场增长逐渐见顶,市场原本抱有期望的5G换机潮也未能如约而至。

曾学忠对《中国企业家》透露:“今年的全球手机大盘,特别是中国手机大盘在持续往下走,全球手机市场进入存量时代,我们自己也在判断,4G到5G的过渡,似乎没有大家感觉过去3G到4G那样变化巨大。今年好像不完全是那么回事。”

原因何在?小米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抖音、快手、微信等一批杀手级应用的出现,当前,运营商还在不断建设5G网络,技术投入仍在进行,大家都在等待,小米甚至在推动5G时代杀手级应用的出现。“我个人的观点是,未来在视频领域、无人驾驶领域,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突破。”曾学忠表示。

此外,针对华为因断供可能会空出的市场份额,不仅小米、OPPO、vivo等中国手机厂商蓄势待发,三星、苹果等国际厂商也虎视眈眈,手机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小米、Ov均加大了对芯片的采购量,一位芯片供应商的内部人士对《中国企业家》透露,大部分手机厂商将明年的出货预期都调高了50%。

未来何往

拥有技术积累后,未来,小米还将往哪儿走?曾学忠给出了答案,即小米的核心战略“手机 AIoT”。

2020年,手机厂商们在IoT生态领域的战火越烧越旺,华为、苹果、一加、OPPO等多家手机厂商都已竞相抢滩,手表、电视等智能硬件成为厂商标配,不过,由于布局时间以及主攻产品品类的差异,各家IoT的生态模式也不尽相同。

小米早在2014年就开始布局IoT产品,并通过孵化生态链企业的方式,快速打开产品线,目前,小米生态链拥有业内丰富的智能硬件的支撑,站稳中国IoT市场的一席之地。截止到今年6月,小米财报显示,IoT平台已连接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数量达到271亿台,同比增长383%。

另外,小米已有四家投资的生态链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华米、云米、石头 科技 及九号公司。截至2020年上半年,小米共投资超过300家公司,这些公司总账面价值达到了人民币368亿元。

今年8月,小米核心战略从“手机+AIoT”正式升级为“手机 AIoT”,曾学忠在开发者大会上解释称,这意味着小米的手机和AIoT业务不仅仅是过去简单的加法,而是将更加强调手机和万物互联发生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说,拥有了足够多的设备后,小米AIoT开始考虑“深度互联互通”。

刘德就是将小米生态链一手打造起来的人。如今事后回顾,刘德认为,是时代造就了小米生态,或者说是小米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才让生态链能走到今天。

“当时,一群小米工程师就住在深圳的城中村里。还在寻找投资项目时,有员工忍不住质疑,投资人都在国贸上班,我们这样真的能干好投资吗?但就这样,一群扑在一线看项目的团队,为小米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流水收入,小米生态链也以超乎想象的几何倍数增长。”刘德回忆。

手机大盘进入存量时代,竞争只会更加激烈。身在硬件领域,唯有不断奔跑,不断创新。雷军如今仍然奔赴在手机一线,小米手机部几位的核心高管,晚上几乎没有11点前离开公司的,“这是我们基本的状态,也是小米当前的‘创业’心态。”曾学忠总结。

雷军退出的原因是因为无法身兼数职,雷军虽然退出了小米在武汉公司总经理的身份,但是雷军依旧是小米科技的CEO,雷军虽然没有说明自己这次退出小米在武汉公司总经理身份的原因,但是这并不影响雷军在小米科技的地位,大家也都知道雷军现在任职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经理和执行董事,这应该会是雷军在小米科技的最后一次创业,所以现在雷军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小米汽车科技这家公司上,雷军对此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雷军退出了小米在武汉公司的总经理一事引起了不少人的热议,雷军在商业圈的地位和影响力很大,这次官方并没有解释雷军退出小米在武汉公司总经理身份的原因,这些年很多圈内的大佬都开始退居二线,所以这次雷军的退出也引起了大家的猜疑,雷军这次退出并不是为了退居二线,而是因为他无法身兼数职,大家都知道小米也算是雷军一手打造起来的事业,所以在小米公司中雷军担任了很多的职位,虽然雷军退出了小米在武汉公司总经理职位,但是他依旧还是小米科技的CEO,丝毫不影响他在公司的地位。

因为雷军要专注造车

很多人猜测雷军此举是为了专注造车事业,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雷军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倾注在这家公司上,雷军必然也希望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所以才会卸任武汉公司总经理职位。

因为无法身兼数职

雷军虽然工作能力很强,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雷军现在无法兼顾这么多的职位,现在他只好放弃武汉公司总经理职位,因为对于雷军来说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才是他最关注的事业。

1、首先,作为雷军直播带货首秀,本身就是最大亮点,雷军也拿出足够诚意,整场直播可以说是大型福利派送现场;

2、作为“十周年演讲”返场,雷军在直播间“面对面”跟米粉详细揭秘了20款产品背后的故事,尤其是在10周年演讲会上发布的3款超大杯和小米透明电视,这次在抖音直播间给大家分享了很多故事,特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