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有硬盘都变成叠瓦盘?

电脑教程010

为什么所有硬盘都变成叠瓦盘?,第1张

因为叠瓦式的结构提升了密度,增大了容量,所以叠瓦式的密度非常大。但是导致磁头读取和写入文件时,会读取两个磁块,然后就会改写两个磁块的数据。

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把那个不需要改写的磁块里的数据放到很缓存里面(一个磁区一般都是以KB算的),改写好之后再重新填入。就是叠瓦式修改数据时速度慢到令人发指。

所以叠瓦盘不适合存储游戏和软件这种需要实时要存入数据的文件。不过适合储存视频这种只需要读不需要往里面写的数据。适合当你的仓库盘和下载盘来使用还是蛮香的。

垂直盘和叠瓦盘的区分:

看缓存,缓存大于等于128MB的基本断定是叠瓦盘(少数128MB的不是),3.5寸单碟2T基本是叠瓦,2.5寸单碟1T基本是叠瓦。主流的机械硬盘可分为两类:叠瓦盘(SMR)、垂直盘(PMR)。

叠瓦盘存储密度较高,单盘容量大,相同容量下比较轻便,但是由于叠瓦的存储结构,在向一个磁道上写入数据时。

如果临近磁道上也有数据,就需要重复向临近磁道写入数据,造成掉速,性能较差,故有一次性硬盘之称。

叠瓦式磁记录(Shingled Magneting Recording/SMR)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缩小了磁轨间的保护距离,特别是允许磁轨互相重叠,就像屋顶的叠瓦。

这样自然就能在不缩小磁头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存储密度。以现在的技术SMR可以做到单碟2TB以上的存储容量。

其缺点和NAND闪存很相似。如果是向一个空白的碟片写入数据,SMR很好很强大,但如果面对已经存有数据的一系列磁轨,SMR的写入过程其实是毁灭性的。

写入针对的仍是磁轨的全部宽度,而磁轨是互相重叠的,这就意味着覆盖一个磁轨,也会影响邻近的,会被一块儿重写。

SMR叠瓦记录技术只适用于当仓库盘用,对于一次性写入的影音类,图文类是有好的表现的,前提是一次性写入后切记不要再执行修改或替换任何文件的操作,只能当成为只读盘用。

叠瓦式磁记录技术是一种硬盘存储的技术,因为硬盘大小已经被限制住了所以厂商一直在尝试如果在保持硬盘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能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SMR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展出来的可以让硬盘单碟达到1.25TB的容量。

除了叠瓦式盘还有垂直式硬盘,垂直式硬盘优势主要是擦除数据时不会影响到附近轨道的其他数据,因此安全性相对更高,同时碎片化写入数据时也不会造成硬盘负担过重而大幅掉速,此外因为叠瓦式硬盘擦除与覆写数据的操作需要磁头写入两次数据,相对的磁头寿命会因此受到影响。

扩展资料:

硬盘种类:

1,SATA硬盘:用SATA接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以后PC机的主流发展方向,因为其有较强的纠错能力,错误一经发现能自动纠正,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新的SATA 使用了差动信号系统“differential-signal-amplified-system”。

这种系统能有效的将噪声从正常讯号中滤除,良好的噪声滤除能力使得SATA只要使用低电压操作即可,和 Parallel ATA 高达5V的传输电压相比,SATA 只要0.5V(500mv) 的峰对峰值电压即可操作于更高的速度之上。“比较正确的说法是:峰对峰值‘差模电压’”。一般转速可达7200转/分。

2,SCSI硬盘:SCSI硬盘即采用SCSI接口的硬盘。 优点: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它由于性能好、稳定性高,因此在服务器上得到广泛应用。缺点:由于SCSI硬盘价格非常昂贵,所以一般的PC是不会使用SCSI硬盘。 一般转速可达10000转/分。

3,SAS硬盘: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 一般转速可达15000转/分,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