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加持,本田思域赛车化重改

电脑教程013

红头加持,本田思域赛车化重改,第1张

一改大多数 汽车 媒体之前普遍使用的流程,我此次想先从动力方面开始介绍。虽然思域的很多重改车都选择走K20A这条路线,如今看来已经算不上新鲜了,不过这还是使人上瘾的源泉。

K20A作为K系列第一款引擎留用了前辈F20C小角度夹角设计、反置式的前吸后排布局来提高高转马力输出,而86X86mm正方体汽缸结构,不仅兼顾扭力与高转速的动力输出,同时造就了更均衡的性能表现。不过同样的K20A随着时代与车型的不同,也进行了多次改进,这台思域移植的是一套来自DC5身上的全套K20A动力单元,包括引擎、变速箱等等,至于为什么不是FD2上的那台,这里先卖个关子。

下面来解答一下整套动力装置为什么选择了DC5而非FD2上的K20A总成,据店家介绍原因有两个。首先第一个原因相信不少玩车的朋友尤其是对K20A蠢蠢欲动的本田粉都知道,DC5身上的K20A使用的是钢索拉线式节气门,而FD2采用电子节气门,虽然 科技 水平上更为先进,但是仍然不如拉线式来得直接,并且作为赛车而言,为了追求稳定性和更好的成绩,拉线式节气门当然成了最为合适的选择,而正是由于这一点,也间接的造成了第二个原因,市面上DC5的动力总成或者单颗引擎的数量远远超过FD2,因此价格相较于后者身上的那台K20A要便宜一些。不过这个便宜只是相对而言,与其他某些神机比起来真的是贵到没朋友。所以综上所述,除非您想高度还原FD2,否则一套DC5的引擎总成还是更为实在的,至于动力上的那点细微数字的差距,后天的调教完全可以弥补。

说完了动力再返回来介绍一下外观,这台思域在向TYPE R进发的过程中加入了更为竞技的元素,TOPMIX的这套夸张的包围套件瞬间让人感觉燃到爆,巨大的空气动力组件不仅能给对手压力,更能给与车身更多的下压力,而矗立在尾箱盖上的Mugen碳纤维尾翼,虽然对于前驱车而言效果可能不会像后驱车那般明显,但绝对属于外观上的点睛之笔。

赛车的内饰就是拆这句话已经说过太多遍了。确实,对于追求成绩的的赛车而言,无关紧要的舒适性配置完全就是累赘,动力将会大把大把的浪费在拖动如此多额外负重上,因此一个“干净整洁”的内饰就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这里也充分发挥了FIST的自主研发能力,内饰中大多数都来自于他们制作及已有产品,比如全车防滚架,完全是按照FIA规格自行焊制,而碳纤维中控台及其上各功能开关分布,均是按照早年FIST征战各个赛场所得到的经验制作的。

作为一台前驱车,操控上虽然先天有着比较明显的劣势,但是本田前驱车性能车长久以来依然能屹立于世界性能车之林足见其功底,不过普通版的思域能就要比一众性能大哥略差那么一些了。但这只是原厂而言,之前的内饰相信诸位已经看到了,全车焊装了相当密集的防滚架,而大家也应该都知道,防滚架不光是在翻车时保障车手生命安全的一项安全措施,同时由于多数防滚架最终都会连接至悬挂避震附件,因此就很好的将行驶过程中原本应作用在车身各处上的力转移至了防滚架上,因此刚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解决了刚性的问题,有了好的基础,下面就是悬架及制动部分了。这台思域赛车选用了台湾品牌中比较高端的G-force竞技型绞牙避震,足以应对目前的这个级别的一切赛道需求,而刹车卡钳来自于FIST自产的产品,前六活塞加划线盘的阵容对于现在的动力而言完全富裕,配合Hel钢吼和Hawk刹车皮,即使长时间各种狠踩也能保证刹车性能。

久闻本田红头的大名,FD2的强悍,我以及曾经对我有很大帮助的朋友在不同阶段都曾想过是否进入它的魔掌,趁着年轻疯狂一下,可是最终还是选择了与它保持距离。古语讲人无完人,其实任何东西都是一样,没有真正完美的,你享受了它的优势,就要相应的付出一些代价,而在我看来以K20A为首的本田红头机就像毒品,在它还是花并未接触它的时候觉得她很美,一旦进入其中想要戒毒极其困难,自吸高转的滋味绝对会让任何人上瘾,虽然不会像毒品那样危害身体,但黑洞般的投入让我觉得还是敬而远之比较好,或许这就是我的屌丝命。

改装清单:

动力

Honda K20 DC5引擎

Vanhool芭蕉

JS款排气尾鼓

国产冬菇头

FIST进气管

FIST油冷套件

FIST中尾排气

FIST油冷导风

FIST进气导风

FIST进气风箱隔板

底盘

FIST6活塞卡钳

Hel刹车油管

FIST刹车分配器

Hawk刹车皮

Gforce竞技绞牙避震

AME TM02 18寸轮毂

Hoosier轮胎18寸光头

轻量化轮胎螺丝

国产后轮倾角调整臂

供油

FIST副油箱

Bosch油泵

Sard油压调压阀

FIST全车油管

电子

HKS vpro 外挂电脑

AIM赛车仪表

FIST赛车断电开关

FIST赛车启动开关

FIST赛车继电器组合

FIST赛车保险丝组合

FIST赛车开关组合

内装、外装

TopmixFRP包围

Topmix碳纤引擎盖、后尾盖、尾翼

FIST碳纤中控台

Sparco赛车座椅

Sparco赛车方向盘

sabelt六点式安全带

OMP方向盘快拆座

FIST A柱车手导风系统

FIST换挡座支架

进口轻量化后挡风玻璃

简易赛车灭火器

车架

FIST全车车架点焊

FIST自制FIA规格防滚笼

轻量化车身

底盘防锈

自吸车还刷电脑。其实真没什么好改的。九代思域都已经从八代的还保留有小小运动的基因变成真正的买菜车。还刷电脑。真没改的意思了。有这个钱,真换一台比较好。为什么这么说。一般九代思域的,改装,都是加涡轮,换发动机。从这两种去改。想想原车发动机真没改动空间与必要性。所以这车可以说很鸡的一台车

快这个话题好像还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当一些有性能又或者改装潜力高的车型的推出之后。之前就有GTI、尚酷等话题车型,而之后就到了GK5,而现在到FC1。不过,说实话,这些车究竟快不快笔者还真不敢轻易下定论,唯一可以说的是,这些车是真的好玩。撇开GTI或者尚酷这两台天生就是运动定位的车,且说GK5和FC1,GK5原厂操控虽然并不太好,但稍微进行改动还是相当有可玩性,至于FC1就更不用说了,大哥FK8 Type R的表现就摆在那里了,再加上与FK8一样都是采用涡轮引擎加四轮独立悬挂,虽然马力上可能不及FK8,但操控上还是可以尽可能的模仿,所以你敢说它不好玩吗?不过当然,正如前面所说的,这些都是需要通过悉心的改造和调教之后才能得到的效果。正如本文的这位主角FC1,经过悉心改造和调教的,体验到原来FC1也可以这么好玩的。

有很多人以为,如果想要一台车好玩又或者有很强大的性能,那必须要改很多东西,甚至还要花一大笔钱,一定要弄一些相当顶级的部件才能实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顶级改件自然有很强性能,但如果调教不当或者配合不当也是会有反效果,相反,配合好调教又做得好,那就算是普通的部件也可以有很好的性能,而这就是所谓的平衡性,而这台FC1似乎就做到了这一点。

好了,话不多说了,来说说车吧,怎样才是一台好玩的车呢?笔者认为它并不一定要有很强大的性能,而是更加偏重于得心应手,例如我需要加速,引擎可以很快地响应,而想要攻克一个弯角的时候,车辆能够给我足够的支撑,起码不会让我感觉一打方向就到了极限。首先来看看动力方面吧,想要得心应手的动力对于FC1来说并不难,但一定要知道所谓得心应手有两种,第一种是想有马力,引擎能够发出对应马力;另外一种是动力未必要很大,但只要想引擎马上就能发挥这又是另外一种享受。当然笔者更倾向于后者,毕竟对于涡轮引擎来说大马力很多时候是用涡轮迟滞换回来的,所以与其等,宁愿减少马力换来随传随到的动力。这台FC1并没有为L15B7进行深度的大改造,甚至连涡轮也没有做过任何手脚,只是简单地通过外挂DME电脑进行提升增压值并调整喷油和点火来进行动力提升。在瞬压1.7Bar之下,FC1已经有着超过200匹的马力,虽然不大,但好在你不需要等待就可以得到引擎的配合。当然了,除了外挂电脑有着很大功劳之外,引擎周边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进排气的改造就是最必要的,不然如何为涡轮提供充足的空气以及快速排走废气呢。

动力系统固然是重要,但只能向前冲的大马力并不能说是乐趣,而真正的乐趣应该是有随传随到的动力之后又有攻克弯道的实力。所以有了动力之后,接下来就该提升操控了。提升操控性能很多人把其单纯地归纳到避震方面。毕竟避震是最直接影响到操控的一个部分,没有足够的支撑力说什么也是假的,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首先我们要理解,操控可不是指单一个东西,影响操控性能的可是有很多个方面,因此如果只是说避震,那未免太对不起其他的升级部件了。不过,如果说提升操控的话,避震还是不能不说,毕竟原厂避震支撑力确实太弱了,虽然在街道使用有时候你还是会觉得它硬,但真正要它去支撑的时候,特别是一些快速的重心转移时,你就会很明显地发现原厂避震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所以,换避震是提升操控的第一个重点。

而第二个重点嘛,那必定是轮胎。很多人以为换了避震之后就会天下无敌了,换了避震操控极限就会提升很多什么的,不好意思,您误会了。更换避震能提升支撑力这点没错。但这并不代表全部啊,要知道所谓的支撑力是建立在抓地力之上的,如果抓地力本身都不足以应付,那有再大的支撑力又怎样发挥。到时候别说发挥避震的极限,很可能连避震一半的性能都没能发挥轮胎就已经失去了抓地力,那操控又怎么可能提升,所以轮胎必定是操控的第二个重点。

有了这两点硬件的配合理论上已经可以让操控提升一个级别,可是这只是硬件的配合,之后有了软件当然还需要很多很多的调教,例如车高、避震的软硬、Camber等的软件的配合也是相当相当的重要。毕竟改装的精髓在于调教,而非简单的安装,如果不懂调教或者调教不当极品也会变成废品。这台FC1可以说是很好地演绎了这一点,本次拍摄地是一条山路,在前往拍摄地时,笔者也小跑了一段,而感觉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虽然车速不快,但那能够跟上节奏的动力,再加上支撑力十足但又十分柔韧的避震和紧咬地面的轮胎,使车辆能够充分完成笔者的每一个转向动作,真是相当有趣的一种驾驶体验。

动力和操控都完成,是否就完毕了?等等,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制动系统。正所谓做男人就应该能屈能伸。而车也是一样,懂得冲也该懂得收,不过,记住一点,说懂得收,并不是盲目的追求制动力而选择一些很巨型卡钳,毕竟卡钳也是有重量,虽然它们可以为你提供强大的制动力,但同时也会加重簧下质量,这样悬挂活动起来也就没有那么的灵活,操控性自然也会所有减低。他们选择了一套雷讯单片锻造的六活塞卡钳作为升级品,配套上355mm的刹车碟,足以把车身本身不是太重的思域制服,而且这套制动套件其重量也相对较轻,笔者个人认为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实话说,这台车FC1可以说是让笔者比较难以忘怀的一台车。正如笔者前面所说的,这台车并不是一台很快很快的车,但却是一台很好玩的车。而更值得欣赏的是,这台车的好玩并不是因为堆砌改件,而是通过正统的升级部件再加上合理的调教而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