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签选择器(如:body,div,p,ul,li)。
2、.类选择器(如:class="head",class="head_logo") 。
3、ID选择器(如:id="name",id="name_txt")。
4、全局选择器(如:*号)。
5、.组合选择器(如:.head .head_logo,注意两选择器用空格键分开)。
6、.继承选择器(如:div p,注意两选择器用空格键分开)。
7、伪类选择器(如:就是链接样式,a元素的伪类,4种不同的状态:link、visited、active、hover。)。
8、字符串匹配的属性选择符(^ $ *三种,分别对应开始、结尾、包含) 。
扩展资料:
css选择器的基本定义是:每一条css样式定义由两部分组成,形式如下: [code] 选择器{样式} [/code] 在{}之前的部分就是“选择器”。
说了这么一大段话,其实简而言之,就是要使用css对html页面中的元素实现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控制,这就需要用到CSS选择器,html页面中的元素就是通过CSS选择器进行控制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ss选择器
1、代表内联样式,如:style=””,权值为1000。
2、代表ID选择器,如:#content,权值为100。
3、代表类,伪类和属性选择器,如.content,权值为10。
4、代表类型(元素)选择器和伪元素选择器,如divp,权值为1。
按照CSS代码的执行先后顺序。如果有重复的规则,按照后执行的定义。最终规则是多个定义规则的综合。重点:高级规则定义对于不同表格的文字样式定义。(不同表格使用不同ID、使用类样式定义)一页中的多种超级链接样式定义。多个相同规则不同对象的CSS共同定义。对于同一对象定义的多种CSS方式考虑哪种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