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类药物企业有哪些已经上市了?股票代码是多少?

JavaScript011

多肽类药物企业有哪些已经上市了?股票代码是多少?,第1张

例举多肽类药物企业已经上市的有:

1、常山药业(股票代码300255):

从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来看,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1.93亿元,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18年的1.356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2.517亿元。2015年10月,公司拟以12.45元每股定增6426万股,募资8亿元,用于多糖及蛋白质多肽系列产品产业化项目,达产后年产8000万支低分子肝素制剂和5000公斤低分子量肝素原料药。

2、海普瑞(股票代码002399):

从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来看,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3.58亿元,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17年的4085万元,最高为2020年的5.920亿元。公司刘博士从事多肽化学研究,多肽新药设计及开发逾20年,发明了一类全新的多肽,并申请了国际专利,共获得4项

国际专利授权。

3、亚宝药业(股票代码600351):

从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来看,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9017.6万元,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16年的-4786万元,最高为2018年的2.561亿元。(Mann kind公司的口服胰岛素产品A frezza于2014年4月1日获得美国药监局顾问小组推荐批准上市, 这将是美国药监局批准的首个口服胰岛素产品。

4、舒泰神(股票代码300204):

从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来看,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1.01亿元,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20年的-1.443亿元,最高为2017年的2.618亿元。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制药和部分化学药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苏肽生”和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舒泰清”;公司还储备了美他沙酮片、掩味盐酸小檗碱分散片和曲司氯铵胶囊等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储备产品,目前国内尚未有上市品种。

5、博济医药(股票代码300404):

从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来看,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315.04万元,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17年的-2648万元,最高为2020年的985.6万元。自成立以来,博济医药始终坚持“诚实、守信、专业、权威”的经营理念,为医药企业和其他新药研发机构提供新药研发全流程“一站式”外包服务,包括药学研究、药物评价(动物)、临床试验、上市后再评价、技术成果转化、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等,以及医疗器械、保健品的注册及临床研究服务等。

6、誉衡药业(股票代码002437):

从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来看,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4亿元,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19年的-25.96亿元,最高为2016年的6.441亿元。

7、海王生物(股票代码000078):

从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来看,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1.82亿元,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20年的-3.328亿元,最高为2017年的6.979亿元。

我国是多肽原料药出口大国,占全球多肽原料药市场的30%以上。多肽药物用途广泛,目前已应用到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疾病、呼吸、抗肿瘤与免疫调节以及生殖、消化道等领域,蕴含广阔的市场空间。多肽药物是介于小分子和蛋白质药物之间的一种特殊药物。多肽药物的许多性质介于化学药物和蛋白质药物之间,具有活性和安全性高、特异性强、确定性好、成药性好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胰岛素就是最常见、也是目前市场规模最大的多肽药物。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教授介绍,多肽药物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感染等多个重大疾病的治疗领域。在糖尿病领域,多肽药物在全球降糖药物市场中占有率近70%;在心血管领域,虽然多肽药物目前上市品种还较少,但在未来高效低毒药物的发展趋势下,开发前景广阔;在肿瘤领域,多肽药物凭借其靶向性、安全性、特异性,使其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制中备受关注,在肿瘤治疗新药中的比例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重磅品种不断涌现;在感染领域,多肽类抗生素具有作用机理独特、广谱抗菌活性、不易产生耐药性优势,在医药工作上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肽类药物在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生物制剂之间占据着独特的药学地位,目前占全球医药市场的5%,2019年全球销售额超过500亿美元。其中胰岛素和类似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产品都超过数十亿至过百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目前多肽新药正以市场复合增长率7%~10%的速度快速增长。

随着生物技术与多肽合成技术的日臻成熟,越来越多的多肽药物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因适应证广、安全性高且疗效显著,多肽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肿瘤、肝炎、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通常由10~100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其连接方式与蛋白质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低于10000。多肽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迄今在生物体内发现的多肽已达数万种,其广泛参与和调节机体内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功能活动,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合成的多肽药物已成为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其因适应证广、安全性高且疗效显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肿瘤、肝炎、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

多肽药物的来源

多肽药物主要来源于内源性多肽或其他外源性多肽。

内源性多肽

即人体固有的内生性多肽,如脑啡肽、胸腺肽、胰脏多肽等。

外源性多肽

如蛇毒、唾液酸、蜂毒、蛙毒、蝎毒、水蛭素、竽螺毒素衍生物和苍蝇分泌的杀菌肽等。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与多肽合成技术的发展,某些活性多肽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分子设计与筛选、并经人工合成而获得 [1] 。

多肽药物的品种

较早上市的多肽类药物主要是一些多肽类激素,如鲑鱼降钙素、生长抑素、人高血糖素、缩宫素等 。随着新药研发的不断深入,多肽药物的开发已经发展到疾病防治的各个领域如抗肿瘤多肽、抗病毒多肽、多肽疫苗、细胞因子模拟肽、抗菌活性肽、诊断用多肽、减肥用多肽等 。

多肽药物的特点

多肽易于合成改造和优化组合,能很快确定其药用价值

由于本身的特性,多肽从临床试验到FDA批准所需时间也比小分子药物时间短很多,大约平均为10年。而多肽通过临床试验的机率比小分子化合物要高两倍。多肽的特定优点使其在药物开发中表现出特定的优势和拥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