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轴通常指用户眼睛到屏幕的一条直线。所有的元素都有层叠顺序。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div框。
当我们试着去改变background: black,我们会发现由于背景颜色盖在边框之上,边框的颜色会有所改变。
我们试着给这个div中加个内联元素,会发现,内联元素比那个没有因为背景是黑色,而隐藏掉。
内联元素是在background之上的,所以不会被背景色覆盖掉。
接着,我们在div中再创建一个内联元素
我们会发现,子元素的背景色覆盖掉了父元素的背景色。然后,我们给子元素加个margin-top,子元素中的内联元素会将父元素中的文字覆盖掉。
我们继续添加一个浮动元素,同时稍微修改下子元素的样式,方便我们观察。
给float元素加一个margin,我们可以看到,蓝色的float元素,覆盖在div之上。
我们继续添加两个div元素
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后出现的元素会覆盖在先出现的元素之上,但是,浮动元素仍然在顶端。
我们给两个元素都加上position。
这时,两个div都在float元素的上层。后出现的橙色元素暂时在最上面。
我们接着给.relative1加上一个z-index
此时.relative1就在最上层。但是我们给.child加上z-index并没有效果,因为要给定位元素加上z-index(不为auto)才能触发堆叠上下文。
总结下来就是下图所示(原谅我盗图):
堆叠顺序(stacking order):HTML 内元素发生层叠的时候的特定垂直顺序,即元素在用户视线方向上的顺序。
一般而言,div 以内在层叠顺序上对于视觉有影响的一般有以下几个:
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来测试一下他们的堆叠顺序。
在日常写页面中,很大可能是这样的:
一个 div 元素内有一个 background 和一个 border,它们两者是分开的吗?
现在,将该 div 的 border 颜色改为半透明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内联元素和块级元素的堆叠顺序都是大于 background 的,那么他们与 border 相比较呢?
想办法把这两个元素移动到与 border 相覆盖,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堆叠顺序。
往两个元素上分别加一个 margin-left:-10px
可以知道,内联元素和块级元素的堆叠顺序都大于 border 的堆叠顺序。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堆叠顺序呢?
再往块级元素上加一个 margin-top:-10px
先加一个浮动元素,背景色为蓝色。
现在,先测试一次,蓝色的浮动元素与目前已知的最高级的内联元素哪个堆叠顺序比较大。给浮动元素加一个margin-top:-60px
依然是加一个定位元素
依然是加margin-top:-50px
可以看到,position:relative的元素直接盖住了目前已知最高等级的内联元素,说明 position:relative的元素的堆叠顺序比内联元素的要大。
接下来看一下 position:absolute将上面 position:relative改为 position:absolute
从图片可以看出结果是一摸一样的,说明 position:relative和 position:absolute有一样的堆叠顺序。
所以: 定位元素 >内联元素 >浮动元素 >块级元素 >border >background
首先要知道,z-index 生效的前提是该元素是 position 属性值是非static的元素,此时的 z-index为 auto。再添加一个元素,使它的 z-index生效
接下来,继续给一个margin-top:-40px
可以看到,橙色元素完全被盖住了。
修改一下margin,试着让它显示出来。
可以看到,即使不加margin负值,依然看不到。
设置margin-top:70px
可以看到,橙色有一部分被背景盖住了,说明:
综合上面所有内容,元素的堆叠顺序就出来了。
就是下面这个:
上面的顺序,越大的离用户越近。
堆叠上下文:stacking context,类似与作用域,由不同的CSS属性造成的一类具有相同特征的东西,并没有特定的概念。堆叠上下文影响的是元素 CSS 属性中的 z-index,父元素是否是堆叠上下文,对具有z-index属性的子元素的堆叠顺序有影响。
文档中的层叠上下文由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的元素形成:
接下来看一下堆叠上下文对 z-index 的影响:
首先创建一个父元素的 div 作为容器,然后添加两个子 div ,两个子 div 里分别添加一个子 div
接下来,使用 CSS 添加样式,此时页面内有一个堆叠上下文=》html 元素
接下来给 bbb 添加一个 z-index:1并使它移动到 aaa 的位置。
页面并没有变化,那么这时候修改一下 aaa 和 bbb 的z-index 大小呢?将 aaa 的 z-index 改为2
接下来让 parent 元素形成堆叠上下文,并给 a 和 b 一个负z-index
部分参考自:
层叠上下文 (stacking context),是HTML中一个三维的概念。在CSS2.1规范中,每个盒模型的位置是三维的,分别是平面画布上的X轴,Y轴以及表示层叠的Z轴。一般情况下,元素在页面上沿X轴Y轴平铺,我们察觉不到它们在Z轴上的层叠关系。而一旦元素发生堆叠,这时就能发现某个元素可能覆盖了另一个元素或者被另一个元素覆盖。如果一个元素是层叠上下文元素,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元素在Z轴上就“高人一等”,最终表现就是它离屏幕观察者更近。
你可以把层叠上下文元素理解为理解为该元素当了官,而其他非层叠上下文元素则可以理解为普通群众。凡是“当了官的元素”就比普通元素等级要高,也就是说元素在Z轴上更靠上,更靠近观察者。
层叠等级 (stacking level,叫层叠级别/层叠水平也行),决定了同一个层叠上下文中元素在z轴上的显示顺序。
联系上面说到的层叠上下文可以得出结论:
1、普通元素的层叠等级优先由其所在的层叠上下文决定。
2、层叠等级的比较只有在当前层叠上下文元素中才有意义。不同层叠上下文中比较层叠等级是没有意义的。
层叠顺序 (stacking order)表示元素发生层叠时按照特定的顺序规则在Z轴上垂直显示。由此可见,前面所说的 层叠上下文 和 层叠等级 是一种概念,而这里的 层叠顺序 是一种规则。
前面说了那么多,到底如何产生层叠上下文呢?如何让一个元素变成层叠上下文元素呢?
其实,层叠上下文也基本上是有一些特定的CSS属性创建的,一般有3种方法:
1、HTML中的根元素<html></html>本身就具有层叠上下文,称为“根层叠上下文”。
2、普通元素设置position属性为非static值并设置z-index属性为具体数值,产生层叠上下文。
3、CSS3中的新属性也可以产生层叠上下文。
有两个div,p.a、p.b被包裹在一个div里,p.c被包裹在另一个div里,只为.a、.b、.c设置position和z-index属性。
效果:
因为p.a、p.b、p.c三个的父元素div都没有设置z-index,所以不会产生层叠上下文,所以.a、.b、.c都处于由<html></html>标签产生的“根层叠上下文”中,属于同一个层叠上下文,此时谁的z-index值大,谁在上面。
有两个div,p.a、p.b被包裹在一个div里,p.c被包裹在另一个div里,同时为两个div和.a、.b、.c设置position和z-index属性。
效果:
虽然p.c元素的z-index值为999,远大于p.a和p.b的z-index值,但是由于p.a、p.b的父元素div.box1产生的层叠上下文的z-index的值为2,p.c的父元素div.box2所产生的层叠上下文的z-index值为1,所以p.c永远在p.a和p.b下面。
另外,由于p.a和p.b这两个元素都在父元素div.box1产生的层叠上下文中,所以谁的z-index值大,谁在上面。
有两个div,div.box1内有div.child1,div.box2内有div.child2,来看一看.box1/.box2的z-index属性值分别为auto和0时,.child1和child2的层级有什么不同。
1、.box1/.box2虽然设置了position: relative,但是z-index: auto的情况下,这两个div还是普通元素,并没有产生层叠上下文。所以,child1/.child2属于<html></html>元素的“根层叠上下文”中,此时,谁的z-index值大,谁在上面。
2、而把.box1/.box2的z-index属性值改为0,最终结果完全相反。这时.child2覆盖在了.child1上面。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设置z-index: 0后,.box1/.box2产生了各自的层叠上下文,这时候要比较.child1/.child2的层叠关系完全由父元素.box1/.box2的层叠关系决定。但是.box1/.box2的z-index值都为0,都是块级元素(所以它们的层叠等级,层叠顺序是相同的),这种情况下,在DOM结构中后面的覆盖前面的,所以.child2就在上面。
CSS3中出现了很多新属性,其中一些属性对层叠上下文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下:
父元素的display属性值为 flex|inline-flex ,子元素z-index属性值不为auto的时候,子元素为层叠上下文元素;
元素的 opacity 属性值不是1;
元素的 transform 属性值不是none;
元素 mix-blend-mode 属性值不是normal;
元素的 filter 属性值不是none;
元素的 isolation 属性值是isolate;
will-change 指定的属性值为上面任意一个;
元素的 -webkit-overflow-scrolling 属性值设置为touch。
CSS3中,元素属性满足以上条件之一,就会产生层叠上下文。我们用第1条来做一个简单的解释说明。
栗子有三个层级:div.box >div.parent >div.child
我们来看一下,给div.box设置CSS3属性display=flex对层级有什么影响。
1、.parent设置了z-index属性值,但是没有设置position属性,z-index无效,所以没有产生层叠上下文,.parent还是普通的块级元素。此时,在层叠顺序规则中,z-index值小于0的.child会被普通的block块级元素.parent覆盖。
2、当给.box设置display: flex时,.parent就变成层叠上下文元素,根据层叠顺序规则,层叠上下文元素的background/border的层叠等级小于z-index值小于0的元素的层叠等级,所以z-index值为-1的.child在.parent上面。
上面说了那么多,可能你还是有点懵。这么多概念规则,来点最实际的,有没有一个“套路”当遇到元素层叠时,能很清晰地判断出他们谁在上谁在下呢?答案是——肯定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