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分析一个行业

JavaScript020

如何研究分析一个行业,第1张

问题一:如何做行业分析 不管你的公司必须了解行业和竞争条件。行业和竞争分析是公司的经营环境做了战略评估的重要方面。行业之间在以下几个方面显著差异:经济特点,竞争环境,发展前景的未来盈利。行业的变化取决于下列各因素的经济特征:行业总需求量和市场成长率,技术变革的速度,买方市场的地理界限,在数量和规模(区域全国?)和卖方,卖方的产品或服务是一个统一的或高度分化?规模经济,对成本的影响,分销渠道到达买家输入行业之间的差别还体现在以下因素的竞争的重视程度:价格,产品质量,性能,功能,服务,广告和促销活动,新产品创新,在一些行业,价格竞争占主导地位,而在其他行业,但竞争可能会专注于核心的质量,或专注于产品的性能,或注重品牌形象和声誉。一个行业和竞争环境,以及他们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社会经济特征往往决定了该行业的盈利前景,对于那些没有吸引力的行业,最好的企业也很难获得满意的利润,相反,相当有吸引力的行业,弱的企业可以实现良好的经营结果。什么行业是主要的经济特点是什么?因为有产业和结构特点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行业及竞争分析必须首先把握行业作为一个整体的最重要的经济特征。升市场规模:小市场一般吸引不了大的或新的竞争者大市场往往是感兴趣的公司,因为他们要建立在有吸引力的市场拥有稳固的竞争地位。 L范围内的竞技比赛:市场的局部性质是什么?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升市场的增长:快速增长的市场会鼓励其它公司进入增长缓慢的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及较弱的竞争者了。物流行业目前正处于周期的成长阶段:它是在发展,迅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停滞或衰退阶段的初始阶段? L号和竞争厂商的相对规模:行业正在打破许多小公司由少数几家大公司垄断依旧? l在何种程度上在整个供应链,整合向前或向后整合量L买家和相对大小?因为在一个完全集成的,往往会产生整合和公司的非集成部分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和成本差异,L分销渠道到达买家的物种升生产工艺革新和技术变革的新产品的速度,L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强烈分化,弱分化,或者分化的一样吗?物流行业在公司实现了采购,制造,运输,营销或广告和规模经济等方面的能力?物流行业中的某些活动是不是有学识和经验的影响独特的方面,导致单位成本将与累计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升的产能利用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是否本公司能否获得成本效益?因为生产过剩往往降低价格和利润空间,现在是时候提高价格和利润空间相当稀少。升必要的资源以及进入和退出市场的难度:高壁垒,以保护现有的企业往往位置和利润,降低门槛使得该行业容易受到新进入者的入侵。物流行业的盈利能力是高于平均水平还是低于平均水平?高利润吸引新入行的行业,这个行业的环境往往会加速竞争者的萧条。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行业结构?各种竞争力量更强大?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将成为了行业的竞争力分为五个。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你可以利用它来系统地分析了主要的竞争压力,市场上确定每一个强大的竞争压力的程度。 1。厂商之间的竞争竞争竞争: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是最强大的五力。为了赢得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他们通常不惜任何代价。在一些行业中,竞争是价格的核心,在一些行业,价格竞争较弱,核心竞争力在于特色产品或服务,新产品的创新,质量和耐用性,保修,服务和品牌形象。竞争可能是友好的,也可能是生存还是亡,这一切都取决于对行业的公司采取行动威胁的竞争对手频率和侵略性的盈利能力。一般情况下,行业的竞争厂商都善于以增加对顾客的吸引力增加其产品的新功能,而其他竞争对手无情的挖掘市场的疲软。厂商之间竞争的竞争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的点的竞争不仅是实力,价格,质量,性能特点,顾客服务,保修,广......>>

问题二:分析一个行业应该从什么地方分析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共同学习:

1、首先要看这个行业已经存在多久

2、看一个区域有多少人去做这个

3、询问消费者对这个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4、国家政策(比如说国家现在淘汰白炽灯,谁还大力去推广)

5、是否可以一直延续(可以传家)

6、投资和回报的比例,风险如何

7、最最重要的是:自己到底是不是想去创业,欲望有多强。

问题三:如何分析一个行业或者产品的发展前景 行业分析的主线一般以时间为参数,即编年体的事件分析。简单地说,就是行业历史、行业现状、行业未来。

一、行业历史

1、讲述行业的发展历程;

2、重点突出行业发展的“拐点”;

3、揭示产生“拐点”的根源;

4、寻求行业发展的规律;

二、行业现状

1、当前状态,如行业规模、品牌格局、消费者认知等;

2、行业格局分析一般使用“波特五力模型”;

3、品牌竞争态势一般使用“SWOT”模型;

4、行业发展潜力一般使用“波斯顿矩阵”

5、提出行业当前焦点问题;

6、提供宏观层面的解决方案;

三、行业未来

1、对比行业发展规律,判定行业当前的“位置”;

2、预测行业未来“拐点”;

3、提供应对未来拐点变化的行业解决之道

问题四:怎样研究一个行业 但凡对金融经济略有研究的人都知道,从基本面的角度出发,行业产业分析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特别是习惯了所谓自上而下的分析人士更是如此。细细道来,行业发展历程、行业的现状、行业产业链条、行业内竞争情况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要包含进去的,最后再加上对一些行业内龙头典型公司的分析,就能拿出一篇少则几十页多则数百页,图表众多,逻辑推理十分严密,结构非常完整的宏图大作出来。细心的行业研究家是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明明通过经上百年西方世界实践和经济学家不断锤炼留下来的经济学经典作为依据分析研究出来的行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就是硬生生地在中国不会按照这样的趋势运行,或者只是在表面上应付一下而在实践中拖拖拉拉,要是照着这样的行业研究去做产业投资,十个里面有八个恐怕是要出问题的。就其原因,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行业产业研究经验,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西方的行业产业研究范式更多的是建立在自由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假设之上,它强调的是市场通过构成市场自身的各参与主体在科学技术、商业模式等不断创新下优胜劣汰,最后使得优质资源自动地与优质主体进行匹配,从而总体上不断地将经济蛋糕做大做实,增加社会福利,推动社会进步。但这样的逻辑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与 *** 政策紧密相关的,而其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很大程度上是为“权力过大”的权贵与富商阶层服务的。说到这里提一句旁的,前些天说到杭州的富家子弟飚车撞人事件,听到一句很是记忆深刻的话: *** 是为穷人说话,富人办事的机关。这种经济发展的利益格局是与政治政策联系在一起,是一种通过盘剥多数人为极少数人服务的利益格局,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政治经济”,是一种边把蛋糕做大,边更重于把蛋糕的大部分分到极少数人手中的经济模式,与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有着很大的不同。搞清楚了影响中国行业产业发展方向的核心源动力,自然而然,我们的问题就回到了文本的题目:“在中国,行业产业该如何研究?”方法有二:一、各地市在省会设立办事处,各省市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就连跨国公司和规模大一些的民营企业也纷纷在省城京城安营扎寨,使得这些地方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总部经济”,实则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报处、公关处”,主要目的就是先人一步掌握 *** 政策,甚至影响政策的制定。因此,第一种方法也就很明白了,想尽办法靠近“政策中心”,获取政策先机优势。这种方法适合有钱有势的阶层,他们是极少数,与政策中心的关系非一般,普通老百姓不容易应用。二、接下来要说的方法是一种利益分析法,笔者觉得给这种方法起一个“稳定江山”法可能比较妥当,当然看完本文有更好创意的读者也请不吝赐教。笔者的“稳定江山”法,就是要行业产业研究分析家站在政治稳定社会团结的角度,从当前社会矛盾的焦点出发,去分析判断当权的 *** 政策制定者为了国家稳定而不得不去做的一些事情,由此形成对一些相关行业产业的趋势判断。这其中的分析逻辑较多,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条主线是:政治稳定取决于就业稳定(还有一个是通货膨胀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就业取决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取决于所谓的三驾马车。各位分析家把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两匹马盯好了,现在可以说通过提高保障、改善分配机制(雷声大、雨点小,经济要是快速好转就别指望了)等方法来拉动内需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至于发消费券、搞金融消费贷款等都只是当权者极不情愿吐出利益而要老百姓自己拉动内需以达到稳定江山的 *** 用心而已。秉承这种分析思路,各位读者认为房价还会像前十年那样疯涨吗?医疗体系能不改革吗?汽油能说涨就涨吗?分配制度也该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了吧?写着写着可能带有一些情绪了,但是笔者终归想说明的一点......>>

问题五:如何进行行业分析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根据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的观点,在一个行业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潜在的加入者、替代品、购买者、供应者以及行业中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

(1)进入障碍

结构性障碍

-规模经济

-产品差别化

-资本的需求

-转换成本

-分销渠道

-与规模经济无关的优势

- *** 政策

行为性障碍

-进入对方领域可能的报复

退出障碍

-固定资产高度专业化

-退出成本过高

-协同关系密切程度

-感情障碍

- *** 和社会的限制

(2)同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竞争的原因:

行业内有众多的或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固定成本或库存成本高

缺少产品差别化,用户的转换成本低

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行业增长缓慢

退出障碍高

抗衡格局变化的动因:

行业的寿命周期发生了变化

--企业技术实现革新

-- 经营方式发生转变

--管理风格发生变化

--企业战略发生转变

(3)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行业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产品。包括直接替代品、间接替代品。在高科技领域,替代往往是企业面对的主要竞争。

来自替代品的压力主要因素:

(1)替代品的赢利能力;

(2)替代品生产企业的经营策略;

(3)购买者的转换成本:指顾客由使用原产品转而使用替代产品时付出的代价。转换成本越高,越可以减缓替代过程。

(4)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来自购买者的压力取决于以下因素:

购买者的集中程度

产品在购买者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本行业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转换成本

购买者的盈利能力

购买者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本行业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本行业产品对购买者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购买者掌握的信息

(5)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取决于以下因素:

供应者的集中程度和本行业集中程度

供应品的可替代程度

本行业对于供应者的重要性

供应品对本行业生产的重要性

供应品的特色和转变费用

供应者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本行业内企业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信息的掌握程度

行业分析报告不应是数据或资料的罗列,一定要围绕分析的目的得到分析的结论。在最终成文的报告里需要给出以下结论:

1、这个行业的未来成长性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2、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是哪些。

3、行业内的竞争取得超越竞争对手的关键因素是哪些。

4、行业内的企业是否能够走向资本市场或存在并购的机会。

问题六:怎样分析一个公司 1、公司的背景资料

1)查明公司所属行业,定位公司在行业中的低位(是否是领军企业或优势企业);

2)分析行业的竞争程度,判断公司在竞争中胜出的可能性和核心优势;

3)分析主营构成,查明各块业务占比和毛利情况,判断公司是否有做大某块业务或提升毛利的有力因素;

2、市值情况

当前公司的市值大小,与同行业同主业其他公司进行横向对比,看有无成长空间;

3、财务考察

1)毛利率:毛利率在行业中的位置,是否逐年在提升;

2)净利率:净利率在同类公司中高低,三项费用对净利的影响程度;

3)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是否逐年在提升,是否明显低于净利润甚至出现负数,是否提示有危险;

4)主营收入:是否呈现逐年提升,同比变化增幅如何;

5)净利润:是否呈现逐年提升,同比变化增幅如何;

6)ROE:高低如何,是否逐年提升。重点分析ROE提升的影响因素是那些:是净利润率提升、资产周转率提升还是债务杠杆的作用。

7)分红:历史分红情况如何,是否有高股息的传统,进而验证增长的真实性和管理层的诚信度;

4、公司存在的问题

重点分析公司可能未来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遇到的大概率危险。

5、未来看点

主要考察公司未来有哪些重大事项可能对公司的发展和盈利提升的重大机会;

6、安全边际

分析当前的PB、PE,预判未来增速情况,尝试判断安全边际。

问题七:如何深度分析一个行业的客户需求 1,首先要圈定明确的客户群只有明确的客户群才能让我们很好去研究2,学会用客户的语言来描绘产品3,学会理解客户的多重身份4,了解客户的价值观5,理解客户需求背后的深层次心理需求6,像客户一样体验,像客户一样感知他们的生活世界1)像客户一样看2)像客户一样用3)像客户一样想

我们利用百度指数工具来查询一下近期客户的需求,打开百度指数输入我们需要查询的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词有不同的指数,说明用户对于他们的搜索量的大小,也意味着我们排名的难易程度!

大家看“代理记账”这个词。整体指数为915,但是移动端的指数就占到了400,这说明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值得大家思考

再看需求图谱,对于不同的词延伸出来的客户需求也不同,但是这些又都是我们需要做的词,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布局?

也要看舆情洞察图,对于不同的长尾词延伸出来的客户需求

在看看客户群主要在哪些地方

问题八:如何去看和分析一个行业的前景与未来? 行业前景或喜或忧

由于国家总量调控政策的实施,以及防止新的重复建设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的落实,预计下半年,钢铁、煤炭、机械、石化等行业仍将平稳增长,但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下半年,房地产业可能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交通运输业、汽车工业也将保持较好增长态势。电子行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邮政通信服务业、电力、家电业、医药行业、旅游业将继续处于增幅回落态势,纺织业因出口前景不乐观,全年增长将不尽如人意。

钢铁下半年供需两旺的局面不会根本改变。但由于低水平的生产增长快于需求增长,将使价格逐步下降,全年钢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将低于产量、产值的增长幅度。

煤炭供求关系向偏紧方向发展,煤炭市场前景较好。预计全年煤炭产量将达到9.6亿吨,下半年煤炭库存继续下降,价格基本平稳。国内煤炭消费将达到9.3亿吨,出口保持强劲势头,全年出口将超过6500万吨。

机械下半年生产增速在15%左右。其中机床工具行业可望在质和量上都有大的进展。仪器仪表行业下半年增速减缓;电工电器、输变电设备需求态势较好;工程机械、石化通用机械、重型矿山机械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农机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石油石化预计全年国内市场成品油消费量1.16亿吨左右,达到年初确定目标的下限;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2.02亿吨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比年初目标减少约1300万吨。化工行业方面,受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纯碱、烧碱出口难度加大,加上国内严重供大于求,预计“两碱”市场还会进一步下滑。

汽车第三季度汽车市场将逐步回升,下半年汽车行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预计全年汽车产量将在235万辆左右。

房地产预计三季度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建筑业将在平稳态势下运行,建筑行业的增加值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继续提高。

医药下半年增长势头特别是效益可能降低。今年预期目标是: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商业销售额增长8%;出口增长15%。

问题九: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并且获取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 近几年美国公布的相关数据分析中,薪酬最高、最吃香的行业中便有IT业。IT产业日益崛起,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而往往最被看重的技能是:数据分析、风险管理、机器人技术、信息安全、网络技术。数据分析排名第一最受青睐。接收到这样的信号,一定有很多非专业人士也想成为数据分析师吧,如何速成数据分析师?下面的技能让你事半功倍。

技能一:理解数据库。

还以为要与文本数据打交道吗?答案是:NO!进入了这个领域,你会发现几乎一切都是用数据库来存储数据,如MySQL,Postgres,CouchDB,MongoDB,Cassandra等。理解数据库并且能熟练使用它,将是一个基础能力。

技能二:掌握数据整理、可视化和报表制作。

数据整理,是将原始数据转换成方便实用的格式,实用工具有DataWrangler和R。数据可视化,是创建和研究数据的视觉表现,实用工具有ggvis,D3,vega。数据报表是将数据分析和结果制作成报告。也是数据分析师的一个后续工作。这项技能是做数据分析师的主要技能。可以借助新型软件帮助自己迅速学会分析。如大数据魔镜―首款免费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可视化分析软件(“魔镜”)既可以满足企业需求,也可以适应个人需要,是进行数据分析的一个新型而精准的产品。

技能三:懂设计

说到能制作报表成果,就不得不说说图表的设计。在运用图表表达数据分析师的观点时,懂不懂设计直接影响到图形的选择、版式的设计、颜色的搭配等,只有掌握设计原则才能让结果一目了然。否则图表杂乱无章,数据分析内容不能良好地呈现出来,分析结果就不能有效地传达。

技能四:几项专业技能

统计学技能――统计学是数据分析的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是数据分析师的基本功。从数据采集、抽样到具体分析时的验证探索和预测都要用到统计学。

社会学技能――从社会化角度看,人有社会性,收群体心理的影响。数据分析师没有社会学基本技能,很难对市场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另外,最好还能懂得财务管理知识和心理学概况。这些都将会使你做数据分析的过程更容易。

技能五:提升个人能力。

有了产品可以将数据展示出来,还需要具备基本的分析师能力。首先,要了解模型背后的逻辑,不能单纯地在模型中看,而要放到整个项目的上下文中去看。要理解数据的信息,形成一个整体系统,这样才能够做好细节。另外,与数据打交道,细心和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

技能六:随时贴近数据文化

拥有了数据分析的基本能力,还怕不够专业?不如让自己的生活中充满数据分析的气氛吧!试着多去数据分析的论坛看看,多浏览大数据知识的网站,让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进步,还怕不能学会数据分析吗?

拥有这些技能,再去做数据分析,数据将在你手里变得更亲切,做数据分析也会更简单更便捷,速成数据分析师不再遥远。

问题十:如何进行产业分析 无论你的公司经营什么,都必须了解行业及其竞争状况。行业及竞争分析是对公司商业生态环境的重要层面做战略性的评估。行业之间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大的区别:经济特点、竞争环境、未来的利润前景。行业经济特性的变化取决于下列各个因素:行业总需求量和市场成长率、技术变革的速度、该市场的地理边界(区域性的?全国范围的?)、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规模、卖方的产品或服务是统一的还是具有高度差别化的?规模经济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到达购买者的分销渠道类型;行业之间的差别还体现在对下列各因素的竞争重视程度:价格、产品质量、性能特色、服务、广告和促销、新产品的革新,在某些行业中,价格竞争占统治地位;而在其它行业中,竞争的核心却可能集中在质量上,或集中在产品的性能上,或集中在品牌形象与声誉上。一个行业的经济特性和竞争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往往决定了该行业未来的利润前景,对于那些毫无吸引力的行业,最好的公司也难获得满意的利润;相反,颇有吸引力的行业中,弱小的公司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行业最主要的经济特性是什么? 因为行业之间在特征和结构方面有很大差别,所以行业及竞争分析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把握行业中最主要的经济特性。l 市场规模:小市场一般吸引不了大的或新的竞争者;大市场常能引起公司的兴趣,因为它们希望在有吸引力的市场中建立稳固的竞争地位。l 竞争角逐的范围:市场是当地性的?区域性的还是全国范围的?l 市场增长速度:快速增长的市场会鼓励其它公司进入;增长缓慢的市场使市场竞争加剧,并使弱小的竞争者出局。l 行业在成长周期中目前所处的阶段:是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快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停滞阶段还是衰退阶段?l 竞争厂家的数量及相对规模:行业是被众多的小公司所细分还是被几家大公司所垄断?l 购买者的数量及相对规模;l 在整个供应链中,向前整合或向后整合的程度如何?因为在完全整合、部分整合和非整合公司之间往往会产生竞争差异及成本差异;l 到达购买者的分销渠道种类;l 产品生产工艺革新和新产品技术变革的速度;l 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是强差别化的、弱差别化的、同一的还是无差别化的?l 行业中的公司能否实现采购、制造、运输、营销或广告等方面的规模经济?l 行业中的某些活动是不是有学习和经验效应方面的特色,从而导致单位成本会随累计产量的增长而降低?l 生产能力利用率的高低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能否获得成本生产效率?因为生产过剩往往降低价格和利润率,而紧缺时则会提高价格和利润率。l 必要的资源以及进入和退出市场的难度:壁垒高往往可以保护现有公司的地位和利润,壁垒低则使得该行业易于被新进入者入侵。l 行业的盈利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还是处于平均水平之下?高利润行业吸引新进入者,行业环境萧条往往会加速竞争者退出。 行业的竞争结构如何?各种竞争力量有多强大?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将行业中的竞争力量划分为五种。这是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你可以借助它系统地分析市场上主要的竞争压力,判断每一种竞争压力的强大程度。1.竞争厂商之间的竞争角逐:厂商之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强大的。为了赢得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他们通常不惜代价。在有些行业中,竞争的核心是价格;在有些行业中,价格竞争很弱,竞争的核心在于产品或服务的特色、新产品革新、质量和耐用度、保修、售后服务、品牌形象。竞争可能是友好的,也可能是你死我活的,这完全取决于行业中公司采取威胁竞争对手盈利水平的行动频率和攻击性。一般而言,行业中的竞争厂商都善于在自己的产品上增加新的特色以提高对客户的吸引力,同时毫不松懈地挖掘其它竞争者的市场弱点。竞争厂商之间的竞争是一个动态的、不......>>

行业结构分析

一、行业结构

决定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行业的吸引力。竞争战略必须从对决定行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中产生。竞争战略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这些规律,最理想的是将这些规律进行变换使其对企业有利。在任何行业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生产一种产品还是提供一项服务,竞争规律都寓于如下五种竞争力量之中:①新竞争者的进入;②替代品的威胁;③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④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⑤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这五种竞争力量的集合力决定了企业在一个行业里取得超过资本成本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的能力。这五种竞争力量的强度因行业而异,并可随行业的发展而变化,其结果是各个行业从其内在的盈利能力的角度来看并非都是一致的。在那些五种力量都属有利的行业中,例如医药业、软饮料业和数据库出版业等等,很多竞争厂商都能赚取具有吸引力的收益,而在那些其中一种或多种力量的压力较为集中的行业,例如橡胶业、钢铁业等等,尽管管理人员竭尽其能却几乎没有哪家企业赢得具有吸引力的收益。行业盈利能力不是由产品的外观或该产品所包含的技术高低来决定,而是由行业结构所决定的。

这五种力量决定了行业的盈利能力,其原因是它们影响了行业内的价格、成本和企业所需要的投资,即影响了投资收益率的诸要素。例如,买方力量影响着企业能够索取的价格,替代品威胁的作用也是如此;买方的力量也可能影响到成本和投资,因为有力量的买方需要成本高昂的服务;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决定了原材料和其它各种投入的成本;竞争强度影响了产品价格,也影响了在诸如厂房设施、产品开发、广告宣传和推销队伍等各方面展开竞争的成本;新的竞争厂商进入市场的威胁限制了价格,并造成了防御进入所需的投资。

五种力量中的每一种力量的长处都是行业结构或作为行业基础的经济特征和技术特征的一个函数。行业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又随行业发展的进程而变化。结构变化改变了竞争力量总体和相对的强度,从而能够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影响行业的盈利能力。对于战略最为重要的行业趋势就是那些影响行业结构的趋势。如果五种竞争力量及其结构的决定因素只取决于行业内在的特征,那么竞争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选对行业,在对五种力量的认识上比竞争厂商略胜一筹。然而,当这些对任何企业都无疑是重要的任务,而在某些行业里又是竞争战略的本质所在时,企业通常并不是其行业结构的奴隶。企业通过其战略可以影响五种力量,企业如果能改造其行业结构,它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或破坏行业吸引力。很多成功的战略都以这种方式改变了竞争规律。行业结构可能推动行业内竞争的所有因素。在任何特定行业里,并非所有五种力量都同样重要,特别结构的重要因素会有所不同。每个行业都是独此一家,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结构。五种力量的框架使企业能在扑朔迷离之中冲破迷雾,准确地揭示在其所属行业里对竞争至关重要的那些因素,并确认那些最能提高行业和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的策略创新。五种力量的框架并不排除在行业里探索竞争的新方式时需要发挥创造性,与此相反,它将管理人员的创造力引向对长期盈利能力来说最为重要的那些行业结构方面。在此过程中,框架的目的就是增强发现令人满意的策略创新的可能性。

改变行业结构的战略可能是有利也有弊的事情。因为一个企业能改善行业结构和盈利能力,也同样能轻而易举地摧毁它们。例如,一种能削减行业进入障碍或增加竞争局势动荡不定的新产品设计或许会破坏行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即使推出新设计的企业能一时获取高额利润。此外,旷日持久的削价可能会有损别具一格的效果,不经注册的商品可能会增强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触发价格竞争,并削弱拒新来者于门外的广告宣传的高壁垒作用。由于主要铝制品生产厂家为分散风险、降低资本成本而建立的合资企业同样可能对其行业结构起着潜移默化的破坏作用。主要厂家邀请了一批有潜在危险的新竞争厂商进入该行业,并帮助他们排除了进入障碍。合资企业还会因一家工厂在关闭之前必须得到合资各方的同意而加强退出障碍。

企业在作出战略抉择时往往对行业结构的长期后果置之不顾。他们只看到如果一举成功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地位,却未能预见到竞争厂商的反应会造成无穷的后患。如果主要竞争厂商都步其后尘,结果摧毁了行业结构,那么大家的日子就都不好过了。此类行业的“破坏者”通常是那些想方设法要克服其主要竞争劣势的二级厂商,是那些问题重重,为摆脱其困境而孤注一掷的厂商,或是那些不计代价或对前途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笨蛋”厂商。

企业改造行业结构的能力给予行业中居领先地位的厂商添加了一个特殊的负担。居领先地位的厂商由于其规模以及对于买方、供方和其它竞争厂商的影响,所采取的行动可能对行业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居领先地位的厂商的高市场占有率保证任何改变整个行业结构的因素都将同样影响到他们自己。因此,居领先地位的厂商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的竞争地位,使其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保持平衡;他们往往采取措施改善或保护行业结构而不是为自己谋求更大的竞争市场,由此而改善自己的竞争地位。可口可乐和坎贝尔汤料等领先公司看来是遵循这条原则的企业。

二、行业竞争强度的决定因素

这五种竞争势力——新参加竞争的厂商、替代产品的威胁、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行业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反映了这一事实,即某行业的竞争完全超出了已在行业内立足的竞争者的范围。客户、供应方、替代产品和潜在的参加竞争者是某一行业内厂商的全部“竞争对手”,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它们的重要性可能或多或少有些不一样。在这种更广泛的意义上,竞争也许可以被称作“扩展的抗衡”。

所有这五种竞争势力共同地确定了行业竞争的强度和获利能力,并且从战略制定的观点来看,最强大的某个或某些势力是起着支配作用的,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例如,某家公司即使在潜在的新参加竞争者不具有什么威胁作用的行业内拥有非常强有力的市场地位,但如果它面临某个占优势的、成本较低的替代产品,那么它将获得较低的收益。即使不存在替代产品且能阻止新竞争者的进入,现有的竞争者之间的剧烈抗衡也会限制潜在的收益。竞争强度的极端情况发生在经济学家所谓的具有完全竞争力的行业内,即参加竞争是自由的,行业现有的厂商对供应者及客户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并且由于大批的厂商和产品的情况大体相同,所以抗衡会是激烈的。

某个行业在经济上和技术上的许多重要特征,对每一种竞争势力的强度来说都是至关紧要的。这些特征将依次加以讨论。

(一)进入的威胁

新进入某个行业的竞争者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促进获得市场占有率的愿望,并且往往带来可观的财源。这种情况可能造成价格暴跌或行业内部企业费用飞涨,由此减少了获利能力。

从其他市场进入了该行业从事多样化经营的公司常常利用其财力造成某种剧变,如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对付米勒啤酒公司那样的做法。因此,企图巩固其市场地位而进入了某个行业的现象可能被看作是某种参加竞争的意图,即使并未形成什么新的实体。新厂商进入某个行业的威胁取决于目前的进入障碍,同时依赖于进入者所能预料的来自行业现有竞争对手的反应。如果障碍是高的,或新厂商能预料到来自地位牢固的竞争对手的报复是严酷的,那么新厂商进入某行业所带来的威胁是低的。

1.进入障碍

进入障碍有七个主要来源: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某项产品的单位成本(或生产某项产品所花费的经营或职能方面的成本)随着每个时期的绝对产量的增长而下降。规模经济通过迫使进入者采取大规模的进入方式并甘冒行业现有厂商会作出强烈反应的风险,或者采取小规模进入方式并面临成本劣势来阻止进入,这两种经营方式都是令人不快的。某家企业的几乎每一个职能部门,其中包括制造、采购、研究与发展、市场营销、服务网点、销售能力利用和分配等方面都可能存在规模经济。例如,施乐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遗憾地发现,在计算机主机行业中的生产、研究、市场营销和服务部门的规模经济可能是新厂商进入该行业的主要障碍。

规模经营可能与某个完整的职能领域有关,在销售能力方面的情况就是如此,或者它们也许产生于特定的经营或活动,这些经营活动是某个职能领域的组成部分。例如,在电视机制造中,彩色显像管生产中的规模经济是大的,而在外壳细木工艺和整机组装工作中,其意义就不太重要了。因此,鉴于其在单位成本与生产规模之间的特殊关系,分别研讨成本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很重要的。

(2)产品差异。产品差异是指已立足的厂商拥有受到确认的厂牌和客户的忠实性,这些均产生于以往的广告宣传、客户服务、产品多样化等情况,或者仅由于首先进入该行业的种种活动所致。产品差异迫使进入者耗费巨资去征服现有的客户忠实性,由此造成了某种进入障碍。这种努力通常包含投产的损失,而且经历的时期也会延长。闯出某种牌子的投资所冒的风险特别大,因为一旦进入失败,这种投资就没有什么残余价值。

在儿童保健用品、门市零售药品、化妆品、银行投资及公众会计方面,产品差异或许是最重要的进入障碍。在酿酒业中,产品差异往往在生产、市场营销和分配方面与规模经济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很高的障碍。

(3)资本要求。竞争所需要消耗的巨额投资会造成某种进入障碍,尤其是该资金需用于有风险的或未能补偿的、预支的广告宣传或研究与发展的场合。不仅生产设施需要资金,而且像客户赊账、存货或弥补投产亏损之类事情也都需要资金。例如,在复印机行业中,当施乐公司选定出租复印机而不是痛快地出售复印机时,则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所需要的流动资本,因而对进入复印机行业者造成了某种较大的资本障碍。虽然今天一些大公司企业有财力足以加入几乎任何一个行业,但是,像计算机和采矿业这类领域对巨额资本的要求,限制了进入者可能的合伙经营。即使可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资本,但由于预期的进入方必须承担支付利息的风险,对进入的资金使用仍具有风险。这些情况对现有的厂商是有利的。

(4)转手成本。转手成本的存在会造成某种进入障碍,这是某个买主将一个供应厂商的产品转移到另一个供应厂商时所面临的一次性成本。转手成本可能包括重新培训雇员的费用、新的辅助设备的费用、测试某项新来源或验证其是否合格及其所花时间的费用、由于依赖卖方的工程援助导致的技术协助所需要的费用、产品重新设计费用,或者甚至由于切断关系而造成的心理费用。如果这类转手成本很高,那么新的进入者必须在费用或产品性能方面作出较大的改进,以便买主从某行业内部的厂商中转移出来。例如,在医院里使用的静脉注射液及其成套器具方面,不同的竞争性注射液之间的注射病人的方式也是不同的,而且悬挂注射瓶的器具也不是可以互相通用的。在这种情况下,产品转换会遭到负责护理的护士们的竭力抵制,并需要在悬挂器具方面作出新的投资。

(5)进入分配渠道。新进入者为其产品获得分配渠道的需要会造成某种进入障碍。当情况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即已立足厂商的产品供应已伸展到那些合乎逻辑的分配渠道时,新厂商则必须通过价格间断、对联合广告实行津贴等方法来说服这些分配渠道接受其产品,这种做法会减少利润。例如,某种新型食品的制造商必须通过推销契约、零售商的积极的销售努力,或其他一些手段来说服零售商在激烈竞争的超级市场货架上给其一席之地。

某产品的批发或零售渠道愈是受到限制,现有竞争者愈是堵住这些渠道,显然,进入该行业将更为艰难。现有的竞争者与这些渠道的联系也许是基于长期的关系、高质量的服务,或者甚至与某个特定的制造商的渠道所建立的专门关系。有时,对进入者的这一障碍是如此之高,以致于某个新厂商想越过它就必须开创出一条全新的分配渠道,梯密克斯公司在手表行业中就采用这种手法。

(6)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无论潜在的进入者的规模如何以及是否达到规模经济的程度,他们都无法到达类似于已立足厂商可能拥有的那种成本优势。至关紧要的优势是如下这些因素:

——专有的产品工艺:通过专利或保密手段来保持产品的专有的生产技能或设计特点。

——取得原料的有利途径:也许早在原料需求比现行需求低的时候,已立足的厂商就按当时的价格封锁了最有利的原料来源,并把可预见到的需求也冻结起来了。例如,多年前,由于弗拉希公司的采矿技术,使该公司的硫磺厂商在矿藏拥有者还没有意识到其矿藏的价值之前就已像得克萨斯海湾硫磺公司那样,控制了某些非常有利的大型盐坡面硫磺矿床。然而,从事石油勘探的石油公司常常使硫磺矿床的发现者感到失望,他们并不轻率地对其作出高度的评价。

——有利的位置:在市场势力还没有哄抬价格去获取其全部价值之前,已立足的厂商也许就已经垄断了那些有利的位置。

——政府补贴:政府的特惠补贴会使已立足的厂商保持其在某些企业中的长久优势。

——知识曲线或经验曲线:在某些业务中,当厂商在产品生产中获得的经验越积越多时,可观察到会出现一种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成本的下降是因为工人们改进了他们的作业方法并且效率愈来愈高(即典型的知识曲线),布局有所改善,专用设备和工序有所发展,通过设备逐渐使操作更为完美,产品设计变化使制造更为容易,测量技术和作业控制有所改进,等等。

经验只不过是某些技术变化的一个概念性名称而已,它也许不仅仅适用于生产,而且还适用于分配、后勤和其他职能。和规模经济的情况一样,成本随经验而下降的情况与整个厂商无关,而是产生于个别的经营活动或组成厂商的个别职能部门。经验能够降低市场营销、分配和其他领域的成本,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或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成本。对成本的每个组成部分必须加以审查,以便经验的效能得以发挥。

(7)政府政策。进入障碍的最后一个主要来源是政府政策。通过对申请发放许可证的控制及对获取原材料的限制(如在煤场或煤山上要建造滑雪场),政府能够限制或甚至阻止某个或某些行业的进入。比较明显的例子是控制货车运输、铁路、酒类零售、水陆空货物转运之类的行业。更为微妙的是,政府还能借助于大气和水源污染标准以及产品安全和功效法规等控制手段对进入加以限制。例如,污染控制要求会增加进入所需的及技术难度所要求的资金,甚至还需扩大最理想设施的规模。在像食品行业和其他与健康有关的产品行业中普遍流行的产品检验标准能够强行使投产准备期大大延长,这不仅提高进入的基本投资,而且也使已立足的厂商能充分注意到即将发生的进入,从而有时能全面了解新的竞争对手的产品,以此来制定报复性战略。政府在这些领域内的政策必然会有直接的社会效益,但也会对事先认识不足的进入产生一些副作用。

2.预期的报复

潜在的进入者对现有的竞争对手的反应所抱的期望也会影响进入的威胁作用。如果预计现有的竞争对手会作出强有力的反应,以致进入者在行业内的逗留成为一件不愉快的事,那么进入完全有可能受到阻止。标志着对进入有很大可能的报复并因此而阻止其进入的条件如下:

——对进入者的强烈报复的某种历史记录;

——拥有大量财力的已立足的厂商进行的回击,其中包括过剩现金和尚未使用过的借贷能力,能满足未来所有可能需求的充分过剩的生产能力,或者对分配渠道和客户的巨大影响力;

——对行业承担大量任务的以及得以使用行业大部分不流动资产的一些已立足厂商;

——缓慢的行业增长,会在不削弱已立足厂商的销售能力和财务活动的情况下限制该行业吸收某家新厂商的能力。

(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强度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采取的是人们所熟悉的尔虞我诈、惟利是图的形式——使用诸如价格竞争、广告战、产品介绍以及增加客户服务项目或提供保单措施等类战术。抗衡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一个或更多竞争者感到有压力或看到有改善其地位的机会。在绝大多数行业内,某家厂商采取的竞争性行动会对其竞争对手产生引人注目的影响,从而会触发报复或抵制该项行动的努力;那就是说,诸厂商之间是相互依赖的。这种方式的行动和反应,也许会使发起行动的厂商以及整个行业的情况有所好转。如果行动和抵制逐步升级,那么该行业内所有的厂商会蒙受损失,以致其处境比过去更糟。

从获利能力的观点来看,有些竞争形式,例如引人注目的价格竞争,是极不稳定的,并很有可能使整个行业每况愈下。价格削减很快又很容易被对手仿效,一旦被仿效,就会降低所有厂商的收入,除非行业的价格需求弹性相当高。另一方面,广告战会充分扩大需求或提高该行业内的产品差异水平,以利于所有的厂商。在有些行业内,抗衡的特点可以用这样一些短语来形容,如“好战的”、“痛苦的”或“残酷的”,而在其他一些行业内,则被说成是“彬彬有礼的”

或“绅士风度的”。剧烈的抗衡乃是大量相互作用的结构因素所导致的结果。

A.为数众多的竞争者或势均力敌的竞争者。当厂商为数众多时,各厂商自行其是的可能性是大的,有些厂商习以为常地认为它们能随意地采取行动而不被人察觉。甚至在厂商相对较少的场合下,如果它们在规模和可观的财源方面保持相对平衡,不稳定性就会产生,因为它们很容易互相较量,并拥有足够的财力以进行持续而又激烈的报复。另一方面,当该行业高度集中或由一家或几家厂商控制时,那么就不存在什么使人误解的相对实力,并且行业领导者通过采取类似订价领先制度的手段来强行纪律措施以及在行业内起一协调性角色的作用。

在许多行业中,无论是国外向该行业出口的或是通过国外投资直接参加的国外竞争者在行业竞争中充当一重要的角色。虽然国外竞争者与国内竞争者相比尚有些不同之处,这些以后将会指出,但从结构分析的目的出发,国外竞争者应该完全按国内竞争者那样加以同样对待。

B.高固定成本或高储存成本。高固定成本对所有要充实生产能力的厂商来说会产生强大的压力,当出现生产能力过剩时往往会导致价格削减的迅速升级。例如,像纸张和铝之类的许多基本材料会遭受这一问题的损害。成本的重要特性是与增值价值有关的固定成本,而不是作为总成本的一个比例关系的固定成本。尽管事实上固定成本的绝对比例是低的,但在外部输入物资(低增值价值)

中进货成本占很高比例的厂商会感到有巨大的压力来充实其生产能力,以便收支相抵。

某种与高固定成本有关的情况是,产品一旦生产出来,要加以储存是十分困难的,或者要花费很大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销售,诸厂商还将容易受到削减价格的引诱。在某些行业中,如捕虾业、危险化学品制造业和有些服务性行业中,这种压力会使利润保持很低的水平。

C.产品差异或转手成本的缺乏。在产品或服务被理解为某种商品或准商品的场合下,买主的选择主要基于价格和服务,由此导致激烈的价格和服务竞争的压力。如已讨论过的那样,这类形式的竞争特别反复无常。另一方面,产品差异形成一些针对冲突的隔离层,因为诸买主对一些特定的卖主有偏爱和忠实性。早已叙述过的转手成本有着同样的作用。

D.大量扩大的生产能力。在规模经济支配下必须大量增加生产能力的场合,生产能力的增加经常会破坏行业的供求平衡,尤其是在把追加的生产能力串在一起的场合下要冒一定的风险。行业会面临再次发生生产能力过剩和价格削减的时期,就像那些制造氯、乙稀基氯化物和氨肥行业所面临的苦恼那样。

E.形形色色的竞争者。在战略、起源、个性以及与其母公司的关系上各不相同的竞争者会有各种不同的目标,对如何竞争有着不同的战略,并有可能在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地互相残杀。他们也许要度过一段艰难的时期才能精确地理解彼此的意图,并对该行业的一系列“竞赛规则”取得一致意见。战略上的抉择对某个竞争者来说是正确的,而对另一个竞争者来说则有可能是错误的。

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及目标常常变化,国外竞争者往往给行业增添了大量的多样性。独自经营的小型制造厂商或服务公司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因为他们满足于一般低于正常投资报酬率的收益以维持其私人所有制的独立性,然而对于一个公认的大型竞争者来说,这种低收益是无法接受的,并且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这样一种行业内,这类小型厂商的姿态也许会限制大型公司的获利能力。同样,那些把市场看作是(在倾销的情况下)剩余生产能力的某种出路的厂商将会采取与那些把市场看作是一种主要出路的厂商截然相反的政策。最后,参与竞争的营业单位与其上级公司的关系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也是某个行业的多样性的一种重要来源。例如,如果某个营业单位是其公司组织的垂直化连锁企业中的某个组成部分,那么它完全有可能采取不同的目标,甚至是相抵触的目标,而不像在同行业中参加竞争的某家独立自主的小厂商。或者,如果某个营业单位在其母公司的业务范围中处于“金牛”位置,那么它将有区别地采取行动,而不像在该母公司中由于缺乏其他机会、为了长期增长正处于发展中的那种单位。

F.高度战略性赌注。如果大量厂商在某个行业内为了取得成功而下了很高的赌注,那么该行业内的抗衡会变得更加反复无常。例如,某家从事多种经营的厂商会十分强调其在某个特定的行业中所取得的成功,以便促进其公司全面战略的形成。或者,某家国外厂商,如博希、索尼或菲利普等公司,会感觉到有一种要在美国市场上确立牢固地位的强烈需要,以便树立全球性威望或技术上的信誉。在这种情况下,这类厂商的目标也许不仅形式不同,而且是更加不稳定的,因为这些目标具有扩张性并包含有牺牲获利能力的潜在愿望。

G.较高的退出障碍。退出障碍系指经济上、战略上和情绪上的使公司在诸企业中保持竞争状态的因素,即使它们获得的投资报酬是低的或甚至是负的。退出障碍的主要来源如下:

——专门资产:高度专门用于特定的企业或地点的资产,具有较低的清算价值或较高的转让费用或兑换成本。

——退出的固定成本:这类成本中包括劳工协议、安置费用、零部件的维修能力,等等。

——战略上的相互关系:营业单位和公司内其他单位之间在商誉、营销能力、进入金融市场的途径、分摊的设施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使厂商把高度战略性的重点放在所从事的业务上。

——情绪上的障碍:由于对特定企业的自居作用、对雇员的忠实心理、对自己个人的职业生涯的担心、自豪感及其他原因,使管理部门不愿意作出从经济上来说是正确的退出决定。

——政府和社会的限制:这类限制包含着政府因担心失业问题和局部性经济影响而拒绝接受退出或劝阻退出;这类限制在美国国外尤其普遍。

当退出障碍高时,过剩的生产能力并未脱离该行业,而且那些在竞争较量中失败的公司也没有认输。相反,它们将坚韧不拔地维持下去,而且由于它们的弱点,不得不求助于极端的战术。结果,整个行业的获利能力只能继续保持较低的水平。

虽然从概念上来说退出障碍与进入障碍是有区别的,但它们的共同水平却是行业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退出障碍与进入障碍往往是彼此相关的。例如,生产中的相当可观的规模经济通常是与专门资产相联系的,就如专有技术的存在情况一样。

以简化的情况为例,在该情况下退出障碍和进入障碍既能高又能低。

从行业利润的观点出发,最佳情况是进入障碍高而退出障碍低。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将被阻止,而失败的竞争对手将退出该行业。当进入障碍和退出障碍都处于高水平时,潜在的利润是高的,但通常伴随着更大的风险。虽然进入被阻止,但失败的厂商仍将留在行业内继续奋斗。

进入障碍和退出障碍两者都低的情况是不足以令人振奋的,但最糟糕的情况则是进入障碍是低的而退出障碍却是高的。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将会被经济状况的好转或其他暂时的意外收获所吸引而容易告成。然而,当种种结果日趋恶化时,生产能力也不至于会退出该行业,由此而造成生产能力积压在该行业内,以致获利能力长期不振。例如,某个行业有可能处于这样一种倒霉的情况,如果供应方或贷方将欣然同意地去资助进入行动,但是一旦进入成功,该厂商将面临巨额的固定筹资费用。

最关键的还是五种力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