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关消除:
2. 药酶诱导剂:
3. 药酶抑制剂:
4.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5. 稳态血药浓度(CSS):
6. 一级动力学消除:
7. 零级动力学消除:
8. 生物利用度:
9. 表观分布容积:
10. 半衰期:
11.副作用:
12.毒性反应:
13.后遗效应:
14. 二重感染:
15.撤药反应:
16.变态反应:
17.耐受性:
18.耐药性:
19.效能:
20.效价强度:
21.半数有效量:
22.半数致死量:
23.治疗指数:
24.受体激动药:
25.受体部分激动药
26.受体阻断药:
27. 隔日疗法:
28. 化疗:
29. 抗生素:
30. 抗生素后效应(PAE):
二.问答题
1.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2. 新斯的明的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和禁忌症。
3. 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解救用药原理。
4. 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禁忌症。
5. 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肾上腺素用于抢救过敏性休克的理论依据。
6. 酚妥拉明的临床用途。
7.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奈洛尔)的临床用途。
8. 局麻药的临床应用方法。
9. 地西泮(安定)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0.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为什么不能用肾上腺素解救,氯丙嗪引起哪些锥体外系反应,主要机制和处理方法。
11. 吗啡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的机理。
12.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
13. 氯丙嗪与阿司匹林对体温的影响异同。
14. 抗快速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代表性药物。
15.抗CHF药物的分类和代表药,强心苷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强心苷的毒性作用,如何防治。
16. 一线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
17.卡托普利的降压机制、降压特点及临床应用。
18.抗心绞痛的分类和代表药。硝酸酯类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19. 平喘药分类及代表药。
20.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分类、代表药和主要作用机制。
21.抗甲状腺药分类和代表药,及简要作用机制。
22. 胰岛素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和代表药,及简要作用机制
23.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严重感染的原理?注意事项有哪些?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哪些不良反应?
24.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25. 青霉素G的临床用途。青霉素G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如何预防和治疗?
26. 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代表药和简要特点。
27. 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28. 磺胺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SMZ和TMP合用的药理依据。
29. 抗疟疾药物的分类和代表药。
30.甲硝唑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
是老师给我们的期末重点求采纳
1.药品的安全知识要注意什么化学药品的储存化学药品应放在药品储藏柜或储藏室 中。
储存时应避免阳光照射、室温过高致使试剂变质。室内应干 燥通风,严禁明火。
a. 试剂分类固体试剂:主要包括盐类及氧化物、碱类、指示 剂和有机试剂;液体试剂:主要包括酸类和有机溶剂。 b. 试剂的存放管理固体试剂和液体试剂应分开存放,所有 试剂应造册登记,以便查找。
自己配制的试剂溶液,应根据试剂的性质及用量盛装于有塞 的试剂瓶中,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装人棕色瓶中,需滴加的试剂及 指示剂装人滴瓶中,整齐排列于试剂架上。配制的试剂必须贴上 标签,并注明溶液名称和配置日期,试剂瓶的标签大小应与瓶子大 小相称,书写要清楚,标签应贴在试剂瓶的中上部,应经常擦拭试 剂瓶以保持清洁,过期失效的试剂应及时更换。
2.药品安全知识
药品是用来防病治病的物品,药品的种类很多,为了充分发挥药效,保证安全用药,居民在药品选购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选药要对症;
(2)疗效要高;
(3)毒性要低;
(4)价廉易购。
药品包装和说明书
在整理家庭药箱的时候,要注意检查和保留好药品包装和说明书。药品包装和说明书是药品质量和应用的指导文件,上面标示有药品的名称、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证、有效期及储存等资料,因此应当妥善保存。
3.生活中必备药品有哪些
家庭中除可以常备治疗常见病的某些药物外(应该注意其有效期),对于小面积创伤的“急救用具”可以有:药棉(还应该备些棉签)、纱布、止血绷带(还应该有几根橡皮筋)、医用胶布、创可贴、双氧水(注意有效期)、红药水、紫药水、碘酒、消炎药(粉或软膏),必要时也可以备些云南白药的粉剂(对止血效果是很好的)。
家庭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有很多种类型,其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的;拿手指部位的割伤来说,如果仅是很小的割伤,出血量也不多,那只需要用药棉球按压住伤口十来分钟后松开,再贴一个创可贴也就行了,如果伤口有污染情况,在按压伤口前,可以用棉签沾双氧水先进行清洗一下。 如果伤口比较大,也就是出血比较多的话,那应该先用橡皮筋在指根处(靠手掌方向)进行绑扎,采用“绑扎法”阻止手指血液的流通,使其止血或尽量减少出血,绑扎后如果有必要,则应该对伤处用双氧水清洗,然后再用创可贴覆盖伤口,一个不够可以用两个甚至更多,也可以用云南白药粉适量洒在伤口上后用纱布和医用胶带包扎;等约20分钟后,应该松开橡皮筋,以防止手指组织因长时间缺血而坏死,如果仍然有出血的,可以在松开后1分钟左右在进行绑扎。
这些处理一般均为自行的“应急处理”方法,必要时还是应该到医院去处理和治疗的。
4.药品安全知识哪里有
生活中,有些患者服药时用牛奶送服或吃完药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喝牛奶,其实,服用有些药物与饮牛奶的间隔时间不宜过短,更不宜与牛奶同服。药店营业员在顾客买药时对此一定要多叮嘱几句。这些药物包括:
抗生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因该类药物会与牛奶中的钙离子在肠道内形成络合物,减少药物吸收,降低疗效,甚至可使药物完全失效。
降压药:严重高血压病人在使用优降宁等降压药时,同时喝牛奶或吃奶制品,可能引起血压骤升,重者会使血压持续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
强心药:心衰病人服用洋地黄、地高辛等药物时喝牛奶,容易产生中毒反应,甚至发生意外,因为牛奶中所含的钙能增强心甙(洋地黄、地高辛)的毒性。
5.药学知识的复习技巧
1.充分利用教学大纲及教材 教学大纲是指导性教学文件。
药理学教学大纲规定了“重点”和“一般(不是重点)”的内容。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编写并加以阐述的。
因此必须在大纲的指导及细心听老师讲授和做好药理实验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此外,也可参考其他一些书籍。
2.掌握重点及难点内容 任何章节均有重点。总论的重点是药效学与药动学。
药效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量效关系(效能、强度、LD50 、ED50、治疗指数等 )、药物作用的二重性(尤其是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其产主的原因)。药动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药物跨膜转运(尤其是被动转运规律)、首过消除(首关消除)、生物转化、消除动力学、药动学参数和多次给药动力学。
药物相互作用则是影响药物作用因素的重点。当然,非重点内容也不能忽视,因为它代表学习了解总论的知识面和深度,这些内容也是医务人员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也是考试时选择题复盖的内容。
3.掌握药理学的主要概论及规律 药理学的主要概论及基本规律是总论重要内容。例如一级动力学(线性动力学)及零级动力学的概论、药效学与药动学参数(亲和力、效应力、pD2、pA2、pd2、半衰期、消除速率常数、血浆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等 )。
药理学规律如激动药、部分激动药、竞争性拮搞药等的作用规律,药物跨膜转运规律、多次给药动力学规律等。了解总论这些概论的内涵,掌握药理学基本规律,从而为学习药理学各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4.学习药理学总论中的公式 药理学是一门定量科学,学习药理学总论时应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公式,不要把精力花在过多的公式推导上,应着重理解这些公式如何精确地提示了内在规律性、概论,或表明了参数的估算方法、临床意义,或反映了各种指标间的关系。这是总论中主要原因的难点,现举例并作一些说明。
在药效学中,[LR]/[RT] =[L]/(K D+[L])是受体动力学基本公式。它表明:(1)药效(或受体占领数)与药量的关系是曲线(直方双曲线)。
(2)药效与对数药物浓度的作图呈“S”型(两端平坦中间陡),提示用药需注意剂量,量过小无效,量过大时不仅药效不增加反而导致药物中毒;同一类的不同药物有不同的效价与效能。(3)药效(或受体占领数)随药量出现规律性变化:当E=Emax/2,KD=[L],即解离常数等于药效为最大效应一半时的药物浓度;在药浓为1KD、2DK、3DK时,药效为最大效应的50%、67%和75%。
(4)应用上述公式,可对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作进一步研究,如直线化求受体动力学参数,求亲和指数pD2、拮抗指数pA2等。 在药动学中,(1)Ct=Coe -kt,是药动学最基本的公式;表示静注给药后药浓随时间的变化呈指数衰减,lgC对t作图则为线性,表明定比消除规律;本公式从一级动力学定义式(dc/dt=-Ket)推导而来,又可进一步得出 t1/2=0.693/Kt ,这是 t1/2 的估算方法,因为从时量数据求出的Ke值是一个常数,故t1/2恒定(不受给药剂量或血药浓度的影响),该式还表明 t1/2 与 Ke 值互成反比,二者反映同一问题(主要反映药物的消除速度)。
(2)Vd=A/Co 不仅表明Vd的定义(体内药量按Co计算所占有的体积),还表明其临床意义:一方面,当A一定时Vd与Co呈反比,Vd大时Co一定小,Co小表示药物进入组织中多(分布广),即Vd大表示药物分布广;另一方面,要维持一定药效的浓度,则Vd大的药物给药剂量要大些。(3)定时定量多次给药时到达稳态浓度 Css 的时间为 5 个半衰期(不受给药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的影响);实际 Css 过高或过低时按已达到的 Css 及原给药速度 RA 调整给药速度的公式;决定Css高低的公式(Css= F Dm / Ke Vd r):即定时定量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与生物利用度(指吸收率)及给药剂量呈正比,而与给药间隔时间、表观分布容积及消除速度常数呈反比;一般按每个半衰期给药时负荷剂量是维持剂量的2倍(即首剂加倍)。
(4)其他公式,如 F=A/DX100%,在此指绝对生物利用度即吸收率;重要参数血浆清除的估算式:CL=KVA/AUC。(以上药动学公式均指一级动力学) 5.比较类似的或相反的要领 如药物与毒物,药效学与药动学,效能与强度,质反应与量反应,耐受性、快速耐受性与耐药性,习惯性与成瘾性,副作用(副反应)与毒性,后遗效应与停药反应,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峰药浓度与稳态浓度受体向上调节与向下调节等。
对这些相似的或相反的要领应注意鉴别,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这样可加深对有关要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6.生活中要注意哪些药品安全知识
药品安全知识
1.什么是抗菌药?滥用抗菌药有何危害?
抗菌药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滥用抗菌药对群体、对社会而言,可以引起一个地区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如果许多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都耐药,这种局面更为可怕,即这些细菌感染将变得所向无敌,人类对它们束手无策。如当前耐多种药的结核菌就成了世界上结核病防治的难题。
2.使用抗菌素的四大误区是什么?
误区一:认为抗菌素是退烧药而随意使用。
误区二:认为越是新的、贵的抗菌素疗效越好。
误区三:不少人为保险起见,随意应用抗菌素作为预防用药。
误区四:有细菌感染,不分清原因,立即使用抗菌素。
3.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能治病但也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反应,我们常常把这类有害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
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4.为何服药时一般不能饮酒?
这是因为酒中含有乙醇的原因。乙醇除了加速某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降低疗效外,还能诱发药品不良反应。长期饮酒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影响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功能,使许多药品的不良反应增加,特别是服药时饮酒,可使消化道扩张,加速药物吸收,从而引起不良反应。另外,有些药物还能加重乙醇对人体的损伤,因此,服药时不宜饮酒。
5.老年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一般说,老年人脏器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老年人往往身患一种以上的疾病,有些老年人还服用一些保健药品、含药保健品,所以老年人用药要特别慎重,不要选用不良反应多的药,适当降低用药剂量,避免长期用药,还要尽量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6.哪些药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
国内外已有资料表明,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滴鼻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儿童用药的选择应特别慎重。
7.孕妇用药要注意什么?
孕妇用药,不仅本人可能受到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不少药物还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害胎儿的生长发育。如病情确需用药,一定要充分听取医务人员的意见,认真选择,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用量。
8.什么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必须凭医师或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医师或执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一)供计算个体药动学模型及参考由于两点只能确定一条唯一的直线,此时血药浓度测定中的任何误差,取样时间是否得当,都将对药动学参数产生明显的影响。而血管外用药及多室模型残数法求药动学参数时,消除相方程的计算,都是假设时间t足够大,可不考虑吸收相和(或)分布相的影响而进行的。因此,取样时间的选定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①在有关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指数方程中,每一指数项取样不得少于3点,即每一相直线方程的确定至少得有3个或更多的点,此外,在药-时曲线中有关相转折点附近至少有两个点,以便较准确地判明转折点;②消除相取样时间尽量长,时间跨度至少超过两个半寿期。
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上述原则,参考有关药物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及参数资料,具体确定取样时间。理想的是能在一次用药后即连续完成全部取样。若条件不许可,可考虑多剂给药后分次取样累积法,即在多剂用药时,参照群体资料,估计达稳态后,再分别在每剂用药后不同时间取样。假设在取样期间内各药动学参数不发生变化,将每次给药前血药浓度即(Css)min视做零,则可将这些点累积起来,视做一次用药间隔时间内的不同时点处理。此时每次取样时间的选定仍按上述原则进行。但本法较不可靠,特别是消除半寿期接近甚至大于给药间隔者,误差更大。
(二)监测、调整用药方案
应在达稳态浓度后再取样。恒速静脉滴注时,稳态血药浓缩维持在一几乎恒定的水平,因此,只要达稳态后,任何时间取样测定均可。而多剂间隔用药时,稳态血药浓度将波动在一定范围,测定峰值浓度还是谷浓度,应根据临床需要决定。
⒈了解是否达有效血药浓度水平用于控制症状发作、巩固疗效的长期用药,如苯妥英钠控制癫痫大发作等,不能在短时期内靠临床表现作出判断,需依靠TDM回答。这种情况下,若已知病人个体药动学参数,则可在一个给药间隔内的达峰时间(tp)及下次用药前,分别取血测定(Css)max和(Css)min,观察二者是否均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二室模型药物(Css)max应为消除相起始段。如果病人个体药动学参数未知,仅参考群体资料制定的用药方案,则群众资料的平均达峰时间tp不一定代表具体病人的tp.但无论如何,任何药物、任一个体每次用药前总是(Css)min,所以,此时最好仅在给药前取样测定(Css)min,根据(Css)min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特别是下限的关系,调整剂量。
⒉确定是否会致慢性中毒对已达疗效但需了解是否可能产生潜在的慢性毒性作用时,应在tp取样。若不知个体的tp,可在群体tp均值及相邻前后时间分别取样测定,以较可靠地了解血药浓度是否接近或超过最小中毒浓度。
(三)急性药物中毒的诊断及处理
对于前后应立即取样测定,后者则可根据临床需要,在必要时取样,以监测抢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