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敏弹究竟是一款什么样的武器?其威力如何?

html-css011

末敏弹究竟是一款什么样的武器?其威力如何?,第1张

末敏弹是末端敏感弹药的简称,“末端”是指弹道的末端,而“敏感”是指弹药可以探测到目标的存在并被目标激活。

所以,末敏弹就是在弹道末端能够探测出装甲目标的方位并使战斗部朝着目标方向爆炸的一种新型灵巧弹药。末敏弹多采用子母弹结构,母弹内装多个子弹,母弹仅仅是载体,只有子弹才具有末端敏感的功能。

子弹事实上可以用多种载体运载,如炮弹、导弹、远程火箭弹等,一次发射可攻击多个不同的目标。

末敏弹不需要另外输入信号和外部指示就能寻找目标,没有精密复杂的制导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打了后不用管”;它利用载体的高精度,自身能在150米左右的范围内搜索目标,因而命中精度高。

它采用爆炸成形弹丸战斗部攻击顶装甲,具有很好的毁伤效果;它不需要复杂的检测设备,勤务处理方便;它成本低,适宜大量装备部队。

末敏弹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主要有3种,美国的“萨达姆”末敏弹、德国的“斯马特”末敏弹及瑞典和法国联合研制的“博纳斯”末敏弹,这3种末敏弹都配用于155榴弹炮。

在1994年4月的美国试验米的范围内,超过了对其战术技术性能的要求。

美国的萨达姆末敏弹,该款末敏弹的子弹长204毫米,直径147毫米,重11.6千克,射程23千米,在100米高空爆炸时能穿透135毫米的装甲。

德国的斯马特末敏弹类似美制萨达姆,不过它的射程达28千米,而且在定位精度和穿透威力上都略胜过萨达姆,充分显示了德国军事科技上的实力。

瑞典和法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联手研发的“伯纳斯”末敏弹省去减速的降落伞代之以薄钢片形成的减速翼。这使得子弹下落速度加快,减少了风力和敌方干扰同时又减轻了自重。“伯纳斯”长度仅82毫米,直径138毫米,重6.5千克。它的射程更远达35千米。

末敏弹和常规导弹有什么区别?

末敏弹与导弹的区别在于制导的历程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导弹在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制导都在起作用,而末敏弹则有很大的不同。末敏弹是一种提高常规炮弹或者是航弹的新型弹种,所谓末敏指的是具有末端制导的装置,能在接近目标的期间时通过制导作用,提高攻击的精度。首先,末敏弹的末端制导的功能较导弹的制导功能要差很多,但是,它的成本却要低很多,通过末端制导的引入,使得常规的炮弹或者航弹具有了一定的精确打击能力。因此,末敏弹有两大特征,第一,是末敏弹是常规炮弹或者是航弹上配置末端制导装置的弹种,第二、在攻击中程上,没有制导作用,只在接近目标时才有制导作用。

什么叫末敏弹?现中国军方有服役的吗?它的威力大吗?

末敏弹,末端敏感(制导)弹药,制导弹药的一种,主要用于炮弹、火箭弹和集束航弹,就是在这些弹药上装上传感器(微型雷达或红外搜索/制导装置),在弹药(战斗部)被释放后能自动寻找目标攻击,中国已经装备末敏弹,末敏弹与其它制导弹药的区别在于它只能末端(到达目标上空时)制导,且制导距离很短,只能搜寻几百米范围内的目标。

末敏弹是利用什么原理引爆的

现代末敏弹是“末端敏感弹药”的简称,又称“敏感器引爆弹药”,是一种能够在弹道末段探测出目标的存在、并使战斗部朝着目标方向爆炸的现代弹药,是将多种先进技术应用到子母弹药领域中所形成的一种灵巧弹药,可由多种平台发射,主要用于自主攻击装甲车辆的顶装甲,在21世纪信息化战场上具有作战距离远、命中概率高、毁伤效果好、效费比高和发射后不管等优点。 敏感器被誉为“火眼金睛” 炮射末敏弹由母弹和发射装药组成。 母弹包括弹体、时间引信、抛射结构、末敏子弹等。末敏子弹由减速减旋与稳态扫描系统、敏感器系统、中央控制器、先进战斗部、电源和子弹体等组成。 敏感器系统是末敏弹的“火眼金睛”,其功能是在复杂的电子环境中探测和识别装甲目标,通常包括红外探测器、毫米波辐射计和毫米波雷达等。为克服单一体制敏感器性能的局限性,提高探测性能,一般采用复杂敏感器系统,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体制的敏感器结合使用,既可 *** 两者的优点,又可弥补彼此的缺点。由于末敏弹所对付的装甲车辆都是长宽几米的较大目标,因此可以保证击中目标。 中央控制器堪称“智慧之脑” 中央控制器是末敏弹的“大脑”,负责驱动控制、电源管理、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火力决策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因此,也被称为有“智慧”的大脑。 EFP战斗部可完成对目标的最终毁伤。EFP是“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的英文缩写,与破甲弹靠药型罩形成细而长的金属射流破甲,不同的是EFP战斗部爆炸后,药型罩被压垮变形,形成了一个短粗而密实的穿甲弹丸,其速度可达2000米/秒左右,小于破甲弹射流的速度(8000米/秒左右),侵彻深度不如射流。其战斗部优点是对炸高不敏感,而且战斗部被抛射出去后可在100米距离上穿透80-100毫米厚的装甲,同时其穿透装甲后能崩落大量碎片,以杀伤人员、破坏装备,有良好的作战性能。 打击过程丝丝紧扣追踪流畅 炮射末敏弹不是导弹,不能持续跟踪目标并主动地控制和改变弹道向目标飞行,因此其结构比导弹和末制导弹都要简单,经济性非常突出,而且可以像常规炮弹一样使用,其后勤保障和作战使用都很简单。典型的炮射末敏弹作战过程如下: 炮射末敏弹通常由制式火炮平台发射,其火炮射击诸元和引信装定的操作与普通弹丸相同。末敏弹经无控弹道飞抵目标上空后,延时引信发挥作用,自动启动抛射装置,并依次抛出末敏子弹。待子弹抛射出去后,充气减速器被充气展开,同时减速旋翼展开,共同对子弹实施减速减旋、定向和稳定,调整姿态。与此同时,热电池启动,开始对电子系统(含微处理器、多模传感器、中央控制器等电子控制部件)充电启动。 子弹在减速减旋装置的控制作用下开始大著角下落,在中央控制器的操控下,毫米波雷达开始测距,不断测定子弹到地面的距离。当测定结果达到预定值时,子弹在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抛去充气减速器,拉出涡旋式旋转降落伞,在气动力作用下展开并开始工作,带动子弹旋转降落。 随后,中央控制器根据各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开始调整探测目标信息,以抑制假目标和外界干扰,获得最大的探测攻击概率。 精确锁定发动垂直顶攻击 同时,毫米波雷达也在持续测定子弹的高度,当达到预定值时,说明弹药已经进入发挥威力有效高度,中央控制器控制各传感器开始进入扫描状态,并解除战斗部最后一道保险。通常,对目标的探测要采用两次扫描判定方式,即第一次扫过目标后,向中央控制器报告目标信息;第二次扫过目标时把目标敏感数据与特定目标的特征值进行比较,做出最后判定。第二次扫描结果如确定目标正确无误,中央控制器便发出攻击指令。如果第二次扫描结果判定为非攻击目标,则子弹继续探测其......

上海举办F1的时候会不会有个小规模的车展?

这样的机率很大 因为赛车都是商家和商家的技术对比、同时商家也需要赚钱会趁人多可以把他们的车子推销出去的

打击装甲目标的武器,弹药有哪些各有的特点?

1、穿甲弹,是以炮弹材料的硬度与形状,加上装药在射击时传递的动能,在与坚硬的目标接触时穿透表面而达到破弗的效果。早期穿甲弹弹头的外型为简单的尖锥状流线形,但随着射击距离的增加,简单的流线型并不能保证弹头的射击精度,因此为了稳定弹头的弹道,风帽开始出现在弹头前端,这类穿甲弹被称作“被帽穿甲弹”于二战中开始应用,还有后来的钝头弹药穿甲弹,它能够在接触大倾角装甲的时候可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入射,从而有更大的机率击穿装甲。二战后期开始出现钝头被帽穿甲弹,代表作为苏联IS-2系列重型坦克配备的BR-471穿甲弹。

2、脱壳穿甲弹,是传统穿甲弹提升破坏效果的改良型。脱壳穿甲弹将真正会与目标接触的弹头直径缩小,外面以较轻的材质作成套筒包覆,在外观上,与普通穿甲弹接近,直径也相同,其发射之后,当炮弹离开炮管时,因为压力的关系,外层的套筒会迅速与中间的小直径弹头分离,只剩下中央的部分继续前进。

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弹体与脱壳穿甲弹类似,弹芯多由稀有的贵金属制造,拥有极高的硬度,最大差异在翼稳脱壳穿甲弹的弹芯尾部拥有尾翼,其功用在射击后,弹芯在空中飞行的姿态能够与射击抛物线成一直线,接触目标后动能集中在弹芯尖端贯穿目标,也就是说尾翼的功用是让弹芯不在空中翻滚。

4、高速穿甲弹,将弹芯缩小,用质量较轻的金属包裹弹芯,例如铝,使外径与原有的穿甲弹一样,如此一来,能够使用原有的大炮,不必更换,在射击后,轻金属与弹芯一同飞出,接触目标,轻金属质量轻携带动能少,无法破坏装甲,被档在装甲外,而弹芯保留了大部分火药燃烧后所提供的动能,持续前进、贯穿装甲,与传统穿甲弹比较,两者火药所提供的动能相同,高速穿甲弹的弹芯截面积较小,贯穿力较强。

5、破甲弹,使用锥形装药技术达到来破坏装甲的目的。锥形装药对付传统装甲非常有效,不过对于现代的复合装甲与反应装甲却有力不从心之感。距离及初速对破甲弹的影响很小,对距离1000 m与100 m的目标有相同的效果。锥形装药必须在离目标一定的距离引爆才能达到最大穿透效果,此型炮弹前端的引爆探针就是用以确保这距离。

6、碎甲弹,是一种现代主要由英国所使用的弹种,美国称为塑胶榴弹(HEP),它是由塑胶炸药与延迟信管所构成。当碎甲弹碰撞目标后,塑胶炸药会因为冲击而附着在目标表面上,由炮弹底部的延迟信管引爆塑胶炸药,爆炸产生的震波会在目标体中传递,在目标内侧产生向内碎裂的破片,达成杀伤内部人员、破坏装备的效果。

军事问题,假如让我国的38军跟美国的第三机械化步兵师加上第四机械化步兵师打一仗,结果会怎样???

三十八集团军是重装集团军,不管是突击攻防能力,还是防空预警能力均很突出,尤其是三十八集团军自己就配备有战术导弹发射平台和武装直升机平台,特种作战大队,而美国第三第四机步师功能过于单一,武装直升机和重型装甲突击力量都没有,防空力量也过于薄弱。根本那就不是一个平台上的对手,美国讲究海陆空联合作战,把单一的力量整合起来使整体作战效能得到指数式提升。而我军讲究合成化集团军,就是一个集团军要具备多种作骸形态和作战方式。因此第三第四机械化步兵师根本就不是三十八集团军的对手,螳臂当车。

末敏子弹的结构、原理、特点?

现代末敏弹是“末端敏感弹药”的简称,又称“敏感器引爆弹药”,是一种能够在弹道末段探测出目标的存在、并使战斗部朝着目标方向爆炸的现代弹药,是将多种先进技术应用到子母弹药领域中所形成的一种灵巧弹药,可由多种平台发射,主要用于自主攻击装甲车辆的顶装甲,在21世纪信息化战场上具有作战距离远、命中概率高、毁伤效果好、效费比高和发射后不管等优点。 敏感器被誉为“火眼金睛” 炮射末敏弹由母弹和发射装药组成。 母弹包括弹体、时间引信、抛射结构、末敏子弹等。末敏子弹由减速减旋与稳态扫描系统、敏感器系统、中央控制器、先进战斗部、电源和子弹体等组成。 敏感器系统是末敏弹的“火眼金睛”,其功能是在复杂的电子环境中探测和识别装甲目标,通常包括红外探测器、毫米波辐射计和毫米波雷达等。为克服单一体制敏感器性能的局限性,提高探测性能,一般采用复杂敏感器系统,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体制的敏感器结合使用,既可 *** 两者的优点,又可弥补彼此的缺点。由于末敏弹所对付的装甲车辆都是长宽几米的较大目标,因此可以保证击中目标。 中央控制器堪称“智慧之脑” 中央控制器是末敏弹的“大脑”,负责驱动控制、电源管理、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火力决策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因此,也被称为有“智慧”的大脑。 EFP战斗部可完成对目标的最终毁伤。EFP是“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的英文缩写,与破甲弹靠药型罩形成细而长的金属射流破甲,不同的是EFP战斗部爆炸后,药型罩被压垮变形,形成了一个短粗而密实的穿甲弹丸,其速度可达2000米/秒左右,小于破甲弹射流的速度(8000米/秒左右),侵彻深度不如射流。其战斗部优点是对炸高不敏感,而且战斗部被抛射出去后可在100米距离上穿透80-100毫米厚的装甲,同时其穿透装甲后能崩落大量碎片,以杀伤人员、破坏装备,有良好的作战性能。 打击过程丝丝紧扣追踪流畅 炮射末敏弹不是导弹,不能持续跟踪目标并主动地控制和改变弹道向目标飞行,因此其结构比导弹和末制导弹都要简单,经济性非常突出,而且可以像常规炮弹一样使用,其后勤保障和作战使用都很简单。典型的炮射末敏弹作战过程如下: 炮射末敏弹通常由制式火炮平台发射,其火炮射击诸元和引信装定的操作与普通弹丸相同。末敏弹经无控弹道飞抵目标上空后,延时引信发挥作用,自动启动抛射装置,并依次抛出末敏子弹。待子弹抛射出去后,充气减速器被充气展开,同时减速旋翼展开,共同对子弹实施减速减旋、定向和稳定,调整姿态。与此同时,热电池启动,开始对电子系统(含微处理器、多模传感器、中央控制器等电子控制部件)充电启动。 子弹在减速减旋装置的控制作用下开始大著角下落,在中央控制器的操控下,毫米波雷达开始测距,不断测定子弹到地面的距离。当测定结果达到预定值时,子弹在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抛去充气减速器,拉出涡旋式旋转降落伞,在气动力作用下展开并开始工作,带动子弹旋转降落。 随后,中央控制器根据各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开始调整探测目标信息,以抑制假目标和外界干扰,获得最大的探测攻击概率。 精确锁定发动垂直顶攻击 同时,毫米波雷达也在持续测定子弹的高度,当达到预定值时,说明弹药已经进入发挥威力有效高度,中央控制器控制各传感器开始进入扫描状态,并解除战斗部最后一道保险。通常,对目标的探测要采用两次扫描判定方式,即第一次扫过目标后,向中央控制器报告目标信息;第二次扫过目标时把目标敏感数据与特定目标的特征值进行比较,做出最后判定。第二次扫描结果如确定目标正确无误,中央控制器便发出攻击指令。如果第二次扫描结果判定为非......

末敏弹是末端敏感弹药的简称。这里,“末端”是指弹道的末端,而“敏感”是指弹药可以探测到目标的存在并被目标激活。所以,末敏弹就是在弹道末端能够探测出装甲目标的方位并使战斗部朝着目标方向爆炸的炮弹。末敏弹多采用子母弹结构,母弹内装多个子弹(火炮发射的末敏弹的母弹一般只含两枚子弹),母弹仅仅是载体,只有子弹才具有末端敏感的功能。子弹事实上可以用多种载体运载,如炮弹、远程火箭、航空火箭、飞机撒布器等,一次发射(或投射)可攻击多个不同的目标。末敏弹专门用于攻击集群坦克的顶部装甲,是一种以多对多的反集群装甲和火炮的有效武器。末敏弹除了具有常规炮弹间瞄射击的优点以外,还能在目标区上空自动探测、识别并攻击目标,实现“打了不管”,是一种具有高效费比的智能炮弹。 但是,末敏弹并不是一种制导武器,因为它没有制导系统,不像红外制导的导弹那样可以自动跟踪目标,也不像激光制导的导弹那样需要指示器照射目标。尽管末敏弹的命中概率低于导弹的命中概率,但要高于常规炮弹,且其价格低于导弹的价格,因此,它仍然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的作用原理是这样的:装有敏感子弹药的母弹由火炮或火箭炮发射后按预定弹道以无控的方式飞向目标,在目标区域上空的预定高度,时间引信作用,点燃抛射药,将敏感子弹从弹体尾部抛出。敏感子弹被抛出后,靠减速和减旋装置(一般是阻力伞和翼片)达到预定的稳定状态。在子弹的降落过程中,弹上的扫描装置对地面做螺旋状扫描。弹上还有距离敏感装置,当它测出预定的距地面的斜距时,即解除引爆机构的保险。随着子弹的下降,螺旋扫描的范围越来越小,一旦敏感装置在其视场范围内发现目标(也就是被敏感)时,弹上信号处理器就发出一个起爆自锻破片战斗部的信号,战斗部起爆后瞬时形成高速飞行(2 000~3 000米/秒)的侵彻体去攻击装甲目标。如果敏感装置没有探测到目标,子弹便在着地时自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