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研,刘晓艳老师讲的怎么样?

html-css027

2022考研,刘晓艳老师讲的怎么样?,第1张

刘晓艳老师还是非常好的。

其实每个老师的讲的主要内容都差不多,只是讲课风格有所变化,只要是考研名师感觉都可以,他们基本都能掌握考研英语的技巧。不过长难句这块一般推荐何凯文或者刘晓燕

这两个老师的课我都试听了一下,后来还是觉得刘老师的课更适合基础不太好的我来听。这个因人而异啊。

长难句的讲解是刘老师的比较擅长的部分。她的课程感觉零基础的都能听的懂,讲课的频率比较慢,课堂上幽默风趣,寓教于乐。我个人很喜欢有趣的课堂氛围,能带动我学习的积极性。给枯燥的考研生活带来一点乐趣。

总结如下:

刘老师讲一般从实际出发,真真切切知道我们考研哪里薄弱,该怎么复习,单词不会要求你去背很多,一针见血的抓核心。语法不强调你去理解难懂的知识,通常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讲解。通俗易懂。对了,我是在这个学习网站上看的刘老师的网课,需要的同学链接进去即可。

长难句是考研英语复习的一大部分,长难句复习得好,对于完型,阅读和作文全都有帮助。我是一边看网课学习,一边做真题。考研英语长难句可以在真题中学习和总结。学好长难句其实就是学习怎么去提取长难句的主干结构。而找主干,就是寻找主谓宾,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学会定位谓语动词。

我上过刘老师讲的父母课刘老师针对孩子教育问题确实和别的讲师不一样,在他讲的内容让我一个没有任何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小白也能明白比如愿景的威力、潜意识对孩子的影响等等,用他讲的方法,孩子的学习动力强了不少。刘中良老师这个人感觉也很有亲和力,6Q教育公司创始人就是刘中良老师,讲的在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对我还是很受用的,有机会要多去复训听听他的课,他们的父母课是免学费复训的,刘中良老师还是很大爱的,一直在做家庭教育传播工作,帮助很多家庭改善了亲子关系,孩子的教育方面的问题。终身受益。

      听完刘忠伟老师的讲座,我们不仅仅是被他的阳光帅气所吸引,更多地会被他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信,平和,幽默的气质所折服。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过的自我觉醒和提升,让他有了独到又接地气的感悟,朴实又能撞击心灵的故事,而这些又被他凝练成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主张,教学感悟。人生中第一次听到了一次较为完成的教学主张理论。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思品老师,我学着刘老师所讲的明辨精神,对于刘老师所阐述教学主张,教学理论,我无法一次性吸收,只能在零碎的笔记中,寻找自己体验过与刘老师所讲产生共鸣的部分,进行自己的思考。走在"明思"的道路上,我想我们需要走近名师,学习名师,但是最重要的一步,应该是结合自身实力,性格特点,学生特点去消化,吸收其精髓,成为自己的实践经验,成为自己的主张。我认认真真地记录下刘老师所有的语言,关注了他的公众号,仔细阅读了公众号里的文章。然后,总结了刘老师的讲座对我或者我们的几点启示:

一:坚守初心与梦想。

      刘老师在他十年前写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的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他说,选择教师,就需要坚守教学,享受孤独,追求成功,让自己的生命在孤独中绽放美丽。于我而言,选择教育,或者只能简单地说,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初心,只是因为毕业以后,特别需要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让父母安心,让自己稳定。所以,我选择教育的初心是有些功利主义色彩的。但是,在这短短的七年里,我感受到学生的单纯可爱,感受到同事的敬业奉献,感受到自我成长的幸福,感受到好的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甚至可以引领他走向更有希望的未来,我开始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课堂,爱上了与孩子相处的教育时光。我相信,如刘老师所说,我们只要在平淡中坚守育人初心,教育的种子终究会在我们和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开花结果,让我们收获职业人生的美景让更多的孩子收获未来的希望。即使,工资还没有涨到我们期待的或者需要的那么高,即使,体制内还存在部分让我们身心俱疲的形式主义,即使,社会上还存在少数不重视教育,不够尊重教师的现象。但是,只要我们看到自己陪伴的孩子们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大,思想变得越来越成熟。他们有了梦想,能够坚持,勇于担当,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这种单纯又美好的蜕变,难道不是作为教师的幸福吗?我相信,我们终究会在坚守中找到初心,找到梦想。二:阅读教育专著,涉猎知识与常识。

        在这次培训活动以前,我以为当教师就是琢磨怎么上好课,教育好学生。刘老师在讲座中引用了很多教育专著,表达了很多教育理念,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有思想的专业教师,不是单纯地背记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以应付特岗考试,招教考试以及各类考试这么简单的事儿,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一线奋斗时,还需要通过不断地阅读教育专著,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高质量育人。刘老师坚持再忙也要阅读的这种好习惯,值得我们学习,放下手机,解放自己,深度阅读与思考,才能避免浅阅读,假思索,真正的吸收知识中的营养,让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更有实践意义。

三:学习与思考同行,反思与写作同步。

      刘老师说,李镇西,你是学不会的,名师你是模仿不来的,甚至,你身边任何一个教学成绩优异的同事,他或者她,你都是模仿不来的。我的理解是,老师不是让我们不学习,相反,我们要抱着谦虚的态度向名师学习,向优秀教师学习经验与方法,向身边每一位教师学习优秀经验,但同时,我们也要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要思考地域特点,校情,学情,甚至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知识背景,将优秀经验内化于心,吸收适合自己的部分,打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最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可以用于自身实践的学习。毕竟,没有哪一位专家可以说,他的理论可以作为一条教育真理,可以普遍适用,并且一成不变。我们去听课,是因为我们从别人的课堂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寻找教学的灵感,进而打磨自己的课堂。同样的一节课,在不同的情境下,吸收不同的灵感,会有截然不同的感觉。如果我们能学习名师钻研课本,涉猎资源,静心反思的精神,我们的课堂也会自己的精彩。刘老师提到了"裸课"的概念,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的名词。我暂时的理解是,当我们积累得越来越多,磨课也就没了必要,这大概就是老教师的幸福感来源吧。一堂课,不用带书,信手拈来。但是,如果我们能把每一堂旧课都上出新的感觉。我们不是简单熟练地将知识重复灌输,而是时刻以学生主体,面对不同风格,不用程度的学生群体,我们都有办法能让学生轻松地开心地领悟到知识,明白某些道理。那么这样的一堂课,大概是名师也会羡慕的课堂。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走名师这条路,我们看到,金字塔的顶端,人会越来越少。但是,普通老师也可以上有意义的课,也可以上出有幸福感的课,只要我们保持对课堂的激情与热爱,用心学习与借鉴,认真思考与总结。我们也可以靠近名师,发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四:耐心教书,爱心育人。

        每一位老师,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三种学生: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刘老师说,慢慢来,让孩子的世界春暖花开。微笑着,耐心地走近一名后进生,是一名好老师。 七年的教学生活,今年是让我体会最深的一年,作为一名初三的班主任,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经验的不足。我发现,严厉管教和谆谆教导可以培养出听话懂事,成绩优异的孩子,励志教育和挫折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梦想,培养孩子的毅力。但是,充满耐心的有爱的教育,才能真正触及孩子的心灵,最大地发挥教育的正能。有一个男孩,在我的严格要求和励志教育的连环教育下,他的成绩出现质的突破,他的毅力已经非常人所能比。但是,拍毕业照那天,在数学老师拍的相片里,我发现他笑得真开心。而在我拍的照片里,他大部分时候都紧锁眉头,认真写着,思考着。我醒悟,我对他的教育,是不够全面的,我没有告诉他,凡事可以慢慢来,追逐梦想的时候,还要记得享受青春的简单快乐。我想,这个敏感忧郁懂事的小男孩,如果得到更多充满爱心和耐心的陪伴,他会笑着学习,笑着实现梦想。有一个女孩,我从七年级带到毕业,她变得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有主见,成绩也越来越优异。但是,只有我和他妈妈最清楚,这个女孩,几乎每天晚上写作业写到十二点多,她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每一次作业必须要当天写完,每一道题都要认真做好,每一个字都要写得工工整整,但是,写作业的速度并不快,所以,熬夜写作业成了家常便饭。做为班主任,我是有责任的,我始终没能找到帮助她的方法,希望在高中,她可以遇到一位有智慧的老师,帮助她更高效的学习。我想,老师与老师之间,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最大的地区别,不是谁的知识更丰富。而是谁的教育更有耐心和爱心,谁的教育更能触及孩子的心灵。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希望我们有更多机会接近名师,去学习他们的思想和精神,找到前行的动力和方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