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3布局方式有哪些?

html-css042

CSS3布局方式有哪些?,第1张

1.静态布局

——最传统的布局方式,网页中所有尺寸都是由px作为单位,设置了min-width,如果宽度小于就会出现滚动条,如果大于这个宽度则内容居中外加背景

实现方式:PC:居中布局,所有样式使用绝对宽度/高度(px),设计一个Layout,在屏幕宽高有调整时,使用横向和竖向的滚动条来查阅被遮掩部分;

移动设备:另外建立移动网站,单独设计一个布局,使用不同的域名如wap.或m.。

优点:采用之前的css2的布局·方式,布局简单,没有兼容性问题。

缺点: 在手机端不能合理的显示,移动端不能使用pc端页面,需要再写一个布局来呈现。

实践案例:Float 布局、绝对布局

2.自适应布局

——可以看成是不同屏幕下由多个静态布局组成的。自适应布局是为不同的屏幕分辨率分别定义不同的布局。改变屏幕分辨率可以切换不同的静态布局(页面元素位置可能发生改变),但在每个静态布局中,页面元素不随窗口大小的调整发生变化。自适应布局页面里面元素的位置会变化,很好的解决了流式布局中的大屏空间利用率不高弊端。

注:屏幕分辨率变化时,页面里面元素的位置会变化而大小不会变化。

3.流失布局(百分比布局 %)

网页中主要的划分区域的尺寸使用百分数(搭配min-*、max-*属性使用),分别为不同的屏幕设置布局格式,当屏幕大小改变时,会出现不同的布局,意思就是在这个屏幕下这个元素块在这个地方,但是在那个屏幕下,这个元素块又会出现在那个地方。只是布局改变,元素不变。可以看成是不同屏幕下由多个静态布局组成的。

而流式布局的特点是随着屏幕的改变,页面的布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可以进行适配调整,这个正好与自适应布局相补。使用%百分比定义宽度,高度大都是用px来固定住,可以根据可视区域 (viewport) 和父元素的实时尺寸进行调整,尽可能的适应各种分辨率。往往配合 max-width/min-width 等属性控制尺寸流动范围以免过大或者过小影响阅读。这种布局方式在Web前端开发的早期历史上,用来应对不同尺寸的PC屏幕(那时屏幕尺寸的差异不会太大),在当今的移动端开发也是常用布局方式,但缺点明显:主要的问题是如果屏幕尺度跨度太大,那么在相对其原始设计而言过小或过大的屏幕上不能正常显示。因为宽度使用%百分比定义,但是高度和文字大小等大都是用px来固定,所以在大屏幕的手机下显示效果会变成有些页面元素宽度被拉的很长,但是高度、文字大小还是和原来一样(即,这些东西无法变得“流式”

注:屏幕分辨率变化时,页面里元素的大小会变化而但布局不变。

主要实践案例:左侧固定+右侧自适应、左右固定宽度+中间自适应、圣杯布局、双飞翼布局

4.响应式布局(媒体查询)

——通过响应式设计能使网站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有更好的浏览阅读体验。屏幕尺寸不一样展示给用户的网页内容也不一样.利用媒体查询可以检测到屏幕的尺寸(主要检测宽度),并设置不同的CSS样式,就可以实现响应式的布局。主要依靠是css的媒体查询。

注:每个屏幕分辨率下面会有一个布局样式,即元素位置和大小都会变。

5.弹性布局

——rem/em、flex布局

DIV+CSS三行两列经典布局

这个XHTML1标准的DIV+CSS布局是著名网页设计师2004年发布在《网页设计师》上的,一个非常经典的布局,在IE、Mozilla和Opera浏览器中均可以实现居中和高度自适应。完整代码如下(在原代码的基础上作了一定规范整理):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title>XHTML之经典三行两列布局 - seobbs.net</title>

<style type="text/css">

body

{ background: #999 text-align: center color: #333 fontfamily: 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a:link, visited

{color:#004592text-decoration:none}

a:hover {color:#004592text-decoration:underline}

a:active {color:#004592text-decoration: none}

img {border:0px}

#header { margin-right: auto margin-left: auto padding: 0px width: 776px background: #EEE height: 60px text-align: left}

#contain {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width: 776px }

#mainbg { float: left padding: 0px width: 776px background: #60A179 }

#right { float: right margin: 2px 0px 2px 0px padding: 0px width: 574px background: #ccd2de text-align:left }

#left { float: left margin: 2px 2px 0px 0px padding: 0px background: #F2F3F7 width: 200px text-align:left }

#footer { clear: both margin-right: auto margin-left: auto padding: 0px width: 776px background: #EEE height: 60px }

.text {margin:0pxpadding:20px}

</style>

</head>

<body>

<div id="header">header</div>

<div id="contain">

<div id="mainbg">

<div id="right">

<div class="text">text<p>段落< /p><p>段落</p><p>段落</p><p>段落</p> <p>段落</p></div> </div> <div id="left"> <div class="text">left</div> </div> </div> </div>

<div id="footer">footer</div>

</body>

</html>

效果演示及代码:www.st539.com/news_view.asp?id=123

SEO角度分析这个布局的优势:

我们先按网页设计惯例来看页面中的内容分布,一般情况下,头部(A区)为站点导航,底部(D区)为辅助导航及版权信息等,左侧(B区)会放搜索、列表、排行等功能性内容,核心内容就集中在右侧(C区)。

如上图标识所示,按传统的布局,代码编写顺序是“A->B->C->D”,也可以理解为“功能->功能->核心内容->功能”。

都知道,搜索引擎蜘蛛爬行时,是按着页面代码顺序自上而下的,这种情况下蜘蛛很难最快的爬行到核心内容;而当页面代码过多的时候蜘蛛完全有可能没有爬行到核心内容就折回,抓取到的是与其他页面一样的功能内容时,这个页面就成为相似网页。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包括新浪、搜狐、网易在内的很多网站(可能也包括你^_^),都在设计时将页面中B区和C区对调。

再来看本布局方式,页面代码顺序是“A->C->B->D”,按内容分布可以理解为“功能->核心内容->功能->功能”,在不改变页面展示的情况下,将核心内容部分放到了前面。

这样,蜘蛛爬行时就能在最短时间内索引到网页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