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天体泛指人类发射到太空的物体,具体是指由人工研制,然后由运载火箭或航天飞机发射到宇宙空间的飞行体。包括人造卫星、铱星闪光、空间站、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它们的运行规律与自然天体基本相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用智慧研制出了各种人造天体,这些人造天体和自然天体一样,也是绕着行星(大部分是地球)运转。关于人造天体概念的使用大概始于1870年。1957年苏联发射的“人卫1号”是世界上第一颗被正式送入轨道的人造卫星。从那时起,到如今已有数千颗人造卫星环绕地球飞行,有的人造卫星还被发射到环绕金星、火星和月亮的轨道上。人造天体不光用于科学研究,而且在当今的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在近代通讯、天气预报、地球资源探测和军事侦察等方面,人造天体都是不可缺少的。
现在,观测人造天体也成了天文爱好者的目的之一。他们主要是观测人造天体电池板的反光,当然也有爱好者有技术可以直接使用望远镜观测并拍摄下了人造天体。
另外要了解人造天体我们不得不了解下人造天体天文代号,它是指人造天体的国际统一记录号数。刚开始人们是按人造天体发射成功后,按其亮度附标数码区别,这种记录操作起来很麻烦,所以自1963年1月1日起,采用简化记录号,即按人造天体发射顺序年份附加阿拉伯数字表示,一次发射后形成几颗人造天体则用拉丁字母代替数码。例如,我国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形成的3颗人造天体的编号,本体为1970034A,末级运载火箭为1970034B,碎片为197003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