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PanTum Detect 泛肿瘤人工智能检测技术?

html-css013

什么是PanTum Detect 泛肿瘤人工智能检测技术?,第1张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人体共有122种癌症。癌症的形成,是从轻度病变开始,逐渐发展演变中度病变、重度病变、原位癌、早期癌,直至晚期癌症。目前,大多数癌筛检测技术只能检测局部癌症,而且须在癌症形成以后,对其释放的特定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由于癌前病变阶段,几乎没有肿瘤标志物,因此,无法检测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癌阶段,只有极少量的肿瘤特异性标志物释放到血液中,难以检测出来。等到癌症发展到中、晚期,才有足够量的肿瘤标志物释放到血液中,各种检测技术才可能发挥作用。这种被动等待癌症形成后,再滞后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被称为“被动检测方法学”。今天,德国PanTum泛肿瘤人工智能检测技术在检测方法学和检测标志物两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PanTum检测方法学的突破:是人类首次借助人体免疫系统巨噬细胞高精度的“侦察”功能和主动吞噬功能,通过检测巨噬细胞主动吞噬的肿瘤标志物样本,实现了在肿瘤形成发展各个阶段高灵敏度的检测。由于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抗原递呈细胞,具有三大特性,以致PanTum检测技术完全颠覆了“被动检测方法学”:1.巨噬细胞在癌前病变阶段就能主动吞噬病变组织的相关标志物,超前完成样本富集,因此,PanTum检测技术可量化检测癌前病变阶段的病变水平。2.巨噬细胞能够到达全身所有病变组织,因此,PanTum检测技术可一次检测全身所有肿瘤和病变组织。3.巨噬细胞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因此,PanTum检测技术灵敏度高达97.5%。PanTum检测标志物的突破:上世纪九十年代德国癌症研究中心Coy研究员与其导师Zur Hausen教授,在进行X染色体基因组测序工作过程中发现并验证了Apo10和TKTL1与所有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由此诞生了人体所有肿瘤共性标志物。Apo10是DNaseX的一段抗原表位,DNaseX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肿瘤细胞中其活性受到抑制,但大量表达并在肿瘤细胞中积累,可作为肿瘤细胞或凋亡受阻细胞的标志物。Apo10检测值增高预示肿瘤或增殖性疾病的形成。TKTL1主要调节糖酵解代谢途径,在恶性肿瘤细胞中呈现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以及预后有密切关系。TKTL1检测值增高预示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德国Duale Medizin医院基于PanTum检测技术的多年应用,创立了《肿瘤病变程度AP-T分级标准》,该标准将组织病变程度的极高可能性,用Apo10与TKTL1相加之和得到的AP-T数值进行量化表达,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对Apo10、TKTL1、AP-T数值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其他检测、检查技术进行综合评估。PanTum检测技术已取得欧盟CE认证。2019年进入中国香港,2020年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北京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应用研究,即将在中国广泛应用。德国PanTum检测技术完全突破当今局部、滞后的癌筛检测技术,不仅能够一次检测全身所有122种癌症,同时能够对癌前病变水平进行量化检测,为全面监测肿瘤和主动预防癌症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

1.打开圆形塑料盖2.清理掉里面的废粉(非常关键)。3.加入一瓶新粉4.边摇边倒入5.加完新粉后,来复位计数器。先拆掉三棵螺丝,并整块取下6.取下整块清零组件7.把半圆形里的小塑料片向左边拨动,然后再上回粉盒去,拧紧三棵螺丝,清零操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