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肤病的检查,真菌性皮肤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JavaScript018

真菌性皮肤病的检查,真菌性皮肤病应该做哪些检查,第1张

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点,诊断一般较容易。必要时可进行如下辅助检查:

一、真菌显微镜检查:选取皮损边缘的鳞屑或病发几根。置于玻片上,加入氢氧化钾溶液一滴,加盖玻片。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以促进角质溶解。最后进行镜检观察。真菌检查阳性对诊断有确诊作用,如阴性也不能排除癣的诊断。

二、真菌培养:常规的培养基是采用沙堡弱(sabourauad)培养基。将从病灶取来的鳞屑、毛发或疱膜接种后,放入25~30℃恒温箱中培养。一般5天左右即可见菌落生长,随后可进行菌种鉴定。如经三星期培养无菌落生长,可报告培养阴性。

三、滤过紫外线灯检查:该灯又名伍德(wood)灯,系紫外线通过含有氧化镍的玻璃装置,于暗室里,可见到某些真菌,在滤过紫外线灯照射下产生带色彩的荧光。这样可根据荧光的有无以及色彩不同,在临床上对浅部真菌病,尤其头癣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此外,本灯对诸如托儿所群体检查也有帮助。

您好! 1、真菌镜检是最简单也是很有价值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其优点在于简便、快速,无菌部位的阳性结果可直接确定真菌感染。但是由于阳性率较低,阴性结果亦不能排除诊断。直 接镜检对于浅表和皮下真菌感染最有帮助。在皮肤刮屑、毛发或甲标本中发现皮肤癣菌、念珠菌和马拉色菌的成分可提供对相应真菌病的可靠诊断。如在无菌体液的 直接镜检中发现真菌成分常可确立深部真菌病的诊断,例如在脑脊液中检测到带荚膜的新生隐球菌酵母细胞,或外周血涂片中检测到荚膜组织胞浆菌细胞。但一般在 有菌部位则只有发现大量真菌菌丝方才有意义,通过直接镜检一般可以区分念珠菌、隐球菌、暗色真菌、毛霉(接合菌)等菌的感染,进一步明确鉴定菌种需要通过 培养鉴定来完成。2、真菌培养真菌培养是实验室检查中的重要环节,培养出致病真菌是进一步鉴定菌种的前提条件。真菌培养第一步是从临床标本中培养真菌的初代培养,初代培养后进一步进行 分离纯化培养和鉴定培养。不同致病真菌每一步所采用的培养基,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常规的真菌培养需要在28-30°C温度下培养3-4 周,一般初代培养选用沙氏培养基(SDA)或者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采用试管培养,一般同时培养两管,其中一管可添加抗生素(氯霉素或庆大霉素均 可)。在培养1周内,应该每天观察有无真菌生长。一般培养4周后,如果无真菌生长可报阴性。发现培养出真菌,直接挑取少量菌体或者小培养后,用乳酸酚棉兰 制成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结合菌落大体形态,典型菌种可直接报告种属。不典型菌种根据基本表现,采用适当的标准鉴定培养基,标准培养条件培养,必要时要结合 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3、真菌鉴定 对常见致病真菌要掌握的鉴定原则是首先区分酵母菌和霉菌。如果初代培养基上培养出酵母样菌落,在鉴定前应进行分离纯化。在去除细菌和其他真菌污染,区分混合感染后,对纯菌落进行鉴定。酵母菌鉴定主要根据形态学特 征和生理生化特点,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首先根据菌落颜色进行分类。临床最为常见的是白色或奶白色菌落,这类菌进一步做芽管试验,若芽管试验是阳性则为白 念珠菌,若阴性则通过Vitek YBC或API20C及玉米吐温琼脂上培养的形态特征来鉴定。另外,还可以应用念珠菌显色琼脂、尿素酶试验等试验来辅助鉴定。检验地带网霉菌的鉴定非常复杂,有许多标准包括形态学特征、温度耐受性,放线菌酮抗性、双相性、营养需求、蛋白分解活动以及水解尿素能力等。现代分类学鉴定方法主要 依据分生孢子的个体发生过程结合其他特征来进行鉴定。初代培养后根据形态学特征一般可鉴定到属的水平,再依据不同真菌的鉴定要求,采用标准培养基和培养条 件进一步完成菌种鉴定。例如:曲霉属鉴定时需要采用标准培养基,即察氏培养基和麦芽琼脂,25℃培养7天后与曲霉形态鉴定检索表对应得到正确的结果。

菌感染人体引起的疾病很多,可以引起了头癣、体癣、股癣和足癣,还可以引起了女性的妇科阴道炎等,具体需根据感染的部位分析,在局部去物质或分泌物检查。

一般明确诊断后需外用抗真菌的药物如克霉唑乳膏,口服氟康唑片等治疗,都可以逐渐好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