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线和底线包含的区域
每个行内元素会生成一个行内框,行内框是一个浏览器渲染模型中的一个概念,无法显示出来,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时候(padding等),行内框等于内容区域。 设定行高时行内框高度不变,半行距分别增加/减少到 行框 的上下两边。 简单说来,行内框就是行内元素的边框。
行框是指本行的一个虚拟的矩形框,是浏览器渲染模式中的一个概念,并没有实际显示。行框高度等于本行内所有元素中行内框最大的值。当有多行内容时,每行都会有自己的行框。
文本行中的每个元素都会生成一个内容区。这个内容区则会生成一个行内框(inline box),当一行中的所有内容均已生成了行内框,那么接下来在行框的构造中就会考虑这些行内框,行框的高度要足以包含最高行内框的顶端和最低行内框的底端。相信大家对行内元素的认识大多是不换行,不能设置宽高,又或者是来自经典的垂直水平居中内联元素的面试题,把line-height设置成父盒子的高度,但在昨天练习切图的过程中,发现将一行内联元素在垂直方向上对齐很困难,特别是包含img元素,于是决定深入了解一下这行内元素的细节
1.分类:内联元素分为替换元素和非替换元素
MDN上对可替换元素是这么说的
翻译过来就是
这些特殊的行内元素,虽然不换行,但可以设置宽高,四周padding和margin
而普通的行内元素(非替换元素,向span,a等)不能设置宽高,四周margin无效,四周padding有效,
但上下padding比较特殊,不会撑大内容区,但会撑大行高(line-height),下面我们细说
!此处注意:虽然替换元素特殊,但也是行内元素,下面介绍行内元素的一些概念
每个行内元素都有一条基线,规则如下
1.非替换元素中的基线是英文字母x的下端,什么意思,如图,红色的就是这个非替换元素的基线
2.替换元素中的基线就是margin-bottom的外沿
有了基线的知识,我们现来说说一行的行内元素是怎么排列的,只有两步
1.找到本行第一个行内元素,确定它的基线
2.找到下一个行内元素,确定它的基线并与第一个基线对齐,以此类推,直到排完本行内的所有行内元素
等一行的行内元素都排完了,这一行的行框就确定了,为什么叫行框,那肯定是把一行的行内元素都包含进去的框嘛,所以说行框的高度就是本行内最高的行内元素的top line 到最低的行内元素的bottom line。
line-height就是行内元素的内容区+padding,也就是一个行内元素的top line 到bottom line的距离
所以设置line-height为父盒子高度的一半就可以把元素挤到中间。
设置行内元素和本行框基线的对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