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Flash被苹果拒之门外,很多开发者在开发产品时都不得不在Flash和HTML5之间做出选择。今天Google发布的一个新工具让天平再次偏向HTML5这边,它就是Swiffy。
Swiffy可以把Flash文件转换成HTML5标准。该项目源于Google移动广告团队,开发动机就是有些设备不支持Adobe的格式,因此无法显示Flash动画。有了这个工具,你只需上传.swf文件,然后就可以将其转化为HTML5标准,显示效果和Flash一样(文件格式为JSON)。
Google称这个转换工具还不支持完全基于Flash的游戏,但是支持向量图形、嵌入式字体、图片、动画等。下面就是一个演示效果截图「上面为Flash动画,下面为经Swiffy转化后的动画」,你可以点击这个链接亲自体验。
Swiffy目前只是一个实验项目,但对开发者来说非常有用。与此同时,反Flash的苹果肯定在偷着乐吧。 除了这款Flash转化工具之外,Adobe今年3月份自己也推出一款转化工具Wallaby。
Flash 大红大紫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浏览器厂商们齐心协力整出了 HTML5 标准,抢 Flash 的饭碗;乔教主坚决不让 iPhone 支持 Flash,Adobe 心都挖凉了。现在 Google 也推出了 Swiffy,免费把 SWF 格式转换为 HTML5 代码,赤裸裸的挖墙脚啊。
Google Swiffy 目标用户是网络开发人员,它不能转换 Flash 视频,但对大多数 Action Script 交互型 Flash 支持良好。用户只需将 SWF 文件上传,转换非常快。输出的 HTML 代码会用到一些 SVG 特性,目前只有 webkit 内核浏览器支持;这意味着输出的代码仅仅在 Safari/Chrome 上可用,自然,iOS 自带浏览器也会支持。
解决方法:将 操作系统与浏览器适配。
判断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种类和版本,这个不难。
目前的主流平台一共5个:
桌面平台:
Windows(完美支持H5和 Flash Player)
Mac OS X(完美支持 H5和 Flash Player)
Linux(支持 H5,Flash Player支持到11.2,Chrome对 Flash Player 支持更好)
移动平台:
Android(支持 H5,Adobe已经放弃Flash Player支持)
iOS(支持 H5, 不支持 Flash Player)
从上面可以看到,有半数以上的平台(包括已经放弃支持的)支持 Flash Player。既然超过了半数,就有进行切换的需求与可能。
最完美的情况,就是检测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版本,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配,例如:
Windows XP 系统,IE6浏览器,使用 Flash Player 来播放视频;
Mac OS X 系统,使用 H5 来播放视频;
移动平台,必须使用 H5 ;
……
虽然在前端开发上有一定的成本(例如 Flash Player 和 H5 的界面适配、Desktop 和 Mobile 的界面适配,以及各种浏览器和平台的组合之类的),但也不是不可承受。
让我们来看看 Flash Player 与 H5 以及各个浏览器支持的视频格式吧(下表来自HTML5 Video):
&ltimg data-rawheight="270" data-rawwidth="823" src="https://pic3.zhimg.com/50/66dc86342a9af7b4b0274124eb644445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66dc86342a9af7b4b0274124eb644445_r.jpg"&gt
也就是说,在支持 video 标签的 H5 浏览器中,并没有一种视频格式是所有浏览器通吃的。
如果觉得这个表不够详(zhuan)细(ye)的话,还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下表来自wikipedia HTML5 video):
&ltimg data-rawheight="869" data-rawwidth="1423" src="https://pic3.zhimg.com/50/1d915e90d4c19acd3239b976ccc93e85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2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1d915e90d4c19acd3239b976ccc93e85_r.jpg"&gt
如果抛弃掉可爱又可怜的 Opera ,以及不考虑 Firefox 在 OS X 和 Linux 上的问题,我们确实可以说,MP4格式已经是所有现代浏览器能够直接支持的视频格式(下表来自A/V Formats | The State of HTML5 Video Report):
&ltimg data-rawheight="760" data-rawwidth="960" src="https://pic2.zhimg.com/50/218d9bba7a6b14ca270c66dc729e70b2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218d9bba7a6b14ca270c66dc729e70b2_r.jpg"&gt
而实际上,已经有公司在做这件事(而且做了好久),JWPlayer 是一个优秀的 Flash Player 视频播放器,后来开始支持 H5,下面是它的一些介绍:
HTML5 Video Player &Flash Video Player
HTML5 Video Attributes &Market Share Report
所以,技术上并不是问题。做还是不做,我猜测最大的原因是视频格式转换成本。
这些视频网站已经积累的大量的视频资源,早期基本上是 Flash Only 的 FLV 格式。后期如果继续用Flash Player 来播放视频,为了实现高清的支持,很可能使用的是 MP4 的马甲 F4V 格式。这两种文件格式的标准可以看这里: F4V/FLV Technology Center。
FLV 格式早期使用过两种编码,分别是 Sorenson Spark 和 On2 VP6 (下表来自 抛弃FLV,迎接MP4——制作Flash Player支持的H.264视频格式),这两种格式 H5 肯定是不支持的。
&ltimg data-rawheight="529" data-rawwidth="581" src="https://pic3.zhimg.com/50/d0b74e5f34fe771af73439044c8df4d1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d0b74e5f34fe771af73439044c8df4d1_r.jpg"&gt
因此,要将现有的海量视频数据转换成 MP4,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视频网站可能考虑过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就暂时将该工作搁置(或者正在平稳进行中)。
比如,YouTube 就已经把自己的所有视频转向 WebM(这是 Google 推动的视频格式),可以看这里:YouTube Swiftly Converts Videos in WebM Format。
但 Google 毕竟是钞票多到用不完,牛人多到一个团,从标准到产品到实现一条龙的一流公司。对于天朝这些小公司比如 爱X艺优X库马铃薯之类来说,除了技术市场钞票广告之外,还必须考虑国情。
在伟大而神奇的中国,大量的平台依然是Windows XP + IE6 组合,让这些系统升级到 IE8都嫌困难,更别提安装 Chrome 和 Firefox 这种现代浏览器了。针对于它们,Flash Player 是唯一的选择。既然用 Flash Player 来播放视频,那么 FLV 还是 MP4 显然就无所谓了。
不过,一切都会改变的,至少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它们是一定会改过来的。
相比用 H5 全平台看视频,我更期待在有生之年登上月球(火星太远就不考虑了)。不过就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来看,有点儿悬。
另外吐槽题主3点:
1. 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 MBP 的……
2. 发热不能全怪在Flash Player 头上……
3. 就算你一定要怪在 Flash Player 头上,也不要仅仅是怪在视频播放器头上……
==================
2014-09-22更新:
按照评论里面的同学说的,我用 Android+Firefox 访问了优酷/土豆等网站,确实,它们在移动设备上已经支持 H5了。
所以我上面猜测的 视频格式转换成本 的原因应该是不存在的。
那么,我再次猜测,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点:
1. Flash Player 在 PC 端的体验和表现更加一致,更容易管控播放器质量和进行版本迭代;
2. 由于前面讲到的原因,H5 的支持在 Windows XP 上是无望的,只能使用 Flash Player,国内企业必须考虑这点;
3. 为什么不检测浏览器版本实现不同平台使用不同的播放器,参照1的解释。
如果纯动画,直接录制成视频。放入到flash里面。如果有动画和交互。可能你就得学习下flash的脚本了。当然你懂得js。会很快上手的。不过就是flash界面可能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