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素选择器:比如p{xxxx},选择文档中所有的p元素;
2 类选择器:比如.center_bar{xxxx},选择文档中使用了类center_bar的元素;
3 id选择器:比如.button1{xxxx},选择文档中使用了button1的元素;
4 或选择器:用逗号连接多个选择器;
5 与选择器:多个选择器紧挨在一起;
6 后代选择器:用空格连接多个选择器;
7 子代选择器:用大于号连接多个选择器,它其实是后代选择器的特殊情况;
8 属性选择器:
(1) 比如p[id],选择标签上有属性“id”的p元素;
(2) 比如p[id="button1"],选择标签上有属性“id”并且id的值为“button1”的p元素;
(3) 比如p[id^=”b”],选择标签上有属性“id”并且id的值以“b”开头的p元素;
(4) 比如p[id$=”b”],选择标签上有属性“id”并且id的值以“b”结尾的p元素;
(5) 比如p[id*=”b”],选择标签上有属性“id”并且id的值包含“b”的p元素;
9 p:first-child:既是p元素,也是某元素的第一个孩子;
10 p:last-child:既是p元素,也是某元素的最后一个孩子;
11 p:nth-child(3):既是p元素,也是某元素的第三个孩子;
12 p:nth-child(odd):既是p元素,也是某元素的第奇数个孩子;
13 伪类选择器都是某种状态,比如active、link、hover,使用“:”;
14 伪元素选择器,确实有某些实体的东西,比如第一行文字、第一个文字、被选中的文字,使用“::”
15 只有多个选择器选中了同一个元素的同一个属性,才会出现优先级的问题;
16 如果两个选择器优先级相同,那么写在后面的选择器生效;
17 选择器优先级的排列:
(1) !important
(2) 内联样式
(3) id选择器
(4) 类和伪类选择器
(5) 元素和伪元素选择器
(6) *选择器
(7) 继承样式
first-child选择器用于选取属于其父元素的首个子元素的指定选择器。:first-child选择器用于选取属于其父元素的首个子元素的指定选择器。——w3school
嗯,乍一看好像说的不是很明白,因此这个选择器很容易让人误解,通常会有两种误解:
误解一:认为E:first-child选中E元素的第一个子元素。
误解二:认为E:first-child选中E元素的父元素的第一个E元素。
你是不是也曾这样理解这个选择器或者现在仍然这样理解?以上两种理解都是错误的,理解,div里的第一个a元素字体应该是红色的,事实证明这种理解也是错的。OK,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只要E元素是它的父级的第一个子元素,就选中。它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第一个子元素”,另一个是“这个子元素刚好是E”。
span:first-child{color:red}
p:first-child{color:blue}/*p元素的父元素的第一个子元素是div而不是p元素,因此该样式不起作用*/
i:first-child{color:orange}
.demo的第一个子元素是div
第一个span第一个段落P第二个span
一个链接第一个i元素
一个链接第二个i元素
一个链接
效果:类似容易误解的结构选择器还有:nth-child()、:nth-last-child、:only-child,在平时的开发中需要注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