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写代表哪个药物毒代动力学参数css

html-css017

英文缩写代表哪个药物毒代动力学参数css,第1张

血浆浓度。英文缩写代表血浆浓度药物毒代动力学参数css,毒代动力学(毒动学)是应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探讨药物及其他外源 性化学物毒性或不良作用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运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地研究毒性剂量下毒物在动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简称 ADME) 的过程和特点,探讨毒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从而为毒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血药浓度:血药浓度系指药物吸收后在血浆内的总浓度,包括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或在血浆游离的药物,有时也可泛指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着时间而变化。

药峰浓度:药峰浓度系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上的最大血药浓度值,即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药峰浓度与药物的临床应用密切相关。药峰浓度达到有效浓度才能显效,而如高出了安全的范围则可显示毒性的反应。此外,药峰浓度还是衡量制剂吸收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达峰时间:指单次服药以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这个时间点,血药浓度最高。用来分析合理的服药时间。

血药稳态浓度:恒比消除的药物在连续恒速给药或分次恒量给药的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呈现规律的波动;当给药速度大于消除速度时称为药物蓄积.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加,血药浓度不断递增,但递增的速度逐渐减慢,直至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基本稳定的水平称血药稳态浓度。

药物作用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最基本的药理学效应包括兴奋和抑制。

药理效应的选择性即药理效应的专一性,是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是药物分类的依据,又是临床用药时指导用药和拟定治疗剂量的依据。药物的选择性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扩展资料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为药动学,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药物在体内虽然不一定集中分布于靶器官,但在分布达到平衡后药理效应强弱与药物血浆浓度成比例。医生可以利用药动学规律科学地计算药物剂量以达到所需的血药浓度并掌握药效的强弱久暂。这样可以比单凭经验处方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少数与正常代谢物相似的药物,如5-氟尿嘧啶、甲基多巴等的吸收是靠细胞中的载体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这一主动转运机制对药物在体内分布及肾排泄关系比较密切。易化扩散是靠载体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方式,如葡萄糖的吸收,吸收速度较快。固体药物不能吸收,片剂、胶囊剂在胃肠道必须先崩解溶解后才可能被吸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药理学(医药学学科名)_

 2013年研究生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出国留学考研网为14年考生提供中山大学介绍相关院校信息及专业简介,帮助考生在复习之初建立明确的目标院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复习。

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药学院是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两校合并后于2002年6月成立的第一个新学院。学院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学系为基础,整合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以及医学院有关药学科学研究的资源,以中山大学的综合力量为依托组建而成。现任院长为黄民教授。

药学院自成立以来,坚持以高标准、高起点要求自身。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教授担任药学院名誉院长,他对未来的定位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成为中国一流的药学院”。为实现这一目标,学院一直致力于学科建设,积极引进各类教学和科研人才,加强各种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努力营造学院文化。现已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和新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教师59名,实验技术人员17人,行政人员9人。教师中教授21人,副教授21人,讲师15人,助教2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41人。师资队伍中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有13人被列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黄志纾教授先后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第九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光荣称号。

目前在读本科生487名,硕士研究生251名,博士研究生107名。本科生招生规模为每年120人,研究生招生规模呈稳步增长态势。

2006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成为目前华南地区高校中唯一获得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博士点覆盖了药理学、药物化学、生药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等6个二级学科;2007年9月,药学院获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于2008年7月启用位于大学城的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的药学大楼,目前实验室使用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以上。学院非常重视实验室科研条件建设,现已购置了10万元以上用于药学科学研究的大型贵重仪器近70台,如核磁共振仪、质谱仪、X-单晶衍射仪、荧光光谱仪、凝胶成像仪、CO2超临界萃取仪、全自动生化仪、红外光谱仪、各种高效液相色谱仪、软胶囊机、流化床包衣机、挤出-滚圆造粒机等等。购置仪器3000多件,总价值达6800多万元。

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创新药物研究为龙头,组建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技术平台。借助学校的整体力量,将药学院办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某些领域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特别是培养创新药物的团队和人才。使药学院成为广东省和全国的药物(新药)研究、开发与评价中心及药学人才培养基地。

专业设置:

本科专业:药学

硕士点: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制药工程

博士点: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

博士后流动站: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研究机构:

学院下设8个专业实验室,拥有III期985工程建设项目——华南新药创制科技创新平台。以药学院为申报单位获批:

“创新药物制剂工程中心”(广东省教育厅, 2009, 吴传斌)

“手性药物工程中心” (广东省教育厅, 2009, 鄢明)

“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平台” (国家科技部, 2009, 刘培庆)

“新药临床前药代动力学评价平台” (国家科技部, 2009, 黄民)

“创新药物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科技厅, 2010, 吴传斌)

“现代中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科技厅, 2010, 杨得坡)

“新药设计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 2011, 黄民)

“新药成药性评估及评价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发改委, 2011, 刘培庆)

科研情况

药学院的科研工作坚持以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为龙头,致力于加强新药创制体系及评价体系的建设,注重团队协作,积极推行PI负责人制,克服互不通气、各自为“研”的封闭式科研弊端,通过团队协作进行科研攻关,积极组织重大项目的实施及工程中心的建设。建院以来我院共承担纵向科研项目367项,横向项目471项,其中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0余项,药学院作为主要方向负责单位还获得2项科技部国家支撑计划支持及1项973项目滚动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项,获批经费2.5亿元,高级职称人均66.5万元;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收录56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92项。

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院积极开展各项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推动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等工作。其中:

1. 短期专家交流讲学:2008年至今共邀请121名(其中外籍人士54人次,华裔67人次)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来我院举行药学前沿大讲堂学术讲座。

2. 师生出访交流学习情况

2008年至今共派出11位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和深造;

2010年以来共派出近2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前往全球知名高校联合培养进修(1-2年)。

3.承担国际(境外)合作与交流项目25项。

4.主办或承办的国际学术会议:

2004年12月,举办“精细化工与药物合成国际研讨会”;

2009年10月,举办首届“国际工业药学与临床药学研讨会”;

2011年9月,承办“国际药物代谢学会(ISSX)暨中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专业委员会(CSSX)联合学术会议”;

                     2014年地球物理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2014年海洋科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