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点击超链接的时候,会发现
这四个状态,链接的文本会发生不一样的状态,这样的效果就是用CSS的伪类选择器来实现。
正确的CSS顺序应该是
Why?
因为这四个CSS的优先级是一样的,所有后者会覆盖前者。
从实现的步骤来分析,就应该是这样排列才对。
用户的操作步骤是
1. 还没有点击链接
那么只有 a:link 这一条样式生效,用户看到的是没有点击的样式。
2. 鼠标移上去悬浮在链接上
那么 a: link 和 a: hover 这两条生效,由于 a: hover 在后面,所以样式3覆盖了样式1,显示的是鼠标移上去悬浮在链接上这个样式
3. 鼠标按了下去
那么 a:link 、 a:hover 和 a:active 这三条生效, a:active 覆盖了前两者,显示出来的就是鼠标点击时候的样式。
4. 点击完发生链接之后
那么 a: visited 这一条永久生效,显示出来的就是链接后的样式。
总之,必须是,
利用cursor设置或检索在对象上移动的鼠标指针采用何种系统预定义的光标形状:
cursor属性的属性值分为
auto,crosshair,default,hand,move,help,wait,text,w-resize,s-resize,n-resize,e-resize,ne-resize,sw-resize,se-resize,nw-resize,pointer,url(url)
而我们最常用的cursor光标有以下几种
1)div{cursor:default }默认正常鼠标指针
2)div{cursor:hand}和div{cursor:text}文本选择效果
3)div{cursor:move}移动选择效果
4)div{cursor:pointer}手指形状链接选择效果
5)div{ cursor:url(url图片地址)}设置对象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