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3中的变形处理

html-css013

CSS3中的变形处理,第1张

在CSS3中,可以利用 transform 功能来实现文字或图像的旋转、缩放、倾斜和移动着4种类型的变形处理。

在CSS3中,通过 transform 属性来使用 transform 功能。

使用 rotate 方法,在参数中加入角度值,角度值后面跟表示角度单位的 deg 文字即可,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旋转。

运行效果:

使用 scale 方法来实现文字或图像的缩放处理,在参数中指定缩放倍率。

上面的示例使 div 元素缩小了50%。

另外,可以分别指定元素水平方向的放大倍率与垂直方向的放大倍率。

上面的示例使 div 元素水平方向缩小了50%,垂直方向放大了一倍。

效果如图:

使用 skew 方法来实现文字或图像的倾斜处理,在参数中分别指定水平方向上的倾斜角度与垂直方向上的倾斜角度。

上面的示例使 div 元素水平方向上倾斜了30度,垂直方向上倾斜了30度。

效果如图:

另外, skew 方法中的两个参数可以修改成只使用一个参数,省略另一个参数,这种情况下视为只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倾斜,垂直方向上不倾斜。

使用 translate 方法来将文字或图像进行移动,在参数中分别指定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与垂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上面的示例把 div 元素水平方向上向右移动了 50px ,垂直方向上向上移动了 50px 。

另外, translate 方法中的两个参数可以修改成只使用一个参数,省略另一个参数,这种情况下视为只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垂直方向上不移动。

示例1:

效果如图:

示例2:

效果如图:

这两个示例都是对同一个页面中同一个元素进行多重变形的示例, 而且各种变形方曲中所使用的参数也都相同,差别只是使用三种变形方法的先后顺序不一样。但,元素在两个页面上所处位置并不相同。说明 transform 参数的顺序不同,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在使用 transform 方融进行文字或图像的变形时,是以元素的中心点为基准点进行的。使用 transform-origin 属性,可以改变变形的基准点。

接下来,我们使用 transform-origin 属性把变形的基准点修改为第二个元素的左下角处。

运行效果:

transform-origin 属性的两个参数分别代表:基准点在元素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基准点在元素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其中"基准点在元素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中可以指定的值为 left 、 center 、 right , "基准点在元素垂直方向上的位置"中可以指定的值为 top 、 center 、 bottom 。

1、打开html开发软件工具,新建一个html代码页面,创建一个<div>,同时给这个<div>添加一些文本内容和一个class类为 oblique。

2、使用font-style: oblique设置字体倾斜。创建<style>标签,然后在这个标签里面设置oblique类font-style属性为oblique。

代码:

<style>

.oblique{

font-style: oblique

}

</style>

3、最后,可以用链接打开可以看到已经倾斜45度,就是上面的代码编写即可。

在CSS中也可以定义文字是否显示为斜体,倾斜看起来很容易理解,实际上它比通常想象的要复杂一些。

正常字体与“意大利体”,及“倾斜体”的对比

一种称为italic,即意大利体。我们平常说的倾斜都是指“意大利体”,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各种文字处理软件上,字体倾斜的按钮上面大都使用字母“I”来表示的原因。

另一种称为oblique,即真正的倾斜。这就是把一个字母向右边倾斜一定角度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图1右图显示的效果。这里说“类似于”,是因为Windows操作系统中并没有实现oblique方式的字体,只是找了一个接近它的字体来示意。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charset=utf-8" />

<title>体验CSS</title>

<style type="text/css">

h1{font-family:黑体}

p{font-family: Arial, "Times New Roman"}

#p1{font-style:italic/*新增的设置*/}

</style>

</head>

<body>

<h1>互联网发展的起源</h1>

<p id="p1">A very simple ascii map of the first network link on ARPANET between UCLA and SRI taken from RFC-4 Network Timetable, by Elmer B. Shapiro, March 1969.</p>

<p id="p2">1969年,为了保障通信联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资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连接美国四个大学。ARPANET的建成和不断发展标志着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纪元。</p>

</body>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