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沙冲锋枪简介

JavaScript08

波波沙冲锋枪简介,第1张

简介

口径:7.62mm

弹药:7.62×25托卡列夫手枪弹

弹容药量:71rds'弹鼓/35rds’弹匣

理论射速:900rds/min

表尺射程:50~500m

有效射程:100~200m

射击方式:单/连

工作原理:自由枪机原理,开膛射击

[编辑本段]特点

波波沙冲锋枪的优点和缺点都在于使用弹鼓供弹。

其优点是携弹量大,达71发,可以提供比较强的火力持续能力和火力密度,在战斗中不容易出现火力中断。

而缺点则是使用弹鼓供弹枪重过大,容易造成射手疲劳,同时,圆形弹鼓握持很不舒适,也影响武器的携行性能。另外,弹鼓再装填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出机机械故障,影响正常供弹。

与弹匣供弹相比,冲锋枪采用弹鼓供弹缺点非常明显,各国装备的基本上都采用弹匣供弹作为冲锋枪的主要供弹方式,以美国为例,其汤姆生冲锋枪原设计就是弹鼓供弹,而美军列装时,全部采用弹匣供弹。我军仿苏的50式冲锋枪采用弹匣供弹,也是出于这一考虑。

[编辑本段]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枪械种类繁多,口径杂乱,枪弹不足。为统一全国军械系列,特别是为适应朝鲜战争的急需,我国除从苏联进口部分枪械外,也开始仿制苏联枪械。其中,50式冲锋枪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50式的原型枪是苏联研制的“波波沙”冲锋枪,它是我国生产的第一种国产枪,当年就生产了36000支装备部队。“波波沙”冲锋枪是苏联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于上世纪30年代设计的PPD系列武器发展而来的。该枪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与手榴弹和狙击步枪并列为苏军获得战斗胜利的三大法宝。据估计,二战期间和战后,有总数超过1000万支的“波波沙”被世界各国制造和仿造。

[编辑本段]结构

我国仿制的50式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原理,发射7.62毫米手枪弹,战斗射速105发/分钟,单发45发/分钟。另外,该枪的最大特色是木制枪托,扳机组件包在里面,枪托前端与弹鼓或弹匣的后端连接。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火力猛烈的特点。我国引进后,对该枪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如下机匣后部的拉手,枪托螺丝穿过的地方,苏联用铆接,中国用焊接;苏联的缓冲器比中国的长,不经改动不能互换,而且中国从未使用71发弹鼓。朝鲜战争爆发一年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进攻时配备的主要武器就是成袋的手榴弹和50式冲锋枪,该枪在实战中,表现出了特别适合穿插、近战和夜战的特点。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我第135团第7连排长孙占元率领全排使用14支50式冲锋枪和其他武器,连续夺取敌两个火力点,仅孙占元一人就毙敌16人。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还为此编了歌曲颂扬它:“50式冲锋枪,我的好战友;打近战打夜战,杀敌是能手。”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越南人民军的手中也有50式冲锋枪的身影。而我们最熟悉的雷锋标准像上,他所执的也正是这种冲锋枪。

原型.50的原型,作为一个半自动反器材狙击枪,在使命召唤中,它的射数居然比DLQ33都高,(DLQ33:我不要脸了吗,身为一个普普通通,平平无奇的狙击枪,射数居然连一个反器材的狙都打不过。

Arctic50又叫作.50,曾经的一个毒瘤,在S1赛季中,加上了MFT定制阻力弹药后,打全身都是一枪秒,在当时狙击枪中的王者,十个狙八个.50,根本不是吹的。我在排位里上分,已经到了白银,遇到了拿.50的敌人,根本打不过,身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成攻打上到钻石二,可赛季结束了。在S2赛季时,看见.50被削了,一开始有点心痛,练习了N久的.50,陪伴我N久的.50,从巅峰时退去,但打了几局发现,好像又回到了从前,没有被支配的时候,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那些不会打,也不想学的人,一天天去官方喊把.50削了,才削的。

有的,建设集团公司(枪名就用了缩写,真省事。。)原来是竞标95自动步枪的一家公司,他的设计是国家给了基本的结构和模型,让他去完善发展的。所有他有95全套核心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图。后来武警要求射击一种冲锋枪。建设直接就用了95的思想。做了JS的前身步枪。后来50发滚筒冲锋枪中标,被武警采用。JS就直接修改了下,对陆军特种部队的要求中标了。因为部队本来就有95的使用经验。所以很满意也直接用了5.8MM手枪弹。建设根本没废力气,抄袭了95,出来了现在的JS5.8MM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