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药浓度达峰值

html-css06

血药浓度达峰值,第1张

血药浓度(PlasmaConcentration)系指药物吸收后在血浆内的总浓度,包括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或在血浆游离的药物,有时也可泛指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着时间而变化。一般药物要达到一定浓度,才能有效达峰值——即药物在血液中到达最大的值,即又叫最大有效浓度如:红霉素口服单剂量150mg,2小时血浆浓度达峰,平均6.6~7.gμg/ml,AUC为72.6~81μg·h/ml(口服红霉素500mg则为6.97μg·h/ml)。进食后服药则吸收减少。但若与牛奶同服,因本品的脂溶性强而吸收良好,在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较红霉素明显为高。在母乳中含量甚低。AUC为生物利用度

肝素。通过查询生物网得知,肝素属于单室模型药物,其半衰期t1/2=1.385h,表观分布容积V=4.5L,为了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ss=0.2ug/ml,那么恒速滴注速度k0是0.45mg/l。

有毒,但不是剧毒物质,易溶于水,带有刺激性臭味,主要用作有色金属或稀有金属矿石浮选捕收剂。 黄药是浮选硫化矿物(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等)最常用的捕收剂。黄药捕收力随其分子中烃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其溶解度减少。对所有重金属硫化矿都有捕收作用。对非硫化矿物(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硅酸盐等)需使用高级黄药才能取得好的捕收效果。 黄药的化学成分为烃基二硫代碳酸盐。分子式为ROCSSMe,其中R为CnH2n+1类烃基,Me为金属钠或钾。乙基黄药结构式为: S CH3�6�1CH2 OC S Na 非极性基 极性基 黄药由醇、苛性钠、二硫化碳三种原料在一定温度(以15~35℃为宜)条件下作用而成。根据制备黄药时所用的醇的不同(乙醇、丁醇、戊醇等),所制得的黄药又分别为乙基黄药,丁基黄药,戊基黄药。其反应式为: C2H5OH+NaOH=C2H5ONa+H2O C2H5Ona+CS2=C2H5OCSSNa 黄药在常温下是固体的黄色粉末,带有刺激性臭味,有毒;黄药易吸水潮解,不稳定,受热、受潮、遇酸碱分解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地;黄药为可燃物,易点火燃烧,在黄药车间附近和室内应设有防火工具和灭火器(如砂、水和泡沫灭火器等),一旦发生火警,以便急救;黄药易溶于水,溶解水中解离成黄原酸根阴离子和轻金属阳离子;黄原酸根阴离子在水溶液中遇金属阳离子生成对应的重金属黄原酸盐沉淀,为此具有捕收力;黄原酸离子水解又生成黄原酸,黄原酸为弱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不起捕收作用的二硫化碳和醇。其反应式为: C2H5OCSSNa 解离 C2H5OCSS-+Na+ 分解 C2H5OCSS-+H2O C2H5OCSSH+OH- 分解 C2H5OCSSH CS2+C2H5OH